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識這麼高的山,這麼陡的路,這麼小的縣城……我震驚了!」
10月17日,在《牢記殷殷囑託 決戰脫貧攻堅——重慶市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來自山東沂蒙革命老區臨沂市的李建成開門見山提到重慶城口在脫貧攻堅中的「痛點」。
李建成是臨沂市蘭山區委常委,2017年被派到城口縣掛職任副縣長。在不足3平方公裡的城口縣城度過的第一個晚上,他翻來覆去徹夜難眠,同屬革命老區,該怎樣幫助這大山深處的鄉親們脫貧?
刻骨銘心的走訪
李建成到城口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查研究。
他走訪的第一個貧困戶是王懷芝家。車在泥濘的盤山路上一路顛簸,一邊是萬丈懸崖,一邊是陡峭石壁,李建成心裡非常緊張。
不知拐了多少個彎,終於到了。石頭房前一位老太太,一邊曬著太陽,一邊剝著玉米。見李建成一行人走來,她慌忙起身打招呼,躬著腰拿凳子讓坐。
老人家65歲,從小就在地裡幹活,本來是個種莊稼的好手,但積勞成疾沒錢醫治,落下一身病,現在只能在家幹點雜活。
老人的3個女兒為了離開這窮山溝,都遠嫁他鄉。家裡的老頭子、兒子、媳婦,不管天晴下雨都在地裡忙活,盼著把家裡3頭豬、8隻羊餵大了賣掉,供兩個孫女在縣城上學。
當問到孩子的學習時,老太太很自豪地講:「我兩個孫女很懂事,學習成績都很好,還幫家裡幹農活。她倆在縣城一個上初中、一個上高中。」
李建成接過話說道:「等她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就好了!」
老太太嘆了口氣,望著李建成,沉默了。
下山路上,李建成的心情卻很沉重。老太太那凝望的眼神,讓他回憶起了兒時的艱難生活,想起了沂蒙山區老一輩奮力抗爭的畫面。
三個月時間,李建成走遍了城口所有的鄉鎮、遍訪了90個貧困村。城口經濟社會現狀、貧困戶生活情況,以及他的幫扶思路,記滿了兩個筆記本。
三年紮根城口戰貧
2018年春節,李建成返回山東,拜訪臨沂市8個主要部門和7個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區縣。很快,臨沂和城口開展了「攜手奔小康」行動。
臨沂市羅莊區等7個縣區與城口7個重點鄉鎮,10個實力較強的鄉鎮與城口10個深度貧困村,12家重點企業與城口11個產業薄弱村,15所重點學校與城口13所學校結對幫扶,臨沂兩家醫院與城口縣兩家醫院結對共建,形成了「1+N」多層次結對幫扶機制。
在他的影響下,妻子也主動來到城口重師附中支教,一幹就是兩年,夫妻倆在城口並肩戰貧。
新冠疫情發生後,社會經濟發展按下「暫停鍵」,靠務工脫貧的家庭面臨返貧風險。李建成馬上到臨沂市人社局聯繫就業崗位,協調企業吸納城口農民工。縣委縣政府及時組織,把一大批城口鄉親送到山東臨沂。
在城口期間,李建成協調臨沂市蘭山區幫助城口修齊鎮建設花菇扶貧車間,創新「集體經濟+民營經濟+貧困戶」利益聯接機制,實現花菇扶貧產業整個鎮全覆蓋。
2019年,修齊鎮花菇產值達到700多萬元,140戶戶均「地租收益」800元,120名農民人均務工收入24000元,集體經濟組織固定分紅248萬元,全鎮901戶建卡貧困戶戶均分紅1千元,脫貧取得初步成果。
之後,李建成又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消費扶貧的新模式,在城口建設「沂蒙特產館」,在臨沂建設「城口秦巴韻生活館」,2019年實現「消費扶貧」3500多萬元,帶動351戶857名貧困人口增收。
今年2月,城口縣成功脫貧摘帽。
前不久,李建成再次去了王懷芝家,她的病治好了,還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大孫女已考上中國農業大學,每次見到李建成總是親切地叫李爺爺。
「看到城口的變化,我感到很驕傲、很自豪!」 李建成說,他親眼見到城口乾部群眾自力更生,用汗水乃至生命與貧困抗爭。
3年來,他和57名山東幹部一起,與城口當地幹部群眾攜手並肩、共同戰鬥,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豐碩成果。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郭發祥 攝影 李化 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