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的人,沒見過世面」願你我都能互相尊重

2020-12-23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書先生,ID:svop13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沒見過世面的人,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

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先說一位身邊朋友的故事。

我的這位朋友,她平時很愛在朋友圈上記錄生活,最近卻關閉了朋友圈。

她說有次發照片分享心情,沒想到大家的關注點全在她的脖子上。

有人說你怎麼老戴這條白金項鍊炫耀,有人說項鍊閃瞎了眼,求別戴了。

甚至我們有位共同的朋友,私下也悄悄問我,你看她經常在朋友圈曬那條價值不菲的項鍊,難不成是被哪位土豪包養,不敢摘下吧。

殊不知,那條項鍊是她外婆去世時留給她的。

每當想外婆的時候,或經歷了特別的事,她都會拍照留念。

01

魯迅先生說過,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你眼中的世界,有時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而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將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並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如圖,這是一張愛因斯坦的臉型面具。

這張臉是凹進去,還是凸出來的呢?

你一定會說是凸出來的。沒錯,它看上去就是凸出來的。

而下圖是這個面具的側面視圖。

這樣看,它竟然是凹進去的臉。

其實這是一檔節目中提到的例子,為什麼看第一張圖會讓你產生錯覺呢?

認知學家解釋:

由於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凹進去的臉,因此頭腦中形不成凹進去的臉的圖像。

所以說,僅憑一個側面去評判人的全貌,很容易,但也很不公平。

同理,很多事,你能看的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你無法感同身受,是因為不曾經歷過,你所謂的真相也只不過是你以為。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習慣以自我想法來猜測事物本身。

之前,一張海關女性工作人員身穿一件黑色細吊帶裙,在海關行政審批受理窗口辦理業務的照片在網上流傳。

上班竟然不穿工裝?

如此隨意的作風,讓網友諷刺道:「改進窗口工作作風嗎?海關真是走在前列。」

網友認為這位工作人員很不專業,穿成那樣辦公實在有礙觀瞻。

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她其實當天已事先請過假。

當她換好便服準備離開,正巧有人前來辦事。

為了不耽誤對方,她推遲離開,臨時受理了業務。

本是助人為樂的暖心行為,卻被拍照曬到網上受人謾罵。

對惡的推波助瀾,都可能成為壓死無辜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難以搬動。

很多時候我們口口相傳的那個人,可能並不是真實的Ta,而是我們臆想中的Ta。

同樣的,在朋友圈發自拍一定就是自戀型人格嗎,發旅行照一定就是裝嗎?

有時你想發朋友圈傾訴生活的難,卻被指責矯情、玻璃心上線、抗壓能力差......

「是啊,誰的生活不苦呢,破事一堆,不值一提。」

最難過的,是沒人能理解你的心情。

現代人的快樂和悲傷都需要一個出口,發朋友圈的初衷本是記錄生活和分享心情。

其實啊,曬出閃閃發光的證書,是埋頭苦幹一年的結果;雙十一剁手買的大牌化妝品,是加班熬過無數個通宵的戰利品。

所以,你沒辦法否認,這些結果對發朋友圈的人的特殊意義。

而有些人卻硬生生把它判定為炫耀,卻忘了那才是越來越完整和真實的他。

03

我想到這麼一個故事:

一女孩把新買的iPhone放在鋼琴上,她同學看到後說:真能裝!把手機放這麼顯眼的位置。女孩笑笑說:我彈著80萬的鋼琴,你卻只看到一個7千塊錢的手機。女孩的媽媽對女兒說:你住的5千萬的別墅,卻眼裡只有鋼琴。女孩的爸爸對媽媽說:你享有身價10億的老公陪著,卻眼裡只有個破別墅。

俗話說,眼界決定境界。

越是沒見過世面的人,越以自我為中心,眼界越是狹窄。

其實一個人看不慣的東西越多,他的格局也就越小。

當你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見過的世面越來越多,你會意識到,很多用奢侈品的人沒有在炫耀;

