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熱處理廠長談熱處理誤區,經驗之談

2021-01-07 168鍛件網

熱處理是我們鍛造行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我們許多熱處理的同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產品問題。本文是一位老熱處理廠長工作多年經歷的一些熱處理誤區例子。都是實實在在的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

1、 這個產品是你熱處理的,我在使用中出了問題,你熱處理負責?

某企業在使用模具過程發生模具斷裂打傷操作工的情況,該企業立即通知熱處理廠家:在你家熱處理的模具使用中打傷人了,你們要賠償多少多少!問其原因,得到的答覆是,這個產品是你們熱處理加工的,出了事故,所以要求你們賠償。看看多麼理直氣壯的理由!

產品失效要從設計、選材、材料缺陷、工藝缺陷(包括熱處理)、裝配與使用等方面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為了推卸責任武斷認定是熱處理的原因造成失效是沒有道理的。為什麼醫生看病一定要親自看到病人本人,我認為和我們對產品的失效要做全面分析廢品的設計、選材、材料缺陷、工藝缺陷(包括熱處理)、裝配與使用過程等方面是一個道理,不能直接認定就是哪個環節有問題一樣!

此事後來經過最權威機構鑑定,熱處理的質量完全正常,不是造成那個事故的原因。真正原因是使用問題過載!

對某行業的知識缺乏是有情可願的,但是處理問題不是採用科學的態度就是無知了。

我為從事熱處理工作而高興,為什麼?你看熱處理已經能「包治百病」了,什麼事情都找熱處理啊!

2、我委託你熱處理時,我的產品是好的,你熱處理搞壞了,你熱處理負責賠償?

這種說法在處理熱處理質量問題時,會經常遇到,聽到這個說法之後,熱處理人真是哭笑不得。如果你碰到這樣的顧客,那問題肯定出在顧客身上,倒不是熱處理有問題了!因為顧客對熱處理之前的製造質量過程控制根本不了解,沒有考慮為熱處理創造良好的預處理狀態。

3、我的產品熱處理硬度HRC只能是60HRC,59或61HRC我都不能接受?

經常遇到受委託的熱處理產品硬度值只能在某一個確定值上,不能有偏差!比如要求熱處理硬度達到60HRC,你熱處理之後達到59HRC,或61HRC就視為不合格產品。殊不知,洛氏硬度機的允許偏差還在1HRC。你和他解釋熱處理道理,他會擺出一副上帝的面孔:你想不想做我的熱處理產品?市場競爭嘛!熱處理廠家只好硬著頭皮承接,至於熱處理廠家怎麼搞好的?同行們肯定能猜測的出來的!

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4、淬火出來的工件沒有冷到室溫,不能進行回火?

有些人認為淬火出來後,還沒有冷卻到室溫時,不能進入回火工序。實際上很多鋼種,尤其低、中碳鋼,其馬氏體轉變終了點大都高於室溫,冷到室溫時,反而容易開裂,淬火出來後就可以儘快轉入回火工序。

5、淬火出來的工件必須帶溫回火?

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根據鋼種的馬氏體轉變點來決定淬火之後的回火前的入爐溫度!為了防止淬火開裂,不能妄加推測,一概而論的採用帶溫回火的辦法!

熱處理

6、我的產品退火之後,要放置一周之後,你才能熱處理淬火?

個別老闆自稱有提高模具使用壽命的秘訣!他的秘訣是什麼呢?探其究竟,竟然是要求熱處理者做完退火處理之後,不能馬上進行淬火回火處理。模具必須在退火和淬火之間要在室溫放置一個禮拜時間!說是:釋放退火應力!這個道理不知道哪位專家能給於解答?!

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7、產品尺寸加工已經全部完成,要求熱處理保證不變形?

有的人為了節省產品加工費用,在熱處理之前,把所有的尺寸加工結束,然後去熱處理淬火回火。要求熱處理者保證在熱處理過程中不變形,或者只允許變形量在最後一道冷加工的公差帶值內!熱處理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組織變形階段,微觀上的變形積累,有誰敢保證不在宏觀上表現出來成為尺寸變形呢?

