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晨的旅行天地(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去哪不重要,重要的是去!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一直處於直線上升的狀態,各個城市為了追趕上中國的發展腳步,大力開發自己現有的資源,根據當地的自身環境打造新的景點,建造新的建築,近幾年很多城市都建立了高鐵,現在高鐵覆蓋率在中國已經達到百分之九十五,可見中國的發展速度有多快,高鐵的建立也將兩座城市或者與周邊城市緊密的聯繫起來,這也將兩座城市的現有資源進行了共享。
中國的規模越來越大,環境几几年也在嚴加管理,為了優化每個城市環境,開始實行拆遷政策,很多城中村,破舊的村莊都實行了拆遷,很多村莊就此消失在了歷史之中,當然拆遷並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拆遷過程中必然少不了一些居民的貪得無厭與拒絕,這就造成了周圍都是廢墟,只有那麼幾戶人家居住的樣子,這就是人們常常說的「釘子戶」。
釘子戶無非就有兩種,一種是硬要和開發商死磕拆遷款,一直拖延,最後還是四處求著開發商拆遷,還有一種就是一直堅守自己的想法,給多少錢也不拆,這樣的釘子戶人們常說是「一根筋」,說不動,只能孤零零的在那裡繼續生活,與周圍所建的建築格格不入。
而在河南就有這麼一個釘子戶,這個釘子戶和我們以往見過的釘子戶有所不同,開發商更是給出了八十八億的價格,但這戶居民就是很果斷不拆,經過多次商討最終沒有還是無結果,直到聯繫到政府,這樣才被保留了下來,這裡就是河南鄭州東石馬村,周圍的村莊都已經拆遷,開發商想得到這片土地卻一直遭到這戶人家的拒絕,因為這是一座古宅,這裡有任家世世代代的回憶,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無論如何都不會被拆遷,這也驚動了當地政府,字後經考察研究:這裡是拆不得的。
最後這裡不僅沒有被拆遷,近幾年通過改造成為了當地的天祥博物館,更是成為了鄭州當地的重點保護單位這便引來了不少遊客前來旅遊參觀,為當地又增添了一個旅遊景點。當地人都說這座古宅的價值不是可以用錢能衡量的,這不得不佩服這位人們眼中「一根筋」的任先生。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往期精彩
貴州一城中村「有幸了」,曾以種地為生,如今靠大學生「爆發」
陝西「貪得無厭」釘子戶,拆豬圈要500萬,開發商「繞道而行」
浙江「有來頭」富人區,20年前是「佼佼者」,如今只剩「好位置」
雲南一城市也來「湊熱鬧」?資源即將「沒落」,人們只好無奈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