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高人膽大」這個詞可以形容於任何一個行業,常看到電視劇裡的情節:某人在某件事瑟縮不敢上前,旁人鼓勵他:「你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其實要想某事有所成,自信心和膽量確實非常重要,但排在天字第一號的,是要有過硬的實力和水準。所謂自信,膽量,不過是高超的技藝水準下如虎添翼的附屬品。
象棋是競技體育,不同水平檔次的棋手膽量也不同,高水平棋手視察盤面時滿盤開花,到處是機會,低水平棋手看盤面如盲人夜行,什麼棋都不敢走,不敢走是因為藝低人膽小,駕馭不了錯綜複雜的盤面。
我們在欣賞高手對局時常常發出這樣的感嘆:「天哪,這個棋他都敢走」、「oh my god,他為了打開點局面連車都敢棄」、「下不得地嗒,他老帥敢主動上三樓!」。說白了,高手們最具魅力,最吸引一般棋迷的地方就在於他們在盤面上的「有恃無恐」,普通棋手雖然自己暫時吃不到豬肉,不過常常看人捉豬,常看這些精妙的對局,也能夠管中窺豹,以期終有一天,能嘗到排骨是啥滋味。
2004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第六輪,已經四冠在身的棋壇霸主廣東呂欽,與棋壇後起之秀,湖北年輕棋手洪智相遇,之前呂欽積分匹馬領,而洪智大分少一分緊追其後。
呂帥先手,洪智迅速架起可能導致激烈變化的小列手炮,這裡我們稱呼洪智而不是「洪天王」,是因為當時他距離黃袍加身還差一年,叫天王名不副實,還是直呼其名為好。
第四回合,紅沒有選常見的車二進六,走了兵三進一,主動讓對方車倒騎河捉兵,是先手方不太常見的變著,呂帥見人下人棋,見「鬼」下「鬼」棋,知道對手以積極進取,善於亂戰出名,索性就讓對方執後手的情況下率先挑起戰火,然後自己寓攻於守。這招套用到三十六計裡面,應屬「以逸待勞」一計。
紅第九回合的兵七進一搶先,這是一步「急所」,否則等黑炮8平3就沒機會了。所謂弈戰中的急所,是指「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的棋,必須要在當前回合走到,過時不候。
如圖↑:雙方在交換一車後,各攻一翼的局面基本形成,此時洪智有一個炮打底象的機會,機會就意味著風險,炮打底象後,也同時放活了紅方的三路馬,以及己方後續子力未跟上的後果。
不用說,洪智的棋風當然會選擇打象了,幾乎是毫不猶豫,炮7進3。
面對此著,大多數「藝低人膽小」的人會選擇退相吃炮或者上士,呂帥在略加思忖後,走了帥五進一起帥。
粗一看,真的是一個敢打,一個敢起,但細想,上帥確實是膽大心細的選擇,其他的,退相吃炮就不用說了,陣型一塌糊塗;如果上士,也不好,黑炮7平9後,有馬7退5,然後炮5平6的兇狠續著。
可起帥安全嗎?也不安全,起帥後,七路炮不敢走動,中兵隨時面臨黑中炮發出後的巨大攻勢。.接下來,我們就好好欣賞下呂帥「藝高人膽大」的精彩表演。
果然,紅三馬在車炮的逼迫下只能躍出,這下中兵咋辦?洪智當仁不讓炮擊中兵,紅帥只好平到六路,朋友們,對弈不過走出十五回合,紅帥即遭遇多次遷徙。
進行到如圖局面↓:黑方淨多一相一卒,車炮位置尚佳,但子力一時難有突破口。
呂帥馬七進八保兵,並露炮打馬,洪智認定開弓沒有回頭箭,索性卒3進1棄子攻殺,從早在11步時不惜後續子力緩慢的情況下炮打紅相到現在的棄子強攻,一系列著法走得揮灑自如,海闊天空,如果馬3退1暫且忍耐亦可,不過這就不符合亂戰天王的特點了。
接下來,是兩位國手圍繞「多子」與「多勢」的較量,洪智一枚巡河車左右閃轉,顧盼生輝,逼退黑河口馬的同時,又巧過7卒,漸入佳境。
如圖↑,這是雙方第26回合的局面,呂帥上著炮七平八,一來可退三邀兌黑空頭炮,二來也悄悄留出了馬九進七或退七的進攻路線。老練沉著。
他老練,對手此著卻不老練了,走了一步車6進3,這步棋可以說是整盤棋優劣轉換的分水嶺。
少子而得勢的一方要避免什麼?避免被兌去攻擊子,保留重要子力,保持盤面的複雜性。黑車6進3捉馬,將車撤離了最重要的攻防點位,紅方輕巧地走了馬九退七!退馬踩炮妙手,黑不可能用空頭炮換馬,只能先炮5退1避一手,然後,紅馬七進六凌空掛角!沒辦法,只能士支掉馬了,再炮八平三打馬,順帶保住被含在車口的三路馬,經此一番交換,洪智只剩車炮雙卒,已做不成攻勢,而紅車馬炮三大子完整,多子穩優。
剩下的幾腳棋,黑方由於子力過少難以做棋,形勢如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下了。尤其是32回合的車6進2,是給自己將傾的大廈添加的炸彈,應該車6退5捉炮,並暗保中卒,還能繼續磨下去。現在進車吃士,讓紅車輕鬆愉快地連吃兩個中卒,還趕走了黑中炮,熄滅了黑方最後的一絲星火。
此戰的勝利,為呂帥第五次笑傲天下奠定基礎,後面五輪他且戰且和,走走停停,順利拿到了人生中第五次全國冠軍
這盤棋雙方對子與勢的較量可謂是淋漓盡致,看起來動不動就棄子取勢,好像子力不要錢似的,如11回合紅方的棄相,14回合馬三進四棄中兵,20回合黑卒3進1棄馬等等,而關鍵時刻對物質力量又是錙銖必較的,如最後一段,呂帥雖多一子,但如果不是吃掉了起決定作用的黑中卒,仍然勝負難料。
最著名的那句棋諺:「寧失一子,不失一先」,概括得並不全面,實戰中「子」和「勢」的關係十分複雜,有時要舍子取勢,有時要讓勢保子,這樣的取捨在一盤棋中有多次轉換,但判斷的標準仍然是「勢」。
一般來說,穩健型棋手對「子」的把握更為自信,即自信多子能抵擋攻勢。攻殺型棋手對「勢」的把握更為自信,即自信有勢能彌補少子。不同的側重點決定各人不同的棋藝風格,而解決好子與勢的矛盾,是棋手最上乘,最顯功夫的關鍵所在,棋友們如能每每在此處細細涵詠,用心體會,將對象棋全盤的認識更進一層,對盤面有另一番滋味的洞察。
那下風棋怎麼解釋?在既少子,又勢劣的情況下,下風一方除了見招拆招根本沒得選擇,勝負和的關鍵就看對手的發揮了,對手如出錯漏,另一方還有點機會,對手如順風而下,必然獲勝,總之,處下風的一方是所謂「安之若命而無可奈何」了。
說到布局,小列手炮往往能導致雙方在前中局就有激烈的交鋒,我們見得更多的是紅進過河車壓制黑陣,像此局搶挺三兵,放手黑車過河然後拆中炮,補中相,集重兵於左翼與黑對攻,風險與機會並存,穩健與凌厲齊飛,在實戰中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上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