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在每年的過節上就有所表現。比如韓國也像中國一樣,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韓國人也過中秋節,只不過韓國人稱之為「秋夕」,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當然朝鮮和韓國是一個民族,也是一樣過的。
秋夕可以說是韓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豐收和感恩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陰曆新年)更隆重。
韓國人的「中秋節」起源於中國,隨著漫長歲月的流逝,與中國人過中秋節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中國人過中秋節,主要是家人團聚,講究的是團團圓圓,即使不能團圓,也是互相思念相距遙遠的親人。唐朝詩人張九齡的那句意境雄渾的唐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寫出了古往今來中國人對遠方親人的深深懷念,分處兩地的人們想跨越千山萬水的空間距離得以相見的迫切心情躍然紙上。
韓國人的「中秋節」,除了全家團聚之外,還是追憶祖先恩德的日子,更為重要的是祭祖和掃墓,這一點又和中國的清明節相似。
韓國人每年的「中秋」假期,會像中國的春運一樣上演「民族大遷移」的壯觀場面,火車票和大巴票都一票難求,對於平均每家有1.5輛車的韓國人來說,很多人都是開私家車回鄉的,所以高速公路上堵車十分嚴重。
秋夕的清晨,韓國人的家家戶戶都會擺好新谷、水果酒、鬆餅、芋頭湯和種類繁多的水果祭拜祖先。
隆重的祭祖儀式結束後,大人們將祭酒喝掉,然後開始吃團圓早飯。
除了祭拜祖先外,秋夕還有掃墓的習俗,時間一般是在秋夕前一天或前兩天舉行,近代則多在當天舉行了。因為韓國人的祖墳一般都在山上,所以祭掃祖墳被稱為「上山」。
韓國人的秋夕「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誤了「上山」。
韓國人過秋夕節吃鬆餅,就相當於中國人中秋節必吃月餅一樣。其實無論是吃月餅還是吃鬆餅,都不僅僅是品嘗它們的美味,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的堅持。
秋夕節當天,韓國人都喜歡穿著民族傳統服飾出遊。秋夕節韓國人會舉行踢毽子、打陀螺和玩蹺蹺板的活動。穿著色彩鮮豔傳統韓服的女孩子們在蹺蹺板的兩端一起一落,飄落的長裙隨風起舞,就像盛開的鮮花一樣美麗。
當然,韓國中秋節的當晚,也少不了賞月活動。
當明月升起,韓國家家戶戶的女子則穿著漂亮的韓服,在寧靜柔美的皎潔月光下圍成一圈翩翩起舞,跳的是美麗的「羌羌水月來」舞。
最後,祝願讀者朋友們中秋節和國慶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