開豪車住豪宅的人也沒有在炫富,秀恩愛曬娃和炫升職也只是分享喜悅而已。

那就是平日裡他們最正常的生活,我們無須多加議論,看不慣可以屏蔽。

我平時也愛發朋友圈,幸運的是無論發什麼,朋友們都能給予理解,偶爾調侃也無傷大雅。

我很珍惜這些善意和包容,也常常給他們的朋友圈點讚。

我認為,人與人之間,所有偏見的造成,都只有一個原因:這些事沒發生在自己身上。

可能在你眼裡微不足道的東西,卻在別人的世界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你沒經歷過別人的生活,也就沒資格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人生。

04

我很認同這段話:

「你走近過布達拉宮,見到最近的藍天和最白的哈達,就會對生死有不同的見解;你從塞維亞大教堂遊歷過一圈,就不會以為失去一個前男友,就失去了整個世界。」

當然所有的這些,不是為了讓自己在下次聊天的時候秀優越感;

而是為了在任何時候,都能從容不迫、不卑不亢,包容世間萬物的多樣性,不過於大驚小怪。

「看你微信頭像,就知道你很low」;

「看你背名牌包,就知道你愛炫」;

「看你加班至深夜,就知道你愛錢」;

「看你離婚了,就知道你不顧家」;

......

