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簡訊邀請辦銀行卡了,誰偷窺了我的隱私

2021-01-07 網易科技

宋易康 陳洪傑

吳先生最近有些苦惱,在幾天裡收到七八條銀行邀請辦信用卡或貸款的簡訊後,他既不敢回復退訂,也不敢點開連結諮詢,因為他分不清這些簡訊是否真的來自銀行。

這些簡訊都是以一長串「106」開頭的號碼,一共有18位。簡訊內容例如,「【上海銀行】您的記錄良好,點擊http://t.cn/RBxFotx完善信息即可申請我行(白金)卡,額度最高8萬,刷卡免年費,退訂回T」;「【中國平安】尊敬的客戶,根據您的信譽記錄,已獲得10-50萬信用額度,手續簡單,當天到帳。諮詢辦理回復Y,退訂回N」。

吳先生上述經歷並非個案,多位手機用戶向第一財經記者反映,曾經在手機上接收過非銀行官方客服發出的申辦信用卡或消費金融貸款推薦簡訊。這些「18位」推薦辦卡簡訊,究竟是來自偽基站的山寨詐騙簡訊,用來套取客戶真實信息,還是真的屬於銀行行為,令消費者「傻傻分不清」。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簡訊背後是銀行信用卡中心、現金分期事業部、消費金融事業部等相關業務板塊主動發起的業務營銷行為,即所謂「丟包」。「丟包」在銀行內部遵循了嚴格的審核流程,但仍然涉嫌對客戶造成騷擾以及侵犯客戶隱私。

現有法律尚待明確界定,客戶隱私又由誰來保護?

記者親測銀行所為

吳先生收到的銀行簡訊還包括:中信銀行邀請辦白金信用卡;光大銀行陽光金卡申領資格,額度達10萬;民生銀行白金卡,額度10萬,最快3秒批卡;交通銀行VISA金卡申領資格,額度5萬,等等。除了銀行信用卡,還有消費貸和小貸公司的簡訊。例如,中國平安邀請客戶申請10-50萬信用額度;360借條推薦4萬借款額度與免息券。

第一財經記者隨機選取了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與中國平安,點開連結後發現,前兩條均為銀行信用卡中心所為,最後一條來自平安好貸,為平安集團旗下小額無抵押信用貸款平臺。

以「中信銀行」簡訊為例,記者首先選取推薦辦理該行信用卡的簡訊,連結點開後,頁面跳轉至「中信銀行i白金信用卡申請」頁面。(如下圖)

從網站域名看,https://creditcard.ecitic.com/h5/shenqing/ibaijin_p.html?sid=SJUNNSH9,與中信銀行信用卡官方網站https://creditcard.ecitic.com前綴重合。

申請說明中顯示,用戶在提交申請資料後,如果遇到審核資料未達到該卡等級要求的情況,申請的卡等級會自動更換為適合的卡等級。如申請白金卡用戶,不符合白金卡要求,符合金卡,銀行會給用戶更換為金卡,以此類推。

隨後,記者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在該連結上申請了上述中信銀行i白金信用卡,顯示成功,僅用了半小時。

之後,記者又分別用手機和電腦網頁登錄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官網,在「進度查詢」一欄中輸入身份證號、手機號等關鍵信息後,查到了自己剛剛通過簡訊連結轉入快速辦理頁面申請辦理的「中信銀行i白金信用卡」。

如此,吳先生收到的簡訊邀請辦理中信銀行白金卡,的確為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官方行為,而非來自偽基站詐騙或惡意軟體套取客戶信息。

隨後,第一財經記者又點開光大銀行邀請辦信用卡的連結,連結被轉至「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在線申請」界面。

該網頁的域名為https://xyk.cebbank.com/cebmms/apply/ps/card-index.htm?req_card_id=3142&pro_code=FHTG067632SA0396CYJR&c2c_recom_flag=,而光大銀行信用卡官方網域名為https://xyk.cebbank.com,有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網頁內容及網頁域名前綴看,該網站來自光大銀行。

除此之外,在該頁面的下部,記者還發現,網站用標紅字體顯示《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申請須知》、《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使用合約》、《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章程》及《芝麻信用服務協議及相關授權》的子連結,一一點開後,均為信用卡的法律條款和注意事項等。

一位銀行內部人士表示,雖然有些信用卡額度號稱最高達到8萬、10萬元,但一般情況只會給5000、1萬、最多2萬元的額度,要想進一步提升額度,需要帶著房產證等有效資產證明到銀行櫃檯辦理,若有效資產優質,城商行、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額度可提升到7萬、8萬元。

