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人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言,一些「群體觀念」得以更方便地顯現出來。在一些社交平臺上,人們可以從網絡評論中窺見一部分「社會真實」。
這個周末,讓人吃驚的一個熱門話題是關於已經退居二線的央視主播張宏民。29日,一段由幾張照片組成的僅9秒視頻發布在網上,其中一張是張宏民坐在長椅上,一個人吃著雪糕。這本來平淡無奇的一幕,卻引來網友熱議,張宏民一下子成了部分網友眼裡「無兒無女」的「失敗者」,諸如「晚景悽涼」「無兒無女無貢獻」「不是好兒子」等網上評論不斷發酵。
圖據觀察者網。
即便是有代表性的「正面評價」,畫風也是這樣的:「如此人生,無牽無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一個「也」字,似乎暴露出「正面評價」有些勉強。或許在這些網友心中,更主流的幸福,大概就是子孫滿堂吧。
看這樣的評論,讓我想起去世多年的祖母。我小時候常在她身邊,偷聽她和村裡的幾個太婆閒聊,誰家媳婦不能生或者只生女兒……但是,祖母她們其實也知道,自己的看法並沒有力量,現在已經不是她們舊觀念的時代了。
對張宏民的嘲諷攻擊,讓人懷疑,有一部分的人觀念正在變得保守和陳舊。這樣的「攻擊」不是偶然的,事實上那張吃雪糕的照片此前就流傳在網上了。此類內容時有出現,比如曾有自媒體發文「57歲張宏民依然沒有結婚」「58歲仍孑身一人」「59歲……」一個主播的私人生活引起人們的好奇並不是追星和羨慕,而是一種帶有優越感的指責,仿佛張宏民必須結婚生子,這個話題才能結束。
這種對公共人物私生活的指責,並不是孤立的個案。就在不久前,知名舞蹈家楊麗萍也引來一些攻擊,有網友評論她「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
這樣的指責,其觀念讓用我小時候在書上經常看到的詞來形容,就是「太封建」。從100年前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有識之士就在為婦女兒童的權益而奔走,為人們的婚姻、生育自主權而呼籲。先賢們哪裡能想到,在2020年,一個人還會因為不生孩子而受到一些人的惡評。
這一部分網友的留言,看起來很簡短,但是他們的觀點倒比較清晰,判斷人生成功的標準似乎只有一個:「兒孫繞膝」「傳宗接代」。如果你是一個人,就是「孤零零」的、讓人同情的。他們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張宏民和楊麗萍,都非常努力,也為自己的行業做出了很大貢獻,其個人生活也可能是非常幸福的。就算是一個中年男人獨自吃雪糕,這難道就不是一種甜蜜嗎?
過去數十年我們的社會取得巨大進步,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已經形成一種共識: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標準是多樣的;在不影響他人和社會的情況下,一個人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這樣的進步觀念,其實鼓勵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以自己的方式去努力,最終也會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那些熱衷於在生育問題指責他人的,更應該關注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懷著莫名其妙的道德優越感。過於強烈的攻擊性,可能暴露出他們內心的不自信,比如自己在別的方面是否已經乏善可陳?個人當然可以有發表觀點的自由,但對整個社會來說,這種保守、封閉和有攻擊性的「觀念回潮」,必須警惕。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資料圖
張宏民,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主持人。1982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其聲音純厚,外形帥氣,主持風格親切近人。
2009年獲得全國播音員主持人「金話筒獎」。
2014年5月28日張宏民搭檔李瑞英證實,表示確實將與李瑞英退居幕後,去央視播音員主持人業務指導委員會,從事培訓工作,告別《新聞聯播》。
(原標題:媒體:60歲央視主播獨自吃雪糕被嘲,警惕社會道德觀念「回潮」)
來源:綜合中青網 紅星新聞
流程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