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般不喜歡西方歌劇,為什麼對義大利的《圖蘭朵》情有獨鍾

2020-12-09 魯風遺韻

作者說:一架滿載著中國抗疫物資的飛機在比利時列日機場降落,這是馬云為義大利捐助的抗疫物資。當飛機的艙門打開時,物資外包裝上的一段話引起了中外媒體的關注——「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這是義大利歌劇《圖蘭朵》中的一段歌詞。

作為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其實大部分普通人都不怎麼喜歡聽西方歌劇,聽歌劇睡著的也大有人在,但是義大利歌劇《圖蘭朵》在中國卻擁有著很高的名氣。

大型歌劇《圖蘭朵》

《圖蘭朵》是普契尼的「天鵝之歌」

《圖蘭朵》是世界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最經典的代表作。普契尼的全名叫做「賈科莫·安東尼奧·多米尼科·米歇爾·塞孔多·馬利亞·普契尼」。1858年12月22日,這位擁有很長名字的音樂家出生於義大利的盧卡,至今這座以生產巧克力聞名並散發著中世紀味道的城市,仍把普契尼視為自己城市的榮耀。

普契尼成長於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親就是一位作曲家和教授音樂的老師,只可惜在普契尼六歲時,父親就早亡了。童年時期的普契尼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音樂興趣,自從他拜了著名作曲家安傑洛尼,才顯示出自己的音樂才華。

青年時期,普契尼就喜歡上了歌劇,他時常去聽威爾第的歌劇。1883年,當他從米蘭音樂學院畢業時,創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歌劇《女巫》,雖然這部作品並不是很成熟,卻給普契尼帶來了從事歌劇創作的勇氣。直到十年之後,他創作的《瑪儂萊斯科》大獲成功,才為他贏得了「天才」的美譽,後來《波希米亞人》《託斯卡》《蝴蝶夫人》三大代表作的問世,奠定了普契尼世界音樂巨匠的地位。

普契尼一生創作出了十二部歌劇,不幸的是在他66歲的時候,普契尼身患喉癌,當他堅持寫到《圖蘭朵》柳兒拔劍自刎這個片段時(全劇並未寫完,後來由阿爾法諾續寫完成),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所以,《圖蘭朵》是普契尼人生中最後一部作品,這是他的絕唱。有人將這部歌劇比作普契尼的「天鵝之歌」。因為在義大利民間,人們認為天鵝在臨死前,會傾盡全力會發出最美妙的聲音,這就像普契尼在人生盡頭時,傾注畢生心血創作的歌劇《圖蘭朵》一樣,為世界留下最光輝、最精彩的一筆。

《圖蘭朵》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故事

在十八世紀時,童話這種文學體裁在歐洲非常流行。當時歐洲社會上流傳著阿拉伯童話《一千零一夜》和波斯童話《一千零一日》兩種,只是到現在,波斯童話《一千零一日》已經難尋蹤跡。而普契尼正是根據《一千零一日》中《王子卡拉夫與中國公主》為腳本創作了歌劇《圖蘭朵》。

歌劇《圖蘭朵》是以中國元朝為背景,將童話模式與中國歷史嫁接,用歌劇的形式演繹出一段傳奇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希望、愛、人性,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充滿了矛盾與衝突。

歌劇《圖蘭朵》一共有三個主要人物,分別是中國公主圖蘭朵、流亡王子卡拉夫以及公主的貼身女僕柳兒。還有一些比較出彩的配角,如平、龐、彭三位大臣。王子卡拉夫在流亡他鄉途中巧遇中國公主圖蘭朵,被他的美貌所俘獲,但是中國皇帝規定想要迎娶公主,必須要回答三個謎題,參與了回答,卻答不上來的人就要被處死。王子卡拉夫願意為愛情冒險,而女僕柳兒也愛上了王子,一直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他,最終在經歷波折後,王子卡拉夫和公主圖蘭朵如願的在一起了。

在這部義大利歌劇問世七十年後,1998年,《圖蘭朵》第一次登上了中國的土地。由張藝謀執導的歌劇《圖蘭朵》在北京太廟實景上演,獲得了很大的成功。2009年,張藝謀再次將《圖蘭朵》中國化,在鳥巢上演,又引燃了很多中國人對義大利歌劇的喜愛。

說到這裡,假如你對歌劇《圖蘭朵》還是一臉茫然。那告訴你,只要你聽過世界級男高音帕瓦羅蒂演唱的《今夜無人入睡》,就算聽過歌劇《圖蘭朵》了,因為帕瓦羅蒂的代表作《今夜無人入睡》就是歌劇《圖蘭朵》中膾炙人口的一段詠嘆調。

