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是什麼人?你想知道嗎?

2021-02-07 天下羅氏宗親

長按二維碼關注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羅,我們都是一家人;天下羅氏一家親,天下羅氏心連心,同根同源好家風,攜手奮進共築中國夢!


羅貫中雕像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寓居江南


當元仁宗延祐年間,羅貫中父為絲綢商人。元代中期,由於滅宋戰爭的創傷逐漸平息,社會的經濟、文化重心也開始由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僅成為人口雲集、商業發達的繁華城市,也成為戲劇演出和「說話」藝術發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識分子、「書會材人」,如關漢卿、鄭光祖等人,都先後搬遷到了杭州一帶。身為小說兼雜劇作家的羅貫中,也必然受到這一社會潮流的影響,成為這類南遷作家中的一個。7歲開始,他在私塾學四書五經。14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但是羅貫中對商業不感興趣,在父親的同意下,他到慈谿隨當時的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這個稱號就寄寓著漫遊江湖、浪跡天涯的意味。大約在公元1345~1355年間,他來到了杭州。許多說話藝人在這裡說書,一些雜劇作家,也在這裡活動。羅貫中與志同道合者為友。加上他對民間文學又極其喜愛,到了這裡,自然不願離開遠去。


有志圖王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羅貫中辭別趙寶豐,「有志圖王」的羅貫中到農民起義軍張士誠幕府作賓。起事稱霸的張士誠是滅元功臣。第二年在羅貫中的建議下,張士誠打敗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進攻。同年,張士誠的弟弟兵敗被元朝俘虜,張士誠只好投降。降元後,張士誠貪圖享樂。到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看到元朝沒落,又再次稱王。包括羅貫中在內的許多幕僚都建議暫緩稱王,但是不被採納。劉亮、魯淵等人紛紛離去,羅貫中自此對張士誠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羅貫中也離開了張士誠,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羅貫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國志通俗演義》的寫作,當在該年以後。這時,他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對歷史、對人生都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備了創作《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條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羅貫中已寫了十二卷,之後卷數的寫作,是洪武四年以後的事了。


在羅貫中寫作《三國志通俗演義》期間,施耐庵從蘇州遷移到興化,並在洪武三年逝世。為了紀念他的師傅施耐庵,羅貫中在完成《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後,決定加工、增補施氏的《水滸傳》。成書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間。在加工、增補《水滸傳》的同時,羅貫中繼續創作歷史演義系列作品。


發憤著書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他也曾參與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彙編》中,稱他是一位「有志圖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將不免落到朱元璋手裡,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羅貫中遠走江南,流寓於江、浙一帶,以小說抒寫其「圖王」霸業之胸襟。圖王未果,發憤著書。


不過,這也可能只是一個傳說。因為清顧苓《塔影園集》卷四《跋水滸圖》記載「羅貫中客霸府張士誠」,這與「有志圖王者」的形象不符合。這兩則記載雖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羅貫中在元末曾經想有所作為,「傳神稗史」,只是在現實中失敗後無奈的選擇。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連試三年。由於曾與朱元璋為敵,羅貫中不得不放棄了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明洪武14年,羅貫中寫出了《三遂平妖傳》(20回本),此後,便一發而不可收,創作了《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隋唐志傳》等著作。


有專家認為,「有志圖王」的早期經歷與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羅貫中偏好政治歷史題材小說,並在這類小說上取得藝術成功的關鍵。一是用三國故事作為題材寫出了《三國演義》,一是用兼歷史與英雄傳奇品質的梁山好漢故事編輯《水滸傳》(通行的說法,比如說《中國文學史》贊同由施耐庵原創、羅貫中編輯整理成書的說法)。


羅貫中在創作完了這些作品以後,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他為了出版這些作品,於洪武十三年左右從杭州來到了福建,因為當時福建的建陽是出版業的中心之一。但是,羅貫中的這一目的未能實現。羅貫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寫過樂府隱語和戲曲,但以小說成就為主。關於他的小說,《西湖遊覽志餘》稱他「編撰小說數十種」,又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今存署名羅貫中的作品,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和《三遂平妖傳》也和施耐庵一起編寫過《水滸傳》。


這些作品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就最高。全書以宏大的結構描繪了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起自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作品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了動亂時代人民的痛苦和對清明政治、對仁君的嚮往,體現了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三國志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語言簡潔明快而又生動。它把歷史和文學自然結合,有現實的描繪,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為嘉靖本,最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綸、毛宗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說創作外,賈仲明《錄鬼簿續編》說他「樂府隱語,極為清新」。他現存戲曲作品有《趙太祖龍虎風雲會》雜劇。雜劇的基本思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類似,描寫君臣之間的親密關係,並希望通過「正三綱、謹五常」來結束奸雄爭霸造成的悲慘局面。


大約在公元1385~1388年間,羅貫中活了七十歲,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裡廬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羅貫中是什麼人?

