「茶仙」盧仝「罹甘露之禍」慘死當屬謠傳:盧仝卒年或下距「甘露之變」二十二年
@佚名[原文]
@鐵山青士(笑獨行)[編補]
/
河南濟源思禮村「唐賢盧仝」塑像
/
宋元文人筆記中說,盧仝在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的「甘露之變」中被誤捕誤殺,亦即所謂盧仝之死乃因「罹甘露之禍」。但在《新唐書·韓愈傳》之後附的盧仝小傳中卻並未涉及「甘露之變」說。
近年來,關注盧仝的學者對盧仝「罹甘露之禍」這件公案作了深入探究,潛心閱讀了涉及盧仝之死的相關史料以及與盧仝有交往的韓愈、賈島的詩文,發現宋元筆記的說法(青士註:源於唐李玫所撰帶有「神話」小說性質的《纂異記》)極為牽強,而且有很大的故事成分在內。通過對相關詩人作品的分析,考證出盧仝約死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前後,下距「甘露之變」20多年,故而不可能經歷「甘露之變」(青士註:此前曾有學者通過分析盧仝、賈島等人的詩作得出結論,「甘露之變」時盧仝應該不在長安,而是在洛陽或塞外遊歷,所以不可能「罹甘露之禍」)。
宋錢易《南部新書》記述盧仝「罹甘露之禍」稱:「[盧]仝亦涯客,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夜,偶宿涯館。明日,左軍屠涯家族,隨而遭戮。」而劉克莊《後村詩話》則謂:「唐人多傳盧仝因留王涯第中,遂預甘露之禍。仝老無發,奄人於腦後加釘焉,以為添丁之讖。」(青士註:該記述以「唐人多傳」四字起敘,可見詩人劉克莊對此說之真實性是很有保留的。而對「腦後加釘」應讖之說,劉克莊更是不以為然,懷疑乃「好事者為之」,並感慨道:「[盧]仝處士與人無怨,何為此謗?」)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述此說還添加了一筆「前因」,可謂首尾完整:「元和間,月蝕,[盧]仝賦詩,意譏切當時逆黨,[韓]愈極稱工,餘人稍恨之。時王涯秉政,胥怨於人。及禍起,[盧]仝偶與諸客會食[王]涯書館中,因留宿,吏卒掩捕,[盧]仝曰:「我盧山人也,於眾無怨,何罪之有?」吏曰:「既雲山人,來宰相宅,容非罪乎?」蒼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禍。[盧]仝老無發,奄人於腦後加釘。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為讖雲。」
新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史籍記述關於「甘露之變」時均未提及盧仝死於罹難,這說明盧仝罹難說是沒有任何史實根據的。如果盧仝真是死於「甘露之變」中,後代的史家是不會漏載的。也許有人會說史書不提與政變無關的人物是正常的,那麼,王涯從弟王沐因向王涯求職暫留王宅,與政變也毫無關係,但抄家的時候被一起收捕殺害,此事載入了《資治通鑑》,而元和年間知名人士盧仝被害卻隻字不提,這顯然是不正常的,這也從旁反襯了盧仝被害之事並不存在。
盧仝摯友賈島在《哭盧仝》一詩中沒有透露盧仝屈死於「甘露之變」。賈島詩云:「賢人無官死,不親者亦悲。空今古鬼笑,更得新鄰比。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天子未闢召,地府誰來追?長安有交友,託孤遽棄移。冢側志石短,文字行參差。無錢買松栽,自生蒿草枝。在日贈我文,淚流把讀時。從茲加敬重,深藏恐失遺。」若盧仝真是屈死「甘露之變」,這等大事賈島怎麼可能漏而不悼?
盧仝在元和五年(810年)前後所寫《與馬異結交詩》中自述「盧仝四十無往還」,此後不久又在《示添丁》中稱:「慚愧瘴氣卻憐我,入我憔悴骨中為生涯」,「氣力龍鐘頭欲白,憑仗添了莫腦爺」,可見盧仝在元和五年前後已呈現出不久於人世的可能性。
此外,盧仝有臨終「託孤」之舉,這也證明他的去世實屬正常死亡,而非橫死。
由賈島詩中的「託孤遽棄移」句可知盧仝的兒子還很小。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韓愈曾有《寄盧仝》一詩,內中有句說:「去歲生兒名添丁。」可證盧仝的兒子生於元和五年。如果盧仝死於甘露事變,那麼添丁已經26歲了,早已成家立業,何談「託孤」?
退一步講,就算「託孤」對於年已26歲的添丁來說符合常理,盧仝是在添丁26歲時的「甘露之變」中遇難的,但那是一場突發事變,當時刀光劍影、屍橫遍地,盧仝怎麼可能有未卜先知地向賈島從容託孤的機會和時間?可見,盧仝「罹難」託孤之說完全違背賈島詩原意。
綜上可見,詩人盧仝是死於疾病,絕不是因偶然捲入「甘露之變」而罹難。他的生年應定在773年前後,比韓愈小5歲,比賈島長6歲,屬同輩人。
/
明丁雲鵬《玉川煮茶圖》局部
/
【附錄】
盧仝傳(全文)
@[元]辛文房[撰]
/
仝,範陽人。初隱少室山,號玉川子。家甚貧,惟圖書堆積。後卜居洛城,破屋數間而已。一奴,長鬚,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終日苦哦,鄰僧送米。朝廷知其清介之節,凡兩備禮徵為諫議大夫,不起。時韓愈為河南令,愛其操,敬待之。嘗為惡少所恐,訴於愈,方為申理,仝復慮盜憎主人,願罷之,愈益服其度量。
元和間,月蝕,[盧]仝賦詩,意譏切當時逆黨,[韓]愈極稱工,餘人稍恨之。時王涯秉政,胥怨於人。及禍起,[盧]仝偶與諸客會食[王]涯書館中,因留宿,吏卒掩捕,[盧]仝曰:「我盧山人也,於眾無怨,何罪之有?」吏曰:「既雲山人,來宰相宅,容非罪乎?」蒼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禍。[盧]仝老無發,奄人於腦後加釘。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為讖雲。
仝性高古介僻,所見不凡近。唐詩體無遺,而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識者易知。後來仿效比擬,遂為一格宗師。有集一卷,今傳。古詩云:「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鱮,相戒慎出入。」斯所以防前之覆轍也。仝志懷霜雪,操擬松柏,深造括囊之高,夫何戶庭之失。噫,一蹈非地,旋踵逮殃,玉石俱爛,可不痛哉!
——摘取自元辛文房撰《唐才子傳》卷五
/
鐵山青士附註:該文帖主體系摘編自【盧仝死因之謎:唐代茶仙盧仝是死於「甘露之變」嗎?_趣歷史官方】一文帖,以原文帖所引元辛文房撰《唐才子傳》記述盧仝「罹甘露之禍」文字非原文,遂從網絡所傳《唐才子傳》文本中摘取原文替換,並附錄「盧仝傳」原文全文。
/
(2019年5月摘編,2020年8月訂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