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原本是成都市中小學(幼兒園)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的日子,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學校開學時間延遲。根據教育廳提出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學校紛紛通過在線平臺進行「雲教學」,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雲開學」。
「雲開學」首日
成都市教育局倡議:
每課時不超20分鐘
「雲開學」首日,「停課不停學」,怎樣才能不跑偏、不走樣?學校應該怎麼做?
成都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學校發出倡議:教學內容適切:培養家國情懷、責任意識,實現自主成長;教學形式適宜:「直播」因師而異,沒必要讓教師人人成為「主播」;課時安排適度:線上教學每課時不超過20分鐘,每天至少一次體育鍛鍊;教學方法適當:堅決摒棄「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視頻」等形式主義要求。
成都石室中學
致敬最美身邊人
聽校長和教師講授家國情懷
「眼前發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生動而深刻的教科書。」2月18日,成都石室中學校長田間和三位學科教師通過網絡視頻為師生講授《開學第一課》——疫情之下,教育何為。
「『致敬』是我此時此刻想到最美的詞。」語文教師劉婧竹說道。劉婧竹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四川省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孫穎的事例講述了逆行者的故事,每一位逆行者會讓孩子們看到職業的崇高、責任與尊嚴。歷史教師楊鈞文講述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者們9天建設醫院,海內外石室校友捐贈防疫物資、生產醫療物資為抗擊疫情助力。而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為抗擊疫情作出努力的平凡人。體育教師黃飛非帶領大家走進「最美身邊人」的故事,他們有的是一名抗疫志願者;有的是一名高速公路工作人員;還有的是一線醫護人員,學生王枳懿的母親通過電話講述了一線醫護人員與時間賽跑、與疫情作鬥爭的故事,她說:「醫生的職責和使命就是救死扶傷,為人民的健康作貢獻。」此外,我們的身邊還有電信網絡工作人員在為學生、家長進行網絡點播課程服務、為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石室中學校長 田間
最後,校長田間希望學生要學習知識、塑造人格,求學知識是人生的起點,良知和人格才是方向;要獨立思考、清醒判斷,保持一點質疑和清醒;要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人類和自然是命運共同體。他希望同學們在逆行者、助力者和身邊人的身上徹悟更多的人生道理,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希望同學們踐行校訓精神,努力成為愛國利民、德達材實之人,與時代同頻共振、與社會心心相印。
「《開學第一課》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世間總有種種的苦難,但是他們說,還有愛。」石室中學高一學生王枳懿說,這場疫情,她看到與疫情作鬥爭的醫護人員,全國人民和海外華僑都在為祖國作貢獻;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在平凡崗位做著不平凡的事情,她感謝這些無名的英雄,他們也是她學習的榜樣。這段時間,王枳懿通過手機與在抗疫一線的母親進行交流,她告訴母親家裡一切都好,讓母親不要擔心,全家全力支持母親的工作。「我會弘揚石室家國情懷,做愛國利民、德達材實的人。」王枳懿說,她期待春暖花開的時刻。
(教育導報記者 殷濤 圖片由學校提供)
成都市實驗小學
開學第一課:線上傳遞儀式感
