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做節目的角度來說,毫無疑問,《創造101》創造了一個口碑與商業收益雙贏的現象級綜藝。臨近決賽,不論是選手們的經紀公司還是粉絲,都在發力砸錢投票,角逐最後成團的11個名額。但對於那些夢想成為偶像的101個年輕女孩,如果沒能在這一次嶄露頭角,接下來的考驗也會更為殘酷。
如一塊巨石滾入本就暗潮洶湧的大河,《創造101》在這個夏天為偶像產業翻起波瀾,從節目開始到如今即將收官,沒有片刻平靜。
隨著節目影響力打破小眾文化的圈層,捲入其中的不僅僅是騰訊、女團成員和背後的公司們,臺面下的資本博弈、粉絲爭鬥、輿論炒作都成為角力代表,沒有單方能憑一己之力控制走向。
在以青春押未來的這個賭局裡,懷揣偶像夢想的少女們既迎來機會,也不得不面對最殘酷的競爭。
女團迎來破局者
《創造101》第一期開播的時候,張展豪還在開車回家的路上。但等不及到家,在上海洶湧的車流裡,他靠邊泊車,打開了手機。
那是4月份的最後一個周六,無論杭州還是上海,都在為夏天的到來做準備。在那個將熱未熱的初夏夜裡,除了站在舞臺上的女孩子,最緊張的就是她們背後的「張展豪們」。
39歲的張展豪是上海中櫻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CEO,加上投資的子公司文瀾文化,他手中共有7名女孩入選最終的錄製,其中就包括從節目開播至今話題度居高不下的楊超越。
"楊超越平時就在這裡訓練,《創造101》也是在這裡進行的海選。」
楊超越在《創造101》舞臺上遭受的質疑聲不斷
辦公室裡最顯眼的是一面玻璃牆,張展豪坐在老闆位上,樓下的排練廳一覽無餘。他告訴AI財經社:「我們這邊有3000平米,在國內應該是最好的的配套設施。」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排練廳外的牆上掛滿了中櫻桃女團成員的海報,5個女團風格涵蓋了跨次元、韓系、校園等等。
CH2是中櫻桃和文瀾文化在去年合作推出的新團。這個在楊超越口中「2000塊一個月包食宿」的團隊,實際上是兩家公司從2500多所高校裡選拔出40人,再到上海集訓一個月,由最終勝出的8人組成。
「這個事前期真的沒少花錢,只有最後入選的8個人才有2000包食宿的待遇。」張展豪說。
在做女團經紀之前,成立於2009年的中櫻桃,一直以打造網紅和主播聞名。而張展豪本人,在創立中櫻桃之前,是一名與娛樂圈毫無交集的臨床醫生。此前,張展豪組建 CS 戰隊打電競比賽,發現有女孩子的遊戲公會總是會更吸引男生,推廣也會更容易,才創立了網紅經紀公司中櫻桃。從2009年至今,中櫻桃先後推出了不少成功的「草根網紅」,直播爆發後,又通過培養主播掘金。
比起打造網紅,女團不算什麼好生意。「櫻桃一直是賺錢的,直到去年才第一次虧,虧了2000萬。」張展豪說,虧損是因為2017年開始轉型做女團。
和很多把「女團」和夢想綁定在一起的老闆不同,張展豪毫不諱言「做女團是因為看好這個市場」 。
儘管網紅曾為公司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但在張展豪看來,網紅素質參差不齊、生命周期短、偶然性強這些因素都限制了這個行業往上走;偶像經濟則不同,日韓市場已經驗證了這是一種可複製的商業模式。
實際上,早在2016年之前,偶像經濟就已經被創業者和資本追捧過。參照日韓發達的偶像產業,這些押注男團女團的人們相信,終有一天中國也會誕生龐大的偶像產業。
張展豪覺得時機已經到來,依據是:日韓在人均GDP一萬美元時候迎來了偶像產業的爆發,去年中國已經達到了9250美元。
但這個規律並沒有在中國市場即刻生效,早期女團大多成為了大浪淘走的沙子。
轉機在今年到來,偶像產業是否會迎來爆發目前還暫無定論,但《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等大型偶像綜藝的出現,就像把一塊巨石滾入早已暗潮洶湧的河流,攪得許多利益相關者心旌蕩漾,無法平靜。
