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一問:夠硬嗎?能砍鐵嗎?
男人對於硬度的追求從18歲後就伴隨一生,買個車要硬,要結實,上個菜要硬菜,交個女朋友夜裡還要問人家你硬不硬。
為啥分的手你不知道麼。
物極必反,硬則易斷啊。
漢代之後,中國的刀劍鍛造進入了極為成熟的鐵器時代,由於古代的冶金技術還不夠先進,有一部分刀劍是鐵製的,但是現在基本都是鋼製的,鋼製的刀劍硬度保守區間在洛氏52-56HRC,做到60左右也是輕輕鬆鬆,而鐵的硬度只有20多,所裡砍鐵的時候只要確定砍的是鐵絲而不是鋼絲,一般都沒有問題。
有人問就說明有需求,於是,出現了很多砍斷鐵絲、鋼絲、甚至鋼筋的刀劍,就是刀劍圈那首打油詩說的「微商砍鐵響叮噹」,這是一種營銷手段,和以前走江湖賣大力丸是一樣的,博個眼球,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熱鬧。
洛氏硬度與能不能砍鐵有一定關係,但不大,裁紙刀的硬度大家都知道,硬到一掰就斷,也極其鋒利,所以,硬度是保證刃口鋒利度的一個基礎,越硬的刀劍就越能磨出鋒利的刃口。
洛氏硬度的測量方法很簡單,就是用金剛石在測試體身上重壓,根據壓痕的深淺標記硬度,壓痕越淺,硬度越高。
玻璃、瓷磚的硬度都要高出刀劍很多,拿一把又硬又鋒利的刀劍去砍,大家都能猜到結果,所以,硬度不是能決定一把冷兵器刀劍能不能砍鐵的決定性因素。
開刃角度才是。
砍鐵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玩法,原因很簡單,在工地上切鋼筋的大鉗子就是這樣,開斧刃、厚刃就可以了,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是想把一把刀劍做鋒利,那就各顯神通了,全世界的刀匠裡都有一個重要的小工種,就是研磨師,最後能把一把刀劍磨出效果,磨出美感,賦予靈魂的都是研磨師。
好刀劍是絕對不會用來砍鐵的,拿一把刀劍去砍鐵本質上和開著跑車上土路是一樣的——錢多燒的藍瘦。
刀劍一怕崩、二怕卷,相比卷刃,崩斷更加嚴重,一是殘片可能飛濺傷人,二是你永遠的、徹底的失去你的寶貝啦,就像你的前妻一樣連人帶錢都消失在人海,後來,你終於在眼淚中明白,如果當時不那麼倔強,現在也不那麼遺憾。
所以,「硬不硬」和「能不能砍鐵」並不能決定一把刀劍的好壞,是要綜合全面的考察,比如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有沒有一個好爹,家裡有沒有礦,啊呸,搞錯了,應該是:硬度、韌性、銳度保持性、耐磨性和耐腐蝕性。
一個忠告:不要和前妻的閨蜜做朋友。啊呸,一說到前妻總是思維混亂,不過也算是一個忠告吧,不要問為什麼。
另一個忠告:任何刀劍在使用中必然有損耗,而且任何材料都有它的疲勞極限。每一次使用,無論是砍鐵、劈木,還是剝皮、切肉,只要使用,刀刃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慢慢變鈍。而暴力使用,必然更會加劇刀的磨損程度,如果切削的角度、力度再稍有差池,很有可能卷刃,崩口,甚至折斷。
終極二問:生鏽嗎?
是鋼鐵就含碳,含碳就生鏽,天下沒有絕對不鏽的鋼鐵,包括那個叫「不鏽鋼」的玩意。
現在的工藝技術,在鍛鍊時添加一些耐腐蝕的元素可以增加鋼鐵氧化的惰性,當添加到一定量,就成了所謂的「不鏽鋼」,不鏽鋼並不是絕對不鏽,只是大大減緩了,但是添加這些元素會不可避免地降低鋼鐵的鋒利度、硬度、抗震動、抵禦應力、柔韌度等等核心性能,最後變成一隻銀樣蠟槍頭,要這玩意有何用?是吧。
所以極品刀劍一般不會優先考慮抗鏽性,不鏽鋼主要用於純工藝品,或者門把手、窗框等裝飾材料。
其他需要明白的事情
首先不要去砍玻璃、瓷磚這些看起來易碎,實際上硬度遠高於鋼材的物體,很可能發生卷口、崩刃、甚至斷裂的情況。
另外,對刀刃損耗較快的還有木頭、動物骨頭,以及很多人不知道的包裝紙盒,做紙盒一般都是回收紙,除了紙漿還混有很多雜質,其中包括一些高硬度的顆粒,所以用刀拆快遞和瓦楞紙箱,事實上會使刀刃鈍得很快。
知道前妻拆包裹的小刀為啥換的那麼勤快了吧。
最後,一種極為傷刀劍的壞習慣,就是砍入或者插入硬木頭、金屬桶等不好拔出來的物體後,不要左右晃動往出拔,這樣很容易造成刀身彎折甚至折斷,尤其是又薄又長的刀劍。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的一位顧客把刀劈進木凳,左右晃動後拔出,刀刃崩口了,還責怪這刀不中用。
這麼玩刀劍,不僅刀劍不喜歡,前妻也不喜歡啊。
記住這幾點良好的使用習慣能使刀劍的壽命延長50%以上,好刀劍不要砍鐵,要經常拿出來盤盤,多上油擦拭,自己在家隨便玩,不要帶著逛街看電影,最後,不要借給別人玩啊!
滿江紅提供手工定製服務,歡迎私信或留言,暗號: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