第一財經記者也對「中國平安最高額度50萬的信用貸」進行了實測。

記者撥通中國平安簡訊中電話(4006085555)後,一名自稱是「平安好貸」的客戶經理接通了電話。該客戶經理稱,房貸、公積金、保險,三者具備其一就可以申請無擔保、無抵押平安好貸,貸款額度為3萬-50萬元。

客戶經理示意記者關注「平安好貸」官方微信,然後在右下方【客戶服務】中選擇【綁定客戶經理】,在新的頁面中輸入「姓名、手機號、驗證碼」,點擊提交。記者按照上述操作流程操作後,在「平安好貸」官微上收到一份《個人徵信業務授權書》。由此確認,推薦簡訊來自中國平安,並非詐騙或惡意軟體所為。

信用卡電銷 「丟包」

「這些簡訊雖然來自不同銀行,但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單憑簡訊內容無法判斷是否真的來自銀行。」多位受訪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受訪者甚至誤以為上述簡訊來自偽基站的電信詐騙。

那麼,銀行為何不使用官方簡訊服務平臺,而是以「18位」複雜冗長的號碼形式電銷信用卡?第一財經採訪多位接近股份行內部人士後發現了銀行內部的「小算盤」。

事實上,銀行都有自己官方認證的簡訊發送客服平臺渠道,國有大行中,如工商銀行官方客服電話為「95588」,建設銀行官方客服電話95533及4008200588;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招商銀行官方客服電話為「95555」,民生銀行為「95568」,中信銀行為「95558」等,認證都較為清晰。

除此之外,一些銀行的信用卡中心及理財中心也有官方的簡訊發布號碼平臺。如中信銀行信用卡為「106980095558」,招商銀行理財中心的官方號碼「106980095555」。這些號碼同樣具有較為明顯的銀行認證特徵,例如,在華為手機上,上述渠道發送的簡訊直接被認證後顯示銀行官方標誌頭像。

像上述吳先生所遇到的銀行電銷行為,顯然沒有通過上述官方發布渠道。一位接近股份行了解內情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簡訊背後是銀行信用卡中心、現金分期事業部、消費金融事業部等相關業務板塊主動發起的營銷行為。

他們一般找本行合作名單中的簡訊運營商一級代理商,生成虛擬號碼後,基於本行客戶人群「白名單」進行推送,這種行為被行業內稱為「丟包」。

所謂「丟包」,即發送簡訊的內容為「模板信息+抄送連結」,簡訊發送後與客戶不產生任何交互,客戶如果回復「退訂取消」,以後就不再接收到類似簡訊。

推送簡訊的內容都有固定的模板,只要將關鍵要素填入,一級代理商便可進行群發。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這類「丟包」簡訊雖然來自不同銀行,但「長得」都差不多。

一個「包」被丟出,在銀行內部需要遵循以下流程:銀行根據後臺資料庫對簡訊生成器的動態參數進行調整,參數包括:姓名、額度、卡別、時間等限制要素。觸發器由銀行掌控,銀行內部業務發起人按照模板編制,根據「白名單」將數據導進系統自動觸發。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銀行內部有相關人士負責「丟包」的審核,並有上級主管負責批准。

為何銀行不使用官方客服簡訊平臺「丟包」?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信息中心所掌控的官方簡訊服務平臺並非什麼簡訊都能發,需滿足一定「觸發」機制。

例如,當客戶信用卡刷卡、月底結息、購買理財產品後,官方客服平臺可根據客戶行為觸發反饋,此外的其他簡訊內容,官方客服平臺需要遵循一定規則才可以發送信息。

由於銀行官方客服號即 「大號」審核與審批機制較為嚴格,信用卡電銷簡訊往往都達不到「大號」推送簡訊的觸發條件,此外由於在銀行內部申報流程繁瑣,審批時間較長,所以銀行信用卡、消費金融等業務部門一般都不使用官方客服電銷「丟包」。

此外,第一財經記者也了解到,除了電銷,這種「個性化」號碼簡訊也可滿足銀行其他業務目的,例如對銀行根據黑白名單篩選出來的逾期貸款客戶,進行簡訊催收等。

那麼誰是銀行「丟包」的合作方?第一財經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在銀行內部有多種模式。例如,電銷「小號」與官方客服「大號」同為一家運營商一級代理商,只是換了一個號碼推送推銷內容。

