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琉球王國的貨幣賞析

2021-02-07 灥泉錢幣

琉球王國是中國明清王朝的藩屬國,歷史上與我國交往密切。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賜閩人三十六姓入琉球。此後,不斷有華人遷徙進入琉球地區,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思想文化逐漸在琉球傳播,對古代琉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琉球古代錢幣同樣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一脈相承,深受中國古代貨幣文化的影響。

現今的琉球群島

琉球群島位於東中國海上,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衝繩諸島和先島諸島,共有大小島嶼60多個。明初,琉球群島上共有三個國家:即中山國、山南國和山北國。1429年,中山國統一全島,建立統一的琉球王國。明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地為琉球。從此「琉球」成為這片群島的正式名稱,沿用至今。琉球中山國察度王首先奉詔,並立刻派遣王弟泰期,與楊載一同來中國,奉表稱臣。繼中山王后,琉球山南國和山北國也相繼向中國皇帝稱臣入貢。從此,琉球王國的歷代國王都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並向當時中國政府納貢稱臣,這種關係延續了五個多世紀。自明洪武五年(1372)以後,琉球王國一直使用中國的年號,奉行中國正朔。直至清光緒五年(1879),日本強行吞併琉球、「廢琉置縣」為止。

早期琉球國經濟不發達,民間貿易交流還是實行原始的物物交換方式。隨著明清時期中國各朝皇帝頒賜銅錢,以及琉球國商販通過朝貢貿易從中國獲得大量中國歷代銅錢,中國銅錢逐漸成為琉球國民間貿易流通使用的主要通貨。早期琉球國並未鑄造發行本國的貨幣。直到15世紀中葉,第一尚氏王朝中山王尚泰久執政期間(1454—1460)才開始仿照中國古代錢幣式樣鑄行自己國家的貨幣。

大世通寶

古代琉球國共自鑄了四種錢幣,「大世通寶」、「世高通寶」(第一尚氏王朝世高王尚德鑄)、「金圓世寶」(第二尚氏王朝金圓王尚圓鑄)、「中山通寶」(第二尚氏王朝尚真王鑄)。這四種錢幣,總體鑄造數量都不多,特別是「金圓世寶」、「中山通寶」鑄造數量稀少,實物難見。這些貨幣隨著中琉朝貢貿易往來,少量流入我國沿海地區,如今在福建泉州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中,就收藏陳列有這類古代琉球王國的鑄幣。

琉球國古代自鑄錢幣,其形制、錢文、材質、鑄造工藝悉仿照中國古代錢幣,深受中國古代貨幣文化的影響。

首先,琉球古代鑄幣形制仿照中國錢幣,也呈圓形方孔狀。中國早期錢幣如刀幣、布幣、環錢、貝幣等,形狀獨特,各有千秋。自秦並六國、廢止六國舊錢、獨行「半兩」錢,圓形方孔成為我國封建社會流通貨幣的主要形制,沿用了2000多年。琉球王國也長期流通使用中國的方孔圓錢。琉球自行鑄造的「大世通寶」、「世高通寶」、「金圓世寶」、「中山通寶」錢,皆呈圓形方孔狀。

世高通寶

其次,琉球古代鑄幣也使用漢字作為錢幣紋飾。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錢幣文化與西方錢幣文化顯著區別在於,西方錢幣紋飾以人物頭像等圖案為主,中國錢幣紋飾以文字為主,錢文書法豐富多彩。琉球王國的官方文書、外交條約、正史等,都是用漢文書寫的,鑄幣也採用漢字作為錢幣紋飾。「大世通寶」、「世高通寶」兩錢幣直接摹仿明代永樂通寶錢,錢文「通寶」二字與「永樂通寶」面文如出一轍。

