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雲堅守在抗疫一線。
李玉雲穿著隔離服每天上門測體溫、錄數據。
紅網時刻記者 宋美君 通訊員 汪洋 唐協國 劉歡 衡陽報導
「既然來到了偏遠的查泉村當村醫,我的工作崗位就在這裡。面對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無論風險多高,我都要堅守都必須堅持,這裡的百姓需要我。」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衡山縣新橋鎮查泉村鄉村醫生李玉雲頂住壓力,直面疫情,堅守在大山裡履行醫者仁心的使命與擔當。
李玉雲家住衡山縣新橋鎮群英社區,2004年跟師學徒來到大山深處的查泉村,再後來就在這裡當了駐村醫生,承擔起該村25個組2173名村民群眾的疾病初診和體檢篩查工作,這一幹就是十六年。
「這裡距離家裡差不多有10公裡遠,開車也要半個多小時。」查泉村地處新橋水庫盡頭,通村十八彎是查泉村道路的真實寫照。也正是因為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為了方便村裡人看病,李玉雲將自己的「家」搬到了村裡,吃住都在村衛生室,沒有特殊情況不回家,全年在家裡時間不超過一個月。
十六載的堅守,40歲的李玉雲把最好的青春奉獻給了大山裡的人民,自始至終無怨無悔。「自從選擇從醫,就是要給人看病,就是要付出!」話語中透著幾分堅韌,詮釋了一位鄉村醫生的使命。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李玉雲按照鎮村的安排部署,積極防範,沉著應對。作為鄉村醫生,她犧牲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堅守在村衛生室、堅守在抗疫一線,和村幹部一道擔起了查泉村防疫抗疫的「大任」。經過認真細緻的走訪摸排,全村需要醫學觀察人員8戶26人,他們分布在村裡的不同區域。
今年春節,這26人成了李玉雲最牽掛的人,她穿著隔離服每天上門測體溫、錄數據,宣傳防疫方法,化解大家的疑慮,告誡村民們防疫注意事項。有一家從湖北返鄉的姐妹,姐姐在測量體溫時發現有37.5℃,全家人心裡非常緊張,李玉雲也接到了周邊許多群眾打來的電話詢問情況。她一方面要向他們解釋安撫,同時還要加大對人員的測量,及時向上面進行反饋,一天下來身心很疲憊,壓力也很大。等到那戶人家體溫數據有點回落後,她才鬆了一口氣。截至目前該村沒有發現一起受染病例,群眾情緒穩定。
「面對疫情,我無法無動於衷,我的內心也無法平靜。如果有人出了問題,導致大面積的感染,那我就是罪人了。」在疫情突然來臨的時候,鄉村醫生李玉雲勇於擔當,全身心投入抗疫病保平安戰役,用行動化解群眾疑慮,用真情溫暖人心,鄉間的小道留下了她單薄的身影。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英雄壯舉,李玉雲用醫務工作者的良知與擔當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
在新橋鎮像李玉雲這樣的鄉村醫生還有很多,他們默默奉獻,篤定前行,身著白色防護服的他們是這場戰役中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