較為普遍的模式如「1託N」合作模式,「例如運營商為銀行的官方公號提供一個號碼,為信用卡中心提供一個號碼,個人借記卡一個號碼,個人貴賓卡、信息服務交互與個貸分別對應專門的號碼等。」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不過目前運營商一級代理商的『短號』資源供不應求,無法提供足量的『短號』資源。」某國有大行科技部門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了,為何銀行不將「丟包」的電銷號碼固定下來的原因。

「丟包」號碼雖然不固定,但銀行挑選一級代理商有較為嚴格的準入制度,與大銀行合作的都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的一級代理商,合作方並非「草根」機構。

記者同時了解到,如果涉及銀行的消費金融子公司要「丟包」,與之合作的運營商一級代理商也必須挑選已經納入母行集團準入名單的對象。對於長期合作的對象,銀行會對代理商資質、信息安全保護、發送成功率等指標進行考核。

「99.5%的成功率和99.2%成功率差距很大,銀行一般是與一級代理商談一個打包價格,例如一年1億條是一個價格,5000萬-1億條是一個價格。一般都在總行統一採購目錄中進行採購,但用多少,銀行到時候付費。」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

「所以在沒有銀行授權的情況下,代理商不會擅自發送信息,但也不能100%保證代理商不會出現問題。」上述知情人士稱。

在北京工作的劉先生產生了另外一個困惑,三年前他已經辦理了民生銀行信用卡,為什麼銀行還邀請他去辦理?銀行難道不知情?一位城商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這種信息屬於第三方信息群發,只要在這個資料庫裡面的用戶都會不斷的收到這類信息,系統無法識別已經辦理過的客戶。

「簡訊群發背後的原因是節省成本。業務員推銷辦理出一張信用卡,銀行支付400元-500元的費用,但通過群發信息的方式,銀行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除了上述「丟包」,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業內還有助貸模式的「盲推」與「海推」,如果上述「丟包」只是銀行鋪天蓋地的電銷對客戶造成了騷擾,那麼「盲推」則極有可能涉及侵犯客戶隱私。

一般情況下,大行存量客戶較多,這種情況不會涉及太多信息買賣等違法違規行為,更多是存量客戶的激活和深度挖掘。但在一些中小金融機構,他們會找到外圍數據供應商,聯合合作夥伴做初步的客戶畫像後,進行「丟包」,在線上進行分款,在業內稱為「盲推」與「海推」。

調查中,一位城商行人士對記者稱,一些中小銀行與財富管理公司、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分期消費公司等第三方合作,貸款資金來自這些第三方公司或者第三方公司和銀行成立的資金池,雙方相互導流。這時候,客戶收到的簡訊就並非來自銀行。具體而言,若客戶向銀行申請信用貸,銀行只做通道,資金來自第三方公司,而銀行會收取20%-40%的利息收入作為通道費。

不過,隨著去年底《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141號文」)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時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導致助貸模式會逐漸退出。

缺乏法律界定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在客戶收到的「丟包」簡訊中,以股份制商業銀行與中小銀行為主,大行則比較少見。

「我們發送的提示簡訊都是以95588作為標準的號碼,不會有複雜冗長的發送號碼形式。此外不會通過簡訊方式給客戶發送信用卡辦理和提額申請,更多是通過工行APP服務群等方式與客戶聯繫。」一位接近工商銀行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某國有大行人士表示,一些中小銀行由於營銷壓力大,為了拓展客戶與發卡,往往會採取更加「靈活」的營銷手段,但上述手段如同「雙刃劍」,在推進業務推廣的同時,也給隱私保護以及簡訊欺詐埋下隱患。要在根源上改變這一現狀,需要監管部門強有力的法規和政策要求,否則很難改變。

銀行上述行為是否對客戶造成了騷擾?甚至侵犯客戶隱私?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界定銀行「丟包」是否違法或違規,主要看公民個人信息的來源,如果銀行通過非法的買賣和交換獲取其他行或其他渠道的客戶信息進行「丟包」,則可能涉嫌違法。

而銀行如果是通過工作或提供服務獲取,又出售或非法提供給第三方,則可能涉嫌《刑法》第253條之一,即「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而《刑法修正案》將犯罪主體原僅限於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擴大為一般主體及單位,即凡是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的個人及任何單位均能以本罪追究刑事責任。