第三,琉球古代鑄幣沿用了中國錢幣的寶文錢制。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621)廢除五銖錢,鑄行「開元通寶」錢,以「通寶」兩字名錢,一改先秦以來以重量名錢的銖兩錢制,開創了中國圓形方孔錢以通寶、元寶、重寶相稱的寶文錢制時代,遺風綿延了1300餘年。琉球王國古代鑄幣也沿用了寶文錢制,也以「寶」字名錢,有「通寶」、「世寶」等,這是琉球古代錢幣深受中國錢幣文化影響的又一具體表現。

金圓世寶

第四,琉球古代鑄幣材質也以銅為主。不同於古代西方錢幣以金銀等貴金屬作為主要幣材,中國古代錢幣多選用銅、鐵、鉛、錫等普通金屬鑄造,當然也有少部分採用金、銀等貴金屬,但這些都是王公、貴戚用作賞賜之物,或政府作大額支付之用,不作為普通流通貨幣使用。琉球王國古代鑄幣也全部採用普通金屬銅作為鑄幣材料。

第五,琉球古代鑄幣也採用翻砂鑄幣工藝。就古代鑄幣技術而言,西方錢幣以打制為主,中國則以澆鑄為主。中國早期鑄幣採用錢範(如銅範、石範、泥範、陶範、鐵範)鑄錢法,從唐朝開始,錢幣製造過渡到採用先進的翻砂鑄錢法。琉球古代鑄幣也使用中國古代翻砂鑄錢工藝,還專門派工匠到福州學習翻砂鑄錢技術。

「琉球通寶」銅錢

存世還有「琉球通寶」銅錢,其形制有方孔圓形型和方孔橢圓型兩種。圓形方孔型者,錢文「琉球通寶」四字篆書,背為「半朱」兩篆字。方孔橢圓型者,錢文「琉球通寶」楷書直讀,背面穿孔上下有「當百」兩字。「琉球通寶」錢鑄造較為精整,存世數量較多,但它們並不是琉球王國自鑄的貨幣。是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縣)島津氏入侵琉球,為了完全控制琉球王國的經濟,徹底將琉球納入薩摩藩勢力範圍,於1863年在薩摩藩本土開爐代鑄的,在琉球國強制流通使用。琉球通寶的鑄造發行,是日本陰謀吞併琉球的開始。清光緒五年(1879)日本趁當時中國清廷忙於收復新疆無暇東顧,出兵強行吞併琉球王國,並改其名為衝繩縣,主權獨立的琉球王國至此成為歷史。存世的「琉球通寶」銅錢,成為了日本野蠻侵略吞併琉球國歷史的鐵證。