那麼這個羅貫中還比較幸運,在中國古代小說家中,因為還多多少少留下一點傳記資料,這個傳記資料見於《錄鬼簿續編》裡。在《錄鬼簿續編》裡頭記錄: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餘為忘年交,就是跟記錄他的傳記的人是忘年交,遭時多故,各天一方。因為趕上元代末年的社會變動、社會動蕩,所以各天一方,一人在一個地方,很長時間沒有見面。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所終。講了這麼一個傳記,通過這個傳記,結合其它文獻,咱們大概可以做出幾個判斷:

第一,羅貫中的籍貫。羅貫中的籍貫是太原。說羅貫中,太原人,也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太原市。當然有別的記載說羅貫中是「錢塘」人,或者說他是杭州人,或者是「杭人」,這個大概跟羅貫中晚年流寓到杭州有一定關係,長時間的住在杭州可能有關係。

第二,生卒年,就是羅貫中的生活年代。這篇小傳的作者跟羅貫中是「忘年交」,按照「忘年交」的記錄,咱們一般認為大概年齡相差20歲上下才能稱「忘年交」。那麼在至正甲辰,就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他們曾經見過,後來就失去聯絡了。現在考察起來《錄鬼簿續編》的編撰年代大概是在永樂二十年左右,就是1422年,永樂二十年左右。那麼如果羅貫中小傳的作者在至正二十四年是二十歲左右的話,二十歲左右見到羅貫中麼,比如說是二十歲左右的話,那麼到了永樂二十年,就是1422年,正好是八十歲左右,那麼和小傳所說的「別來又六十餘年」,這就基本相符了,因為二十歲左右見到羅貫中,那麼到了永樂二十年1422年的時候,相去六十年左右。所以,這麼判斷的話,大概羅貫中的生卒年就可以有一個上下線。大概他生於什麼時候呢?那麼1325前後;卒於什麼時候呢?大概在1404前後,也就是說,如果活八十歲左右的話,大概從1325年到1404年這段時間,這是第二個可以判斷的。

第三個可以判斷的是羅貫中的生平事跡,羅貫中到底什麼出身?不知道,但從他的號可以看出,叫「湖海散人」,大概是個布衣之士,後人有人記錄羅貫中有志圖王啊、想做官呀、甚至想稱王稱霸啊等等,這些大概都是後人的一些附會,不知道根據是什麼,比較準確的根據應該是個布衣之士。

那麼他的著作的問題,羅貫中的著作除了《三國志演義》以外,現在比較準確地咱們能夠知道的是有兩部戲曲作品,有三部戲曲作品,是《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後兩部已經佚失,現在存下來的只有一部雜劇作品,叫《趙太祖龍虎風雲會》。也是寫歷史故事,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故事。那麼這個故事的思想觀念、思想內容跟《三國演義》還是有些相通的地方。

當然這裡頭還有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就是咱們現在能夠大略的知道羅貫中的生平傳記,但是你不能否認在中國古代跟現代一樣,同名同姓的人是存在的。所以《錄鬼簿續編》記錄的這個羅貫中是不是就是寫小說《三國演義》的這個羅貫中呢?這兩者怎麼掛上鉤呢?這是第一個疑問。還有第二個疑問,就是咱們現在看到的嘉靖元年的這個版本署的是「後學羅本貫中編次」,那麼咱們知道羅貫中這個人的確編次了一部《三國演義》,這個大概可以肯定。但是羅本貫中編次的這部《三國演義》是不是就是咱們現在看到的這部《三國演義》呢?還是有疑問。因為《三國演義》這部書在中國歷史上有過很長時間的流傳的過程。從十四世紀中後期一直到十六世紀初有了這個刻本,嘉靖元年是1522年,如果說羅貫中去世是1402年,那麼大概可以知道從1402年到1522年是120年時間。在這120年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當中,《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主要是以一種抄寫的方式流傳的。大家知道《三國演義》是很厚的一部小說,這麼厚的一部小說長時間地抄寫很難保證它能完整的、一點不變的保留原貌。所以是不是現在刊刻出來的嘉靖元年的刻本就保留了120年前流傳的,或者說120年前問世的那部《三國演義》小說抄本的原貌?不知道。現有的資料可以看出,肯定不是。就是現在的刻本和原來的抄本肯定有區別。

編      輯:羅崇福

熱      線:15197816520

微      信:17307381820


歡迎羅氏宗宗加我好友


延伸閱讀:

❤22歲當鎮長,25歲當上市委書記,26歲竟把省委書記情人...

❤父親坐牢,母親改嫁,5歲女孩看哭了千萬人!

❤一個出身低微的小司機,稀裡糊塗遇到女領導,一步步得到提拔……

❤18歲少女嫁給一個57歲的千萬富翁,女孩說了一段話,太現實了...