為了節省他自己的費用,把問題轉嫁給熱處理者,這些人「聰明」吧?!

8、熱處理的產品沒有硬度?

很多委託產品外加工的企業,曾幾何時學會了要求進貨檢驗,既然領導提出這個要求,那麼夥計們就正兒八經對待了,也去買一臺洛氏硬度計回來,放到工廠裡,開始對熱處理後的產品開始進貨檢驗了。這些本無可非議,但是他們老是對熱處理產品檢驗不合格!這可忙壞了熱處理公司,怎麼會呢?明明白白是經過檢驗合格出廠的,怎麼到用戶手中就不合格了呢?公司上下不得其解。

熱處理公司嚴肅對待,緊急派員去處理此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他們對熱處理的產品的脫碳層也不去除(加工餘量足夠保證加工之後,不會殘留脫碳層),就直接在工件表面上面打HRC硬度了!這怎麼會有高硬度呢?My god! 這到底是誰對誰不信任呢?

9、熱處理工學好鐵碳平衡相圖就可以了?

在很多資料中說明鐵碳平衡相圖在熱處理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識,是制定鋼鐵材料加熱工藝的依據,而且指出:尤其是熱處理工必須熟練掌握鐵碳平衡相圖。

鐵碳相圖是鐵碳合金在平衡狀態時的組織組成圖,而不是獲得非平衡的馬氏體、貝氏體等組織的轉變圖。鐵碳相圖的臨界溫度參數僅僅局限在碳鋼和鑄鐵,非合金鋼和合金鑄鐵。合金鋼和合金鑄鐵的平衡狀態圖由於添加了其它合金元素,與鐵碳平衡狀態圖相差還是很大的。

鐵碳平衡相圖是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的速度是及其緩慢的結果,而且又局限於鐵碳合金鋼種,這個理論狀態,是不可能在實際生產中大量運用,實際淬火等熱處理加熱冷卻過程中組織轉變都是在一定加熱速度和冷卻速度下進行的,不是完全達到平衡狀態。所以,鐵碳平衡相圖僅僅是研究熱處理、學習熱處理的必備基礎知識和出發點,而不是直接在熱處理工藝過程中運用的相圖。

熱處理工熟練掌握了鐵碳平衡相圖知識只是熱處理學習的開端,不能達到使用鐵碳平衡相圖來處理工藝實際問題的境界。

熱處理工學好鐵碳相圖僅僅是具備熱處理入門知識之一。

10、退火工件可以形成等軸晶粒?

在低碳鋼退火工藝中,很多人認為可以獲得等軸晶粒。實際上,在沸騰鋼中容易獲得等軸晶粒度。在Al鋁鎮靜鋼中是很難達到等軸晶粒組織的。尤其經過冷擠壓的變形件退火,晶粒很明顯的呈變形擠壓組織形態!即使950℃以上的退火溫度也難以達到等軸晶粒。

信不信由你!

熱處理

11、硬度越低擠壓變形越好,越容易?

人們的直接思維是:硬度越越低越容易擠壓變形。在鋼材的擠壓工藝中,珠光體球化組織狀態變形能力最高,但是這個組織狀態比起片狀珠光體的硬度一般都高,所以要求擠壓件的原始組織是珠光體球化組織的技術要求,而不能採用硬度最低的片狀珠光體組織。

12、鍛模要求高硬度正確嗎?

