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醫生Dr.G Lam 為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中文大學職業醫學文憑, 英國卡迪夫大學皮膚學文憑, 英國卡迪夫大學皮膚學碩士。 現於皮膚治療中心當顧問,主理各皮膚及醫學美容問題。)
橋小橋
#問DrGlam#我今年22,因為之前在美容院用化妝品不當讓原來健康的皮膚變薄,變成了敏感性肌膚,請問還有辦法讓皮膚脂膜重新變厚變不敏感嗎?要經過多久?還有冬天在暖氣屋裡兩頰總是變很紅,喝水也不能消下去,很土很難看,是體內火氣太旺嗎,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橋小橋你好!! 常有聽到病人因用化妝品不當令皮膚變成了敏感性肌膚,真的替你們很不值唷! 畢竟護膚也為了想更美, 因方法不當而皮膚反變得差, 真的得不償失。所以, 好好吸收護膚知識是重要的啊!
要讓皮脂膜重新變厚變不敏感是絕對有可能的。但要很耐心, 用對的方法持之以恆才可。
要讓皮脂膜重新變厚變不敏感有四個要點:
1. 減少刺激: 減少皮膚接觸乳化劑的機會。乳化劑(及界面活性劑)都會破壞表皮層的很精密的脂質保護層。不是只有潔膚產品才有乳化劑及界面活性劑成分。很多乳液及乳霜都有乳化劑及界面活性劑成分, (包括很多自稱是防敏感的產品)。lauryl sulfate, Polysorbates, Stearic acid , Triethanolamine,Ceteareth 20 等等都是要避免的乳化劑成分。
2. 補強保護層: 表皮層的脂質保護層主要成分為分子酊 (ceramide)、膽固醇(cholesterol)、脂肪酸(fatty acids)及天然保溼因子(NMF)。多補給含這幾款成分的產品可加速皮膚修復。另外, 食物中多攝取動物性omega-3(即野生鮭魚、比目魚、吞拿魚、沙丁魚等等)及GLA(這個在食物中較難攝取足夠,透過營養補充劑比較容易攝取)必須脂肪酸,對幫助補給皮膚脂質保護層很有幫助。
(林醫生小叮嚀:本專欄中只建議成分,比如ceramide非常適合修復敏感肌膚,但是含有這成分的護膚品很多,質量也比較參差。請讀者們選擇時擦亮眼睛,選擇口碑好的大品牌,或者你的皮膚科醫生推薦的藥妝品牌。)
3. 抗炎: 敏感性皮膚都是在「低度發炎」(low gradeinflammation). 不要少看這些低度發炎, 因為它會令你的皮膚「虛不受補」, 令你的護膚功勞大減! 低度發炎還會破壞皮膚中的膠原蛋白,令您的皮膚加速老化。好的抗炎成分包括:甜沒藥(bisabolol)、金盞花 (Calendulaofficinalis)、尿囊素(allatoin)。我也建議口服的OMEGA-3或GLA、褐藻醣膠令身體內部發炎降低。
4. 保溼: 乾燥會令皮膚容易敏感發炎, 因此保溼也是抗敏必修科目。保溼可用透明質酸、膠原蛋白、山梨醇、甘油等成分,平常多喝水及吃生果也有幫助。
5. 防曬: 不用說了吧。紫外線令皮膚產生自由基,加強發炎狀態,令敏感皮膚火上加油。
至於兩頰總是變很紅,首先也是皮膚發炎的表徵, 依上述抗炎方法做就可修補脂質保護層同時降紅。另外,兩頰發紅也是血管脆弱的徵兆,用高濃度(5%以上)的維他命K產品可幫助強壯血管。
橋小橋你也有可能是患上了初期的玫瑰痤瘡,如果用了以上方法二個月,皮膚也沒大改善, 就要看看醫生了!
沙子
#問DrGlam# 我的皮膚屬於挺薄的,紅血絲,運動完臉就會通紅。我的皮膚摸上去是挺好的,就是整天對著計算機臉頰兩側有斑,初中因水土不服長過痘痘,所以鼻子兩側毛孔有點大。 買護膚品我都儘量買溫和,刺激性小的。 我想請問有什麼建議或者護膚品方面應該注意什麼
沙子您好! 好的膚質要好好維持啊!
