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業難、就業形勢緊張的市場環境下,我院畢業生始終供不應求,甚至常常提前一至兩年被企業預訂,企業求人倍率達5:1,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9.68%。」12日,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技工院校專場媒體見面會上,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湯偉群的介紹中顯示了廣東技工的搶手程度。
12日是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開賽第三天,各個賽項已逐步進入尾聲。奮鬥的參賽選手中,技工院校學生有1208名,佔比高達47%。而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和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均有超過10名選手參賽。
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是中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成績最好、金牌最多、獎牌最多的參賽單位,近三屆世界技能大賽共獲得8金2銀4銅的優異成績。本屆大賽,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共有10名選手參加8個項目比賽。
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馮為遠介紹,學校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同時也著力打造一流的專家教練團隊,對選手科學訓練。「這是培養金牌選手的關鍵。」
近年來,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以創建高水平技師學院為契機,大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西門子共建中德西門子技術(中國)國際學院;與西門子、德馬吉等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共建6個「校企雙制」示範園;與200多家企業開展校企雙制辦學,共建實訓中心,開發專業核心課程,實現了教學與企業崗位的無縫對接。
目前,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名、全國技術能手48名、全省技術能手34名、正高級教師15名。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是國內最早參與世賽、最早輸送選手代表國家參賽的院校。本次大賽,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共有11名選手參加9個項目比賽。此外,還有5個項目6名選手具備直接進入第46屆世賽中國集訓隊資格。
湯偉群認為,這得益於學院率先構建「校企雙制、工學一體」辦學模式和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率先成立世界技能人才培養研究中心,對世賽標準展開深入研究,努力推進世賽技術標準轉化為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課程標準、參賽選手培養路徑方法轉化為技能人才培養路徑方法的「兩個轉化」工作。
目前,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已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600多家企業(含38家世界500強企業)開展校企雙制人才培養、企業新型學徒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並將製冷與空調、CAD機械設計等項目世賽標準轉化應用到製冷設備製造安裝與維修、工業設計等10個專業的技能人才培養過程,讓世賽成果惠及更多學生。
「我院高質量技能人才培養理念、模式也得到了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家的肯定。」湯偉群說,學院實現了國內技工院校向國外職業教育師資培訓服務的首次規模化輸出,累計為孟加拉、巴基斯坦、柬埔寨等2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職教師資培訓、技術員培訓共40批近800人次。
【記者】黃鴻基
【作者】 黃鴻基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