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癆」哥倫布、「混混」達伽馬和「暴君」麥哲倫

2021-01-19 七追風

西方的大航海時代,湧現出了一大批明星人物。現在對他們的定義,往往是「航海家」、「探險家」,但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他們,就知道事實沒這麼簡單。

大航海時代的港口

回到15世紀的歐洲,如果你是一個出生在海港城市、荷爾蒙旺盛的青少年,一定對馬可·波羅不陌生。那個時代,碼頭上喝大了的水手們,最喜歡拉住幾個孩子,三分真七分假的吹噓自己的冒險經歷——像《馬可·波羅遊記》一樣動人心弦。

1451年出生於熱那亞的哥倫布,沒少跟爛醉如泥的水手混日子。喝醉的窮水手普遍都是話癆,哥倫布很可能得到了「真傳」——長大後順利成長為「話癆」哥倫布。

現在談大航海時代,大多數人都能清醒的認識到,搶地盤撈錢才是這些歐洲國家的最大動力——但因為航海知識和技術水平的限制,大多數早期的嘗試都是「耗錢又廢命」,沒多少有錢人能支撐得起。

於是,哥倫布決定,靠自己的嘴皮子找投資。

哥倫布

哥倫布夢想著在海洋大展身手,但他必須找到一個願意出錢的人,為了這事兒,他滿歐洲跑了十幾年時間,到處遊說。

哥倫布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咱們看一個有意思的場景就知道了。

1492年8月,哥倫布終於得到了西班牙人的支持,帶領三艘帆船向西航行,尋找傳說中的印度。結果大家都知道,他到了美洲的聖薩爾瓦多,並堅持認為這就是印度。

然後,他帶領艦隊回來了,先回了葡萄牙的裡斯本——哎呦喂,你現在是「西班牙探險大隊長」,幹嘛不直接回家啊?

事情是這樣的,幾年前哥倫布曾經來到葡萄牙,囉裡囉嗦的推銷自己的計劃,但是人家沒理他。現在哥倫布終於「發現」了印度,所以就順道先來葡萄牙,炫耀一下。

哥倫布回到西班牙

葡萄牙人的記載中,哥倫布「趾高氣昂,在講述自己的旅程時不斷誇大其詞,極大的誇張了自己此次航行獲取的金銀和財富」。據說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的謀臣實在聽不下去了,偷摸跟若昂二世建議:要不咱把這個哥倫布弄死吧,這貨太煩人了!

若昂二世沒同意,畢竟和西班牙關係也有點緊張,忍忍吧。不過若昂二世心裡也很清楚,哥倫布明擺著就是來羞辱自己的,你看那侃侃而談的話癆樣子……

於是,若昂二世立刻給西班牙國王寫了一封信,說你家「探險大隊長」侵犯了葡萄牙的領土,你們好好考慮考慮後果。(之前雙方有過協議,在不太準確的世界地圖上劃了一條線,一個國家佔一半地方,也就是著名的《託爾德西利亞斯條約》)

葡萄牙人向來「人狠話不多」,所以看不上哥倫布這樣的「話癆」,於是他們發掘了達伽馬。

瓦斯科·達迦馬,更喜歡動手。

達伽馬

在15世紀開始的海上冒險中,葡萄牙人一直貫徹「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精神,能動手絕不廢話。所以,你應該也能理解為啥他們不喜歡哥倫布了。

達伽馬不一樣,在他被選為「葡萄牙探險隊長」之前,幾乎沒留下什麼資料。當時對他的評價是:「單身漢,足夠成熟堅強,能夠承受此種遠航的艱辛」。

其實,根據英國學者羅傑·克勞利的《徵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一書記載,達伽馬很可能「曾在摩洛哥沿海從事海盜活動」,而且國王任命他出外探險的時候,「他正受到起訴,罪名是滋事鬥毆」。

現在的達伽馬畫像,普遍讓人覺得他是有知識、有文化、有教養的貴族,實際上人家年輕的時候也輕狂過,擼起袖子在街頭打架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當上葡萄牙「探險隊長」的時候,達伽馬就是典型的混混形象。