在使用熱鍛模的用戶中,很多人喜歡提出高硬度的要求,甚至要求52—55HRC。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這個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應該是某些不規範的熱處理企業或某位「大師」在做鍛模對外熱處理業務時,沒有真正按照鍛模的服役條件來淬火,而是降低淬火溫度、縮短保溫時間,僅僅滿足用戶的硬度要求,這種硬度值看似符合標準(或規範)的鍛模硬度範圍,由於沒有考慮紅硬性,在使用時,鍛模的抗回火能力差,硬度很快就會降低,用戶對這種使用過的鍛模再檢測時,發現鍛模的熱處理硬度不高。鍛模的「老闆」就動腦筋了:下次熱處理時提高硬度要求,結果發現提高硬度的鍛模比上一次按照標準、規範選取的硬度值的鍛模壽命提高了,於是他很高興:原來提高硬度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他怎麼能知道是熱處理的廠家或「大師」的無能的熱處理水平造成超出標準的硬度反而壽命長的奧秘呢?結果這個問題謬種誤傳,致使熱鍛模的技術要求的硬度值一天比一天的高!

在標準的硬度範圍內的具有紅硬性的熱鍛模,其壽命是良好的!鍛模要求高硬度是不正確的!

13、鋁合金件處理之後表面皺紋就是熱處理過燒嗎?

鋁合金件在固溶時效處理之後,判斷在固溶時是否過燒有兩種方法:金相法和表面狀態色澤法。根據工件表面色澤、狀態判斷在熱處理固溶時是否過熱便於現場及時處理,但是需要豐富經驗。金相法判定準確、但是要解剖實物,是破壞性的檢測判定,容易造成浪費。

根據工件表面色澤、狀態判斷:

①件表面暗灰色,

②工件表面有起小泡的現象,

③出現裂紋,裂紋斷口粗糙。

有上述情形之一時,有過燒可能。這是只在熱處理之後的工件上觀察。當固溶時效件已經進行了後續加工,再觀察時,發現鋁合金工件表面有異常現象粗糙、變形、皺紋等,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熱處理過燒了。由於鋁合金的強度和黑色金屬相比較還是低的,就要分析後續工序的作用和影響了。尤其後續的拋光、噴砂處理,對表面的影響不能忽視。當在工件局部出現「水面波紋」式的皺紋時,不能判定為熱處理過燒,而是噴砂的壓力太高或噴砂的時間過長,在鋁合金表面形成的變形層的原因。這個「水面波紋」式的皺紋不具有鋁合金過燒的特徵,而是具有表面受衝擊形成塑性變形的特徵,這時候應該判定為:噴砂缺陷!

採用金相法裁定,證實是噴砂缺陷。

14、手冊說可以熱處理淬火達到這個硬度,你為什麼做不到這個硬度?

有些人認為,他設計時的硬度選擇是按照手冊中的硬度範圍選定的,你熱處理怎麼就說達不到這個硬度呢?

例如:用彈簧綱60Si2Mn來製作大型件,由於實際工件厚度很大,厚薄顯著,熱處理已經沒有好的辦法達到要求的硬度標準。手冊中硬度是可以達到:58—60HRC。結合實際工件是沒有辦法達到的。只能降低熱處理要求。

決定熱處理的硬度受下列幾個因素控制:材料牌號、模具尺寸大小、工件重量、形狀結構,後續加工方式等因素。模具熱處理之後不是內外硬度都是一樣的,要根據模具尺寸大小來選擇材料和設計尺寸,不能直接按照設計手冊裡的技術標準和硬度要求來選取,手冊上的硬度標準是來自小試樣的熱處理結果,在運用到實物上時一定要按實際情況來決定合理的硬度指標。不合理的硬度指標,比如過高的硬度,就會損失工件的韌性,造成工件的使用開裂。

15、對待熱處理這個行業為什麼一直是高技術含量低加工價值呢?

