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瑩,2000年2月19日出生於黑龍江齊齊哈爾市,9歲被天津女排教練王寶泉招入麾下,2016年進入成年隊參加成年組比賽,2017/2018賽季獨得804分,單場45分打破由世界第一主攻朱婷保持4年之久的43分聯賽記錄,並奪得該賽季聯賽冠軍,奪得2018年聯賽MVP及最佳主攻,自2018年以來為天津女排奪得兩冠一亞的成績,並獲得三次最佳主攻。
2018年李盈瑩被郎平主教練招入國家隊,作為新人,郎導從培養新人的角度,多次派李盈瑩參加洲際比賽,然而,在洲際比賽中表現乏善可陳,作為主攻手,其表現是不合格的,為什麼在聯賽中大殺四方,到洲際比賽中卻表現如此之差,主要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自身的短板太多
李盈瑩9歲就被王寶泉招入麾下,在天津女排參加訓練,15歲身高就達1.92米,作為主攻培養,又是左手主攻,按照道理從小就接受排球訓練,攻防攔扣及一傳的基本功應該很紮實才對,到目前為止,除了左手進攻有特點外,其他基本功沒有體現出來,也許與天津隊培養人才的方式有關,也與自己的運動天賦有關,如自身的彈跳、橫向移動、落點判斷、一傳防守等還是短板,從隊內體測數據也能發現端倪。目前雖然一傳有所進步,但是與一名合格的主攻手還有很大差距,從洲際比賽來看,即使碰到像面對非洲球隊喀麥隆肯亞弱旅都有飛一傳後排站樁式防守現象,一傳及防守短板在世俱杯比賽中得到無限放大。
第二,不適應國家隊戰術體系
李盈瑩是天津女排的核心,所有戰術都圍繞她來制定,承擔天津女排80%以上的進攻,天津女排戰術打法是一點攻,李盈瑩在天津女排不接一傳,天津女排一傳體系由接應、自由人及小主攻組成,主力接應楊藝負責接一傳,有時會看到天津女排採用雙自由人戰術,李盈瑩只負責進攻,這才有李盈瑩單賽季804分單場45分的記錄,而作為2號位主力接應的楊藝,單賽季得分不超過2位數。而國家隊的戰術是高快結合、快速多變的戰術體系,以世界第一主攻朱婷作為核心來布置的,這就要求作為主攻的李盈瑩必須轉變觀念,快速適應國家隊戰術體系,由於李盈瑩在天津隊形成的固有習慣,短時間內很難適應國家隊打法,站樁式等球扣的現象時有發生。
第三:李盈瑩粉絲的吹捧使其自我膨脹
李盈瑩2018年聯賽的高光數據,引得大批球迷關注,其粉絲數量急劇增加,其粉絲把她吹出天際,李盈瑩很享受粉絲的吹捧,典型的就是2018年聯賽第二階段對浙江女排朱悅洲的定位門事件,賽前訓練被朱悅洲發球無意中砸到,連發4次微博辱罵朱悅洲,受到人民日報的點名批評,聯賽扣球扣到同為國家隊主攻張常寧臉上無任何表示,在國家隊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被替換上場都是國家隊處於被動困難時才換她上場等,這就是津迷津津樂道的「順境張常寧,逆境朱婷、絕境李盈瑩」的來歷。
第四,自身的運動天賦決定其上限
李盈瑩作為主攻手,被稱為天才球員,她真是天才嗎?非也!她從9歲出道,到現在21歲,12年的排球經歷,按道理來說各項技術應該很精進,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國家隊比賽,經常看到她的後仰式扣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是跟她在天津女排打球習慣造成的,對二傳傳球線路不能很好的做出預判,往往跑過頭,從而造成後仰式。彈跳不高,面對歐美強隊不下球,多次被攔,在洲際大賽中得到驗證,無論是亞洲球隊還是歐美球隊,數據都很一般。後排防守橫向移動很差,對球落點判斷不準,經常發現李盈瑩與自由人和隊友爭搶現象,往往球落地才做出防守動作,後排處理亂球能力差,也就是處理小球串聯差,這些都是自身運動天賦的體現。
從以上4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李盈瑩在國家隊三年還是替補的原因,希望她能正視自己的短板,在東京奧運會舉行之前能夠補齊短板,在接下來的聯賽和女排錦標賽上能打出好成績,爭取早 日成為國家隊主力,為2021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成功衛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