達伽馬絕不是一個合格的「探險大隊長」,他的脾氣太暴躁。但凡清醒一點的人都知道,探險的第一目的就是尋找新航路,最好能帶回來一船昂貴的香料——打架是次要的,葡萄牙國王花這麼多錢,不是讓你去四處惹事兒的。

達伽馬來到印度

然而,達伽馬那脾氣,可不是一般的牛。當達伽馬的幾艘船九死一生到達莫三比克的時候,他們終於意識到,自己離印度的巨大財富不遠了。然而,他們進入了阿拉伯人的地盤,這讓達伽馬心情很不好。

基督徒一直對伊斯蘭世界充滿了仇恨,見了面二話不說就想把對方掐死。達伽馬就是這樣的人,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其實,此時的印度洋諸多港口城市,已經形成了一個極具包容性的貿易體系。來自不同地區的商人,都老老實實做生意,極少動武。

講道理是達伽馬不擅長的事情,於是,他開始綁架當地領航員,炮轟城市——不廢話,直接動手。於是,葡萄牙人的惡名在印度洋廣泛傳播。本來可以坐下來好好談,開開心心做生意的地方,達伽馬那暴脾氣,一定要攪得天翻地覆才行。

也難怪英國學者羅傑·克勞利評價說:「葡萄牙人則註定要擾亂這種和諧共存的關係。」

那個時代的葡萄牙人似乎普遍暴躁,達伽馬這樣,麥哲倫也一樣。

麥哲倫

因為之前寫過很多篇關於麥哲倫的文章,這裡就不細說了。麥哲倫「身殘志堅」(他當年戰爭中腿部重傷導致),而且作為一個中年油膩男,在葡萄牙沒人賞識。

於是,他果斷來到西班牙,成為了「探險大隊長」。為什麼說麥哲倫是「暴君」呢?因為他一路上的所作所為,充分展現了這個葡萄牙男人的強烈控制欲。

比如,西班牙國王對他不放心,在艦隊的重要職務中安排了不少西班牙人。麥哲倫作為老大,如果能稍微有點耐心,凡事象徵性的徵求一下別人的意見,給這些人一些臉面,艦隊還是很和諧的。

但是,麥哲倫覺得自己是老大,脾氣各種倔,對誰都不客氣。於是,他遭遇了一次嚴重的叛亂,差點連太平洋都沒見到就被弄死了。

麥哲倫被土著人砍死

到了菲律賓群島,在一個土著部落開開心心的當「太上皇」,享受生活。他偏不,非要帶著手下參與菲律賓土著內部矛盾,顯示自己的「王者風範」,結果被人亂刀砍死了……

當然,現在這些人都是航海家,被捧上了很高的地位。

但是大家也要知道,殖民擴張時代的這些航海家,個個都不簡單。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沒少幹壞事兒。

