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葬花辭》:讀懂葬花辭,就讀懂了人生

2020-12-18 沐木李

你的眼晴是你內心的投射,你的心裡越悲傷,落下的眼淚也就越沉重。

在數不清的暗夜中,落花飛過階前,飄雨灑遍圃路,你心中的淚,幹了又溼,溼了又幹,寄託著多少情思。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初識時: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嫻靜如姣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的嬌小姐。她的眼睛裡總是含情脈脈,因為她飽含對生活的熱情和嚮往,她的眼睛裡總是充滿淚水,因為寄人籬下,身不由己,情深似海難寄付;終其一生,她對寶玉的感情,純粹而執著,卻被現實打敗。

黛玉的眼睛,折射出人生的美好,深藏著孤傲的自我,通過她的一雙眼睛看到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沉浮跌宕,而她個人的感情也在不斷變化中以悲劇收場。

她孤獨地看著身邊的世界,寄情於詩,《葬花詞》中,那悽美哀怨的句子使寶玉聽了哭倒:「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她敏感地捕捉到大自然的氣息,她用一個純美少女的眼光詮釋著春天、落花,甚至命運。

林黛玉將花擬人,以花喻人,你看似她在寫花,實際上寫的自己。

1、對生命的質問

有人說,黛玉葬花,是對生命的一種質問。是對生命無常的怨懟和喟嘆。

林黛玉將花擬人,以花喻人,你看似她在寫花,實際上寫的自己。

黛玉的身世可謂悽苦,出身於詩書之家,幼年喪母,父親死後益發無依無靠,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孩像浮萍一樣寄居賈府,生命之軟弱,不正如這隨風飄散的花兒一樣,隨時都有可能香消玉殞。

雖說賈寶玉和賈母對林黛玉格外的喜歡,偏愛的有恃無恐,可對於林黛玉的性格來說,一個人總是孤苦無依的寄居在賈家,心裡的難過和失落時時襲上心頭,無處安放。

鮮花錦簇,烈火烹油的賈家,是喧譁的,是熱鬧的,看上去也是富貴的。

但是,這裡的富貴卻從來不屬於林黛玉,她仰人鼻息的感覺,處處留意,步步小心,奴才都可以對她道長論短。她只能選擇默默的承受,忍受著寂寞與委屈。

在家賈府裡除了一個姓林的,其餘的都姓賈,不管多麼努力地維護好關係,做到處處小心,可是她始終是個客人,一旦發生什麼大事,連一個商議的人都沒有,得不到別人的幫助,更沒有人可以依靠,內心深處的無力感隨時都會湧出來。

「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一句說出了林黛玉這樣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女住在自己的外婆家的孤獨和悽涼。

在這首詞裡,她把柳絲、榆莢、燕子、春天都寫成無情無義的意象,而自己以花自喻,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一人憐惜,只能獨自面對風刀霜劍。

春天的花開了,可惜被摧殘了,花凋謝了,有誰去可憐它呢,任憑它在風中飄零,在林黛玉的眼中,花也有淚,因為花是紅的,這也是血淚,這說的就是她自己,為了還淚而來,淚盡了人也就死了,就像花一樣。

可是,花謝了明年還會再開,可人的青春去了就一去不返了,明年閨中還有誰呢,可能她已離去了。

她的美麗讓令人豔羨,她的才情讓人傾慕,但在大觀園裡,奼紫嫣紅,卻沒有她的主場,也沒有她心中自由自在的歸處,她靈魂深處的那種孤獨,寄托在一花一草的氣息裡。

她內心有對生命無比的熱愛,可是寄人籬下的感覺卻讓她步步維艱,她犀利的言辭只是為了掩蓋內心的脆弱,她渴望自由自在的愛和快樂,可舉目四顧,懂她的又有幾人?