但如果信息來源就是本行,那麼要看公民的授權範圍,如果授權銀行使用,則很難判定銀行違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銀行上述情況,在沒有徵得客戶同意的情況下,涉嫌觸犯《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監管應當給予警告與處罰。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人士表示,在股份行,各銀行內部的法律合規部會對「丟包」發送簡訊的模板內容、說法和各個要素進行審核,確保不違反現有法律及監管規定。

但向客戶推送簡訊這種行為本身,以及可以推送多少條簡訊,「目前法律上沒有明確界定,所以業內都在做。」上述股份行人士說。

而對於助貸與「海推」,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當前,銀行和互金機構等第三機構合作非常普遍。優質的客戶,銀行自己留下來,資質稍差的客戶,一些銀行會引流到第三方公司,從中撮合,賺取一定的推薦費,只要是第三方機構有放貸資質,且年化利率不超過36%,是合規的。

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則表示,這是一個擦邊球的打法,銀行有為第三方機構背書的嫌疑。第三方機構需信息披露,銀行也有投資提示的義務。此外,歐陽日輝還表示,國家雖然對數據的買賣目前沒有明確禁止的規定。但是依據現有的法律法規,銀行聯合第三方公司的簡訊轟炸,侵犯了個人隱私權。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9條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鄧建鵬教授表示,若沒有當事人的許可,銀行是不可以把個人信息授權給代理商的。即便銀行得到用戶的許可,也應該在事先將個人信息適用範圍、領域預先告知當事人。個人信息使用的重要原則之一是「為客戶的權利著想」。他稱,當下銀行只為推銷某個產品,就高頻次發送純廣告性質的簡訊,存在騷擾客戶的嫌疑。

而對於銀行向助貸公司導流這一現象,鄧建鵬表示,不少客戶較容易信任銀行,在這種導流模式下,銀行可能會起著信用背書的作用。另外,若助貸公司出現風險或者欺詐行為,銀行要承擔一定連帶責任。