很多了解熱處理的人認為熱處理難學、難做、實際人才的成長也不容易。也有人說:熱處理就是把工件燒燒紅,往水裡一放,就好了。這麼簡單嗎?既然成為一個學科,那肯定不是那麼簡單。如果按照那些「燒燒紅,往水裡一放」的人的觀點看待所有問題,那世界就沒有難事了。飛機一加速度不就上天了嗎?火車一加煤不就跑起來了嗎?飛船甩到太空不就能飛了嗎?電腦一通電不就可以使用了嗎?一座跨海大橋用幾根鋼絲來起來不就行了嗎?按照那些「低價值」人的觀點,世界萬物都可以用「一……,就……」來看待了。

當那些人不需要熱處理時,總是誇誇其談說,熱處理怎麼重要,人們怎麼怎麼對熱處理重視;

當他需要委託別人做熱處理加工時,就說熱處理「燒燒紅,往水裡一放就可以了」,不願意支付比較合理的熱處理加工費;

當出了開裂、使用壽命低等等問題時,就認為「熱處理是萬惡之首」,都是熱處理惹的禍;

當國人的熱處理有某些欠缺時,就說某國熱處理怎麼怎麼的高級、先進。

熱處理這個行業一直是高技術含量低加工價值的真實原因是觀念的問題和一些人對熱處理行業的偏見。

熱處理

16、我的熱處理硬度合格,你的產品早期失效與我熱處理無關?

熱處理不僅要保證合格的硬度值,更要注重工藝選擇和工藝過程的控制。過熱的淬火回火可以達到要求的硬度;同樣,淬火欠熱,通過調整回火溫度,也可以湊合到要求的硬度範圍。這個做法大有人在。有的為了節省用電量,欠熱淬火;有的是由於加熱爐的極限溫度限制,欠熱淬火。這樣的熱處理產品早期失效怎麼與熱處理無關呢?

17、我的鍛造尺寸合格,熱處理質量問題與我鍛造無關?

鍛造工序是為了消除材料缺陷,改善組織形態,提高材料性能。節約機械切削加工量,提高材料利用率。但是當今的鍛造者把「消除材料缺陷,改善組織形態」忘的一乾二淨,僅僅在保證鍛造尺寸上「下工夫」,全然不顧提高材料性能方面的要求了。更令人驚嘆的是有些材料通過鍛造工序,不是提高了材料性能,反而把材料的性能搞壞了。鍛造者不分青紅皂白地採用鍛造餘熱退火的方法,結果在材料中形成嚴重的網狀碳化物組織。

由於材料鍛造的加熱溫度大多遠遠高於熱處理淬火的加熱溫度,那種「嚴重的網狀碳化物組織」發生組織遺傳,給產品質量帶來嚴重後果。

18、模具失效熱處理佔高比例?

國內外關於模具早期失效原因的統計數據:

熱處理

這個數據列表說明的是對以往事故的統計結果,在對未來事故的預測上是不適用的。就是說對明天的某個模具失效的原因判定,不能就此認為模具失效的原因熱處理佔44~52%。而是要針對性的做分析。這個統計數據誤導了不少人,讓人們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認為模具失效就是熱處理問題。希望大家注意這個問題。

19、回火色與溫度有關?

回火之後鋼的表面呈現一種氧化膜的顏色,稱為回火色。很多情況下,需要根據回火色判定回火溫度。回火色隨溫度變化,因此可以根據回火色大體判定回火溫度。但是回火色還與回火時間有關,通常都以5分鐘時間為準。

碳鋼不同溫度時的回火色,以5分鐘為準,表面色澤如下:

淡黃色:200℃

草黃色:220℃

褐色:240℃

紫色:260℃

藍紫色:280℃

深藍色:290℃

藍色:300℃

淡藍色:320℃

藍灰色:350℃

灰色:400℃

不鏽鋼的不同溫度時的回火色:

淡麥黃色:290℃

麥黃色:340℃

淡紅棕色:390℃

淡紅色:450℃

淡藍色:530℃

深藍色:600℃

低合金鋼的不同溫度時的回火色:

淡麥黃色:225℃

麥黃色:235℃

淡紅棕色:265℃

淡紅色:280℃

淡藍色:290℃

深藍色:315℃

但是在很多資料中,只是僅僅提到色澤與溫度的關係,忽略了時間這個關鍵前提,同樣溫度下,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最終的色澤會偏向更高的溫度色澤。往往會造成實際溫度的誤判。

20、真空熱處理(淬火)變形小?