「天盡頭,何處是香丘?」 何處是香丘呢?這是對生的扣問,也是對活著的無奈對抗。

花朵靜靜綻放,無聲無息,生命短暫,卻留下最美的年華,生命就像黛玉眼中的花兒,繁盛開過,豔麗奪目過後就是一片頹敗。

她心性孤傲,本心高潔,從小孤苦無依,父母離世,她對死的領悟也與常人不同,如果人生註定是一場孤單的旅程,為什麼她的生命裡沒有一絲溫暖和希望,多希望找到能讓自己綻放的幸福瞬間,找到屬於她一個人的美好世界。

2、對愛情的守護、祭奠

《紅樓夢》裡,林黛玉對賈寶玉的感情是純粹而乾淨的,從初見時的似曾相識,到互相懂得的知冷知暖,讓她尋到了一絲安全感,也覺得人生越來越美好。

賈寶玉對於林黛玉的情感,也是獨一無二,深入肺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的喜事可以超越再見黛玉的歡喜,沒有任何的憂愁可以超越對林黛玉的期待。

寶玉和黛玉可以說是一見傾心,黛玉在寶玉眼中是「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是「神仙似的妹妹」,黛玉見寶玉亦是「 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這樣的真情在黛玉的世界裡實屬不易,她崇尚坦蕩真誠的愛情,她用一片赤誠之心付出,希望得到專一不二的愛情。

寶玉對黛玉的感情,是最真摯美好的,可是在寶玉的世界裡,黛玉是最愛的,但黛玉不會是唯一的。

她自幼體弱多病,恐情深不壽,與寶玉的緣分深淺很難說清;況且寶玉還有「金玉良緣」,陪侍內定的花襲人,雖然這些都不是寶玉自己能主宰的事兒,可對於敏感,多疑的黛玉而言,已是莫大的悲哀。

「聽聞愛情,十人九悲;聽聞過往,十憶九傷。」

林黛玉,離開賈寶玉,她就活不下去了,賈寶玉已經成為林黛玉苟活於這個世界的唯一理由。這樣的愛,又有幾人能做到?

林黛玉雖然為賈寶玉而死,但她的愛卻並不盲目,她的愛異常清醒,她的愛是建立在和賈寶玉十多年的朝夕相處中形成的,是水到渠成的愛。

她知道寶玉對她的愛情無人可及,聰慧過人的她也深知,這樣的感情無法長久。於是把所有的情愛寄托在花兒裡,「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把對寶玉純潔的愛情,埋在土裡,保持初見的美好,總比爭到最後面目全非更讓人傷感。

葬花也為自己的愛情留一片淨土,心靈中保有哪怕只一寸的純淨,就是一片靈魂在極樂世界的歸屬。

花開花落年年依舊,有一份美好始終活在夢裡,玉質金心,淨土風流。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誰?」你們今天笑話我,一個痴人,在那裡葬花,可是你們不知道,明年,或者什麼時候,誰又會來埋葬我呢,這話聽著多麼的悽慘和悲涼,可見林黛玉心裡的悲苦和掙扎。

花兒如愛情一樣甜蜜,花兒葬在土裡,來年春天會再開,正如愛情,深埋心底,縱然跨越千年萬載,也會美好如初。

3、對人生的感悟、悲憫

林黛玉第一次葬花,寶玉一回頭, 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

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裡。我才撂了好些在那裡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蹋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

林黛玉惜花之情,是對花的憐惜。林黛玉憐惜花,覺得花落以後埋在土裡才最乾淨,這是林妹妹對美的獨特見解,也是對生命的領悟。

春去花落,本是常事。殘花飄逝,落紅便也無蹤,也本事最自然之事。可這些在黛玉眼中卻是另一番模樣,落紅背後她看見了曾經的鮮妍和飄零的悽涼,也感到了人生的無常,又有幾人懂得這落紅的心傷與無奈?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這樣花與人的相互映襯,是她由花期反觀到的人生無常,對她的未來,冥冥中的一語成讖。

寫葬花,是她看到了花的歸期;而泣紅顏,又是她想到了自己的歸期。

魂歸何處?死亡的命題似乎始終貫穿著黛玉的思想,是她一直在叩問和憂慮的問題。她都是始終缺乏歸宿感的。似乎冥冥中有個聲音在告訴她,歸去,才是正途。

她用葬花,隆重為花的生命禮讚,也為自己的生命哀悼,之所以她會頻頻對花傷懷,是因為她在花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一樣的花開寂寞、孤芳自賞,一樣地飄搖無主、易被雨打風吹去,一樣地好景不常在、預感著紅顏薄命的結局。

而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林黛玉《葬花吟》以花自喻,從傷春感懷出發,引出對生活的控訴,以及理想的絕望,情感一步步遞進。有評論家說:「一首葬花辭,半部紅樓夢」。

