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青島舉行的2020全國遊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女子1500米自由式預賽中,遼寧浩沙隊選手王簡嘉禾以15分45秒59的成績獲得第一名,一舉打破全國紀錄和亞洲紀錄。
這個成績也是她個人職業生涯的最好成績,領先了當場比賽的第二名近29秒。此前該項目的亞洲紀錄也是由王簡嘉禾自己保持。
然而有些尷尬的是,預賽結束後,王簡嘉禾透露自己的體能測試分數不高,預計進不去決賽——此次比賽規定,預賽成績前16名選手中,取體能成績前八名選手進入決賽。體能成績相同,再按照遊泳成績排名進入決賽。
據了解,體能測試的項目包括30米衝刺、引體向上、臥推、深蹲、3000米跑等10個項目。按照國家體育總局強化體能的要求,近期不管是遊泳,還是田徑、排球、羽毛球等多項國內大賽,都使用了這一套體能測試方法,並且體測成績和競技成績掛鈎。
一位資深遊泳教練稱,腳踝對遊泳運動員是非常重要的,遊泳選手平時一直要壓腳,就是要踝關節韌帶拉松壓軟。這和田徑運動員的硬勁是截然不同的,且肌肉類型也不同。以前遊泳選手練跑步是不需要計算時間的,慢跑是練內力。
將「體能大比武」的成績和競技成績掛鈎的規則,已經在這次比賽中引發爭議。
此前,其中餘賀新以21秒79打破了寧澤濤保持的男子50米自由式全國紀錄。女子100米仰泳比賽,傅園慧以59秒48的佳績排名第一,不僅達到奧運A標,而且是預賽中唯一遊進1分鐘大關的選手。
然而,根據本次比賽的「競賽辦法」,預賽前16名運動員根據體能得分排序,體能競賽排名前8的運動員進入決賽,如體能成績相同,以遊泳成績優異者列前。而餘賀新、傅園慧和於靜瑤三人,即使在各自項目預賽中排名第一,依然還是被這一「辦法」擋在決賽大門之外。
傅園慧賽後說道:「兩年沒有遊到過這樣的成績了,今年第一槍整體感覺還可以,比去年有進步,自己一直練的很辛苦,技術和心態方面都比較好。」不過與此同時,她卻早做好了無緣決賽的心理準備。「我在所有運動員的體能測試中都是排在中下,我本身體能特別特別差,來之前一直在惡補體能,進步其實已經挺大的了,但依然還是進不了決賽。」從組委會發布的體能測試結果來看,傅園慧倒是很有些「自知之明」,她的五項測試僅得到26分,排在16名選手的第11位,比第一名的山東選手楊一凡足足少了20分。
之前傅園慧也在個人社交媒體上表示:沒想到自己這輩子也有跑步的一天。
賽後接受採訪時,打破紀錄的王簡嘉禾稱,之所以預賽就拼盡全力,是因為「體能那邊我的分數不是太高,還是希望預賽遊出一個好成績。」
「體能我們也不是說不重視,只是覺得體能可能不能成為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吧,這一次比賽以體能來定前八名,還是稍微欠缺了一點。」
「我們畢竟是水上項目,陸上項目不是很擅長。像跑步運動員不可能來水裡遊得特別好,同樣的道理,遊泳運動員也不可能陸上每個項目特別好。」
體能大比武不僅給這些遊泳運動員增加了許多壓力,在不久前結束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也有多位田徑名將遭遇了相同的煩惱。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公布的成績公示,鞏立姣選擇了棄權,蘇炳添因傷無法出戰,其他因沒邁過體能門檻的名將也不在少數,如男子100米名將徐海洋,女子跳遠名將陸敏佳、男子三級跳遠奧運會季軍董斌等人。針對這一情況,幾位田徑教練曾一致表示,「體能很重要,訓練體能也確實讓運動員在一些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將體能成績作為判斷競賽資格的依據和標準,有一些不妥。」
對於體能測試決定運動員競賽成績的做法,你覺得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