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大電影裡的海南音符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編者的話】

  12月5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海棠灣開幕。本屆電影節盛況空前,共吸引了來自114個國家和地區的4376部影片報名,189部中外佳片將在電影節期間展映。光影傳情,經典傳唱,一首旋律動聽的主題曲或插曲,對一部電影是錦上添花,聽著這些歌曲,一幕幕經典的電影情節總會浮現在眼前。在海南題材的電影中,誕生了哪些膾炙人口的主題曲或插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芳華」劇照

  電影《海外赤子》插曲《我愛你,中國》創作在興隆

  赤子僑情 風華絕唱

 

  文\海南日報記者 袁宇

  一部經典影片,大多會有一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曲。婉轉悠揚的音樂,又進一步加深觀眾對影片的印象。

  正如1979年在海南萬寧興隆攝製的電影《海外赤子》,片中插曲《我愛你,中國》後來在大江南北傳唱至今,成為經典。

《海外赤子》中的黃思華

  當年,《我愛你,中國》的曲作者鄭秋楓為了尋找靈感,曾來到興隆華僑農場,與農場的歸僑們同吃同住同勞作,共同生活了一個月時間。鄭秋楓把自己在興隆的所見所聞所悟,化作悠揚的旋律,最終誕生了膾炙人口的《我愛你,中國》。

  「老友」闊別重逢

  「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見到海南日報記者,陳鴻遠輕輕哼唱起歌曲《我愛你,中國》,哼唱一段後,他興奮地對記者說道,「我和這首歌的曲作者鄭秋楓老先生握過手。」

  那是2018年8月20日,時年87歲的鄭秋楓與夫人一道重回海南,回到闊別已久的興隆,重尋當年他在興隆生活時的舊蹤。當時在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黨政綜合辦公室負責宣傳工作的陳鴻遠參與接待了鄭秋楓一行。

  「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完全沒有架子,就像我們身邊普通的鄰裡老人。」說起鄭秋楓陳鴻遠印象深刻,他說鄭秋楓中等略高的個子,發白如霜,眼光深邃,上身穿一件藍色文化衫,下身穿著鴿灰黃色長褲,「衣著很樸素。」

  那個夏天,陽光晴好。陳鴻遠說,他還記得,他陪著鄭秋楓一行途經太陽河大橋時,車子停了下來,鄭秋楓下車後踱步到太陽河大橋的欄杆處,疑神眺望著豔陽朗照下的太陽河。風吹微瀾,水面上波光粼粼,銀光閃閃,炫耀靈動,甚是迷人。

  這樣的畫面,顯然勾起了鄭秋楓的回憶。「鄭老講述了一些他在興隆生活的場景。」陳鴻遠說,1979年電影《海外赤子》在興隆拍攝,插曲《我愛你,中國》被選用給劇中人黃思華(陳衝飾演)來唱,製作組邀請鄭秋楓為這首歌譜曲。

  在接到邀請後,鄭秋楓為了尋找靈感,便來到興隆,入住興隆招待所。他在興隆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體驗生活。傍晚,落霞滿天時,鄭秋楓和相熟的年輕人一起來到清凌凌的太陽河裡遊泳,聆聽兩岸傳來的充滿異國情調的歌曲,愜意之極。

  在生活中感受歸僑對新中國的熱切感情,鄭秋楓才能創作出《我愛你,中國》那樣婉轉悠揚的旋律。這首歌一面世,就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祖國大江南北廣泛傳唱,幾乎人人都能唱上兩段。

  《我愛你,中國》先後榮獲1981年中央文化部優秀作品一等獎、2000年「金鹿杯」百年觀眾最喜愛的十首電影歌曲獎。

  名曲誕生在海南

  40多年前的興隆,與現在的差距,用天差地別來形容也不為過。

  「當時剛剛改革開放,興隆的經濟甚至還沒起步。」今年65歲的印尼僑眷王益民是那段歷史的親歷者,當時是農場打石隊隊長的他還記得那個時期的生活,「吃不飽,穿不暖,住的是茅草房,但是大夥對未來充滿著信心。」

