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釣友問我,哪種釣法可以適應所有水域,我思來想去,覺得跑鉛釣法可能是目前幾乎能適應各種複雜或者不複雜的水域。跑鉛釣法,強調的是一個跑字,其核心的做法是大鉛躺在水底不動,跑的其實是鉛座的魚線,只有當魚的拉力大過鉛座的整體重量時,才會出現黑漂這種漂相,這種線組漂組的調整方法,就是跑鉛釣法。
跑鉛釣分為大跑鉛和小跑鉛兩種,大跑鉛和小跑鉛其實都比較常用,相對來說,大跑鉛用的更多一些,可能釣友們也接觸的更多一些,大炮前就是在鉛皮座上裹重鉛,然後兩顆太空豆鎖鉛皮座的間隔距離根據魚情,如果釣鯽魚為主,兩顆太空豆相隔大約5~6cm即可(大約2~4個漂目的距離),如果大漂釣大魚,相隔最多不超過10cm即可(大約6~8個漂目),這樣大鉛座進水後會直接躺在水底。小跑鉛則是不改變鉛座上的重量,調整好釣目之後,再在子線或者八字環上輕裹鉛皮,確保釣組進水後鉛皮座躺底,優勢是隨時能根據水情魚情去掉裹在八字環或者子線上的鉛皮,變成懸墜釣法,缺點是技術不好掌握不好釣目,實戰應用中,小跑鉛用的也比較少,所以本文主要就應用最廣泛的大跑鉛釣法來聊聊。
為什麼說大跑鉛幾乎適應所有水域呢?如果是黑坑釣法,一旦出現大風天,懸墜釣法因為鉛墜是懸浮在水中,風浪一大很容易導致漂組來回擺動,看不清都是小事,驚著窩裡的魚是很常見的事情,而跑鉛釣即使是在風平浪靜的天氣裡,也能很好的過濾魚口,缺點是跑鉛釣法不適合在黑坑釣生口魚。在野釣中,水底地形就更為複雜,而且野外水域魚種肯定不會單一,小魚鬧窩是常見的比較頭疼的事情,所以大跑鉛釣法可以很好的過濾掉小魚鬧窩的訊號。
那麼我們在使用跑鉛釣法上,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一是浮漂的選擇上,根據目標魚種來做準備,儘量浮力挑小不挑大,因為浮漂浮力小,靈敏度相對高,這樣在配鉛的時候比較好操作。二是配鉛的時候,一定要確保鉛皮座躺底,因為鉛皮座重一些其實對鉛皮的靈敏度不怎麼影響,但是千萬不能走漂。三是釣組進水後,漂翻身下沉後,一定要回拉一下風線,因為釣組進水後肯定是鉛皮最先下沉,這樣鉛墜的狀態是滑到最上端的太空的,如果不拉一下風線,就沒有跑鉛的效果了。
最後則是要說一下跑鉛釣法的調漂了,一般我們都是空鉤直接調平水,因為鉛墜肯定沉底麼,然後根據目標魚種的大小,個人的視力來確定,一般來說,釣目越高,魚拉動鉛墜,抵抗浮漂浮力越大,漂相就越鈍,反之就越靈敏,但是跑鉛釣最靈的漂相也比不上懸墜釣法,所以說跑鉛釣法能適應幾乎所有水域,但是並不見得適用所有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