今後,我再也不想聽到這些非黑即白的幼稚言論了。

不隨意評價他人,不造謠不傳謠,才是一個人深入骨子裡的修養。

願你我都能互相尊重,不戴有色眼鏡看人。

也願你我敢於撕下別人輕易貼上的標籤,勇敢做自己。

相關焦點

  • 沒見過世面的人,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
    有些人總好似在朋友圈裡安了家。我的同事小妮,是個軟妹子。平時喜歡發朋友圈,不論是什麼開心還是不開心的事情,她幾乎都要發在朋友圈裡。如果我參加了一個比賽並且獲得了不錯的獎項,一發朋友圈,在那些牛人面前,我這個根本達不到「秀曬炫」的標準。而在某些人眼裡,我這就是赤裸裸的「秀曬炫」了。所以,不管我們發什麼,總有些動態會被某些人定義為「秀曬炫」的。所以,如果要克制的話,那真的可以不玩朋友圈了。
  • 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的,往往是這3種人,希望你不是其中之一
    當然,交朋友也得看人,格局大,層次高的可以多交往;小心眼兒,沒本事的儘量離遠點。那麼我們該怎麼樣去判斷對方是一個什麼人呢?看看朋友圈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那些因為一點「破事」就愛發朋友圈的,往往都是這3種人,希望你沒中。
  • 「不發朋友圈的人,都沒見過世面」
    微信朋友圈,就像是一個小型的社交體系。曾幾何時,每個人都在那裡分享快樂或悲傷,哪怕只是一件小事,都恨不得向所有朋友宣揚。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發朋友圈了……有人就曾說過:「如今所有的朋友圈,都以私聊的方式發給在乎的人了。」
  • 為什麼越愛發朋友圈的人,越優秀?
    堂哥是一個特別愛發朋友圈的人,他的朋友圈裡展示著他生活中的一切——從工作到家庭、從妻兒到好友,事無巨細,應有盡有。有一天我忍不住問他:「你發這麼多朋友圈,會不會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一來二去,搞得堂哥很長一段時間不敢發朋友圈,生怕引起別人的反感。後來有一次,他們部門聚餐,另一位愛發朋友圈的小姑娘拿起手機準備拍照發個朋友圈,結果那位前輩當著全部門人的面,陰陽怪氣地大聲說:「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的人,一看就沒見過世面!」
  • 「她虛榮又沒見過世面的樣子,我可不敢要」「不,是你配不上」
    經得同學同意,我把她的微信名片推給了同事,同事當即就加上了。然而,當天晚上,同事給我發微信說兩人不合適,算了吧。我有些驚訝,忙問是聊不來嗎?同事說:"不是,還沒聊呢。我翻了一下她的朋友圈,就覺得這樣的女孩不太適合我。買了個包,特地拍九宮格曬出來。
  • 朋友圈沒有失去意義,這樣的內容才能受到大家喜愛,不信你試試看
    於是,最近我朋友也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那些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的人,肯定沒有見過世面,還想刷存在感,真的很好笑!」問我,你如何看待這個說法呢?我反問了一句:發朋友圈和沒見過世面有什麼關係?只有心理扭曲的人,才會有如此陰暗的看法和決斷!世界那麼大,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你可以不喜歡別人的活法,但是你必須要學會對別人的基本尊重。喜歡發朋友圈的人,除了那些微商以外,我從來都不認為他們是一些沒見過世面的人,反而覺得他們是一群生活有趣、內心豐富的人。
  • 姑娘,什麼破事都發到朋友圈,你累不累?
    可是,什麼破事都發到朋友圈裡,真的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嗎?把自己的生活完全的暴露在朋友圈裡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真的不會累嗎?有些人,就像住在朋友圈裡一樣,每天恨不得發出180條朋友圈,180度全方位展示自己的生活。看她的朋友圈,就可以知道她最近換工作了嗎?
  •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懂得這3點(深度
    但可能讓你在看清楚這個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後,把自己變得比較好。」 只有真正見過世面的人,才會更好的去生活,而多數見過世面的人,都有這三種表現。 醫生也是人,自然也需要別人關心,對於這水誰付錢的質疑,不僅不包含對人關切的任何溫度,甚至是冷酷無情,面對任何一個8小時沒喝水的人,我們不也願意為他付錢嗎? 人生不易,世事艱難,成年人的世界都背負了很多壓力、責任。少一點指責、抱怨,多一點寬容、讚美;少一點理所當然,多一點換位思考。
  • 見過世面的女人,不會被物質所綁架,但也能給自己最好的
    但還有一點,並不是只有向上看,向外看,才算是見過世面。看得深,向內看同樣也是「見世面」的一種方式。對於前者來說,如果沒有後者的作為支撐,所謂的世面也不過是表面浮華的空殼。那麼真正見過世面的女人,身上都有哪些「味道」呢?02 見過世面的女人,不會被物質所綁架,但也能給自己最好的。
  • 萌新第一次玩《我的世界》,沒見過世面的尷尬名場面!20鐵警告?
    第一次玩《我的世界》?那你必須要了解一下「20鐵」的名場面:沒見過世面的《我的世界》玩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要從當年一段「20鐵」的故事說起:某日,一萌新掘三尺而尋鐵,然七七四十九日,尚得二十!大佬曰:你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像極了20鐵!場景一:沒見過世面之——第一次見到「超平坦」!記得那是《我的世界》中國版剛上線沒多久的日子,聯機房間可謂是大大的火了一把。於是從來沒玩過聯機的我,好奇進入了一個聯機房間。慣例,這不是高潮!