  鄭秋楓就是在這個時期來到興隆。鄭秋楓後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道,為《我愛你,中國》譜曲只用了一兩個小時,但準備的時間很長。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海外赤子》是中國首部華僑題材音樂片,該片講述一位海外歸僑報考部隊文工團的故事。作為音樂片,其與故事片具有較大不同,大多先把音樂寫好,再根據音樂拍攝。

  鄭秋楓後來曾表示,他構思《我愛你,中國》這首歌時覺得首先得抓藝術性,影片中黃思華是位「百靈鳥」,唱歌唱得特別好聽,很大氣;第二要抓民族性;第三是抓特點;最後要抓時代性。

  「那段時期很艱苦,但我需要感受歸僑的生活,因為他們和普通的農民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特色。」鄭秋楓後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在興隆華僑農場生活的日子裡,鄭秋楓與歸僑們扎堆在一起,切身感受歸僑們內心的感情,也和這些來自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國家的歸僑學習南洋歌曲,從中汲取創作靈感。

  鄭秋楓還在創作中嘗試把南洋的音樂特點移植過來,給人一種新鮮感。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說,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配樂也好,歌詞創作也好,關鍵是形象準確。一定要有大量時間的積累。他把握住了形象,再加上個人的努力,才能把這首作品寫成功。

  唱哭一代代歸僑

  《我愛你,中國》舒展激昂的旋律,不僅把海外遊子眷念祖國的無限深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更激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王益民也曾參與《海外赤子》的拍攝,他回憶道,影片攝製時是夏季,他和40多名打石工人都穿著影片攝製組統一提供的背心,在炎炎烈日下揮舞榔頭,敲打石塊。

  當時興隆正大力推進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石材,歸僑們就組織經濟建設突擊隊,在各個「陣地」上揮汗如雨。《海外赤子》中真實還原了這一場景,陳衝飾演的黃思華也參與打石勞動。

  正因為影片描述了真實的歸僑生活,體現歸僑對祖國的真情實感,後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葉佩英受邀演唱《我愛你,中國》時,非常爽快地答應了。

  鄭秋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描述了這一段過往:葉佩英說當時自己沒吃飯,帶著眼淚把它讀完了,她說她也是華僑,這首歌像是為她寫的。

  葉佩英在演唱中傾注了她對祖國的感情,把海外遊子眷戀祖國的無限深情抒發得淋漓盡致,也賦予了這首歌熱切的愛國魂。

  《我愛你,中國》至今仍是興隆人中傳唱程度最高的歌曲。「這首歌唱哭了一代又一代的歸僑人。」今年69歲的印尼僑友會會長藍日興當時是興隆華僑農場青年突擊大隊大隊長,正是在《我愛你,中國》的旋律中,他和他的戰友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為後來經濟繁榮的興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坐在盛放著香濃的興隆咖啡的方桌前,退休多年的藍日興和王益民又重溫起當年青年突擊大隊的誓言:「決心戰鬥在第一線,興隆荒地開不完,絕不收兵,勞動不計報酬,工作不計時間,個人不計得失。我們不會忘記歸國的初心,我們是回來建設祖國的,祖國強大了,我們就有了強大的靠山,在外的親友們也能挺直腰杆子。」

  【延伸閱讀】

  經典旋律 深情禮讚

  文\本刊特約撰稿 曾慶江

  在盛大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海南電影和海南元素依然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在海南題材電影中,有一些膾炙人口的主題曲或插曲,至今依然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被四處傳唱,經久不衰。

  英雄主義的讚歌

  海南題材影視作品在1950年的紀錄片《大戰海南島》中拉開序幕。但是,真正意義上在全國產生強烈反響的是1961年公映的彩色故事片《紅色娘子軍》。這部具有時代印記的作品在公映之後可謂是萬人空巷,獲得了極高的榮譽。電影加上後來的京劇、芭蕾舞劇等,使得《紅色娘子軍》享譽中外,成為海南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紅色娘子軍》被人們記住,還在於其鏗鏘有力的主題曲和插曲。