您儘量買溫和,刺激性小的護膚品,方向是對的。訊中沒有確實說您是在用怎麼樣的產品,但一般的抗敏方案可看看上面的描述。記著,護膚不要太複雜就好!就您的情況我會加入抗氧精華,如脂化左旋C(脂化的比較溫和)就可抗氧之餘也可淡斑,也可加入維他命K強化血管;也務必要防曬呀!
柯力雅
#問DRGLAM#今年十八歲屬於敏感肌膚 今年大一所以生活在山東濟南 但我是浙江人 怎麼保養敏感肌膚 平時想塗BB霜臉就很疼還有紅血絲 而且臉頰靠近鼻子的地方都有壹粒粒小小的豆豆不是那種紅豆豆消不下去快速回復:?
柯力雅您好!! 噢! 塗BB霜臉就會疼! 那很可憐耶! 看來您的表皮角質層很受損, 要依上述指示(防刺激、補脂膜、重抗炎、勤補溼、好防曬) 好好補強。臉頰靠近鼻子的地方的粒粒小小的豆豆可能是玫瑰痤瘡或脂漏性皮炎的徵狀,要看醫生喔!
皮膚小常識:
想跟大家說說「皮膚薄」這個名詞。在我皮膚醫學訓練中「皮膚薄」是指皮膚真皮層的變薄。多數情況為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藥物、皮膚老化(年齡/光老化)、病因(如:硬化萎縮苔蘚)。一般人所說的皮膚薄,只是因為皮膚角質層薄,微血管明顯, 應不同醫學上所說的「皮膚薄」。
越來越多姊妹訴說自己有「敏感膚質」。皮膚容易泛紅,痕癢,起疙瘩。今次想說說,為什麼會敏感,以及如何避免變成敏感性膚質。
如何避免變成敏感性膚質
大家都一定聽過,膚質可以依角質含水量及皮脂出油量多少,簡單歸類成乾性、油性及混合性肌膚。而但我想大家一定也聽過敏感性膚質及過敏性質,我就在診所中常常也都會聽到到診者說自己就是這樣的膚質。
但到底兩種膚質有什麼差別?這兩種膚質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而這兩種膚質的人平時又要如何保養自己的肌膚呢?
敏感性膚質的定義
所謂的「敏感性膚質」(sensitive skin),是指皮膚本身對外界刺激的耐受性較低,容易受到環境溫度、溼度、物理性及化學性物質的刺激,而造成皮膚燒灼感、泛紅、發癢、刺痛、粗糙、緊繃、脫屑及皮疹的情形。
至於「過敏性膚質」(allergicskin),是指皮膚會對於某些金屬、香料、防腐劑或化學成分,產生特異體質性的過敏反應,但只要平時不接觸到這些會產生過敏的物質,其實跟正常人的膚質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以這兩種膚質其實在定義上是有很大的不同。
過敏性肌膚可以藉由貼膚試驗(skin patch test)來找到誘發的過敏原,但敏感性肌膚到目前來說並沒有一致共識的檢測方式可以確認病因,主要還是以患者主觀症狀及病史描述來懷疑。
敏感性膚質的原因以目前研究的結論來看,可能跟表皮的障壁功能好壞、皮脂的成分組成、皮表的酸鹼度、皮膚神經及免疫反應有關,但確切的病因仍然不很清楚。
有一點是我想大家清楚的是,很多人剛開始皮膚有問題的時候都會以為自己是敏感性膚質,但看了醫生後才發現原來是其他皮膚病所造成 (像是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玫瑰痤瘡、牛皮癬、蕁麻疹及類固醇戒斷症候群…等等都會有類似皮膚敏感的情形),只要把皮膚病控制下來,皮膚敏感症狀就可以改善很多。這時候一定要做詳細的鑑別診斷才能揪出病因,正確治療。
影響敏感性肌膚的因素
敏感性膚質的誘發因素相當多,年齡、環境因素(溫度變化、溼度、陽光及冷風)、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致敏食物、酒類)、化妝護膚品、過度摩擦(按摩)、皂性清潔劑、生活方式(壓力及情緒)及荷爾蒙(內分泌)、營養(微量元素失衡)都可能有影響,所以要改善敏感性膚質的症狀要注意的因素是相當多的。
在其中很普遍的,就是化妝品不耐症候群(Cosmeticintolerance syndrome),簡單說就是因為化妝品(包括清潔、保溼、保養、染髮劑、燙髮劑、香水、面膜及化妝品…等等)所造成的敏感性膚質。這類的患者常常皮膚會有幹癢脫屑,臉頰容易潮紅髮熱或有明顯微血管擴張的情形,而且只要使用到任何化妝品都會有相當不舒服的感覺,對於生活上及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影響。而這樣的患者在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實在值得大家重視這問題。
