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語
膝關節是人體較大而複雜的屈曲關節。它除了要承受身體大部分的體重, 還要應對人體各種動作所產生的對膝關節的壓力。儘管膝關節結構穩定而又靈 活,膝關節的疼痛還是經常發生的。
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人,因為膝關節不斷地運動,引起 膝關節內的脂肪墊充血、肥厚並發生炎症,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產生疼痛, 膝關節活動也受到限制。
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仲膝,有可能造成半月板損傷,出現明顯的膝部 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腫脹和滑落感、關節活動 時有彈響等現象。
滑膜損傷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關節疼痛、腫脹、壓痛, 滑膜有摩擦發澀的聲響。特別是當滕關節完全伸直時,膝關節的髕骨下部疼痛 會加劇,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明顯加重。
膝關節微屈時,穩定性相對較差,突然受到外力導致外翻或內翻,則有可 能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臨床上以內側副韌帶損傷佔絕大多數。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關節疼痛並不是由外傷所引起的,而是受寒所致。中老年人陽氣不足,抗寒能力較差,因此關節疼痛者較多。然而,近年來年輕人膝關節疼痛得越來越多見。「要風度不要溫度」,是導致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超短裙」、「露臍裝」 的發明,使那些追趕時尚的妙齡女郎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
02·[針刺方法]
用2寸針直刺患肢對側的曲池穴(即左側膝關節痛,針右側曲池穴),出 現酸、脹、麻、觸電樣以及上下傳導等感覺時,令患者活動患肢,做踢腿、下 蹲等動作。一邊行針, 一邊活動,直至症狀減輕或消失後取針。
再針內、外膝眼穴各直刺1.0~1.2寸,得氣後用1.0~ 1.5釐米長的艾條插 在針柄上行溫針灸5~ 7壯。
03·[組合之妙]
曲池穴行氣活血、舒筋利節的功效堪稱-絕。《肘後歌》載:「鶴膝腫勞難 多步,尺澤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治病十一證錄》 亦載:「肘膝疼時刺曲池,進針一寸是相宜,左病針右右針左,僅此三分瀉氣 奇。
「左病針右右針左」,此屬巨刺法,即《靈樞.官針篇》所言「巨刺者,左 取右,右取左"是也。
內、外膝眼為歷代針灸家推崇之效穴。《扁鵲玉龍歌》中雲「髖骨能醫兩 腿疼,膝頭紅腫不能行,必針膝眼、膝關穴,功效須臾病不生"。
溫針灸內、外膝眼,可溫補氣血,祛除風寒溼邪,使膝關節周圍脈絡暢通, 關節周圍病變的軟組織及關節軟骨得到修復,恢復膝關節的功能,從而緩解膝 關節疼痛。
本組合穴巨刺法與病所取穴相結合,針刺和艾灸相結合,增強了行氣活血、 舒筋止痛的功效。
曲池穴行氣活血、舒筋利節的功效堪稱一絕。《肘後歌》載:「鶴膝腫勞難多步,尺澤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治病十一證錄》 亦載:「肘膝疼時刺曲池,進針一寸是相宜,左病針右右針左,僅此三分瀉氣 奇。
「左病針右右針左」,此屬巨刺法,即《靈樞.官針篇》所言「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也。
內、外膝眼為歷代針灸家推崇之效穴。《扁鵲玉龍歌》中雲「髖骨能醫兩腿疼,膝頭紅腫不能行,必針膝眼、膝關穴,功效須臾病不生"。
溫針灸內、外膝眼,可溫補氣血,祛除風寒溼邪,使膝關節周圍脈絡暢通, 關節周圍病變的軟組織及關節軟骨得到修復,恢復膝關節的功能,從而緩解膝關節疼痛。
本組合穴巨刺法與病所取穴相結合,針刺和艾灸相結合,增強了行氣活血、 舒筋止痛的功效。
04·[臨症一得]
臨床實踐中體驗到,針刺膝眼穴以深刺效果比較理想。坐位時小腿略前伸,與大腿成120角時,進針時比較容易刺人關節腔,達到所需深度。
膝眼穴溫針灸是否灸「透」,是能否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有專家研究表明:膝關節炎採用溫針灸,能有效地增強免疫功能,抑制炎性細胞 因子的分泌,以增強機體抗炎免疫能力,增加中樞內阿片和單胺類神經遞質等物質含量等實現鎮痛作用,還避免了長期服藥的副作用,從而提高了生活質量,因此專家們呼籲,膝關節炎應首選溫針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