姐姐結婚,新娘卻是我,一場陰謀讓我嫁給了一個權勢滔天的男人?

相關焦點

  • 滾動長江東不是由羅貫中編寫的?
    可以說《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部,尤其是94版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播出後,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這部偉大的作品。我想當很多人想到《三國演義》時,他們會自動地在腦海中聽到那首開頭的歌「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歌實際上是《三國演義》開頭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重新組合。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個詞不是羅貫中寫的!那麼到底是誰這個詞呢?這從《三國演義》的過程開始。
  •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七步成詩」的典故是在罵世人都是傻子
    話說回來,有點頭腦的人一看,就會覺得,曹丕陰謀詭計,命令曹植「七步成詩」難為曹植,並利用七步成詩的陰謀想除掉曹植。這種事情,不但荒謬幼稚,而且是根本不符合常理的。因此這樣說,理由很簡單,曹丕難道不知道自己的弟弟曹植最擅長詩賦嗎。
  • 羅貫中究竟乃何許人也?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 三國一樁未解的大臣被刺案,影響了天下走勢,羅貫中卻沒告訴你
    研究《三國演義》的人一定能發現,羅貫中的內心更偏向蜀漢,所以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物的形象要好一些。書中的情節有真有假,需要辨別,有一樁發生於三國時期的隱秘刺殺案,羅貫中便沒有詳細告訴你。真實的歷史細節很多,羅貫中沒一一寫進去也可以理解,但這樁刺殺案明明對歷史產生了影響,疑雲重重,羅貫中為何選擇性忽略呢?
  • 想知道你的對象給你備註的什麼名字嗎?
    想知道你的對象給你備註的什麼名字嗎? 想知道你的對象給你備註的什麼名字嗎? 1. 心機男裱 2.
  • 羅貫中之墓
    村北盡頭,是羅貫中墓所在的大致位置。這裡是一塊空地,有兩根石柱,一座封土堆。羅貫中墓的封土堆,南北向,橢圓型。墓前一棵桃樹,墓後一顆杏樹,沒有墓碑和其他石刻構件。在山西祁縣西六支鄉河灣村,保留著一座始建於元代的羅氏宗祠,以及一片「羅氏先塋」墓葬地。
  • 你知道你想減去的肥肉是什麼嗎?
    今天我們來講講什麼是脂肪。在講什麼是脂肪之前,我們還是先來回顧下前面的基礎知識。目前減肥市場混亂,很多人錯把減重當做了減肥,甚至很多人認為減肥只需要拉個肚子,體內多餘的脂肪就可以從大便排出去了?這麼荒謬的觀點,但是絕大多數人都覺得太對了。甚至很多人認為,減去的肥肉就是從大便排出去了,他還會告訴你說,你看我上廁所的時候,馬桶水面上,浮著一層油呢?
  • 你知道無敵的宮本最想挑戰的人是誰嗎?沒挑戰的原因是什麼嗎?
    大多數王者玩家知道宮本大都是因為,玩家中流傳的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削宮本以及宮本的口頭禪: 無敵的我又回來了。但是你知道無敵的宮本背後的故事嗎?宮本武藏身高181cm,是東風海域的一名扶桑劍客,宮本左手長刀,右手短劍,無人可擋的高超劍勢令他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就連天下武道會的冠軍也敗在了他的手下。後來更是斬殺了再扶桑興風作浪的血族徐福。再後來無敵的宮本在扶桑沒有了對手,踏上了尋找對手的道路。
  • 《水滸傳》的作者,到底是施耐庵,還是羅貫中?
    但是,還有很多人認為這部著作的作者是羅貫中。那麼,究竟是誰呢?(施耐庵)究竟有沒有施耐庵這個人?很多學者也是存疑的。有人認為,施耐庵是如果反過來讀,就是「俺乃是」,可能是羅貫中的筆名。從經歷上來看,施耐庵和羅貫中都曾是元末軍閥帳下的軍師,兩人在此相識,並且成為師徒關係。
  • 《三國演義》關於龐統的三個謠傳 羅貫中到底有何用意?|文史筆談
    我們印象中,高智人士龐統除了擁有匹配「臥龍」的「鳳雛」之名,還有什麼?貌醜,獻連環計,因騎劉備的盧馬而死。我猜排在前三的是這些,而這三個標籤都是羅貫中所賜,是因《三國演義》而廣為傳播的謠言,其實沒有歷史根據。
  • 我們天天吃味精,你知道味精是什麼做的嗎?不少人都想錯了
    我們天天吃味精,你知道味精是什麼做的嗎?不少人都想錯了會做飯的人,廚房裡少不了的肯定是各種各樣的調味品了,加上調料之後,菜品的口感才會更好。現在又出了雞精,所以不少人認為味精和雞精其實是一種東西,其實不是的,這兩種還是有所差別的。有些人認為雞精、味精這些東西不能吃,吃了之後對身體的傷害很大。所以直到現在,還有一部分人從來都不吃味精。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適當的食用味精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量不能超標,不能過多食用。