  《紅色娘子軍軍歌》是電影《紅色娘子軍》的主題曲,由梁信作詞、黃準譜曲。歌詞如下:「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讎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這首歌曲的旋律貫穿影片始終,以進行曲的風格表現紅色娘子軍戰士的英雄氣概和勇敢堅強的性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電影《紅色娘子軍》中,還有一首《五指山上紅旗飄》的插曲也有很大影響。歌詞很具有海南地方風味:「五指山嘍紅旗飄嘍/六連嶺上試槍刀嘍/婦女自古做牛馬嘍/今朝翻身拿起槍嘍/爬山越嶺飛黃沙,檳榔樹下是我家/山泉溪水清又涼,滿腔熱火勝朝霞/野火炊煙椰子香,滿天星月照山崗/風霜煉成凌雲志,革命教養勝爹娘/五指山嘍紅旗飄嘍……」革命的樂觀主義和地方風味交相輝映,很有感染力。

  對祖國深情頌歌

  如果您熟悉海南島,一定聽過《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雙手接過紅軍的鋼槍/海南島上保衛祖國/啊五指山,啊萬泉河/你傳頌多少紅軍的故事/你日夜唱著紅軍的讚歌……」這首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主唱的歌曲,在延續對革命英雄主義頌揚的同時,讓人們記住了「五指山」「萬泉河」這兩個具有海南地標意義的名字。

  海南題材電影中,更有動人的旋律體現對祖國深情的讚頌。「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我愛你青鬆氣質,/我愛你紅梅品格……」這首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馬來西亞歸僑葉佩英深情演唱的歌曲,在中國大地傳唱至今,將海外遊子眷念祖國的無限深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它是改革開放以來海南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海外赤子》的主題曲。

  在海南取景的電影《芳華》反映了時代變遷以及軍隊文工團的命運變數,讓人唏噓不已,而由韓紅主唱的片尾曲《絨花》更是讓人覺得韻味無窮:「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粒粒鮮血染紅它/啊~ 啊~/絨花/絨花/啊~ 啦……」《絨花》這首歌最開始由李谷一主唱,並作為電影《小花》的主題曲而廣為人知,如今再次出現在《芳華》中,別有一番意味。它不僅喚起了大眾濃濃的懷舊感,更是大眾對青春的一曲禮讚。

  大眾情緒的表達

  三亞的美麗和浪漫是很多電影表達的重要內容。《藍調海之戀》講述四個年輕人在一個美麗的季節,相聚在三亞,夜遇各自愛情的故事。該作品的大量場景取材於三亞多個景區,以海、陸、空的拍攝方式將旖旎多彩的三亞美麗風光融入劇情。主題曲《可不可以不愛你》:「可不可以不愛你/一個人的海岸/拍著藍色的照片/這樣的畫面定格在你缺席的春天/像童話般的一整年/彼此以前開始擱淺/來臨的突然讓我們頭暈目眩……」雖然歌詞比較直白,但是唱出了大眾情緒,有較強感染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海南發展開始加速,對海南進行吟詠的歌曲較多出現。如《請到天涯海角來》:「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裡四季春常在/海南島上春風暖/好花叫你喜心懷/三月來了花正紅/五月來了花正開/八月來了花正香/十月來了花不敗/啦呀啦呀啦呀……」還有《永遠的邀請》:「請到海南來,這裡永遠是春天/請到海南來,這裡永遠是春天/在江南厚雲裹身的日子/當繁重的世事阻塞你敏捷的思緒/請到海南來,請到海南來……」這些歌曲抒發了大眾對海南由衷的讚美,也彰顯了海南的自信,已經成為海南形象宣傳的代表性作品,廣泛地運用在各種影視作品中。

