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歐國聯的小組賽,最終以德國與西班牙1:1握手言和告終。
比賽結束後,德國隊球迷普遍對結果感到不滿,而在不滿的背後,球隊主帥勒夫遭到了最多指責
有德迷表示看不懂勒夫的戰術:如果說開場階段擺出3-4-1-2陣型,讓薩內和維爾納同時出現在鋒線上是戰術試驗的話,那麼當德國隊1:0領先後,勒夫勒令球隊收縮陣型,坐等西班牙接管比賽又是為何?
維爾納進球前,德國隊踢得較為開放
而維爾納進球後,德國隊便進入半場死守模式
有那麼一瞬間,人們看到德國隊背離了它的攻勢足球傳統變得保守,而這種保守曾為勒夫所不恥,因此有人調侃:勒夫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更為諷刺的是,違背內心的足球風格並沒有為德國隊帶來3分,終場絕平的戲劇性結果成了對勒夫的公開處刑。
當然,你大可以用德國隊陣容並不齊整,拜仁系球員都在休息諸如此類的理由為勒夫開脫,但與此同時各位也別忘了,今天凌晨站在德意志戰車對面的,同樣是一支星光黯淡的鬥牛士軍團。
在筆者看來,執教德國隊多年後,勒夫似乎陷入了自我突破的困境,而這種困境,其實從2018年世界盃時就已經有所顯現了。
我們不妨以世界盃周期為節點,對勒夫的執教生涯做一個小小的梳理。
06世界盃到14世界盃的8年間,是勒夫國家隊生涯的巔峰時期,這一階段的他高舉攻勢足球和力量足球的大旗,為全世界德迷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經典的比賽,最終也如願率隊捧得大力神杯。
而14年世界盃到18年世界盃期間,勒夫希望通過戰術改革的方式鞏固德國足球世界冠軍的地位,他受到瓜迪奧拉傳控體系的影響,並將其帶入到國家隊中。但勒夫沒有想到的是,盲目將一套對球員特點要求極高的體系生搬硬套無異於東施效顰,於是德國隊在18年的俄羅斯恥辱出局,德國名帥為他的極端付出了代價。
俄羅斯世界盃後,勒夫並沒有如外界所預測的那樣黯然下課,而是繼續主掌國家隊帥位。全世界都寄希望於這位世界冠軍教頭能夠自我糾錯,重返巔峰,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兩屆歐國聯,中間還夾雜著歐預賽,德國隊比賽踢了不少,但要說重回正軌似乎有些勉強。就拿本屆歐國聯首戰來說,勒夫的戰術讓人們產生了這樣一種感受:他正從傳控足球的極端向保守足球的極端滑落,而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從現實情況來看,勒夫其實是幸運的,受疫情影響,原定於今年舉行的歐洲杯被迫延期,也就是說他將擁有充足的時間對重振德國隊進行統籌規劃。只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復興的前提還得是路沒走錯,否則南轅北轍,走得再遠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