2月17日,成都市實驗小學舉行了一次特別的線上「開學典禮」。這天,學生們早早起床整理好儀容儀表,身著乾淨的校服,佩戴著鮮豔的紅領巾,面對著電視、電腦屏幕上的五星紅旗,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在家中進行升旗儀式。師生、家長同時通過網絡終端,以屏對屏的方式,完成了雲端開學第一課。
實驗小學校長李蓓在線上開學典禮致辭中對孩子們寄予希望,她說:「這次特別的開學典禮、特別的假期都是難忘的經歷,難得的磨練,也催生著我們在其中長大。我希望同學們能靜心思考,你從中獲得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當下的你能做些什麼?雖然你們暫時沒有足夠的能力為國家解憂、為醫學克難,但抗擊疫情人人有責,你們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為抗疫大局助力。」
李蓓對學生提出四點要求:第一,自主自力靠自己,要做學習小主人;第二,積極思考愛分享,互為成長小夥伴;第三,三整理來一家務,我是家庭小幫手;第四,堅持鍛鍊勤洗手,爭當健康小衛士。
據了解,此次「雲開學」也給了老師們挑戰自我的機會。為落實「停課不停學」,兩周前,老師們就學習技術,調整思維,通過在線教研、反覆論證,制定出了周詳的《抗疫時期延遲開學學習指南》,並緊鑼密鼓地展開線上教學計劃設計、微課錄製、主題學習方案制定、輔導方案落實等工作,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教育導報記者 吳宇婷 圖片由學校提供)
成都市泡桐樹小學
自編自演開學大片 訴真情立遠志
2月17日上午10點,成都市泡桐樹小學師生共計2000多個家庭一齊守候在電腦、平板、手機前,收看了主題為《以愛之名 桐心戰「疫」》的網上「開學第一課」,以這種特別的形式拉開新學期的序幕。
這部由泡小人自編、自導、自拍、自演的短片分為四個篇章。第一篇章《我們即將抵達的遠方叫勝利》回顧了「新冠肺炎」肆虐神州大地時,人們由惶恐不安到眾志成城攻克時艱的歷程。在第二篇章《師情話「疫」,定製開學禮》中,老師們殷殷祝福和誠摯希望傳遞到每個孩子身邊。第三篇章《用愛發聲,致敬英雄》孩子們用純真的話語、稚嫩的歌喉、親手繪製的海報祝福「逆行」的勇士,為支援武漢而出徵的爸爸媽媽隔空加油,為志願者公益人熱心人送上真誠感謝,為身處困境中的武漢人鼓勁。在第四篇章《以愛之名,桐心戰「疫」》裡,老師和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視角和語言將這場戰「疫」中看見的、記住的、感動著的事件和畫面一一描述。
開學短片引起熱烈反響,家長為開學大片點讚,學生們也紛紛表達對這次疫情的認識,對一線抗疫人員的感恩,對學習生活的規劃,對讀書為了什麼的思考。二(7)班學生王睦然說:「草長鶯飛二月天,正是少年讀書時。宅家裡的我們可不能放鬆懈怠,認真學習,鍛鍊身體,做好防護,就是我們小學生的任務,用行動抗疫!」六(1)班學生劉應盈說:「從小我就想當一名醫生,如果我學有所成,一定像這次的白衣天使一樣,在需要的時候奔赴前線!」
(教育導報記者 胡敏 圖片由學校提供)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
以真情戰疫情
用新觀鬥新冠
2月17日上午9點,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線教育活動啟動儀式以網絡直播的方式如期舉行。七中實驗學校全校師生通過網絡升國旗、唱國歌,校長毛道生以「以真情戰疫情,用新觀鬥新冠」作了在線教育活動的致辭。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親愛的各位同學:
今天特別召開一個簡短而別樣的啟動儀式,就是為了線上教育活動能有效和規範運行。我講話的主題是「以真情戰疫情,用新觀鬥新冠」,重點講講我們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的防疫工作。
老師們,家長們,同學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主張,強調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也就是說我們經歷的一切生活,都是在接受教育,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蘊含豐富的教育資源,並且你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在接受什麼樣的教育。這句話說起來有點繞,我們以這次新冠肺炎的防疫來做解釋和說明。