一曲葬花吟,唱盡了她一生一世的孤苦伶仃與悽涼無助,讓人心疼不不已,也告訴我們,人生如落花,美好易逝,珍惜每一刻的到來,不負春光,不負過往。

相關焦點

  • 《紅樓夢》最經典的9首詩詞,讀懂了才是人生
    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覽《紅樓夢》中最經典的9首詩詞,讀懂了它們,也就讀懂了人生。01《滿紙荒唐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首是《紅樓夢》的緣起詩,講述了作者曹雪芹寫書的初衷。這「荒唐」不僅是指《紅樓夢》中「鍊石補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也表達了當時社會的腐朽、殘酷、互相傾軋以至走向滅亡的真相。都說我沉迷於兒女私情,可又有誰能真正懂得我此時的心境呢?開篇就引人無限遐想,到頭來才發現,所謂人生,不過是一場黃粱夢,一瓣水中花。
  • 《紅樓夢》最經典的9首詩詞,讀懂了才是人生!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一曲紅樓多少夢,情天情海幻情身。——清·得輿《京都竹枝詞》一部《紅樓夢》,半部滄桑史。今天,詩詞君就帶大家一覽《紅樓夢》中最經典的9首詩詞,讀懂了它們,也就讀懂了人生。01 《滿紙荒唐言》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 紅樓夢:讀懂了54個一晃而過後的名字,就讀懂了半部《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全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通過寫賈府這個大家族日常生活,男男女女的喜怒哀樂,展現了人生百態。01許多閱讀者看不懂《紅樓夢》,因為《紅樓夢》裡大量使用了隱語、鏡像、諧音等手法,採取編織的方式,修改十年,又一直被後人篡改,所以成為「一部迷書」。
  • 「故人西辭黃鶴樓」,「西辭」什麼意思?讀懂了才知李白有多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當時的題目是:從「西辭」二字來看,作者的朋友要到什麼哪裡去?而且我覺得這「西辭」這兩個字很值得玩味,不僅點明了方向,又有離別之意,直接照應了標題,更重要的是它還暗合了關於黃鶴樓的典故。傳聞三國時期的費禕便是在此處駕鶴升仙西去,由此得名黃鶴樓。
  • 讀懂三部曲,就是讀懂豆豆,讀懂豆豆,你就讀懂了人生
    豆豆「豆豆」這位神秘的作家,因為所著的三部曲,出現在大眾面前,《遙遠的救世主》《背叛》《天幕紅塵》三本書在文學史上都有很高的評價,就連改編的電視劇,都是9.2的高評分,讀懂三部曲,就是讀懂豆豆,讀懂豆豆,就是讀懂丁元英,宋一坤及葉子農,而讀懂他們,你就讀懂了人生。
  • 當你讀懂了寶釵的善良,就懂得了人生!
    當你讀懂了寶釵的善良,就懂得了人生!關於薛寶釵,在第五回有一段評價可謂至矣,「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
  • 《紅樓夢》中的「一僧一道」不是兩個人,而是五人,乃讀懂之精髓
    作者:紅樓小黑為什麼很多新讀者讀不懂《紅樓夢》呢?其實紅樓夢的故事很簡單,既是寶、黛、釵的愛情故事,又是賈府的興衰史,只不過曹雪芹先生為了不讓自己的小說落入才子佳人等書的俗套,故意做了一些改動,一方面躲避清朝嚴苛的「文字獄「,另一方面讓《紅樓夢》別致新奇。那麼哪裡體現別致新奇呢?歸功於一僧一道的出現和敘事方法上。
  • 紅樓夢×宋詞|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黛玉葬花」的美麗與哀愁
    每每讀到「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一句,總是想起「黛玉葬花」,想起林黛玉「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的場景。也許,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可花是美的,人也是美的,不由得讓人聯繫在一起。心思細膩的林黛玉,因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對「落花」的感慨更深,以至於想到「葬花」。暮春之際,黛玉在畸角上建了一個花冢,把落花掃了,裝在絹袋裡,拿土埋上,用一抔淨土掩風流。
  • 讀懂了「誠」這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
    真誠是心靈的良藥,是人生這場修行中讓我們不斷獲益的寶貴品德。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真誠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所說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這叫不欺人;一層是所想的和所體驗的是一致的,這叫不自欺。真正的智者,能真誠地對待別人,不欺人,更能坦率地對待自己,不自欺。
  • 殘荷似一面鏡子,你讀懂了它就讀懂了人生
    殘荷就像一面鏡子,如果你讀懂了她,也許就讀懂了人生。」壹粉說。