在熱處理變形中有兩個概念:組織變形和形狀結構變形。研究所得的結果是:真空熱處理比其他爐型熱處理獲得同樣組織和硬度時,變形最小。即:組織變形最小。

對於形狀結構變形,真空熱處理往往不如其他爐型的熱處理變形小,其他爐型的熱處理,例如淬火,很容易採用分級、等溫、爐外校直等方法來控制變形量,真空淬火由於這些功能的不完善,有時反而會增大。

這兩個概念的混淆,給人們的印象是:真空熱處理變形小,這是錯誤或不全面的理解!

21、真空加熱有淬火增碳?

在分析真空熱處理工件增碳現象時,有兩種誤解:第一,認為是工件在淬火油中增碳;第二,認為是加熱熱室的石墨件造成增碳。其實,很多情況下不是這兩個原因,而是加熱熱室的清潔度不高,有大量淬火油在工件進出爐、料筐汙染、送料小車進出帶入熱室,殘留在熱室冷壁上,加熱時形成揮發性還原氣氛,對工件增碳。

除了在1050℃高溫以上的溫度直接入油外。 1050℃以下的加熱工件油淬火時,稍做預冷入油不會形成明顯的增碳現象。

對加熱室的石墨件等對工件的增碳情況,也不能排除,但是完全沒有殘留淬火的氣氛嚴重。

真空加熱淬火的增碳現象更為嚴重的是來自淬火油汙染爐膛的原因,並不是人們所說的油中淬火或石墨件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日立SKD61熱作模具鋼成分性能及熱處理工藝
    SKD61熱作模具鋼具有美麗的金屬光澤,SKD61系列產品有:SKD61頂針、SKD61導柱、SKD61導套、SKD61司筒、SKD61衝針、SKD61浮生銷等精密耐高溫零件如圖所示:運用SKD61是一種中碳高鉻合金工具鋼,熱處理後具有很高的硬度及耐磨性
  • 手工刀具熱處理簡易攻略
    能夠OEM代工熱處理的鋼廠、刀廠、綜合刀具用品銷售商進行熱處理的鋼料就是市場上最常見的那幾種,即1095碳素工具鋼(中國國產稱為T-10A鋼)、D2鋼、DC53鋼、O-1鋼、420不鏽鋼、440C不鏽鋼、電渣重熔E52100軸承鋼等多種。
  • 不鏽鋼的熱處理
    表8-2:不鏽鋼退火、回火以及正火熱處理規範。18—8鋼常用的熱處理有除應力處理、固溶處理、敏化處理、穩定化處理及消除σ相的熱處理。1)去應力退火為了消除冷加工應力,可加熱到300~350℃,保溫1~2h,空冷。消除焊接應力時,一般採用850~950℃加熱,保溫1~3h,空冷或水冷。
  • 304不鏽鋼的固溶處理熱處理工藝
    一 、摘要研究了不同熱處理工藝對304奧氏體不鏽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304奧氏體不鏽鋼試塊進行1050℃保溫30min固溶處理,分別在水中和在空氣中冷卻。結果發現得出組織均為單相奧氏體,水中冷卻不鏽鋼硬度更高,說明水冷後獲得更大的內應力。原材料進行650℃保溫60min敏化處理和800℃保溫60min敏化處理,對比得出在800℃保溫60min時更容易發生晶間腐蝕。
  • 震撼:德國最大的熱處理公司……
    瑞斯熱處理公司波鴻工廠的井式氣體滲碳爐車間現場瑞斯熱處理公司1948年在Bochum成立,目前在德國有四家熱處理工廠,分別位於Brackenheim(布拉肯海姆工廠)、Altlußheim(盧斯海姆工廠)、Chemnitz(開姆尼茨工廠)和Weimar(魏瑪工廠),其中通過 Brackenheim 和
  • 銅合金的熱處理
    銅合金的熱處理主要是加熱和不同目的的退火,只有個別牌號的合金,如鈹青銅可進行淬火、回火熱處理。不同目的的退火有:軟化退火、成品退火和坯料退火。軟化退火:即兩次冷軋之間以軟化為目的的再結晶退火,亦稱中間退火。
  • 鋼條的手工熱處理流程