歌劇《圖蘭朵》中的中國元素

《圖蘭朵》講述的是古老中國的故事,註定了其擁有大量中國的元素在裡邊,這也是歌劇《圖蘭朵》比其他歌劇更為中國人了解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的戲劇或戲曲大多有個完美的結局,這和中國幾千年溶解在人們心中積澱深厚的儒家文化有關係。歌劇《圖蘭朵》的劇情開始是在極力描寫一個殘酷無情的中國公主,正如在第三個謎語中,對圖蘭朵描述的那樣:

「從灸熱的火中出生,卻比冰冷的冰還要冷的東西,可以救了你,也可以得到這個國家,一切如你所願。」

呼喚火的圖蘭朵自己卻是殘酷如冰,而最後她卻被火一樣燃燒的卡拉夫用熱情和堅持逐漸融化。歌劇的結尾延續了中國文藝作品常用的主題——有情人終成了眷屬。這種「小團圓」的結局,很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觀,這也是能得到中國觀眾青睞的原因吧。這部歌劇結尾的劇情,有可能借鑑了中國的戲曲中的一味追求完美結局的技巧,因為對於西方歌劇或戲劇來說,它們的結局多是充滿了悲性或缺憾。

中國元素的完美運用體現在中國民間小調《茉莉花》在歌劇中的變形融入。普契尼在《圖蘭朵》中對《茉莉花》這段旋律運用,既使歌劇融合在了題材取於中國的這一大背景下,也讓全世界的人對中國的民樂有了解。當中國觀眾當聽到這幾段熟悉的茉莉花旋律時,不由自主的對普契尼的歌劇產生了一種親切感。

《茉莉花》旋律也讓我們感受到歌劇《圖蘭朵》既是西方的也屬於中國的。從某種方面也體現了我們一直倡導的「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這一道理。

在《圖蘭朵》的舞臺服裝設計裡,我們看到了中國戲曲造型的影子,但是好像對中國傳統服飾的掌控又不是那麼準確。在歌劇中圖蘭朵出題考卡拉夫的那個場景,背後插著旗子的圖蘭朵造型很有中國京劇造型的韻味。這一個造型在擁有著歐洲面孔的人演繹下使得歌劇獨具有一種微妙的感覺,不知道是否巧合還是有意,這種潛意識的中國元素融入使歌劇增加了很多中國趣味。

歌劇《圖蘭朵》有對東方文明的誤讀

歌劇《圖蘭朵》以元代中國為背景,這是最大的中國元素。在這個大背景中公主被披上了「邪惡」的外衣,因為在中國觀眾的意識裡,不管是戲劇還是其他的文藝作品,中國的公主都是溫柔和美麗的代名詞,即便是文藝作品中的普通中國婦女,都嚴格遵守「三從四德」,擁有著溫柔敦厚、賢淑知禮的品質。

而在西方人的眼裡,把中國公主描繪成了一個很冷血的人,這是確實讓我們很難接受(雖然在最後卡拉夫用愛改變了她)。所以,有人說歌劇中的圖蘭朵並不是中國的公主。普契尼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上的局限性,讓中國觀眾感到歌劇《圖蘭朵》的故事和情景的設置有些不舒服和陌生感。

中國大劇院排演的歌劇《圖蘭朵》劇照

歌劇中有很多對中國傳統文化常識的誤讀,最為容易看出的是人物服飾的錯亂和整體舞台風格的灰色化。人物服飾缺少中國元素,皇帝的衣服一般是黃色的,而歌劇《圖蘭朵》中的皇帝戲服卻是黑色的,但是象徵皇家富貴的黃色卻出現在侍從身上,這不符合中國的常理。

在第一幕中,為回答錯誤而送命的王子送葬時,唱的卻是「大哉孔子,讓這個冤死的靈魂,送到你那裡去」,這種文化常識的錯誤,有時候也讓很多中國觀眾摸不著頭腦。

還有在古代,普通民眾不可能進到紫禁城的,在紫禁城看王子揭開謎底的人就應該換成貴族或大臣,但這也可能是劇作家為了烘託氣氛和劇情的發展而做出的刻意安排。

小結:

中國歷來就倡導一種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思想,它能夠將不屬於同系別的東西和諧地融合起來,很多經典的文化產品融合著中國本土的和西方的經典元素,特別體現在現代的影視和音樂作品中,如譚盾的音樂作品《地圖》,張藝謀電影《長城》等。而西方也有懂「和而不同」思想的人,在一百多年前的西方劇作家普契尼就通過對波斯童話中的中國故事的理解,加入自己對東方文化的獨特認識,創造出一部至今不朽的作品,雖然存在一些文化上的誤讀,但依然擋不住我們對它的喜愛。

