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名師風採,習教育理念」,2020年12月19日延安實驗小學數學組12名老師懷揣著虔誠的夢想和對美好的期待,踏上赴西安「名師之路」——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的學習之旅。
名師課堂風採篇
19日上午,「平民教育專家」柏繼明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位置》一課。柏老師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詼諧、幽默的語言,靈活的教學技巧,平易近人的教學態度深深吸引著我們。
柏老師的講座《小學生課堂常規與學習成績成正比》給還在教學中存在困惑的數學老師指明了方向。柏老師說:「如果再選一次,我還是做數學老師。」柏老師對學生的熱愛,對數學的熱愛,對教育的熱愛溢於言表。
緊接著,周衛東老師的一節《分數的基本性質》讓我們讚嘆不已。周老師的課堂沉穩而又大氣,語言幽默風趣又有深度,通過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展現了他「清新自然、靈動深邃」的教學風格。
周老師的講座《深度學習的幾點思考》也深入人心。數學教學就是帶領我們的學生立足課堂去深度思考,為學生打開知識之窗。
下午,強震球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節有深度的《角的度量》和主題報告《這樣教,才有意思》。強老師立足學生學習需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不斷探索,實現了量角工具的再創造。整個過程學生不僅學會了量角的方法,還經歷了量角工具的探索過程。把握了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和特點,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20日上午,吳正憲老師通過交流對話和動手摸一摸面、周長的不同體驗,一步步將學生的關注點從「面」引向「周長」。吳老師的這一節課完全沒有提及概念,但做到了將概念貫穿始終。這是一節有溫度的課,有著讓學生和聽課老師們都感覺得到的溫暖。吳老師精彩的教學及淵博的知識,讓我們由衷的敬佩,也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
課後,吳老師用「建立承重牆」與「打通隔斷牆」形象地解讀了數學知識體系,聚焦數學核心素養,實現少量主題的深度覆蓋,建立1--6年級知識結構和教學單元的「承重牆」,打通各知識模塊和教學單元之間的「隔斷牆」,將碎片化的知識系統化、邏輯化、結構化。
特級教師徐斌老師執教的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一課。他那從容不迫的大家風範、平易近人的教學態度、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先進課改理念與課堂教學藝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發展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願望與信心。
徐斌老師的講座《從「解決問題」到「問題解決」》,從課堂出發,以課程標準為準繩,提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與實踐,經歷策略的形成過程,體驗策略的獨特價值,逐步建立起有關策略,並對該策略的基本特徵有準確的把握。
課程安排表
學習筆記篇
兩天的「名師之路」學習是短暫的,而帶給我們的思索卻是長遠的。走進名師,感受名師,領略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名師的引領和示範下,延小的數學老師定會不斷反思,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認真對待課堂,逐步積累經驗,不斷完善自己,延小的數學課堂定會更有魅力!
攝影:全體參訓教師
撰稿:董朦朦
審核:劉海琴 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