對於新冠肺炎的防疫,我們更要想想,防疫工作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教育資源,讓我們在防疫生活中接受教育。防疫讓我們失去了很多東西,防疫不白防,我們要從防疫中得到「補償」,即防疫讓我們更有愛心、更加理性、更加堅強、更加團結、更有力量、更加愛國、更愛科學等等。
老師們,家長們,同學們,「疫情」防範還處於「正在進行時」,我們還在打攻堅戰。教育是立足當下,而面向未來的。如果不能從當下的「防疫」中汲取經驗教訓,找到教育的薄弱點和新增點,我們的教育就不能培養未來人。「防疫」如果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那麼「新冠狀病毒」可能被打跑了,但新型的其他病毒就會撲上來。要想走出「防不勝防」的困境,人類必須從文化觀念、價值觀、生活方式等方面去自我糾正,才能「從根上治病」。
對於老師,我們要做到「若戰時不能親赴前線,則平時就要為國育才!」
對於父母,我們要做到「若今日不能親赴前線,則現在就要為國養兒!」
對於學生,我們要做到「若此刻不能親赴前線,則他日就要為國成才!」
總之,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給我們極大的教訓,但也帶來豐富的啟發,讓我們一起「以真情戰疫情,用新觀鬥新冠」,變生活為教育,化危機為契機。
2020年2月17日
(文/圖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 微信公眾號 有刪減)
成都市青羊區學校
《線上開學第一課》
(文/圖 青羊教育 微信公眾號)
成都市花園(國際)小學
一首《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響起的時候,由成都市花園(國際)小學的孩子、老師、家長們共同錄製的MV出現在屏幕上。《寫給「花兒們」的一封信》《營養禮包》《成長套餐》,學校根據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學生特點,按照「年級統一」的方式和「內容適量、時長適當」的要求,科學組織在線教育活動,從接下來每周的成長(課程)規劃入手,從一日生活規劃做起,開啟了孩子「自主性和個性化」的居家學習生活。
成都市金沙小學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成都市金沙小學全體師生共同相聚在屏幕前,迎來了一堂不一樣的「開學第一課」。同學們以家為校:客廳就是操場,書房就是教室,廚房就是勞動基地,臥室就是自律生活養成空間,陽臺就是科學藝術園地。只要認真學習聆聽,居家照樣可以學習、鍛鍊和勞動,還能學會自我管理,學會承擔家庭責任,展開對未來的思考。多難興邦精誠志,同心同德顯擔當,全體教師用好「疫情人生課」課堂,當好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排頭兵」,引導孩子們學會感恩、學會敬畏,實現自主成長。
成都市萬春小學
線上教學開課了
抗擊疫情,停課不停學,2月17日,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成都市萬春小學線上教學正式開課。早上9:00,全體師生齊聚網絡,老師們化身為魅力主播,利用相關資源,分學科、分步驟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鍛鍊、自主勞動、自主探究,實現更有價值的自主成長。老師們還準備了立體「春」字特色剪紙課、青羊「戰疫」公益歌曲《愛的模樣》手語教學、《愛眼操》等多樣化教學內容,以豐富多彩的課程、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為孩子們居家學習增添活力。
成都市實驗小學西區分校
開學宅家學習,我們在一起
沒有寬闊的操場,沒有往日的小夥伴,當國歌聲響起,一雙雙有力的小手朝著屏幕裡鮮豔的五星紅旗敬禮……2月17日,成都市實驗小學西區分校的孩子們用同一種方式迎來了新學期開學第一天,這也將成為孩子們生命成長中珍貴難忘的一天!同學們坐姿端正、思考在線、熱情參與、認真筆記、課後複習、趣味學習、快樂互動……在「大型在線學習現場」中,一個個有趣的瞬間,讓宅家學習的時光不知不覺地在輕鬆愉悅中溜走。不一樣的新學期,全體師生從「心」出發,為抗擊疫情的勝利做好了準備。
成都市鼓樓小學
別樣的開學第一課