相關焦點

  • 歐洲殖民時期的兩個風雲人物,如何評價哥倫布和麥哲倫一生功過?
    哥倫布(約1451―1506)和麥哲倫(約1480-1521),是歐洲資本時期的兩個風雲人物。他們分別以「發現」新大陸(美洲)和首次環球航行而聞名於世;但他們又都是殖民冒險家。如何評定他們的歷史功罪,近年來史學家頗多爭議。對哥倫布評價的四種看法一種意見認為,哥倫布是半路出家的殖民強盜,1492年他是受黃金的咒語驅使才遠航美洲的,必須否定。
  • 春秋時期竟有百姓差點完成麥哲倫,哥倫布和阿蒙森的壯舉?
    只是會經過南極洲和北冰洋,路途會比較艱難而已。 麥哲倫 其實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很多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個,我們要培養
  • 明日方舟新六星麥哲倫有多少外號 麥迪文心裡苦 哥倫布:別說了
    對於明日方舟中即將登場的六星幹員麥哲倫,說是目前遊戲中外號最多的六星幹員完全不過分,因為自從其登場至今,相關的外號就沒有統一過,數量眾多還很複雜,而且這些外號來源還不同,來看看新六星麥哲倫有多少外號吧。
  • 明日方舟新六星麥哲倫名字遭遇調侃 下一位可能是拿破崙或哥倫布
    明日方舟對於即將登場的新六星幹員麥哲倫,其名字意外遭遇了調侃,相對於之前的六星幹員來說,麥哲倫可以說意外的很特別,在還沒有知道其具體的細節情報的時候,單單是名字就能引發熱議也是難得,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 武磊,中國足球「大航海」開啟的哥倫布!
    武磊的加入更像是現代版的哥倫布!500多年前的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駕著4艘小船橫跨大西洋,去尋找印度大陸,兩個多月的艱難航行到達了古巴,從而改變了美洲大陸,大航海時代正式開啟!世界歷史因為哥倫布而改變,誰能想到這僅僅是一次小小的嘗試呢?
  • 麥哲倫、哥倫布?這些都太晚了
    「在哥倫布時代,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大西洋裡有吞噬船隻的巨大怪物,以及地球邊緣有令人恐懼瀑布,脆弱的船會在那裡墜入無盡的深淵。但哥倫布確信地球是圓的,他決定帶著水手一起航行,與那些愚蠢的信念作鬥爭。」——-1919年美國作家艾瑪·米勒·博勒紐斯哥倫布的故事家喻戶曉,也是我們兒時成長過程中最美的神話,他是航海時代的英雄,年輕時候的偶像就是有名的馬可·波羅,因此他立志要成為航海家,哥倫布也是當時那個時代唯一一個相信地圓說的人,它看過偶像的《馬可·波羅遊記》所以十分嚮往遍地是黃金的中國。他堅信只要一直向西航行就一定能到達中國和印度,不過他至死都沒能來到中國,卻在半路登上了美洲大陸。
  •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主角麥哲倫為何沒完成航球航行呢?
    我們知道,13到14世紀歐洲的大航海其目的並不是像我們明朝的鄭和下西洋一樣,宣揚國力,結交友邦,歐洲這群探險家更多的目的是為了發現未知的土地,掠奪他們的財富,當初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時,當地人口還算充足,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謂是一塊大大的肥肉,自然適合做殖民地了。
  • 2000年食物大遷徙——美食簡史之三:從絲綢之路到哥倫布大交換
    在這一階段,食品流通中的硬通貨例如鹽、香料、茶葉、糖等往往能突破局部地理空間的限制而實現長距離大規模的遷移,這一階段主要限於食物和物種本身的轉移,標誌事件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徵和絲綢之路的開通。第二階段自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的近代開始,食物和物種的遷徙已經深入環境生態、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這種現象的背後是世界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遷。
  • 一夜之間 美示威者開始清算歷史「暴君」 斬首哥倫布雕像信號強烈
    6月9日夜晚,在美國波士頓,一座哥倫布的雕像被抗議者「斬首」。緊隨其後,在維吉尼亞州首府里奇蒙市,哥倫布的雕像被拋入湖中。在邁阿密,抗議者們在哥倫布的雕像上用紅色油漆噴寫了弗洛伊德的名字以及「黑人生命也重要」的標語。
  • 大話航海史 當哥倫布遇到鄭和:老兄,你的小船有點大
    每逢航海日,必要追思「老前輩」們:七下西洋的鄭和、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首次環球航行的麥哲倫……試想一下,若是這些「前輩」今日海上相逢,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南非好望角 圖片來源:東方IC   緊跟在後面的是哥倫布和麥哲倫,1492年哥倫布指揮著3艘船到達了美洲大陸,1522年麥哲倫的船隊則用
