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將成火星最大探測器,還將拿個世界第一!

2020-12-26 哏都太尉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對此,中國航天集團微信公號發文稱,如果最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將意味著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而且這也是人類向火星發射的重量最大的探測器。

第一個首次,是因為人類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火星探測,但是一開始是遵循著飛——繞——落——巡的次序依次發展的。1965年7月14-15日,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第一次成功飛越火星。1971年11月14日,美國發射的「水手9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人類第一個繞另一顆行星運行的太空探測器。隨著技術的進步,探測器環繞火星探測發回的數據量也在急劇增加。

由於美國人已經在飛和繞兩個方面領先,因此急於和美國爭奪太空霸權的前蘇聯,就把競爭目標放到了「落」上。由於探測火星的發射窗口有限,前蘇聯在1970年底也先後發射火星2號和火星2號著陸器,並於1971年11月27日和12月2日的在火星著陸。火星2號在下降過程中失敗,火星3號在火星第一次軟著陸後大約20秒失敗。但這仍然意味著,蘇聯成為世界第一個實現在火星軟著陸的國家。

當然從軟著陸的實際成功性上來看,1975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維京計劃,顯然要比前蘇聯的火星3號成功的多。維京計劃包括兩個環繞火星軌道器組成,分別攜帶維京1號和維京2號兩個著陸器,它們在1976年成功實現軟著陸。維京1號保持了6年的壽命,維京2號保持了3年的壽命。維京1號和維京2號類似於我國的嫦娥4號著陸器,上面有一系列拍攝以及採樣儀器,但沒有可以機動巡視的著陸車。著陸器拍攝的火星的第一批彩色全景圖由環繞火星軌道器傳回地球。

儘管人類已經實現了在火星的飛——繞——落,但近幾十年仍然沒有放棄對火星的太空遙感探測和軟著陸。例如1997年入軌火星的美國火星全球探勘者號,就通過環繞火星飛行,完成了拍攝火星表面高解析度照片的任務,而1999年美國還發射火星極地著陸者號,試圖首次登陸火星南極,但是由於程序發生錯誤而墜毀在火星表面。

不過在1997年,美國另一項火星探測計劃的成功,又創造了一個第一。1997年7月4日,美國發射的火星探路者號飛船攜帶旅居者號火星車,成功在火星克裡斯平原阿瑞斯谷著陸,隨後旅居者號火星車成功展開,在火星上行駛了100多米,這是人類第一次實現在火星巡視探測。

而最成功的火星車巡視探測,則是美國在2003年發射的火星探測漫遊者-B飛船攜帶的機遇號火星漫遊車。由於設計合理和幸運等各種因素,機遇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效運作了超過原本設計(90日)30倍的時間,在火星上行駛了45.16公裡,創造了人類探測裝置在地外行星表面的行駛記錄。直到2018年6月,美國才失去和機遇號的聯繫。

因此,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實現的是目標,是在一次任務中,囊括「飛——繞——落——巡」4個階段,因此是世界首次。而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重量高達5噸,其中包括3.1噸的軌道環繞器、1.6噸的著陸器和240公斤的火星巡遊車。如果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也是人類向火星發射的質量最大、最複雜的探測器。

此前人類向火星發射的質量最大、最複雜的探測器,是美國在2011年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飛船,總質量3.8噸,但是該任務只負責實現「落——巡」兩個目標,其中為了成功著陸899公斤的美國好奇號火星車,3.8噸的飛船裡面就包含重達2.4噸的著陸系統。其次是2016年歐空局和俄羅斯航天局合作的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總共衛星質量達3.7噸。這顆衛星也是想完成「飛——繞——落」3個階段,因此搭載了一個斯基亞帕雷利EDM登陸器,並不具備火星表面巡視的能力,但登陸器與火星高速碰撞,最後失敗告終。