相關焦點

  • 馬雲給義大利加油 為什麼要選《圖蘭朵》
    從杭州運往歐洲的抗疫援助物資上,貼著一段歌劇曲譜   馬雲給義大利加油,為什麼要選《圖蘭朵》  杭州人,真的還蠻文藝的。  3月13日晚,一架從杭州起飛、載有中國援助歐洲抗疫物資的貨機,降落在比利時的列日機場。
  • 「中國公主」圖蘭朵亮聲杜拜,觀眾哼著《茉莉花》走出劇場
    天亮時,王子用強吻融化了圖蘭朵冰一般冷漠的心,並把真名告訴公主。公主被真愛打動,公告天下下嫁王子,而王子的名字叫「愛」…… 在中國觀眾熟悉的語境裡,這就是一個古老的「猜謎選婿」的故事。女高音和慧扮演的圖蘭朵,是上海歌劇院杜拜之行的一大亮點。常居義大利的她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被六大頂級歌劇院同時邀請的中國歌唱家,也是西方評論裡「中國歌劇送給世界歌劇最大的禮物」。
  • 這是《圖蘭朵》裡的著名詠嘆調!
    不少網友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馬老師在捐贈義大利口罩的包裝箱上放了一張樂譜,樂譜上寫著「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大家熟悉嗎?不得不說馬老師的音樂情懷很深啊,連捐贈都忘不了秀上一段歌劇!---譜出《圖蘭朵》對歌劇熟悉的朋友們一定不陌生,馬老師打出來的歌詞是《今夜無人入睡》的最後一句。《今夜無人入睡》是歌劇《圖蘭朵》中最著名的一個詠嘆調,由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所作,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一部歌劇。
  • 《蝴蝶夫人》、《圖蘭朵》……一次聽個夠!這群歌劇發燒友要在轉塘...
    (原標題:《蝴蝶夫人》、《圖蘭朵》……一次聽個夠!這群歌劇發燒友要在轉塘搞事了!)
  • 馬雲捐給義大利的物資上,寫著《圖蘭朵》的一句歌詞!杭州人把祝福...
    在比利時通關後,這批物資將會運往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義大利。在紅色的物資包裝袋上,貼著一張碩大而顯眼的樂譜,這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中一段詠嘆調的曲譜,歌詞是——「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 普契尼大劇《圖蘭朵》15日上演 歌劇女神和慧本月將抵西安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王偉偉)時隔三年,普契尼未竟大作《圖蘭朵》 1月15日、17日將在西安隆重登場。 這一次,歌劇女神和慧將飾演女一號——圖蘭朵。 2019年,和慧在博洛尼亞市政歌劇院與杜拜歌劇院,接連演出了令樂迷欣喜不已的圖蘭朵,為這位知名歌劇角色,平添了東方神韻。作為普契尼筆下難度頗高的頂流角色,圖蘭朵在高音區的曼妙遊走,是頂尖女高音需要克服的難題。
  • 馬雲捐往義大利的物資寫著《圖蘭朵...
    在比利時通關後,這批物資將會運往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義大利。在紅色的物資包裝袋上,貼著一張碩大而顯眼的樂譜,這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中一段詠嘆調的曲譜,歌詞是——「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 馬雲捐往義大利的物資寫著《圖蘭朵》歌詞
    在比利時通關後,這批物資將會運往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義大利。在紅色的物資包裝袋上,貼著一張碩大而顯眼的樂譜,這是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中一段詠嘆調的曲譜,歌詞是——「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 《三色鐲》:被詛咒的東方公主,圖蘭朵的傳奇一生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預言了自己死亡後的場景。1921年,年逾60的普契尼開始創作歌劇《圖蘭朵》,不久後便被診斷出罹患喉癌。噩耗降臨,普契尼只能在治療間隙加快創作步伐,他曾說,「如果我不能成功完成這部作品,將會有人走到舞臺前面說『普契尼寫到這裡就死去了』。」不料,一語成讖。
  • 中國為什麼要為義大利兩肋插刀
    然而由於當時的羅馬正陷入30年戰爭的焦灼之際,實在幫不上忙。最後羅馬教廷和明朝在同一時間瓦解。到了清朝中後期,文藝復興後的義大利和中國恢復了友好關係,郎世寧等一批傳教士在中國實現了自己的中國夢。 現代義大利人低調而務實,但在民族感情上,提起身處東方的中國人,他們的眼神中仍然飽含深情。
  • 國際優秀頂級歌劇欣賞,十大歌劇你知道幾個(上)