  • 《紅樓夢》|甄士隱的姓名,有三重含義,是讀懂寶玉和紅樓的關鍵
    曾經多次聽人提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提出了很多現實問題,但遺憾的是,他未能找到解決辦法,最終只是以寶玉出家逃避現實而不了了之。世上從來不缺提出問題的人,缺的只是能夠給出解決辦法的人。也就是說,只有讀懂了甄士隱,讀懂他身上的三重含義,才能讀懂全書。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易經》救了我的命,讀懂它就讀懂了人生
    古有"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有"人生在世,難免起起落落落落落落……"。究其這一生,人總是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艱難險阻。有的人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自暴自棄;有的人使盡渾身解數,卻未能走出困境;同時也有很多人,積極尋找對策,終至化險為夷,成功脫險。
  • 《葬花吟》借鑑唐伯虎詩作?
    可見,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再三提及唐伯虎,不啻非常熟悉唐伯虎的書畫作品,且以唐伯虎為崇拜偶像。其創作《紅樓夢》時的文學靈感,或許好多亦源自於唐伯虎的人生經歷和平生軼事。眾所周知,「黛玉葬花」之故事情節,是《紅樓夢》裡一段唯美的動人佳話,亦是《紅樓夢》的經典精彩名篇之一。
  • 讀懂廣州,更好讀懂中國
    讀懂廣州,更好讀懂中國大洋網  作者:  2020-11-21 會上,3位專家也分別從各自領域出發,解讀為何以廣州作為解讀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窗口
  • 小學生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靈魂拷問:怎樣才算讀懂一本書
    前面,分享了幾個故事,有四年級讀懂《哈利波特》英文原版的,有五年級讀懂的,有六年級讀懂的。沒想到,分享出來後,討論熱烈。有小夥伴說六七歲就能讀懂了,有高中生說高中了還讀不懂,有的說讀懂《哈利波特》英文版一點都不難,有的說除了咒語外其他一概看不懂,還有的說:這群孩子太嘚瑟,小小年級居然敢說自己讀懂了……我還看到,三四百條的激烈討論背後,是上萬人的閱讀,也有三四百人悄悄地收藏學習。只有一小波的焦點落在「讀懂」的判斷上。
  • 人活一世最難的事,是讀懂自己
    有的人,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成功的機會,沒有富裕的生活,找不到好的伴侶,徘徊在人生路的每一個十字路口,久久無法決定要去向哪裡。其實,歸根到底,都是因為沒有讀懂自己。若想看透事物的本質,其根本不在於事物,而在於自己本身。人生在世,學會讀懂自己,你便贏了。
  • 細品紅樓夢裡的經典情節「黛玉葬花」前因後果
    話說紅樓夢裡的經典情節非常值得我們去品味一下,今天我們就進入黛玉葬花這一名場景,去感受兩主人公之間複雜又糾葛的矛盾心理,以及其中蘊含的感情吧。這還得從第二十六回瀟湘館春困發情說起,話說寶玉自發病將養了33日後身子見好了,賈芸來看過他且被他打發離去,正朦朧似有困意。這會襲人來推他起來,教他出去走走散心。
  • 如果讀懂了《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
    如果讀懂了《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易經》是中國古典哲學與文化的源頭,其中蘊藏的古人智慧與哲學思想,幾千年來一直滋潤與啟沃著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而《易經》六十四卦更是博大精深,其中的哲理與文明之光,更是人類前行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但由於其文字的艱澀難懂,阻礙了人們認識與了解其內涵的動力,但「大道至簡」,你只要讀懂《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
  • 冬日裡必讀的三首「梅花詩」,說透人生哲理,讀懂後豁然開朗
    今天要講的這三首梅花詩也許不是最經典的,但卻是最特別的,說透人生哲理,讀懂後豁然開朗。1.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一句出自唐朝黃櫱禪師的《上堂開示頌》。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 林黛玉所作《葬花吟》,所葬何花,又有何含義?
    《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曹雪芹罕見的鋪墊了八回篇幅。從第二十四回到第三十一回,發生了非常多的故事。且主要圍繞著「寶黛愛情」展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林黛玉所作《葬花吟》。雖說並不為端午節吟詠,卻與端午節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