相關焦點

  • 衝繩 與古琉球王國「一期一會」(1)
    首裡城歡會門無處不在的琉球石獅去往衝繩,在那霸市登陸,似乎並不意外。作為衝繩縣首府,這裡是日本本島之外當之無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古琉球王國首都首裡城遺址的所在地。對於熟諳石獅與鎮宅驅邪之間關聯的中國遊客來說,這些獅子形象足以喚起他們關於曾經琉球王國的集體記憶。事實上,它們至今仍充分保留著其飽含中國文化的歷史印跡,和明朝洪武年間的移民到漸漸紮根本地,關於根脈的記憶從未間斷。
  • 中國藩屬琉球國貨幣歷史
    並改用日本年號,這標誌也琉球王國滅亡。古代琉球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也深受中國的影響 琉球古國的錢幣文化與中國貨幣文化一脈傳承 ,同屬於東方貨幣的文化體系。( 圖為琉球國鑄造的貨幣「世高通寶」)在明代以前琉球國的經濟,技術不 發達,所以沒有鑄造發行本國的貨幣,民間貿易還多是實行原始的以物易物,隨著福建商人與琉球國的民間貿易交流逐漸增多,以及明清時期中國各朝皇帝賞賜銅錢
  • 琉球人與琉球王國
    二、琉球王國琉球王國(琉球語:琉球國/ルーチュークク Rūchū kuku)是曾存在於琉球群島的封建政權名,琉球歷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兩個朝代的統稱和共有的國號,也包括早期三山時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王國。
  • 不應忘記的名字「琉球」
    琉球國(琉球語:琉球國/rūchū-kuku)是一個曾存在於琉球群島的王國
  •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吞併琉球王國的?
    琉球,位於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組成。琉球曾經建立的有琉球王國,是曾存在於琉球群島的封建政權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
  • 琉球王國(衝繩)歷史那點事
    1609年薩摩軍隊進攻並控制了琉球王國,為了繼續得到貿易利益,表面上仍然把琉球作為一個獨立國家,讓其和中國繼續進行貿易。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開始覷視琉球﹑朝鮮以至臺灣等鄰國和周邊地區。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徵服南山,形成統一的琉球王國(第一尚氏王朝),每一代國王都需要由明王朝政府冊封任命。明王朝不幹預琉球王國內部事務。1470年,第一尚氏王朝滅亡,尚丹建立第二尚氏王朝。國王依然由中央政府冊封。1400年~1550年,琉球王國的黃金時代,高度發達的商業,與內地、朝鮮、東南亞和日本進行貿易。
  • 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始末
    以琉球王國被日本吞併為標誌,朝貢體系開始走向衰落。隨著清政府在甲午戰爭的慘敗,東亞朝貢體系最終瓦解。研究琉球被日本吞併的歷史,有助於加深對東亞朝貢體系演變過程的理解,更可從中得到歷史警示。中琉交往源遠流長
  • 【衝繩·渡嘉敷島】探尋琉球王國的遺蹟
    琉球王國,一個曾經存在於琉球群島的封建王國。公元12世紀-17世紀,王國有著五百餘年的歷史。目前,衝繩群島仍然保留著王國的些許遺蹟,這些遺蹟已經於2000年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漫步在渡嘉敷村無人的古老街道,能否探尋到琉球王國的痕跡呢?
  • 琉球王國對古代中國古典文化的受容
    自中國明朝恢復「冊封體制」後,大規模文化交流在周邊積極展開,琉球亦開始納入其中。史書記載琉球三山時代(14—15世紀)的中山察度王即已向化中國,積極朝貢並請求冊封。王國進入17世紀以後,列島內部應激生變、出現史稱「中國化」文化受容過程,從生活文化到意識形態,上至佛教、儒教,下至筷子、品茶和建築,均展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播過程。
  • 2017暑假探索古琉球秘境
    旅遊景點首裡古堡琉球王國遺蹟主宮殿是首裡古堡內最重要的建築物,是琉球王國君主處理國家事務和舉行重要慶典的地方。渡嘉敷離島---海濱 浮潛 遊泳渡輪--酒店 Day3  7.24   周一世界遺產 首裡古堡---古民家 體驗日本茶道 傳統陶器一條街漫步空手道博物館參觀學習國際通大街了解衝繩民俗特產Day4   7.25   周二空手道道場訓練      上午 著名空手道 10段 老師(古武道兵器型
  • 琉球
    中國航行圖上,臺灣、彭佳嶼、釣魚島和琉球列島形成一串美麗的項鏈。1875年,日本強佔琉球,琉球官員到北京總理衙門長跪哀號,望施救二百年效順屬藩。清庭的懦弱無能使中國最終喪失了琉球。#甲午百年#永樂年間,中國賜琉球王姓為尚氏,史稱「第一尚氏王朝」。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第七代國王尚德王相繼徵服了奇界(喜界島)、馬齒山(慶良間群島)、古米(久米島)等島的按司勢力。大約1400年至1550年期間,琉球王國進入黃金時代,商業高度發達,與福建、臺灣、朝鮮、東南亞和日本本土進行貿易。