  • 一個人見沒見過世面,就看這三點
    而那些真正見過世面的人,往往都有下面三個共同點:為人謙遜,不張揚你理想中見過世面的樣子是什麼?坐在一家高檔咖啡館裡,桌上是最新款的蘋果電腦,時不時喝一口咖啡,窗外偶爾會有投來的羨慕眼神。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明白,他們服務過太多高大上的顧客,見過太多的世面,也懂得了如何謙卑的待人。是的,當你明白了無常,就不會張揚。那些真正見過世面的人,從不會拿自己的資歷和成績當做炫耀的資本,而是謙和待人,踏實做事。
  • 沒見過世面,就別自以為是
    經常會聽見有人說:「這個人真是個鄉巴佬,沒見過世面」。對於「沒見過世面」,答案眾說紛紜,對於什麼叫「見過世面」,也沒人能給出肯定的答案,因為每個人心中對於見世面的認同度不同。你認為用古奇、LV、阿瑪尼是見過世面,我認為用有個性的手工包才是見過世面。
  • 見過世面沒什麼好得意的,沒見過也沒什麼好自卑的
    前一段時間帶我妹去吃西餐,服務員問牛排熟度,我妹一臉天真地說:「8分熟吧。服務員倒沒說什麼,反而鄰座正在切牛排的情侶投來了鄙夷的目光,我妹當時就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對服務員說:「牛排幫忙切塊,再上兩副碗筷,謝謝。」由於聲音略大,不光是鄰桌,周圍的人也都把目光集中在我身上。
  • 什麼是見過世面
    上海「假名媛」拼單事件引發了全國的熱議,也引起了大家對於到底什麼是見過世面的討論,那到底是什麼是真正的見過世面呢?什麼是見過世面,你去過德國沒去過瑞士他去過瑞士沒去過挪威,我們見得只是世間得一面,而你對他人沒見過世面的評價,也只不過是你的個人片面你們罵別人老土,沒見過世面的這種優越感哪來的呢,借用孟非的話 ,所有的優越感從來都不是來自於容貌, 身材,知識,家庭,財富,地位,成就和權力
  • 穿的寒酸看奢侈品被嘲笑:我就是最沒見過世面的女孩,那又怎樣?
    我哥們告訴我,這才是見過世面與沒見過世面的差別,第一個服務員帶著有色眼鏡看顧客,就跟我和我媽在商場遇到的那個女服務員一樣,她們才是最沒見過世面的那種人。只有沒見過世面的人,才會認為自己什麼都懂,一看到別人做了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行為,就出來嘲笑、指正,殊不知,他才是見識最短淺的那一個。
  • 一個人見過世面的三種表現
    「怎樣的人才叫見過世面?」這個話題常處於知乎熱榜。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世面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金錢、地位、高檔場所。如果世面單指物質,而忽略內涵,那也是一種膚淺。文化素質提不上去,去再多地方,用再名貴的物品,都是井底之蛙。而多數見過世面的人,都有這3種表現。不刻意找存在感有人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說電視劇裡的武俠高手,為何都隱居在深山?
  • 看了《三十而已》的顧佳才明白,見過世面的女人活得有多野
    就像很多人選擇LV, 年輕時候,是為了追求欲望,會告訴身邊所有朋友; 成熟之後,只是為了滿足需求,入手新包再也沒發過朋友圈。女孩和女人的區別,不言而喻。「我不好容易走了這麼多路,才有了現在一顆不會被隨便摧毀的心。」年輕是很好,但閱歷和底氣,也比什麼都珍貴。 見過的世面,不一定是你去過多少地方,經歷過多少大浪能決定的; 也不是你10天8萬塊的「貴族培訓班」就可以速成的。
  • 「恭喜那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
    你發現了嗎?喜歡發朋友圈的人好像越來越少了。或許是因為我們常聽到類似的聲音:「一點破事,有什麼好發朋友圈的?」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朋友圈就像一本「公開日記本」,記錄我們生活點滴、分享人生喜怒哀樂。有人說:「你的朋友圈不僅是為朋友存在,更是為愛你的人存在。」我認為,這些經常發朋友圈的人,通常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 一個女生,怎樣才算真正見過世面?
    該怎麼說呢,因為自己多去了幾個地方,多用了些許大牌的化妝品,就感覺自己見了不少世面,還傲嬌的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嘲笑和諷刺那些自認為不如你的人。02我見過很多這些人。在我讀大學的時候,一波人勤奮學習,不在意任何人的目光;一波人盲目攀比,生怕別人覺得自己很low。於是有不少女孩為了追求自以為是的世面,不管自身經濟條件如何,別人買什麼她就買什麼,別人去哪玩她也去哪玩。偶爾還會隨時更新朋友圈,旅遊打卡,配個高級點的定位,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 「她竟然在西餐廳吃8分熟牛排,真沒見過世面」
    為此,我還特意上網搜了一下「8分熟的牛排」,看到過半的標題都是「西餐廳吃飯為何不能點8分熟牛排?千萬別好奇嘗試,小心沒了面子」,「去西餐廳吃牛排時,說要8分熟會讓人笑話」,「為什麼吃西餐時點了八成熟的牛排,被說是土鱉,看完你就懂了」……什麼時候起,那麼多的人吃個牛排都吃出優越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