《創造101》首播當晚,辰海資本合伙人陳悅天直到深夜1點都還沒有睡,他給微信上不少認識的記者群發了消息,表示即刻開始接受關於《創造101》的相關評論採訪,「看完《創造101》之後有許多感受,想要跟大家說說談談這個事情! 」
相比辰海資本的合伙人,陳悅天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SNH48的投資人」。2014年,還在創新工場的陳悅天就投資了SNH48所在的公司絲芭文化,此後,他開始深度參與SNH48的運營和品牌維護。直到今天,他還經常在微博上和SNH48的粉絲直接對話,了解他們對於的SNH48最新的想法。
在這些年參與運營SNH48的過程中,陳悅天梳理出了一套關於偶像團體如何形成核心用戶群、如何搭建社區氛圍和運營粉絲的理論。
相比能把偶像產業說出門道的張展豪和陳悅天,熱手文化的CEO張鎧麟更像是一個局外人,只因《創造101》這股浪潮,才被裹挾進來。熱手文化擁有名氣僅次於SNH48的3unshine,但張鎧麟並不願意把3unshine定義為女團,「我想做的3unshine是artist 。」
3unshine是一個高中女子團體,2015年在微博上走紅。最初,由於團隊成員都只是普通高中生,外貌形象與主流文化裡的女團差距較大,一段時間內成為網絡裡的群嘲對象。經歷3年時間,3unshine的不少音樂作品在B站都獲得了較好的反饋。
在各種機緣巧合籤下3unshine之前,熱手文化是一家知名度不高的音樂製作公司。張鎧麟本人則是一名從業數十年的專業音樂製作人,2012年前後,他出道做歌手,發行過兩張EP。「那個時候沒有像3unshine這樣非專業的也可以當藝人的情況,即便有了專業水平還是需要機會,沒有機會就沒有發唱片的機會。」 為了包裝自己出道,2012年張鎧麟成立了熱手文化,但花了幾年時間都沒能火起來,他選擇回歸幕後,為包括馬天宇等藝人製作歌曲,3unshine出道至今的所有音樂作品都是熱手文化包裝和製作完成。
《創造101》錄製前,騰訊找到張鎧麟,希望3unshine能夠參賽。張鎧麟接連拒絕了六次,不讓她們參加,「因為我知道節目不會讓她們走到最後的,而且現在的3unshine也不適合這個節目。」
節目組七顧茅廬,張鎧麟終於接受邀請。節目組工作人員介紹說,比賽會有韓國老師來培訓,「蔡依林」可能作為明星導師出現。聽到蔡依林3個字,張鎧麟感到一陣興奮,就此同意3unshine參賽。
「要把3unshine打造成一個能夠真正能夠上臺的女團要花很多錢,但我們缺錢,讓她們去的唯一原因是我們需要免費培訓。」張鎧麟坦承。
開播後,3unshine確實成為節目初期最大的話題點。第一期播出後,微博熱搜也被這個組合承包。當天晚上,張鎧麟收到了節目組發來的消息,「你們的藝人很火」,張鎧麟也開心的回覆「你們節目很好看。」
3unshine在《創造101》
之後的兩個月裡,《創造101》一度成為統治社交媒體熱門話題的現象級綜藝,流行程度幾可媲美14年前的《超級女聲》。3unshine、王菊、楊超越……這些選手的名字逐漸衝出飯圈,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
偶像產業隨節目熱度水漲船高,資本開始重新衡量這個行業的價值,早先就押注偶像產業的經紀公司獲得更多曝光的機會。節目尚未播完,就已經有經紀公司宣布了新的融資消息。
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不過,即使是最樂觀的人,也看到了這檔節目的局限。
101個少女的飢餓遊戲
對老闆們而言,最理想的結果是自己的選手能夠在節目中一鳴驚人,直接出道。
但101個女孩子們身處風暴中心,感受到更多的是節目規則的殘酷。香蕉娛樂旗下王曼君、王亦然、劉尼夷3位女孩平均年齡不到22歲,短短數月間,她們歷經了節目為個人生活帶來的波濤洶湧。
兩個月前,她們和香蕉娛樂的另外兩個女孩一起,到杭州去錄製節目。那是這5個女孩近一年以來的第一次公開亮相,此前,她們正經歷長達10個月的封閉訓練。
節目播到第4期,王曼君、王亦然、劉尼夷從杭州回到上海——她們沒有進入前66名,慘遭順位淘汰。三個女孩都感到有些失落,「很多東西沒有放出來,不能讓更多的人看見。」