  • 大火一周年後,日本衝繩舉辦「首裡城祭」,重現琉球王國氣象
    近日,日本衝繩縣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大火一周年,那霸市當天起一連4日舉行傳統節慶活動「首裡城祭」,首裡城公園有傳統技藝等表演,吸引3000人參與,讓遊客體驗琉球王國的氣象。日本衝繩縣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大火一周年,那霸市當天起一連4日舉行傳統節慶活動「首裡城祭」,首裡城公園有傳統技藝等表演,吸引3000人參與,讓遊客體驗琉球王國的氣象。日本衝繩縣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大火一周年,那霸市當天起一連4日舉行傳統節慶活動「首裡城祭」,首裡城公園有傳統技藝等表演,吸引3000人參與,讓遊客體驗琉球王國的氣象。
  • 日本為什麼打琉球?
    古代建立有南山、中山、北山三個獨立王國,後來被中山國統一為一個琉球王國。明朝時期琉球王國就開始向中國稱臣納貢,成為藩屬國,且保持500多年的藩屬關係。琉球國王接受明清皇帝冊封,採用中國年號和中文書寫。朱元璋曾派遣福建閩人36姓移民琉球,帶去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宗教、農耕、建築等習俗,至今這些來自中國的遺風和建築依然在衝繩到處可見。
  • 探尋琉球王國的足跡,感受衝繩之美
    衝繩是日本的一個行政區之一,位於日本九州與中國臺灣之間,衝繩本名為琉球,在明清時候是中國的一個屬國。自古就與中國、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等國保持的密切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以至於使它無論是風俗習慣,飲食文化,建築風格都與日本本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 琉球歷史和錢幣
    住的地方比如宮古島,距離臺灣最近的島,也是曾經農業部漁業署的海上勁敵,本子海自的南方大本營既然XXOO了,那就得生孩子吧生了3個男的,兩個女的,長子叫孫子,蠻有創意的孫子琉球傳了25代,此時正值我朝隋煬帝下江南25代大概走了2萬年,一下子到隋朝隋朝——流求國《隋書·東夷列傳》記載:「流求國居海東
  • 玩,衝繩|遺忘之天堂裡找尋消逝的琉球王國
    守禮門,首裡城』守禮門是衝繩的象徵,始建於1528年,懸匾上書:「守禮之邦」,意為「琉球乃禮儀之邦」,以示琉球王國精神、文明
  • 琉球,一個王國的覆亡:中國和日本都不講的歷史
    這種關係延續了整整五個世紀,即使是日本慶長十四年(1609)發生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縣)島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國在受到薩摩制約的情況下,也始終未變。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賜閩人三十六姓」入琉。這批中國移民主要是向琉球傳授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琉球王國也曾主動請求賜人,如1606年,尚寧王受冊封時,便請賜明人歸化。如從中國去的蔡氏為蔡襄的後人,林氏為林和靖家族的後人。
  • 衝繩首裡城大火,燃燒著中國與古琉球的外交史丨藏拍藝眼
    被燒毀的正殿是琉球王國的宮殿,北殿是當年接待中國冊封使團的配殿,而接待日本薩摩藩的南殿當時還未被波及。此時正是衝繩一年一度還原清代中國冊封琉球國王歷史畫卷的首裡城祭文化表演。圖自網絡衝繩,有一個古老和久遠的身份——琉球王國,而首裡城從15世紀至19世紀一直是琉球國都城和王宮的所在地,整個首裡城為木質結構,日式城牆、中式宮殿、也有琉球特色。
  • 時寒冰: 琉球:被掩蓋的真相
    2008年3月28日,日本大阪地方法院認為,「日軍很大程度上參與了集體自殺一事」,「大江等有相當的理由相信他們曾下過命令」。宣判當天,該案中發生爭議的衝繩渡嘉敷島居民舉行了悼念戰時自殺者的儀式。衝繩居民們認為,該案的判決意味著「軍方失敗、民眾勝利了」。【4】    儘管侵佔琉球已經多年,但日本並沒有真正把琉球人當成日本人,而只是以一種殖民的思維對待琉球人。
  • 旅遊景點:大家知道琉球王國嗎,來首裡城公園了解一下吧
    大家來首裡城公園可以享受琉球美食!在首裡城公園可以品嘗到代表琉球王國和衝繩的美食。在這裡,可以品嘗到琉球王國時代的點心和茶。首裡城內的鎖之間曾經是王子的休息室,也是接待來賓的地方。在鎖之間可以體驗到當時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