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年輕麼?
算算年齡,好像已經不年輕了。但心裡也在暗示自己:年不年輕不是年齡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心態,就像我們過生日已經不再放代表年齡的蠟燭,而統一的用18代替。
而現實生活中呢,我們又矛盾的生活著。不再年輕的我們在生活中活得越來越理智了:很多東西沒必要買、有的東西沒必要現在買,一個雙十一一共買了8件物品,其中有5件還是為了花掉紅包、支付減免而被迫下單的。
這些都代表著我們不再年輕了!
雙十一之後看到一個《2020年年輕人消費數據》,2020年年輕人消費發生了明顯變化,直播購物上漲167%、儲蓄理財上漲46%、超前消費下降26%,線下娛樂下降43%,快餐外賣7%。
年輕人消費的是什麼?盲盒、漢服、JK、潮鞋、電競……
以上如果你一個都沒有接觸過,那麼就別硬裝年輕人了,認命吧。
盲盒
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就這點來看,這和買彩票頗為相像,都有賭運氣的成分。
市面上盲盒的單價通常為50-70元不等,但掉率超低的「隱藏款」在二手市場可能會被炒出數十倍價格。大部分玩家以超高溢價購買潮玩,僅為集齊某一個系列。
盲盒圈子的佼佼者是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2020年12月1日,泡泡瑪特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將於12月11日掛牌上市,被業內稱為「盲盒第一股」。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從1.58億元增長至16.83億元,2019年淨利潤達到4.51億元,相當於2017年的289倍多。
漢服和JK
二次元及其衍生文化在95後群體之間的飛速興起,它們從世人眼中的奇裝異服,逐漸向新興文化圈靠攏。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JK一詞來源於日本網絡流行語,意為女高中生。JK制服就是女高中生上學時所穿的制服,主要分為西式制服與水手服。開始時是因為很多中國女生接觸動漫、日劇後覺得日本校服很可愛,託人從日本代購制服回來穿,後來一些國內店家也開始自製JK制服進行售賣。
2020年11月,主營漢服、JK制服等泛二次元相關產品的「十二光年」完成500萬元天使輪融資;10月,漢服品牌「十三餘」宣布完成數千萬Pre-A輪融資;9月,漢服品牌「重回漢唐」獲個人投資者及瑞羽行嘉等多家機構投資。
電競
電子競技(Electronic Sports)是電子遊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體育項目。電子競技就是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和體力結合的比拼。
「電競」不僅僅是「網路遊戲」,一些關於「電競」的衍生名詞越來越多,比如「氪金(指支付費用,特指在網路遊戲中的充值行為)」,電競行業也逐漸生成出自己的周邊產品,比如各種遊戲硬體設備。
以電競椅為例,大多數年輕人在學校只有靠背木椅,回到家也只是餐椅,坐久了腰、頸椎會非常疼。於是,電競椅就出現了,但是價格也是參差不齊。
便宜的電競椅有三四百元的價位,對於普通家庭的學生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有網友就表示:為了購買這些電競配套,他曾連續三、四個月不出去聚會玩樂,也不敢生病。
而貴重的電競椅也有上萬的,而部分被稱為「電競倉」的產品價格近10萬元。
《2020全球電競運動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電競用戶中,30歲以下的佔六成,年齡主要集中在19到35歲之間,年輕化趨勢加強。
(假舟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