    世界十大歌劇包括:《浮士德》、《鄉村騎士》、《卡門》、《圖蘭朵》、《阿依達》、《茶花女》、《弄臣》、《託斯卡》、《奧賽羅》、《蝴蝶夫人》和《藝術家的生涯》。但另外有些排名也將羅西尼的《塞維亞的理髮師》和莫扎特的《魔笛》、《費加羅的婚禮》排在十大歌劇當中。
  • 圖蘭朵:中國公主歐洲行紀
    傲慢的公主拒絕認輸,不願意嫁給卡拉夫王子,王子提出,如果公主天亮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他不僅取消婚約,而且甘願領死,公主嚴刑逼供王子的父親和侍女,柳兒懷著對王子的愛慕,寧願自盡以保守秘密,天亮時,公主還是不知道王子的名字,這時候王子自己卻告訴了公主真相,將自己的性命交由心上人決定,此時公主的心被王子徵服了。
  • 《圖蘭朵》等五部國際級舞臺劇即將在盛京大劇院放映!
    《唐·璜》《圖蘭朵》《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將以放映的形式登上盛京大劇院的舞臺。 NEW LIVE 義大利著名歌劇大師普契尼的最後一部作品《圖蘭朵》無疑是偉大的絕唱,劇中耳熟能詳的著名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眠」已經成為歌劇男高音的代表曲目
  • 為什麼許多西方人不喜歡中國人?
    為什麼許多西方人不喜歡中國人(或中國)」中, Quora的這位答主將從中國的歷史入手,詳細地說明中國為什麼「不受西方待見」,「什麼樣的中國」才被西方所喜歡。Why do many Westerners dislike Chinese (or China)?
  • 歌劇女神和慧本月將抵西安 主演普契尼大劇《圖蘭朵》
    歌劇女神和慧本月將抵西安 主演普契尼大劇《圖蘭朵》 西安新聞網訊1月15日、17日,普契尼的未竟大作《圖蘭朵》,時隔三年之後將在西安隆重登場。這一次,歌劇女神和慧將飾演女一號——圖蘭朵。
  • 首批馬雲援歐口罩運抵比利時:包裝上用歌劇曲譜為義大利加油
    當地時間3月13日晚間,首批馬雲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歐洲的口罩,運抵比利時列日機場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樞紐,這批物資將從這裡快速運往義大利紅十字會。首批馬雲援歐口罩運抵比利時,物資包裝上,寫著歌劇《圖蘭朵》的一段詠嘆調曲譜作為寄語。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批物資包裝上,寫著歌劇《圖蘭朵》的一段詠嘆調曲譜作為寄語,「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 馬雲捐的抗疫物資上印的這句歌詞,正在義大利唱響
    捐義大利: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不遠萬裡爭分奪秒,馬雲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歐洲的口罩將快速運往義大利紅十字會。隨著首批口罩一同到達列日機場的,是馬雲親自要求貼上的寄語——來自義大利經典歌劇《圖蘭朵》的一段詠嘆調曲譜:「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 為何西方人喜歡鑽石,而中國人卻對玉情有獨鍾
    為何西方國家的人喜歡閃耀的寶石文化如鑽石,水晶等,而我們東方人卻喜歡玉石文化如和田玉,翡翠等。和田玉佩玉古代君子們都是拿玉和人的美德相比玉的溫厚而又潤澤,就好比仁;填密而又堅實,就好比智;有稜角而不傷人,就好比義,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玟者何也?
  • 英國青年分析:為什麼包括瑞典人在內的西方人,都不喜歡中國人
    如果問你哪個國家的人最和善,那毫無疑問肯定是中國人,畢竟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禮儀之邦,對待外人特別是遠道而來的朋友中國人都會以禮待之,在古代中國是這樣,現在依然是這樣,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後都會覺得只有在中國他們才能找到家的感覺。因此在我們印象中無論中國人去哪應該都相當受歡迎才對,但現實中真的是這樣嗎?
  • 《圖蘭朵》也有四種結尾!
    普契尼的最後一部歌劇《圖蘭朵》是他歷經了四年多的艱苦奮鬥但仍未能完成的作品。 1923年,普契尼被診斷為喉癌,當時他正馬不停蹄進行《圖蘭朵》的創作,並且已經安排好要由好友託斯卡尼尼指揮首演。在爭分奪秒進行創作時,普契尼在給他的編劇兼好友朱塞佩·阿達米(Giuseppe Adami)的信中表示這部作品的最後一幕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他根本想不出應該如何結束這部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