  • 羅貫中與李汝珍的力學意識
    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5-06-12 第11版作者:隋淑光李汝珍於是借多九公之言闡述了一番力學道理:「你在空中要朝上攛
  • 惡人廢柴變英雄,英雄成反賊,這就是羅貫中被網友起綽號的原因?
    這個綽號戲謔的成分居多,對羅貫中先生倒是沒有太多不敬之意,因為「灌水」是小說家必備的技能,就像講評書的遺言,包青天包大人喝茶、書僮包興倒茶,也能說上十分鐘,氣得臺下觀眾差點把茶碗飛上臺:沒完沒了,我請你喝一杯吧!
  • 你知道佛手瓜是什麼瓜嗎?多數人不知道該怎麼吃?你知道嗎?
    你知道佛手瓜是什麼瓜嗎?多數人不知道該怎麼吃?你知道嗎?說起佛手瓜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也有很多人甚至連見都沒有見過,實際上這種佛手瓜他整體看上去比較像離,但是它的表面卻有一些凹凸不平的凹槽,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佛手的樣子一樣,所以對於這種東西才叫做這個名字。
  • 羅貫中有沒有故意醜化周瑜
    其中一條罪名是:「羅貫中居然把周瑜的羽扇綸巾給諾葛亮了!」這條罪名較早的出處,是在20世紀詩人聶紺弩先生所做的《三國演義前言》裡面,原文如下: 恰好,廣大讀者對於蘇軾這首《念奴嬌》,都是中學語文課就背過的,看了頓時大悟:果然,羽扇綸巾是周瑜的,羅貫中太壞了!問題是拿一首宋詞的句子,真能證明一部明清小說描寫的某個三國事件是假的嗎?
  • 什麼是愛?想知道他真的愛你嗎,快來吧
    你確定這就是愛嗎,真的愛我嗎?最近這首歌突然火了。你們聽過嗎?她就是容祖兒的{這就是愛嗎}。很多人問愛情到底是什麼,其實我也不知道。愛情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但是每個人都渴望追求自己的真愛。·一見鍾情是真的嗎?
  • 淮安市淮安區修復施耐庵-羅貫中著書處
    12月4日下午,我區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進施耐庵-羅貫中著書處修復工作。區領導顏復、王銳、李曉旭參加會議。據了解,施耐庵-羅貫中著書處舊址位於城區大香渠巷,至今保存較好,施耐庵在此處創作了《水滸傳》。《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師從施耐庵,也曾客居在大香渠巷二十餘年與恩師學習探討文學創作。施耐庵-羅貫中著書處是淮安繼《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故居之外,又一處研究明清小說的場所,也是見證施耐庵、羅貫中在淮安成長、發展及創作的珍貴實物史料。顏復指出,我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大量的歷史文化資源可供發掘展示。
  • 媽媽,你想知道我的世界嗎?
    傳說中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曾趴在雲朵上,認認真真地挑選媽媽,他們挑中了你,然後丟掉天上無數珍寶,光著身子像一個一無所有的小乞丐一樣來到你的身邊,他們是上天送你的禮物,像一隻慢吞吞的蝸牛一樣,帶你欣賞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風景。當你的寶寶第一次乖巧地趴在你的肩頭,你知道他在想什麼麼?
  • 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所以想知道你知不知道,你知道嗎?從未改變
    愛過一場情難自持曾相信過你的眉眼裡邊有我的身影眼神餘光有我的一絲眷戀到後來從很久以前都不敢相信原來我對你來說竟無半點意義你讓我拿什麼去愛你讓我拿什麼去喜歡難道換你一句有可能你都不敢說嗎現在我才知道所謂愛情不是一個人的一廂情願
  • 羅貫中寫的水滸傳:魯智深拎著棍子,殺小衙內的不是李逵是吳用?
    在調動崗位的路上,又飢又渴的魯智深看見有一道人挑著酒肉走進一座看起來比較破敗的寺廟。那道人(就是丘道人)還邊走邊唱:「你在東時我在西,你無男子我無妻。我無妻時猶尚可,你無夫時好孤棲。」其實這件事不用多解釋,絕大多數讀者都知道,有鍬頭的那叫方便鏟,一根棍子才叫禪杖。放下魯智深,咱們再來看看滄州小樹林裡那場命案:絕大多數版本裡,都是小衙內的頭被李逵一斧子砍成兩半,這也坐實了李逵就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但是在「羅本水滸」中,關於這段故事的記載,卻有很多不同之處,讓人懷疑這件事其實是吳用把李逵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