這次天問一號的總質量比3.8噸的火星科學實驗室飛船更大,因此在滿足240公斤火星車著陸裝置之外,還能夠在軌道環繞器上搭載眾多的探測設備,包括2米解析度的高清攝像機、火星磁力計、火星礦物光譜儀、、穿地雷達、火星離子中子分析儀等設備。因此如果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入軌火星,則是人類探測火星能力的一大躍升。這意味著一次發射窗口,人類能夠探測的信息將更加豐富。同時這也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裝置的設計水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信息發布
    中國的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成功抵達火星軌道。據報導,天問一號進入火星軌道之後,將在軌道器上停留兩三個月,環繞火星進行探測,之後才會降落到火星表面的預定著陸點。天問一號選定的著陸區與1976年美國國家航天局發射的海盜二號的著陸區相同,也是火星的烏託邦平原。這個廣闊的平原實際上是一個有奇妙影響力的巨大盆地。
  • 中國天問一號發射後,美國也發射了探測器,預計登陸時間比我們早
    7月底到8月初,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高潮期」,除了我國的天問一號外,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在7月30日這天完成了發射。雖然毅力號的發射時間正好比天問一號晚一個周的時間,但毅力號的預計登陸時間卻早於天問一號的預計登陸時間。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同步直播活動定於青海省海西州冷湖「火星營地」的冷湖實驗室,進行異地發射直播和報導。本次直播也是冷湖實驗室首次公開亮相。據了解,選擇在青海冷湖火星營地的冷湖實驗室報導天問一號發射,是因為冷湖火星營地是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在這片」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模擬出未來人類移居火星後的生存環境,並進行「火星移居」的課題研究。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央視網發火星文慶祝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也意味著我國航天技術的又一次突破。@央視網 則在微博用了一種特殊的方法慶祝了這一成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共鳴。@央視網 在微博使用「火星文」發了一條微博:恏渏 亾類哋夲能,並配了一張「中國航天新視界」的圖。
  • 火星探測器過去,現在和將來:兼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技術
    1973年前蘇聯連續向火星發射了四枚探測器火星4號~7號。火星4號沒能進入環繞火星軌道。火星5號於1974年2月12日進入環繞火星軌道,拍到世界第一張火星彩色照片,獲得60幅圖像,任務持續9天後停止工作。火星6號」和「火星7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失敗。 1975年美國發射海盜1號和海盜2號著陸器以探測火星生命跡象。
  • 中國天問一號有多厲害?它將挑戰歐美之前沒能完成的火星任務
    就在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島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並在火星實現繞、著、巡三位一體的科學任務。在2年一次的登陸火星窗口期,中國人終於開啟了首次對於火星的探索。如果成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發射就能完成在火星繞、著、巡三項任務的國家。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我們可以到火星上居住嗎?但印度很酸很妒忌
    昨天晚間被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的信息所纏繞,今早起來就想一定得寫點什麼出來。根據央視新聞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國NASA局長「祝一帆風順」
    【編譯/觀察者網 陳思佳】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運載火箭搭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隨後,多個國家的航天機構紛紛發來祝賀,並祝願天問一號探測任務一帆風順。
  • 「天問一號」將於23日前往火星,美國不甘落後,同期發射毅力號
    「天問一號」將於23日前往火星,美國不甘落後,同期發射毅力號想像力是無止境的,可以滿足內心的一切欲望。但是,基於目前對火星的認識,想要馬上移民至這顆天體上居住,依然是一件難以實現的事情,我們需要更多關於火星的數據和資料,才能制定完美有效的移民計劃。為此,不少世界強國策劃並開展了一系列火星探索計劃,截至目前為止,針對火星的探索項目有40多次,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不幸,都值得後來者借鑑。
  • 運送「天問一號」探測器進火星很難嗎?答案:難,而且很難!
    原標題:2020年送個探測器去火星難不難?答案是:難,而且很難!2020年7月23日,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探測器,點火升空,發往火星。第一組:50%。這是人類開始火星探測至今的60年裡,火星探測大致的成功率。是不是覺得還可以,至少有一半成功了?那麼,看下對比:人類金星探測的成功率約77%,月球探測的成功率約76%,土星的泰坦衛星探測的成功率是100%,相比之下,探測火星確實很難,火星也被稱為「探測器墳場」。
  • 「天問」遠赴火星,「探測器」的英文是什麼?
    「天問一號」將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如果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任務的國家。 今天發行的《中國日報》中的絕美「天問」跨版,值得一看!
  • 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行超過3億公裡,預測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
    就在今年4月,我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稱作「天問系列」,其中火星探測任務被稱作「天問一號」,後面的行星任務將會依次編號。今年5月,根據中國航天局消息,不同於「嫦娥系列」月球探測任務,我國藉助長徵五號火箭來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軌道飛行器和火星車組成。
  • 天問一號:將在火星哪個地區登陸?到達時到底是冬季還是夏季?
    天問一號任務簡介 看起來「天問一號」像是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其實它並不是,因為早在2011年11月,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就搭載在俄羅斯的福布斯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距離地球有1億公裡,火星會成第2個地球嗎?
    2020年有人說是航天豐收的一年,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成功在月球上採樣返回,據說不久後返回器將與軌道器分離,再通過打水漂的方式返回地球。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地球1億公裡外的軌道上繼續前進,對比登月技術火星探測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
    中國、美國、阿聯扎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任務有什麼不同2020年火星地球相遇時間點在10月14日前後,所以今年夏天是火星發射窗口期,世界各國都利用這個時間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時間下午12點40分,在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是航天大國,已經實現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但是「天問一號」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張慶祝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圖,臺灣就有人又開始喊「臺灣南波萬」
    天問一號探測器昨天發射升空,部分隊員擺出天問一號拼音首字母縮寫的「TW.1」隊形,這張慶祝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圖傳到臺灣,馬上就有人又開始喊「臺灣南波萬(NO.1)」。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火星探測器離成功有多遠?俄專家:太難了,考驗7個月後到來
    7月23日,一條「火龍」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直奔蒼穹,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按計劃,這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要同時實施火星環繞探測、登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探測車將會在火星活動90天時間,一旦成功就會創造一個世界紀錄。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預計明年2月抵達...
    根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提供的信息,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軌道上運行了144天,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飛行裡程3.6億公裡,目前運行狀況良好。
  • 中國航天再創輝煌,天問一號成功發射,9年前的事故歷歷在目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在2020年的7月23日上午12時41分,我國航天再度創造輝煌,成功踏出行星探索的第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這一成功也用事實向我們證明,唯有獨立自主,才能取得成功,尤其是在高精尖的技術領域。而作為反面教材,我國在9年前與俄羅斯合作「探火」的那場事故,至今歷歷在目。時間回到2011年的11月9日4時16分,當時因為技術受限,我國決定與俄羅斯進行合作,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火螢一號」,也就這樣,與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一起搭上了前往火星的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