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你們的感情是如何消耗殆盡的?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和對方處著處著,就覺得不合適,然後總想分手。
一些人會覺得是新鮮感過了,或彼此發現不了最初的熱情,所以越來越缺乏和對方繼續下去的動力,但真實並不僅僅如此,
愛情消耗殆盡,更多時候不是一個人主導的,而是兩人蓄謀已久的相處結果
「蓄謀已久」?難道兩人是為了分手而在一起的嗎?這樣說的意思是,兩人本來就想著分手,但誰都不說只是拖著,知道大家在某個時間點覺得堅持下去沒有任何意思了,就分手嗎?
是的,而且這種分手的狀態不是少數,不少情侶在知道或不知道的前提下,都無意地經歷著這樣的相處模式。
011
我想起前段時間有一個諮詢來訪者,是位女生叫小穎,28歲,和男友一起了5年,雖然彼此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也見過父母了,家庭背景條件也都基本匹配,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小穎就總覺得兩人之間有問題,同時,她也隱約覺得男友也認為有問題,只是誰都沒有說出來;
小穎諮詢我的問題是,我們兩人最近兩年很平淡,我覺得自己不愛他了,我該分手嗎?
根據我的了解後發現,小穎和男友關係平時很正常,最起碼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吵架作鬧分手。小穎說分手理由很簡單,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的熱情,和激情,還有動力和男友在一起了。
我給了一些建議,她給自己找了很多理由來反駁,例如最近工作在上升期,覺得自己不是那樣性格的女生,或是說自己曾經說過了,但男友不接受,是對方的問題。
我反問了一句:那你們不是一起了5年了嗎?她說是的,覺得很不可思議,自己不想繼續,卻在一起了五年,是不是該等對方說分手?
022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狀態是:習得性無助
即覺得自己努力了很久,但都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所以相信最壞的結果(分手)一定會到來,並且自己也不願意做什麼,覺得做了和不做,都不會改變現狀。
習得性無助是一種消極的狀態,並且會影響著人的工作,生活,感情,以及與之有關的認知模式。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無法再去控制自己的生活,覺得自己付出的努力與最終的結果無關,那麼可能就會變得無助和無望。
即使現實中沒有發現任何的問題,但是內心就是覺得沒有動力,覺得什麼都做不好。甚至乎,即使另一半主動為自己付出,主動表達愛意,可自己還是會覺得關係有問題,依舊會不信任。
033
不想讓愛情在每天相似的生活中消耗,我們需要避免習得性無助的心態出現,
對於相處來說必須的一點,我認為是,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
生活中,誰都會有內在動力缺失,感覺悲觀的時候,在這時我們往往會本能地選擇焦慮,逃避等行為來面對現實問題,只考慮自己內心的感受,而忽略了現實中伴侶,以及關係的變化。
感情的消耗,從內在動力的缺失開始。
這時,如果自己具備共情能力,不單單從自己感受出發,還能理解對方的感受,理解這段關係的發展,並給予回應來解決問題,那麼也可以影響另一半,讓他感覺到,那麼這段關係,依舊有繼續相處下去的信心
一個真正有共情能力的人,是能和他人產生共鳴且有積極連接的人。用溝通與反饋來不斷調整一段親密關係的「航線」,讓自己和另一半,即使面對問題,也能從容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