最常見的刺激因子還包括使用皮膚保養品或化妝品,這些外用品可能是自己已經使用一段時間或大多數人使用都沒有問題的,但現在卻無法適用,甚至很多人遍尋各家品牌,都找不到適用的保養品,造成所謂的「化妝品不耐症」。
近年來由於藥妝品的流行加上銷售通路的紊亂,像是果酸、水楊酸、維他命C、對苯二酚或維他命A酸…等成分,雖然對於黑斑、皺紋、皮膚抗老有不錯的療效,但由於它們本來對皮膚就可能有刺激性,而且使用上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人在還沒了解自己肌膚適不適合前就隨意使用,反而造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情形。
尤其現在購物頻道、媒體廣告、地下電臺、網絡傳播或是直銷通路常都把藥妝品當做一般商品來販賣,毫無對象選擇性的來銷售,對於消費者是沒有保障的。所以很多人的敏感性膚質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多了解自己的膚質、多注意自己使用的產品成分;不要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把自己的皮膚當做實驗品,就可以免除很多皮膚敏感的機會。
若您覺得您的肌膚屬於敏感性肌膚,請把皮膚發生問題時的相關症狀以及當時可能的誘發因素記錄下來,並且要留心注意可能的誘發因素,切記不要自行亂用成藥或亂擦保養品,而且要把當時所使用的化妝保養品留下來,儘快找皮膚科醫生來判定及診治,應該就可以讓您的肌膚早日脫離敏感的問題。
雖然多數的膚質敏感問題並不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但持續不舒適感以及外貌的改變,會使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都大打折扣。
就皮膚生理學來說,純粹的敏感性皮膚並不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和接觸環境過敏原或自己的免疫功能並沒有相關。敏感性皮膚也不全然等於高度刺激性接觸皮膚炎,有的時候皮膚表皮障壁功能並沒有任何受損。現在皮膚學界認為,敏感性皮膚是皮膚知覺神經耐受值降低,造成對外界刺激敏感,引起的早期發炎現象。
就護膚上,首要為減少一切的刺激來源,避免風吹日曬與食用刺激性食物,在皮膚清潔方面,選用不含皂的清潔劑,避免使用含香精、防腐劑或果酸、A酸等刺激性產品,並簡化自己的保養流程,最重要的是做好保溼和防曬。
至於要選用何種產品,則因人而異,有些人使用簡單的凡士林或含矽靈、甘油等潤滑劑的面霜即有幫助,有些人則偏好如含有硒、蘆薈、維生素C、植物多酚等抗發炎或抗氧化的產品,最重要的是產品成分最好不要太複雜,也不要同時使用多項保養品。
購買新產品後,可先在自己手臂內側做連續十四天的塗抹測試,以確定產品安全,避免產生臉部刺激。另外因為臉部法令紋處是神經知覺最敏感的地方,也可在此部位先試驗自己對不同產品的敏感反應。
此外,有敏感性皮膚症狀的人,也常合併其他皮膚疾病,如玫瑰痤瘡、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甚至因長期不當使用外用類固醇造成皮癬菌感染或毛囊炎,在經過皮膚科專科醫生正確診治後,應可獲得改善。
==================
往期專欄索引:(回複數字編碼提取)
151 關於閉口痘和暗瘡的問答
200 痘痘暗瘡那些事
如果你也想向林醫生提問,請仔細閱讀以下規則,將提高問題被抽中的機率:
1.如果皮膚問題已經很嚴重請及時就醫,不要發自己的照片來請林醫生診斷。任何有專業素養的皮膚科醫生都會堅持面診,在網上憑照片診斷是不負責任的,網絡收費診斷更是非法行醫,請各位自己也擦亮眼睛。
2.這個問答專欄純屬知識交流,不要請醫生推薦某個特定產品。醫生會告訴你用哪一類產品對某種狀況有幫助,具體的還請各位自己選擇判斷。
3.提問時請說明自己的年齡、膚質、常住地、護膚習慣和生活習慣,並詳細說明皮膚問題,這樣醫生會比較容易分析判斷。諸如「我今年18歲有痘痘怎麼破」之類籠統的問題,醫生很難進行解答。
如需親自上門面診,林醫生的診所地址是:
銅鑼灣糖街29-31號,匯景商業中心,十九樓全層
電話:(852)2805 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