    淬火和回火是金屬熱處理的關鍵環節,專業的大廠有大廠的辦法, 單個的匠人也有自己的獨門秘籍,今天我們拿出一位朋友的經驗與大家分享。淬火要根據鋼的不同種類具體分析,不鏽鋼有不鏽鋼的淬火時機和方法,高碳鋼有高碳鋼的時機和方法,大部分匠人用的是高碳鋼,今天以高碳鋼為例子,稍微提一下不鏽鋼大馬——託馬斯的淬火,對大部分愛好者來說,甚至用1095(或者O1)與15N20鍛造大馬士革的熱處理,下面的方法都適合。那些頂尖的鍛造師,是能夠在碳鋼裡加入鉻、鉬、釩等合金元素的,成分越複雜,熱處理就越難。不在本文說明之列。
  • 銅及銅合金熱處理概述
    2  銅及銅合金的熱處理概述        純銅常用的熱處理方式為再結晶退火。銅合金常用的熱處理方式有均勻化退火、去應力退火、再結晶退火、固溶及時效處理。均勻化退火主要目的是使鑄錠、鑄件的化學成分均勻,主要在冶金廠、鑄造車間進行。
  • 【學習】熱處理常用英文詞彙知多少
    box annealing 箱型退火  box carburizing 封箱滲碳  bright electroplating 輝面電鍍  bright heat treatment 光輝熱處理  bypass heat treatment 旁路熱處理  carbide 炭化物  carburized case
  • 如何對彈簧進行熱處理?
    在從石器時代發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知道。獲得所需的功用,彈簧鋼有必要具有較高的含碳量。碳素彈簧鋼的含碳量在0.6-0.9%之間,由於碳素彈簧鋼的淬透性差,故只用於製造截面標準不逾越10-15mm的彈簧。關於截面標準較大的彈簧,有必要選用合金彈簧鋼。參與的合金元素有Mn,Si,W,V,Mo等。
  • 灰鑄鐵熱處理工藝參考
    ,有些朋友在諮詢灰鑄鐵的熱處理問題,今天,咱們把把這個問題,集中回答一下。灰鑄鐵採用熱處理工藝的比較少。這是因為熱處理只能改變灰鑄鐵組織不能改變石墨狀態,因此也不能消除片狀石墨對灰鑄鐵的有害作用。灰鑄鐵進行熱處理,只適用於消除鑄件應力,穩定尺寸及消除白口組織,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方面。另外,為了增加表面硬度和耐磨度,也會採取淬火工藝。一般情況,HT200以下的牌號做熱處理的情況比較少。只要工藝控制行當,鑄態就能生產出非常優質的灰鑄鐵。
  • 明嘉金屬:汽車行業金屬熱處理常見問題的探討
    •加熱溫度是熱處理工藝的重要工藝參數之一,選擇和控制加熱溫度,是保證熱處理質量的主要問題。•加熱溫度隨被處理的金屬材料和熱處理的目的不同而異,但一般都是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以獲得高溫組織。另外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當金屬工件表面達到要求的加熱溫度時,還須在此溫度保持一定時間,使內外溫度一致,使顯微組織轉變完全,這段時間稱為保溫時間。
  • 【行業動態】熱處理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中國熱協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中國熱處理行業十四五發展論壇
    本次大會將選舉產生中國熱協新一屆理事會,分析困難挑戰,研判產業發展機遇,提振行業發展信心,為「十四五」規劃的執行奠定基礎,提升熱處理工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加快熱處理產業升級。         大會主題:總結成果,規劃未來,設計高質量發展藍圖      主要內容:選舉產生中國熱協第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及負責人;國家相關政策解讀,新冠疫情對熱處理行業影響及對策;熱處理行業十四五規劃發布;熱處理行業十三五總結及十四五展望;表彰中國熱處理行業協會先進會員單位和先進個人;熱處理前沿技術交流探討;熱處理先進管理經驗交流;先進熱處理技術裝備觀摩等。