2月17日,成都市鼓樓小學的同學們著裝整齊,佩戴好紅領巾站在屏幕前,以特殊的方式進行「開學第一課」,開啟新學期的篇章。在這個草長鶯飛的時節,同學們本該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去學校,和許久不見的小夥伴們開心地討論著寒假髮生的趣事。然而卻因為疫情的肆虐,只能以連線代替會面、屏幕代替黑板,雖然形式簡陋,但是師生們依然用熱情和期盼等待著這一刻的到來。待到春暖花開時,再在鼓樓那個美麗的「小花園」相聚。
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
全校學生線上唱國歌
2月17日是成都市中小學延期開學的第一天,儘管受疫情影響,學生們還不能返校,但藉助於網絡平臺,一場場特別的開學典禮如期舉行。
上午10點半,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全體師生同時登錄網絡平臺,共同迎來了學校史上首次線上開學典禮。隨著電腦屏幕裡傳來熟悉國歌,同學們也全部站立起來,面對屏幕上冉冉升起的國旗,齊聲奏唱國歌。
學校校長鄧瀾致開學辭
奏唱國歌、師生宣誓、校長致辭……除了舉辦地點從學校換到了家庭外,這場開學典禮幾乎保留了以往的全部流程,而在此之前,學校還特別連線了正在武漢參與援助工作的初三15班肖嘉逸同學的父親肖勇,給同學們講述抗疫一線的故事,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開學第一課。
肖勇是四川省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一員,目前正在武漢參與醫療援助工作,主要負責配合醫療組進行運送物質、規劃病區等工作。在連線視頻中,肖勇向同學們講述了全國各地醫療團隊馳援武漢的「逆行故事」,鼓勵大家都要認真學習,用所學的知識去幫助更多的人。
學生在線同唱國歌
今年,武侯實驗中學將開學典禮的主題定為「危難時刻堅毅前行」,學校校長鄧瀾表示,希望通過這場開學典禮,能夠讓同學們堅定信念,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用最飽滿的熱情去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開學典禮最後,全體師生在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的帶領下共同宣誓,為新學期的學習生活拉開序幕。一名初一年級的家長在網絡平臺留言道,「雖然開學典禮舉辦的地方變了,但孩子非常認真,特別是與全校同學一起異地同唱國歌那一刻,孩子的愛國熱情瞬間就被點燃了,特別有意義的一次開學典禮。」
(紅星新聞記者 蔣超 陳興隆 圖見水印)
成都西川中學南區初中部
線上開學,共赴西實之約
2月18日早上8點整,初中部全體師生線上齊聚,共同參與「攜手抗疫,共克時艱」的開學典禮。
一段抗擊疫情的視頻拉開了開學典禮序幕,帶領大家共同回望過去的這段特殊時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場上,14億中國人眾志成城,共同奮戰!我們,都在戰鬥!
雖然沒有升旗,沒有相聚校園。但在此刻,我們各自在家中也同唱國歌,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中國人民致敬!
特別的開學典禮,常務副校長李霄羽的致辭也感動了全體師生。
李霄羽在致辭中娓娓道來,告訴大家:「我們始終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危機,也是契機;生活,也是功課。」
透過李霄羽的講述,師生共同感受這次疫情帶給我們的思考:學會與自己相處,在暫停中思考、探索,收穫內心的成長與豐盈。學會與社會相處,作為公民要學會體察、分辨,懂得誠實、擔當、團結的意義。學會世界相處,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文/圖來源:成都西川中學南區微信公眾號)
成都市新都區
開啟線上「開學典禮」
2月18日上午8點30分,一場「特殊」的開學典禮在成都市新都區香城小學微信公眾號上舉行。香城小學的少先隊員們戴上鮮豔的紅領巾,在家中面對視頻中的國旗肅立,聽指揮高唱國歌……
疫情期間,和香城小學一樣,新都區許多學校的開學典禮從校園搬到了「雲端」,老師、學生、家長積極響應,熱情參加,讓這個和往年不一樣的開學典禮儀式感滿滿。
停課不等於停學,雖然學生不能去學校上課,但新都教育各學校創新形式,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突破「疫情障礙」,把線上的開學典禮作為一個教育契機,教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疫情,共克時艱。