  • 歐洲史:麥哲倫全球探險之旅
    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大陸,到達了印度;他們在前往東方的途中意外地發現了巴西,並向馬六甲、荷姆茲、中國和日本推進。往西,哥倫布三次美洲之行開闢了興旺發達的黃金、白銀和奴隸貿易。從1497到1502年,阿梅裡戈·韋斯普奇四次遠航,他證明了哥倫布發現的是一塊新大陸。阿梅裡戈通過印刷出版物四處傳播他的發現,由此令得歐洲人將他而不是哥倫布與這片新大陸聯繫在了一起,將之稱為「亞美利加」。
  • 大航海、麥哲倫與宿霧(一)偉大的時代
    和哥倫布同時代的奧斯曼帝國航海家裡斯(Piri Reis)所繪製的直布羅陀海峽地圖攻佔休達的軍事行動改變了恩裡克王子的一生,在此之前他可能成為騎士、將軍、修道士、國王,甚至是花花公子;但因為本來就對航海有莫大的興趣
  • 明日方舟麥哲倫定位是什麼? 明日方舟麥哲倫幹員怎麼用
    關於明日方舟這個遊戲裡面的麥哲倫幹員,許多人對她的定位怕都定錯了吧?那麼麥哲倫幹員的真正定位是什麼?且往下看看小編的分析。  麥迪文剛預告的時候的心情:  召喚6星,會不會是赫莫無人機一樣回復但是又可以放很久的輸出,既然是輔助還可以加個友方buff什麼的(想桃子吃)  官方發出哥倫布預覽貼的時候的心情:  看來是攻擊型的呢,可能是不停爆低費無人機吸收傷害然後用回收拍新召喚吧,雖然會持續吃費不過高壓的時候吸收的遠程傷害應該很高。
  • 八十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終於達到印度西岸,後來麥哲倫橫渡太平洋
    八十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終於達到印度西岸,後來麥哲倫橫渡太平洋到了十五世紀末,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後試圖進行海外探險,想要經由海路到達遠東的印度、中國和日本。當時歐洲人對於遠東仍然相當陌生。他們只是從馬可波羅等人的描述中得知中國以絲綢著名,日本盛產黃金。
  • 麥哲倫的大航海: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他太喜歡這種生活裡的散漫感和舒適感了,以至於迫不及待地給麥哲爾哈斯寫了封信:「我在此找到了一個新世界,比老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找到的世界更大、更豐富!」麥哲爾哈斯讀了這封信,想到了兩個前輩——伽馬和哥倫布。
  • 最早環球航行的中國人:比麥哲倫早100年,先哥倫布70年登陸美洲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種可能改寫世界歷史的主張正取得越來越多的支持:最早進行環球航行的並非歐洲人,而是中國人,隸屬於鄭和船隊的周滿、周聞和洪保。這一主張無疑是向風平浪靜的航行史丟下重磅炸磅,許多歷史學家浮想聯翩,他們追尋鄭和船隊,勾勒出大明水師環球航行的足跡。
  • 哥倫布發現美洲丨新航線的開闢為何讓人類文明進入全球性的交往?
    正是得到了資產階級和國王的支持,他才能夠有充足的資金和條件進行西航,成為新舊大陸的交往先驅。哥倫布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歐美大陸交往第一人的角色,他航行目的是為和東方國家建立貿易往來構建長期穩定的貿易關係。他在遞交給葡萄牙國王的西航計劃中明確提到要前往印度、日本與中國。
  • 被斬首的雕像:為什麼哥倫布不是英雄
    1492年,哥倫布在藍色的海洋上航行。這首歌一直是美國學生在小學認識哥倫布的方式。學生們被告知哥倫布是發現美洲的人,他駕駛著三艘船:妮娜號、平塔號和聖瑪麗亞號穿越了大西洋。許多城市和州——如明尼蘇達州、阿拉斯加州、佛蒙特州和俄勒岡州——已經用土著人節取代了哥倫布日。現在,為了回應全國範圍內圍繞種族不平等的抗議和對話,人們拆除了哥倫布的雕像,讓人們意識到他對土著人的殘忍。那麼哥倫布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他被貼上了「暴君」的標籤,而不是我們被灌輸的英雄?
  • 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我會證明我是對的!」
    這樣偉大的理想建立在對海洋知識的無限探索中,哥倫布的航海構想在時代的衝擊下加速形成,葡萄牙的亨利王子、達伽馬已經成為先行者,印刷術讓人們的思想與發現得以迅速廣泛交流,這個不甘心當小水手的人學習語言、學習航海知識,學習繪製地圖、學習使用象限儀,他始終認定遙遠的東方就是亞洲中國這塊應許之地,馬可波羅描繪的那個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