相關焦點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姜恩宇 攝  海南爬行動物的研究與標本採集工作始於英國博物學家Robert Swinhoe(羅伯特·斯文豪),自19世紀後半葉開始,廣袤而神秘的海南熱帶雨林便吸引一代代中外科學家慕名而來,他們在這裡發現大量珍稀爬行動物,如蟒蛇、圓鼻巨蜥,不少更是世界獨有,如海南脆蛇蜥、海南脊蛇、粉鏈蛇、海南頸槽蛇、周氏瞼虎、霸王嶺瞼虎、海南瞼虎等。
  • 海南周刊|海南公務員隊伍裡的英語達人 職場「後浪」與英語的熱戀
    公務員隊伍裡的英語達人職場「後浪」與英語的熱戀文\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梅姐,《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出來啦。」「因為學進去的知識就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我們可以隨時取用。」說起自己的堅持,劉海瓊舉了個例子:「正是因為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我才可以比較從容地閱讀英語報刊、書籍,而這些報刊、書籍為我認識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開拓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知識。」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題材電影《娘子軍傳奇》熱映
    本報海口9月23日訊 (記者衛小林)由海南本土影視公司組織拍攝的海南題材電影《娘子軍傳奇》,9月22日開始在全國超過7000
  • 打造「海萊塢」,讓中國電影成為海南「新名片」
    2020年12月6日上午,第三屆海南國際電影節「海南自由貿易港電影促進高峰論壇——契機與創新:國際自貿港電影產業建設與發展」論壇在三亞理文索菲特酒店舉行,共同探討海南國際自貿港電影產業建設與發展的契機與創新。
  • 海南周刊 童年,與大自然嬉戲的時光
    作家張煒回憶童年說:「伏在桌上安安靜靜讀一本好書是愉快的,而到田野裡接受大自然的沐浴和陶冶就更加幸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麼,「70後」「80後」海南人的童年,又在自然中經歷了怎樣的沐浴與陶冶呢?摘荔枝。
  • 海南周刊|城堡式、羅馬式……瓊海民居,別有一番風味
    原標題:海南周刊|城堡式、羅馬式……瓊海民居,別有一番風味 文\圖 海南日報特約記者 蒙鍾德 海南主要僑鄉之一的東部城市瓊海,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眾多,他們發跡後不忘故鄉,在家鄉建造了很多中西合璧、土洋結合的宅子,至今仍有許多保存完好,成為人們參觀遊覽的好去處。
  • 海南本土題材電影《椰風海韻》在海口開機
    由海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梅國雲執導編劇、海南萬合兄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國內資深編劇趙徵擔任導演的院線電影《椰風海韻》,11月30日下午在海口市康年皇冠酒店舉行開機發布會。按照拍攝計劃,該電影近日將在海口、儋州和瓊中等市縣選擇外景地進行拍攝,成為又一部所有取景拍攝點和製作全部在海南島內的本土題材電影。該電影也是梅國雲繼創作《第39天》後在海南開拍的又一部電影。
  • 海南周刊 | 海南長臂猿生活習性有多獨特?這篇文章告訴你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猿鳴高枝 響徹雨林  幾乎每天清晨,在霸王嶺毗鄰苗村周邊的莽莽群山中,當朝陽還未撩開晨曦之時,深山裡就會傳來海南長臂猿的第一聲鳴叫聲,隨後傳來的陣陣和鳴猿聲,更是穿破了這片熱帶雨林靜謐的早晨,顯得格外空靈,但這對青松鄉苗村村民來說,早已習以為常。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舉辦女性電影論壇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舉辦女性電影論壇期待更多海南女性故事登上大銀幕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本報三亞12月8日電 (記者 孫婧)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舉辦「她·臺前·幕後」女性電影論壇。導演高群書,出品人梁靜,編劇、導演薛曉璐,導演姚婷婷等圍繞國內女性電影遇到的困境與機遇各抒己見,並探討了海南可以進行影視開發的女性電影題材。其中瓊中女足的故事,已被選中進入影視開發製作階段。
  • 海南周刊 | 讀懂海南島主要河流的「前世今生」
    在夏天和秋季多颱風季節,降雨量大,海南島的河流流量也大,但由於河道普遍呈狹長狀,平均寬度小,難於留住降雨帶來的水量。河流短急,暴漲暴落,難以調蓄,這樣的河流特點,決定了海南雖然降雨豐沛,但是自然水系蓄水能力弱,加上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具有明顯的年內、年際豐枯差異,豐枯來水相差3.3倍。  陵水本號鎮大裡瀑布。
  • 今年的國際電影節,很海南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8日消息(記者 田春宇)不是紅毯,是「藍毯」!明星走在設計別出心裁的「紅毯」上,搭配帆船、貝殼、海浪、燈塔、沙灘、海風等海洋文化元素,仿若徜徉在大海裡的精靈。今年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從開場便已給大眾留下了印象深刻的「海南範兒」。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海南元素——紅毯燈塔、貝殼。