「全國醫護奔武漢,他們技術不一般,大家齊聚兩神山,徹夜不停建醫院,提前交工人心暖,全國上下心連心,打贏疫情防控戰……」在桂湖小學的線上開學典禮上,少先隊員們帶來戰「疫」童謠和漫畫,為逆行英雄加油鼓勁。同時,該校還在開學典禮上發起了「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倡議書」,號召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做文明公民。
在蠶叢路小學校的「家庭學堂」開學儀式上,學校校長以書信的方式,將對學生的寄語通過網絡傳達。她希望全體學生能安安全全宅在家,在自主學習、陪伴家人的同時,學會感恩,感恩為保衛人民群眾無私奉獻的「逆行」英雄,並勇敢擔負起社會責任,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了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身邊「逆行者」的職業精神和家國情懷,並從中受到薰陶,新都一中實驗學校在開學第一課裡,邀請了家長代表與大家分享感言。這名家長是一位一線新聞工作者,每天奔赴在採訪一線,記錄下了一個個鮮活感人的事例與瞬間。她以質樸的話語,真實的情感鼓勵大家團結一致,奮勇向前,使學子備受鼓舞。
線上升國旗、向祖國敬禮、戰「疫」詩歌朗誦、國旗下講話……即使不能在校園相聚,這一堂堂生動的線上開學典禮同樣帶給了新都區全區師生、家長希望與信心。
(史美)
延遲開學第一天,成都的娃娃些在家裡做了這些事……
(成都兒童團 微信公眾號
文 | 記者 張瑾 許雯 王婷婷 陳興隆)
幼兒園篇
成都市金牛區機關三幼
閱讀、畫畫、做遊戲
爸媽是老師,也是最好的玩伴
(受訪者:中六班諾霏媽媽)
閱讀繪本、親子遊戲、畫畫、手工摺紙……這便是小若霏延遲開學第一天生活和學習。
若霏媽媽介紹,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適應開學的節奏,根據機關三幼指導的作息時間,已將孩子的生物鐘進行了調整,「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表安排很詳細,什麼時候該吃小點心、午休、學習時長是多久……按照作息時間表陪伴她,雖然在家比不上幼兒園的熱鬧,但有調理的安排,也讓孩子與幼兒園拉近了空間上的距離。」
若霏喜歡玩過家家,於是在媽媽讀完繪本後,兩人按照繪本分配了角色,寶寶扮演花朵,媽媽負責扮演不同的動物,爸爸擔任觀眾,看著母女倆如何演繹繪本故事。一天生活,體育鍛鍊也少不了,雖不能像室外那樣奔跑到酣暢淋漓,但室內的運動爸爸倒是有技巧。茶几收拾整潔,中間用盒子做成「網」,父女倆很快開始了一場桌球大戰。
「居家學習的日子,比不上幼兒園的熱鬧,」媽媽說這也是小若霏最大的感受。除了跟著作息時間表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自己也會隨時關注幼兒園的公眾號,上面有豐富的課程,如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教師還通過視頻進行家訪,了解孩子居家情況等等。
第一天的居家學習,有些小插曲,卻讓若霏媽媽感觸頗多,她說,通過這次疫情隔離期自己更清楚的意識到對於孩子的陪伴不是喊口號,是用心觀察孩子,全身心的投入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很感謝幼兒園老師的悉心指導,也期待疫情早日結束,一切恢復如初。」
春天裡幼兒園
成立親子陪伴營,
每天安排以遊戲、運動、閱讀為主
(受訪者:春天裡成都區域總園長顏燕)
對於春天裡幼兒園的的孩子們來說,儘管這個假期受到疫情影響而顯得格外漫長,但通過學校精心與細緻的安排,孩子們同樣度過了一個充實的假期。早在延期開學的一周之前,幼兒園就推出了線上春季親子陪伴營,讓教師和家長都參與其中,用豐富多樣的活動與遊戲去陪伴孩子的成長。
而隨著延期開學的進行,幼兒園不僅延續了親子陪伴營,還讓老師和園長每天輪流上線,帶領幼兒園的孩子和家長體驗繪本故事、音樂啟蒙、育兒保健、親子課堂、創意美工、體能運動等六大類活動。
除開共同體驗活動外,幼兒園還對孩子們一天的學習生活進行了科學有效的安排,保證每個孩子的家庭時光都能有益、有趣。