  • 不鏽鋼之熱處理(下)
    馬氏體不鏽鋼的熱處理馬氏體不鏽鋼相對於鐵素體不鏽鋼、奧氏體不鏽鋼、雙相不鏽鋼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可以通過熱處理方法,在很大範圍內調整機械性能,以滿足不同使用條件需要。不同的熱處理方式對耐蝕性也有不同影響。工藝:與奧氏體鋼相似,採用固溶化處理,加熱溫度980~1100℃,之後快冷,一般採用水冷。沉澱硬化不鏽鋼熱處理沉澱硬化不鏽鋼相對發展較晚,是在人類實踐中經過試驗、總結、創新的不鏽鋼種。
  • 基礎金屬熱處理知識
    回火一般不單獨使用,在零件淬火處理後進行回火,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應力,得到要求的組織,回火根據回火溫度的不同分為低溫、中溫和高溫回火。分別得到回火馬氏體、屈氏體和索氏體。其中淬火後進行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其目的是獲得強度,硬度和塑性,韌性都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因此,廣泛用於汽車,拖拉機,工具機等的重要結構零件,如連杆,螺栓,齒輪及軸類。回火後硬度一般為HB200-330。
  • 日立SKD11成分性能及應用領域 熱處理規範
    日立SKD11電渣重熔模塊特性 1、高溫強度和耐性好,耐磨性較佳,易切削;2、SKD11是一種有很好強度、耐性及耐熱平衡性的冷模具鋼,近年來跟著各向同性產品的開發而日益向高耐性等方面發展,它可以使模具壽數更長,功能更安穩,且易於加工,熱處理變形小
  • 擋箭牌廠長?EDG老闆發布處理公告,廠長轉發微博力挺上司
    現在這件事情還在不斷發酵,節奏不斷,所以在9月13號晚上EDG的老闆愛德朱終於站出來發表了聲明,愛德朱在微博中表示他們現已經在公安機關那裡立案調查處理,在事情還未定論以前他們將配合事件調查
  • 熱處理:淬火、回火、正火和退火
    四、熱處理將金服加熱到定溫度,並保持段時間,然後按適宜的冷卻速度冷卻到室溫,這個過程稱為熱處理。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方法主要有淬火、 回火、正火和退火等。在焊接中碳鋼和某些合金鋼時,熱影響區中可能發生淬火現象而變硬,易形成冷裂紋,這是在焊接作業過程中要注意預防的。2.回火將鋼加熱到A1線以下的某一溫度, 保溫一段時間, 然後冷卻到室溫,使馬氏體組織轉變為其他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回火。淬火後進行回火,可以在保持一定強度的基礎上恢復鋼的韌性。
  • 球墨鑄鐵熱處理,搞鑄造的一定要懂!
    值得注意的是:鑄件的熱處理不能改變鑄件原來的石墨形態及分布,即原來是片狀或球狀的石墨熱處理後仍為片狀或球狀,同時它的尺寸不會變化,分布狀況不會變化。一、時效鑄造過程中鑄鐵件由表及裡冷卻速度不一樣,形成鑄造內應力,若不消除,在切削加工及使用過程中它會使零件變形甚至開裂。為釋放應力常採用人工時效及自然時效兩種辦法。
  • 【共享資料】第四期:關於Cr12MoV鋼的80多篇熱處理工藝文獻資料
    Cr12MoV鋼的熱處理工藝改進[J]. 科技與企業,2016(08):185+187.[28]向思考,陳克飛. 提高冷作模具鋼Cr12MoV使用性能的研究[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06):65-66.[29]黃志濤,田文懷,李春華,王建平,鎖紅波. 碳化物形態及回火時間對Cr12MoV鋼熱處理畸變的影響[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