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華
導讀中央有關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下發將近一年,不少地區會議、紅頭文件數量減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切實為基層鬆了綁減了負,讓基層幹部能夠更多地出實招、幹實事。不過,基層形式主義的土壤並未完全剷除,一些減負假象尤須警惕:正式的紅頭文件少了,便籤通知多了,「網絡負擔」仍有加重趨勢,還出現了會議改頭換面、降格發文等新情況。
「紅頭」少了,「白頭」多了
中央有關減負文件下發後,各地各部門文山數量明顯減少。不過仍有一些基層幹部反映,需警惕文山出現的新變種。
比如,一些文件不用紅頭,而是改用內部通知、口頭傳達、傳真、電話、傳照片、便籤通知等形式。「實際上還是一樣的工作,對於基層來說都是一樣幹活。形式變了,內容不變。」一名受訪政府工作人員說,因為來源複雜、管理不規範,一些地方收文負擔反而更重了。
同樣,華北地區某縣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告訴筆者:「每天報給書記、縣長的文件還是一摞一摞的。估計把每天的文件都看完,就得大半天。」
不僅如此,基層線上業務越來越多,「網絡負擔」趨重。多地受訪幹部表示,工作中依然存在使用微信群、QQ群泛濫的問題,不管哪個部門、哪個單位,幾乎都有自己的各種群,有個別幹部為了自己工作方便,也會單獨建群,不少工作「群來群往」。
「一個工作群,群主發一個文件,會@所有人,下面都是『收到』。我每天需要不停『爬樓』,否則就看不到。」一名鄉鎮黨委書記介紹,通過QQ、微信等線上方式發布工作任務的情況尤為普遍,基本操作就是「收到」+「轉發」,一個都不敢漏下。
一些地區為了嚴控「減文」指標,甚至降格發文。「有一項工作按照部署,應該以我們上級部門的名義下發文件,但是因為其發文指標用完了,只能改為我們幾個平級部門聯合發文的形式。」一名受訪幹部說,這就人為地給文件降級了,其權威性會打折扣,對工作落實帶來負面影響。
會議改頭換面,時長還可壓縮
筆者採訪發現,一些地方雖然數據顯示會議數量整體減少,但有幹部反映,開會負擔仍然較重,減負缺少獲得感。
「上午1個,下午5個,一天開了6個會。」這是一名鎮黨委書記發的一條朋友圈,並配發了會議照片,幾條會標上分別寫著「河湖清四亂工作推進會」等。這名鎮黨委書記告訴筆者,下午5個會套開,一個會換5個標,雖然包含多項內容,但算作一個會。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筆者了解到,為了完成減少會議次數的指標,不少地區都將會議套開,也就是一個會議包含多項內容。如果是鄉鎮幹部,可減少一點開會的路上時間,如果是機關幹部,開會時間減少不明顯。
有的會議改頭換面,變成「調研」「檢查」。「本來一項工作應該集中到市裡開會,現在就分成幾個片區,把周邊幾個縣區都集中到一個縣,以調研的形式來開會。」一名機關幹部說,號稱是調研,到幾個點走走,主要內容還是開會,這樣能減少會議統計的次數。
一些視頻會在基層執行中也走了樣,有的鄉村幹部開會不減反增。「省裡開視頻會,鄉鎮幹部已經參加了。但為了落實好會議要求,市裡要結合本市實際情況推進,鄉鎮幹部又參加市裡視頻會。縣裡同樣結合本縣實際落實,針對一項內容,我們就得開3遍會。」多位受訪鄉村幹部說,視頻會本是為了「一竿子插到底」,減少會議數量,但一些地方變成了層層開會,鄉鎮幹部層層陪會。
有基層幹部感慨:「光落實一項金融扶貧政策,我們去市裡開過一次會後,又去縣裡開,接著鄉鎮又開了一次。其實會議內容基本都是一樣的,三番五次開同樣的會,太耗費精力了。」
還有些會「不分時候」。一名村幹部說,秋收時節是村裡最忙的時候,但是大大小小的會議不斷,一周兩三次,有的會一次就開半天。「有些會議只是布置日常工作,如防火等,基層都有經驗,只需電話通知即可,沒有必要都把人召集到縣裡。」
要「擠水分」,更要完善考核評價
一些幹部表示,減少紅頭文件、套開會議是好事,但減負單純以文和會的數量為標準,還不夠科學。
文山會海為何難治理?一些受訪幹群認為,表面上是會議多、文件多,根子上是工作方法不多、治理能力不強。受「不開會就是不重視、不傳達就是沒落實」等思維影響,一些基層幹部習慣性通過會議、文件等形式傳達落實、推進工作。
與此同時,會議、文件仍是當前不少工作考核檢查的重要指標。一名基層幹部說,不少督導檢查要看會開沒開、有沒有會議記錄,甚至照片、視頻和錄音。「誰也不願意因為一場會被問責,所以但凡有要求都照開不誤。」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水雄等專家認為,整治文山會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為基層減負也絕不是一陣風,必須長期堅持,久久為功;需要標本兼治,打出「組合拳」。
繼續給文山會海「擠水分」。部分受訪幹部群眾認為,減負應適當壓縮會議數量和時間,切實增加會議含金量,多講問題和方法,讓會議言之有物。上級可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聽取基層幹群反饋,檢驗會風,儘量減少「可開可不開的會」、重複會、陪會等現象發生。
健全內部辦公系統,提高政務信息化水平。一些專家建議,可分行業、分層級建立覆蓋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務辦公系統,將各個門類、不同級別的文件、政策,以及最新中央精神、部署等進行梳理,各級幹部根據等級及工作需要從辦公系統中查閱,讓信息多跑路、讓幹部少跑會,提高辦公效率。
完善考核評價體系,避免矯枉過正,謹防「數字減負」。在強調會議、文件數量考核的同時,引導基層不要僵化執行數量指標,要充分考慮會議實效,防止重要文件「降格」下發。一些上級對下級的工作檢查、督導,更加注重以實際工作效果為衡量準繩。
多位基層幹部表示,面對新形勢新工作,一些幹部本領恐慌,除了發文開會不知道如何幹工作、抓落實,可通過典型宣傳、經驗分享、業務培訓等方式,引導基層創新工作方法,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