據了解,春天裡幼兒園針對孩子們一天的安排基本以親子體驗活動為主,時間為上下午分別1個小時,「雖然幼兒園給家長們推薦了居家一日生活作息時間安排建議表,但我們並不強迫家長們嚴格按時間完成,每個家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規劃孩子們的作息時間。」
春天裡成都區域總園長顏燕表示,幼兒園倡導老師不用給孩子們錄製複雜的網課,只需要家長陪伴與支持老師安排的家庭親子活動,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學習即可。「幼兒園鼓勵家長們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方式,多圍繞習慣養成、戶外運動、早期閱讀等方面內容,園區也會積極推送相關活動,指導家長做好特殊時期『延期不延學』的親子體驗教育延伸活動。同時,幼兒園還會每日推送相關親子體驗活動的視頻和學習美篇給家長們參考,在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的同時,讓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
小學篇
成都市錦官新城小學
開學第一課,
先來了解一下「新冠病毒」
(受訪者:四年級1班沈方君蒙)
據錦官新城小學四年級1班沈方君蒙的媽媽方向介紹,從寒假起,沈方君蒙每天就是早上8點起床,然後自己整理內務,早餐過後即開展各個學科的學習和體育鍛鍊等等。
因為今天是「雲開學」的第一天,按照學校的安排,同學們首先在老師此前就已發給家長的PPT上,和爸爸媽媽一起來了解什麼是「新冠病毒」,將此次疫情看作是一本深刻的「教科書」,以此作為自己的開學第一課。「這個主題式學習的內容包括要給孩子講為什麼這個寒假我們不能出門,為什麼現在比平時消毒更嚴格了等等。」方向說,四年級的主題包括認識疫情、我是防護小能手、發現美與醜、我們的生存環境,這也是這一周的學生探究內容。
進行了「開學第一課」以後,今天上午,沈方君蒙還是跟往常一樣,朗讀了英語,學習了語文、數學,然後進行了體育鍛鍊——在家中的跑步機上跑步,在樓道裡輕輕跳繩,做做眼保健操,另外還觀察了自己種的蒜苗的長勢,「這是學校布置的一道實踐任務。」
接下來,沈方君蒙會和媽媽一起準備午餐,給媽媽打下手。下午,適當午休以後,則是上樓頂去測量今天的氣溫、風速、風向等等,並進行記錄,這是學校科學課布置的觀察實踐。然後沈方君蒙會練練鋼琴,還會在家中噹噹「小老師」,給還在讀幼兒園大班的弟弟輔導輔導「功課」,教教認字和英語單詞怎麼讀等。
晚上是全家人的娛樂時間,方向說,她會找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電視節目給孩子看,比如詩詞大會等。接下來,按照學校的延遲開學安排,孩子們也會慢慢進入到學習的狀態,開始閱讀、藝術選修、勞動等板塊的學習,而老師們也會跟孩子們開始每周一到周五的視頻「約會」。
成都市鹽道街小學
項目式學習引導深度思考
老師每天2個時段在線答疑
(受訪者:二年級二班王子夕媽媽)
「我感覺鹽小是一個非常有愛的集體,有教育情懷的學校。不管是平時,還是疫情來臨期間,鹽小的『五育並舉、項目學習、自主管理』從來沒有鬆懈過,這點我要給學校點讚!」談到孩子開學第一天的生活和學習,成都市鹽道街小學二年級二班的王子夕媽媽這樣評價到。
她說:「針對此次延期開學,鹽小老師還特別為學生們制定了《「停課不停學 善創促成長」居家學習生活指南》,把這段時間變成娃娃快樂、充實的宅家成長時光。」
那麼,「延期開學期間,娃娃在家學什麼、怎麼學?」對於這個問題,子夕媽媽做了回答,「對於學習方面,老師沒有剛性要求,而是充分而積極地引導孩子進行家庭綜合實踐。此外,老師也推薦了主題閱讀清單,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疫情。以這段特殊的經歷為教材,學會觀察和反思,學會科學應對和慷慨給予,把責任、勇氣、良知、大愛,鑲嵌進自己的心脈裡,上好人生大課。」
值得一提的是,在採訪中,子夕媽媽還透露,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學校還針對低年齡段的孩子做了一個項目化的科普知識,用科學滲透的方式,讓孩子們正確了解新冠狀病毒,讓孩子學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培養責任意識。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學校推遲開學,僅靠孩子自覺學習是不夠的,可沒想到,鹽小居然開啟了每天兩個時段在線答疑,我們家長懸著的心也放下來了!娃娃可以通過錦江i學在線提問,也可以在微信或者QQ討論群中留下問題讓老師解答。」子夕媽媽激動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鹽道街小學關於「項目式學習」的具體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動手實踐,低段年級主題是聚焦疫情,引導學生敬畏生命和自然;中段年級主題是關注疫情,尋找並致敬心中的英雄;高段年級主題以「自我成長」為主題,引導學生嚴防研疫、科學應對、理性思考。
