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定位方法(取穴法)
腧穴是人體肺腑經絡輸注於體表的部位,也是針灸、推拿等療法的主要刺激點。
一、體表標誌法(利用體表的骨頭和肌肉特徵進行腧穴定位的方法):
1、固定標誌法:利用人體的自然凹凸部位、肌肉骨節的隆起等固定標誌取穴的方法。
2、活動標誌法:做動作,找腧穴。
如曲池穴,曲肘時紋路盡頭處即是曲池穴。
3、骨度分寸法:以骨節為標誌測量全身各部位長寬。(假設取一骨節為一寸,類推全身尺寸)
如圖,前髮際至後髮際約12寸;眉心到大椎約18寸;眉心至前髮際線約3寸;大椎至後髮際約3寸;前額至兩發角之間約9寸。
天突穴到胸劍聯合處(岐骨)約9寸;兩乳頭之間約8寸;岐骨至臍中約8寸;臍中至恥骨聯合上緣約5寸。
耳後兩完骨之間約9寸;肩胛骨內緣至背正中線約3寸。
腋前橫紋至肘橫紋約9寸
肘橫紋至腕橫紋約12寸
股骨大轉子至膝中約19寸
膝中至外踝尖約16寸
趾骨聯合上緣至股骨內上踝約18寸
脛骨內側踝至內踝尖約13寸
二、指寸定位法
1、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彎曲時,中節掌側兩端紋路之間為1寸
2、拇指同身寸:拇指指關節的橫度為1寸。
3、橫指寸(一夫法):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併攏,以中指第二節橫紋處為準,四指橫度為3寸。
4、輔助骨度分寸法:在骨度分寸法基礎上運用,不能以此為準取代骨度分寸,不能用此法量取全身各部位的穴位。
三、簡便取穴法
臨床實踐總結出的簡易取穴法,較為常用。
如,百會穴、風市穴、勞宮穴、合谷穴、列缺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