相關焦點

  • 辦銀行卡一定要開通簡訊通知嗎?看完心裡有譜了
    在生活中,存錢、發工資等都會用到銀行卡;銀行卡常見的服務費方式有多種,常見的就是年費、開卡費等;簡訊通知費用就是其中的一種,也叫信使費。一般開卡的時候都會默認開通簡訊服務,那麼辦卡非要要開通簡訊服務嗎?開通就一定安全嗎?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 揭秘騙局:銀行簡訊邀請辦白金信用卡,小心被騙!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網友都會收到過類似這樣的簡訊,大概內容就是你是銀行的優質客戶,特邀你辦理我行的白金信用卡如果你也收到類似的簡訊,請注意。這種簡訊是假的,它不是銀行官方邀請簡訊,一看號碼就知道。其實這些簡訊是一些第三方通過群發軟體發的,這種簡訊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一、個人邀請辦信用卡的連接。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也是相對要安全一點的。因為現在很多銀行都推出了邀請好友辦卡能獲得相應獎勵,很多不良的個人或者第三方公司就會通過群發簡訊的方式,把自己的邀約連接到處發送,只要別人通過他的專屬連接進去,辦卡成功了他就能獲得相應的獎勵。
  • 央視315曝光超50個App竊取隱私,包括簡訊驗證碼
    這次315曝光的App竊取隱私問題,比以往更變本加厲一些。晚會爆料以下50多款安卓應用可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閱讀並上傳用戶簡訊內容,包括網絡交易驗證碼等。這是相關技術人員在2019年11月調查時獲取的數據,部分軟體版本應該升級了,可能問題也修復了,保險起見我建議還是全部卸載吧,理由我後面會說。
  • 這些手機App可能正在偷窺你的隱私!
    這些手機App可能正在偷窺你的隱私! 這些違法移動應用中,一類是在App首次運行時未通過彈窗等明顯方式提示用戶閱讀隱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規則,或以默認選擇同意隱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徵求用戶同意,涉及1款App為《指南貓旅行》(版本3.7.9)。 第二類是未向用戶明示申請全部隱私權限,涉嫌隱私不合規。
  • 支付寶、銀行卡全部被掏空是什麼感覺?@只因回復了一條簡訊!
    回復【廣場舞】參加嘉地MALL廣場舞大賽回復【籃    球】參加振興杯籃球俱樂部比賽回復【團體舞】參加六安萬達少兒團體舞大賽回復【摜    蛋】參加六安萬達誰是摜蛋王比賽當事人小許由於回復了一條簡訊,他的支付寶、銀行卡,以及百度錢包裡所有的資金,一夜之間被「洗劫一空」。一種全新的騙術已經出現並正在蔓延,我們不可不知、不得不防!
  • 夜半人靜,手機突然亮了,你收到一條驗證碼簡訊……
    其他似乎也沒有什麼損失常用網站、銀行卡等重要帳號都沒有遭遇盜用、盜刷那,這是純粹的騷擾行為嗎?另外一種更高級一點的辦法,是再用一個4G偽基站,欺騙手機,「4G網絡不能用了啊,到我這個2G網絡來吧」,於是手機就乖乖的過去了。
  • 淨網2020 隔空刷爆銀行卡:教你防範破解簡訊嗅探新騙術
    一種最新的手機竊密手段來了,而且作案的時間一般都在風高月黑夜對,就是在你睡著的時候……如果你的手機突然出現這兩種情況:信號突然從4G降級變為2G收到大量莫名的驗證碼簡訊那麼接下來,你的網銀帳戶或者支付平臺裡的錢應該只剩個位數了。這個能夠「隔空盜刷」的神秘大盜是誰??
  • 手機跟蹤監聽隱私 保密局支招如何防止被偷窺(圖)
    本報《市保密局首次開口說秘密》文章報導後,一石激起千重浪,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玻璃時代」,很多市民都很關心怎麼保護個人隱私不被侵犯。昨天,YMG記者再赴市保密局進行深度調查,請專家談談,大資訊時代裡,個人咋樣才不「裸奔」。  「小企鵝」長了張「大嘴巴」  現在,QQ已成為目前年輕人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但是,你知道嗎?
  • 銀行卡盜刷黑色產業:一天發3萬木馬簡訊月入十幾萬
    銀行卡盜刷黑產:   一天發3萬木馬簡訊月入可達十幾萬   偽基站發木馬簡訊「設局」,釣魚網站誘導用戶填寫銀行密碼,「洗料人」通過多個渠道盜刷「洗白」某偽基站賣家所展示的偽基站產品。  「驚雲」直言,最為「傳統」的洗料通道是直接取現,這類「洗料人」被稱為「取手團隊」,具體手法是通過技術直接複製一張與銀行卡原持有人一模一樣的銀行卡出來,然後找人直接去ATM機取款。「這些人總是最先被抓的,我曾經跟一個取手團隊合作過,後來覺得太危險了就叫他們刪除了我的聯繫方式。」  「現在,做通道的人都是金融行業從業者比較多,或者是熟悉金融行業的人士。
  • 女子遊泳館內洗澡時被偷窺,對方竟是館內主管?