中學篇
樹德實驗中學(西區)
課時減短課間拉長
學科學習體育鍛鍊一樣不少
(受訪者:七年級6班堯遠好)
「從今天起,我們每天早上8點半開始上課,一天五節,每節課的時間比原來大大縮短了,老師的講解也更精煉了。同時拉長了課間休息的時間。」說起「雲開學」首日的感受,樹德實驗中學(西區)七年級6班的堯遠好同學直言「很習慣」,不過她也表示「雲學習」對學生的自覺性也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堯遠好介紹,班級今天的課表安排為:上午英語、數學、(課間體育鍛鍊)語文,因為是開學第一天,第一節就由學生成長中心的老師為大家在網上上了《共克時艱,戰勝疫情》的開學第一課;下午政治、心理健康(課後體育鍛鍊)。學科課程到下午2點55分結束,餘下的時間到下午3點半為體育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做體鍛的時間。晚上還有40分鐘的英語時光和語文課外閱讀時光。在課間,大家要做青羊區自己開發的青羊護眼操。
另外,上課的均為本班教師,上課的形式多樣,有直播課,有錄播課等,同學們就在家中的電腦上聽,中間老師會和同學們連麥,抽同學回答問題,同時上課的系統裡面也有互動面板,同學們可以在此交流,提交課堂練習的答案等等。如果遇到網絡不通暢的情況,老師們就會亮出提前準備好的錄播課,讓大家繼續聽錄播,「不過第一天我們沒有遇到任何的問題。」
作為網絡「原住民」的一代,堯遠好表示,經過14號、15號兩天的試課,同學們基本上很快適應了這樣的上課方式,不過對她來說,因為每節課的時長被壓縮,所以老師講授的進度稍微有些快,好在系統有回看功能,所以不清楚的地方她可以再倒回去聽一次,也就弄懂了。
在家中,作為中學生的她已經不再需要家長的監督,她就能一個人在房間裡安心學習,不過堯遠好也坦言,無論是上課還是體育鍛鍊,主要還是要靠自己自覺,雖然同學們也會發一些在家的視頻給老師看。
至於晚上閱讀課結束後的安排,堯遠好說,放寒假時,學校就給每位同學發了「勞動最光榮」作業本,所以她晚上一般會做做家務,然後在勞動作業本上進行相關記錄。
四川省成都市財貿職業高級中學校
每天6節在線課
課件跟著視頻跳「獨舞」
(受訪者:2018級會計升學班學生劉霞)
早上7點多,手機鬧鈴響起。2018級會計升學班學生劉霞收拾完後,開啟了一天的學習,與以往不同,今天的上學路格外短,短到只花了10多秒。
劉霞介紹,學校對網上的學習作息時間進行了統一安排。課程從早上9點開始,持續到下午4點10,總共6節課,每節課僅20分鐘,主要由老師進行在線的輔導和答疑。為防止在線課程損害學生視力,以及避免學生久坐。在作息安排中,每天都安排了一節眼保健操,以及上下午各一次的肩頸操。
在線課程,對於誕生於網際網路時代的00後而言,這樣的上課模式其實並不陌生,只不過闊別已久的校園、老師、同學勾起了他們的思念,「其實只是換種方式學習而已,老師們用心的輔導著,同學們也在認真的學習著,」劉霞告訴記者,第一天的在線學習,新奇的還不少,各科老師為了讓大家聽得明白,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如會計老師用語音文件的方式進行答疑,英語老師就是採用打字或者發語音的方式來評講,數學老師採用的是視頻加文字的方式進行知識點講解……「雖然授課的方式不同,但很感謝老師為了我們這樣辛苦的付出。」
開學第一天的在線學習,比較有趣的當屬肩頸操,和平日在學校裡的「群魔亂舞」不同,今天全都是對著手機視頻跟跳的「獨舞」,「感覺不太一樣,就是對著手機跳來跳去,一個人會莫名的想笑。」
按照作息時間表的安排,在下午4點10,開學第一天的在線課程就落下了帷幕。不過,作為一名高二的學生,劉霞給自己增加了學習時長,即複習筆記,她計劃將老師提到的內容再拉通鞏固一遍。當然,學習之餘,也有一小段時間用於追劇和打打遊戲放鬆心情。
居家的學習,劉霞安排得井然有序,可對未知的返校時間仍充滿期待,「我一直在幻想著回歸校園的場景,面對分別已久的老師和同學該說什麼,我想那時我會說一句:『嘿,好久不見』。」
編輯 | 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