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與人溝通時,大都時候只聽到自己喜歡聽的,或依照自己認為的方式去解釋聽到的事情,往往這已未必是對方真正的意思了,因而人們在聽的時候往往只能獲得25%的真意,這讓我們的溝通經常性流於表面和形式,並沒有取得什麼成效。要洞察對方的心態,需要擁有正確的聆聽態度,才可以聽到言語背後隱藏的信息,才能真正聆聽到對方的心聲,好的聆聽比好的說話更為重要。要做到有效聆聽,除了需要正確的態度之外,也有一些技巧。
聆聽技巧
1:刻意沉默,心靈的成長不是自己有話急著要說,而是聽得懂、看得清!只有令自己閉上嘴巴,靜下心來並保持沉默,對方才有機會開口,有目的的沉默是為對方講話提供一個空間;
2:客觀完整地接受對方談話中的信息。通常人們在對方說話時,會依據自己的經驗、記憶和習慣進行主觀的解釋和評判。這種傾向會對事實進行歪曲,進而產生誤會,作出錯誤的決定。所以人們需要努力把握對方話語中的客觀事實。優秀的教練會集中精力於對方敘述的事實,不加任何主觀的評判。
3:傾聽感情是指在傾聽事實的同時,感知對方的感情。傾聽感情包括感知對方的感情,與對方產生共鳴,以及把自己的感覺反饋給對方,這樣就能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確認自己所理解的是否就是對方所講的。對方說完一段意思,要說下一段意思之前,當中一定會有一個空隙,在這個空隙當中,我們非常巧妙地插上一句話,這一句話一定是封閉式的發問,如:「請稍等下,剛才您說的是不是這樣這樣的意思?」對方只能回答你兩個答案,一個是「對,我就是這個意思」,另一個是「不對,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是那樣那樣的意思」。這就是用問題來確認自己所理解的是否是對方所講的意思。
5:傾聽意圖是指把握對方欲求,即對方真正想要什麼?真正的意圖是什麼?有些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意圖的人,說出來的話跟真正的意圖會有很大差異。在意圖不明確時,更需要正確把握意圖。下面的提問會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例:你真正想要的是……(即便對方沒有明確表明,但直覺感受到),對嗎?
人每秒鐘能識別和接收200萬BPS的數據並將之儲存於無意識、潛在意識中。意識層面識別的信息只有每秒鐘134比特。大腦一次只能識別和傾聽5~9組的數據。語言傳遞的信息指佔溝通的7%。剩下的93%是通過非語言性的,即身體反應、語音語調、能量、感覺等來傳遞的。所以傾聽不但要傾聽語言信息,還要傾聽感情和意圖才能全面把握信息。
作為企業教練,我們的聆聽關注的不是表面的答案、信息,我們關注更多的是當事人的弦外之音,是當事人那些沒有講出來的埋藏在心底的聲音。就像從人的筆跡看人的性格一樣,一切聲音都是由心而發的,也都會留下痕跡的,所以循著聲音的路徑都可以捕捉到一些教練所需要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