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幽蘭笑一笑
李商隱是一位晚唐詩人,一生短暫坎坷,感情經歷卻絕非尋常。
在仕途上,李商隱是牛、李黨爭的犧牲品。牛黨的令狐楚賞識李商隱,讓他高中進士;而李商隱卻娶了李黨王茂元的女兒,因此牛黨認為他忘恩負義。牛黨掌權後,他在政治上一直備受排擠,潦倒終身,46歲時便去世了。
李商隱一生為情所困,為情所累,留下了許多經典詩篇,真可謂:詩人不幸,詩家幸。李商隱的很多愛情詩句常常被我們引用,但有的人並不知道是他寫的而已!
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詩句背後的愛情故事。
當寫到老師甘於奉獻的時候,我們常常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其實它最初是一首愛情詩。
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就被家人送到玉陽山學道。這期間,他與美麗的宋華陽相識了。
宋華陽是侍奉公主的宮女,美麗多情,年輕聰慧。兩個人郎才女貌,彼此吸引,雙雙墜入愛河。
宋華陽後來跟隨公主入道,成為了一名道姑,他們的感情就不符合禮教和教規了。這段超出常規的愛戀,在兩個多月後終止,兩人的感情無疾而終。但短暫的歡娛,無望的戀情,卻在李商隱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他寫下了兩首無題詩,都是與這次愛情有關。
無題(其一)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這使備受情感煎熬的人就像春天凋謝的花一樣沒了生氣。
詩人以象徵的手法寫出自己的痴情和對感情的生死不渝。 「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意思是,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與愛人相聚而痛苦,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相會無期,思念不止。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相隨。
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思念是痛苦,但痛苦中仍然思念。這就是李商隱執著的愛戀,綿長的相思,這就是他的南柯一夢。
還有一首無題詩也與宋華陽有關:
無題(其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這是李商隱回憶他和宋華陽約會的情景:他們有時在畫樓見面,有時在桂堂相約。他們愛戀仿佛就在昨天,像星光璀璨,像炎夏中的涼風拂面。他們雖然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像靈犀一樣,感情是息息相通的。這首詩辭藻華麗,音韻悠揚,深情眷念,悽婉動人。
我們可以相信李商隱和女道姑宋華陽的戀情既纏綿沉痛,又極其真誠。李商隱的心靈深處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終生難忘。
二、「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背後的愛情故事
李商隱是多情之人,又是忠貞之人。他愛上王茂元之女,娶她為妻,夫妻恩愛,感情很好。
有一首思念愛妻的《夜雨寄北》,仍然為現代人稱道。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像和久未謀面的妻子話家常:你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來啊!我此時能告訴你的,就是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河池。
如果我回到家鄉,我們一起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綿綿的夜雨中,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這明顯就是寄給遠方妻子的情詩啊!
很可惜,李商隱的妻子早逝。每逢良辰美景,特別是七夕,他必寫一詩悼念他的愛妻,直到四十六歲鬱鬱而終。
【本期話題】你還記得李商隱的哪些詩句?或者他的哪些故事嗎?關注留言。
我是幽蘭笑一笑,請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笑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