    但是在衝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別被一些有心人偷窺了。深圳的蔡女士是一個比較喜歡遊泳的人,她在一家遊泳館裡辦了卡,每個周都會到這裡來遊泳。12月5日,她像往常一樣來到遊泳館裡遊泳,遊完之後她來到了沐浴室左手邊第一間淋浴間,準備衝個澡回家。
  • 世相|人在家,銀行卡卻在國外被刷10萬!一個操作,銀行連利息都要賠
    銀行卡和手機明明在身上,杭州姑娘卻接連收到交易提醒簡訊,顯示卡內的10萬餘元存款被分5筆全部盜刷了。「不翼而飛」的存款誰來賠?近日,蕭山法院審結了這起儲蓄存款合同糾紛案。3月29日凌晨,家住杭州的姑娘小康(化名)正在刷手機微博,突然連著收到幾條交易提醒簡訊。簡訊顯示其持有的借記卡在杜拜、美國等地接連發生5筆取現及消費記錄,共計人民幣102128.31元。雖然在境外旅遊時曾通過ATM機使用卡片消費,但案發當時小康人在家中,「被消費」的借記卡也躺在自己的錢包裡。那麼,這幾筆莫名其妙的消費記錄是怎麼一回事?
  • 你的銀行卡究竟要不要開通簡訊通知?幸虧有這個提醒
    你的銀行卡究竟要不要開通簡訊通知?簡訊通知業務雖然方便但並不是免費的,一般銀行收取兩元左右的費用。如果你有好幾張卡,那一年下來錢也是不少的。究竟銀行卡要不要開通簡訊通知呢?你有幾張銀行卡?銀行卡長期不使用,裡面沒錢也不去註銷,會有什麼後果?我們又應該如何給銀行卡銷戶呢?別急,小編這就帶你去了解一下!01究竟銀行卡要不要開通簡訊通知?
  • 39歲女明星張萌個人隱私被洩露,深夜發文求助:我該怎麼辦?
    不追星的普通人,可能不清楚明星的隱私被洩露得有嚴重,就我身邊幾個追星的朋友,據他們說,在一些隨手都能搜到的渠道中,1000個左右的明星身份證號碼,只需要不到10塊錢就能買到。 是的,一個明星的身份證號碼,連一分錢都用不了。
  • 當心「市場監管」簡訊詐騙!
    收到上面這樣的簡訊,一貫奉公守法、誠信經營的你是否會心中震驚,慌亂之下點開簡訊附帶的網址連結開始辦理「開通」?#近日,浙江省平湖市的一位個體工商戶就收到這樣一條詐騙簡訊。這位差點兒上當的經營者在收到簡訊時一度信以為真,雖然他認為「前段時間剛做好年報,也沒有任何違法處罰」,但擔心「萬一是真的」會影響經營,還是按簡訊要求點開網址——手機頁面出現了「統一企業執照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站,與當初年報登錄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風格一致,看上去很正規。這個網站會是真的嗎?
  • 手機號碼被別人補辦,銀行卡盜刷130萬,資金凍結嫌犯發簡訊威脅
    如果只是手機號碼出了問題,那倒沒什麼,關鍵是他這手機號碼是綁定了銀行卡的。也就在三天前,他剛往這銀行卡裡,轉了兩千八百萬。張先生趕緊打開網上銀行,發現錢被盜刷了一百多萬。警方覺得張先生應該是遭遇了電信詐騙,警方成立了專案組,專門調查這個案子。銀行卡在兩個半小時之內,有十三筆異常交易,總共被轉走了一百三十多萬元的資金。
  • 銀行卡被盜刷,一個操作法院判銀行全賠
    銀行卡和手機明明在身上,杭州姑娘小康(化名)卻接連收到在不同國家交易的提醒簡訊,卡裡的10萬餘元存款被分5筆全部盜刷。凌晨,銀行卡「被消費」10萬餘元3月29日凌晨,家住杭州的小康正在刷微博,突然連著收到幾條交易提醒簡訊。簡訊顯示其持有的借記卡在杜拜、美國等地接連發生5筆取現及消費記錄,共計102128.31元。
  • 在銀行開卡猶如「鬥智鬥勇」,男子:我想辦張銀行卡都不行?
    午後的天氣有些陰沉,一行四五人走進銀行領頭一男子對著銀行大廳的工作人員說道:「我們要辦銀行卡。」「好的,請跟我來。」工作人員聞言,領著幾人走到了智能櫃員機前,在旁指導幾人自助開卡。「先生,請問您開卡做什麼用?」工作人員詢問道。
  • ...辦卡「不知情」,想註銷要跨省「跑一趟」?憑空多了7張銀行卡的...
    「我們可以在中國農業銀行辦理一張享受低息貸款的銀行卡。」見銀行職員上門服務,不少同事也都在積極辦卡,她也想「刷一波存在感」。誰想,待劉嘉在辦卡儀器上刷完身份證,銀行職員卻告訴她「這張卡你辦不了。」一問緣由,結果讓她大為震驚。
  • 如何查詢銀行卡的開戶分行
    很多時候在填寫各種表格,或是個人信息時,特別是轉款提款等服務,都需要得知銀行卡的開戶支行,而像是單位或者學校給辦的銀行卡我們很難確認,或者不知道其源自哪個銀行,現在小編來介紹如何查詢銀行卡的開戶處。第二種,辦法是發送簡訊來查詢銀行卡的開戶處。建行是用手機簡訊編輯,khcx#銀行卡號,發送到95533。第三種,方法就是開通網上銀行來查詢。方法是進入後,點擊我的帳戶,再點擊帳戶查詢便可在下方看到相關信息。第四種,方法是在百度搜索銀行卡號歸屬地查詢,基本輸入卡號就可知道銀行卡的歸屬地。
  • 美女做裸體按摩,天花板有綠燈閃爍,懷疑隱私被偷窺
    現在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的社會,個人隱私安全就成了大家所注重的問題,尤其是女性朋友的個人隱私安全尤為突出,保護自己的隱私安全是每一位女性朋友更加在意的這個問題,現如今很多公共場所會被不法分子安裝監控攝像頭等行為拍攝女性隱私,如果被偷拍到這樣肯定會很尷尬,同時也非常的生氣,自己的安全隱私被別人侵犯頭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