  • 2019年海南人氣景區TOP10是哪些?大數據看海南旅遊這一年
    大數據看 海南旅遊這一年 2019年, 哪裡的遊客更愛來海南? 海南人喜歡去哪玩?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電影《娘子軍傳奇》定檔9月上映
    本報海口7月21日訊 (記者衛小林 尤夢瑜 實習生吳可麗)由海南本土影視公司組織拍攝的本土題材電影《娘子軍傳奇》,今天下午在海口舉行定檔新聞發布會
  • 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要來了!
    海南日報海口11月22日訊 (記者 計思佳 實習生 鄭俊雲)在即將舉行的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上,我國樂壇聞名的4U樂隊、貴族樂隊、左右樂隊將閃亮海口市海馬文化廣場的舞臺。  4U樂隊  為喜歡搖滾樂的聽眾做音樂4U樂隊主唱在獻唱。
  • 明星和海南的故事:他們在海南安家 她愛三亞美食
    、導演、明星來到海南後紛紛表白直呼對海南「愛了愛了」到底是哪點吸引了這些「大咖」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李玟:這裡的美食美景我都好喜歡「和我的小夥伴們打卡三亞,這裡的美食美景我都好喜歡喔在《插翅難逃》裡扮演的「張世豪」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影迷都習慣稱他「豪哥」。趙燕國彰在接受新海南客戶端採訪時特別問候了新海南的網友,「我半個家在三亞,每年都會來這裡,希望和你偶遇!」☆ 梁靜:我是海口人 在海南生活非常美妙「租一輛車,帶著孩子,在海南生活一段時間,是非常美妙的。」
  • 電影《金剛川》總製片人梁靜:海南可打造影視工業化技術基地
    ■ 海南日報記者 孫婧  她是《殺生》裡的接生婆、是《廚子、戲子、痞子》裡的老闆娘,是《老炮》裡煎餅攤的大姐……金馬 獎最佳女配角獎獲得者、電影《金剛川》總製片人梁靜近日參加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對海南電影產業發展提出自己的建議。  「海南是天然的攝影棚,尤其適合拍水戲,因為在寒冷的地方拍水戲太難了!」
  • 助力海南自貿港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
    光影傳情,全球電影人共相聚。12月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海棠灣開幕。
  • 電影人齊聚海南展開頭腦風暴
    2020年12月9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合作高峰論壇——打破壁壘,共商全球化影視合作新策略」論壇在三亞舉行。論壇由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主持,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孫蘇、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任仲倫、知名製片人苗曉天、美國華納中國區總裁趙方、IMAX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周美惠、1905電影網董事長、總經理李瑋、中國影視藝術協會副會長、中國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海南電影學院創辦者馬小鋼等嘉賓出席論壇
  • 全球首部抗疫4K紀錄片亮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
    圖片來源: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烏海》將於12月11日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舉辦亞洲首映,這是該片繼今年入圍第68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並摘得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後首次亮相大熒幕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邀請青年演員黃軒擔任「青年電影大使」。自從影以來,黃軒參演過多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從《地下的天空》初出茅廬,再到《推拿》中的鋒芒畢露;從《無人駕駛》《黃金時代》的默默積累再到《芳華》《只有芸知道》的厚積薄發,黃軒可以說是一位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優秀演員。本屆電影節主視覺海報以「定義下一種可能」為主題,相信優秀青年電影人們同樣會在未來定義全新可能。
  • 加拿大導演查理:用電影向世界講述海南故事
    編者按: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發布。《方案》提出將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一個全方位開放的新海南,必將成為全球嚮往的投資、興業、旅遊、安居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