3月23日,《創造101》第一期開錄。這期最終播出時長不到3小時的節目,實際上連軸錄製了48小時。101位女孩加上6名明星導師端坐舞臺,整整錄了兩天,中間只休息了3個小時。
演播廳內,攝像機無處不在,從選手座位的每一排到對面的牆上,無數個鏡頭每時每刻都在捕捉女孩子們的微表情和反應。
王曼君說,最初,她還在考慮怎樣才能有所表現,但到了第二天,就已經困到不行,要靠掐自己來提神。
有王思聰做老闆背書,香蕉娛樂女團的登場格外備受矚目。但是,48小時的錄製最終濃縮成不到3小時,這樣的剪輯比例下,相比另兩個獲得更多展現機會的隊友,三個女孩最後播出的鏡頭只有上臺表演的幾分鐘。
所有女孩都知道,鏡頭的多寡是成敗的關鍵。鏡頭數量直接決定在場外獲得支持的程度,而女孩們的去留則由場外觀眾支持率決定。第一次公演過後,幾乎沒有鏡頭的三個女孩毫不意外地落選。直到出局,三位女孩也沒弄清是什麼決定了鏡頭分配。
從左到右:香蕉娛樂練習生王曼君、王亦然、劉尼夷
對這些年輕的女孩子而言,面對這種結果很難不感到遺憾。更早之前,和她們同公司的男團參加了另外一檔偶像綜藝《偶像練習生》,獲得了巨大的關注,其中兩人成功出道。那段時間,王曼君每到節目開播都會搬著小板凳一起觀看。進入《創造101》之前,她們也有很多美好的期待,無奈最終止步第四期。
劉尼夷最大的遺憾並不是被淘汰,而是最後一個公演舞臺並不完美。她說:「我第一次公演唱的是一首很甜的歌,但我特別想選酷一點的。」
感受規則殘酷的不僅是香蕉娛樂這3個此前近乎素人的女孩,第二期就被淘汰的3unshine也沒能如願得到想要的免費培訓。
在節目第二期,騰訊增加了原版《produce101》裡沒有的踢館環節,3unshine中的Dora和Cindy都慘遭挑戰淘汰,止步第二期,隨後,組合僅剩的成員Abby也因情緒不佳主動退賽。
對這種結果,張鎧麟有些生氣:「之前並沒有說過會有踢館環節,101跟我講這個節目總共10期,至少能待到5期,因為從第6期才開始淘汰人。」 他覺得自己被節目組下套了,尤其Abby退賽後,輿論導向直接指向3unshine不努力,這讓張鎧麟更為憤怒。
「我們沒有不努力,也沒有不爭取這個機會,我們明知道走不到後面,也把表演完整的呈現出來了。」在外界看來,3unshine僅花兩天準備的《小青龍》演出並不認真,但張鎧麟清楚,相比之前,她們已經進步了很多;另一方面,3unshine的三個女孩在隨後的6月份即將參加高考。
同樣憤怒的還有王思聰,他先是在微博上評論《創造101》「孤兒剪輯」,後又點讚了一條批評節目選手楊超越實力與名次不符合的微博。香蕉娛樂的工作人員對AI財經社透露,《創造101》播出期間,王思聰出現在公司的頻率也變高了。
王思聰在微博上的吐槽,正是《創造101》熱度與爭議齊飛的投射,而爭議主要集中在選手鏡頭的分配。
從做節目的角度來說,毫無疑問,《創造101》創造了一個口碑與商業收益雙贏的現象級綜藝。臨近決賽,不論是選手們的經紀公司還是粉絲,都在發力砸錢投票,角逐最後成團的11個名額。
選手的粉絲們甚至發起了「集資battle」,各家選手粉絲PK集資,集資得來的錢用於購買騰訊的定製卡,為選手投票。一個驚人的數據是,在微博上,目前奪冠熱門選手吳宣儀的粉絲用了不到59分鐘就集齊了一百萬元。
根據一些粉絲的估算,僅決賽期間,各家粉絲集資的金額就超過千萬元,這些錢最終都流向了騰訊視頻。
如果想要真的成為這檔節目的贏家,無論對於選手還是經紀公司,這都是一個難以把握的賭局。
《偶像練習生》播完後,第一名蔡徐坤從不知名練習生一躍成為今年熱度最高的流量鮮肉,代言費上漲到1200萬元。以坤音娛樂為代表的偶像經紀公司在資本市場上也身價大漲,一改去年門庭冷落的狀態。
對於整個行業生態而言,一檔節目的作用畢竟有限。所有的獲益者幾乎都圍繞節目產生,因此,節目熱度能夠持續多久,成了考驗這個行業的新考題。
少女們已經擁有了大批的粉絲
在上海另一知名女團「神龍妹子團」的CEO英三嘉哥看來,在選秀節目裡,兩種人有優勢; 一種是背後有資源、有發行能力的公司的藝人;另一種是能為節目組製造話題點的人,比如《偶像練習生》裡的坤音四子和《創造101》裡的3unshine。
神龍妹子團是此次國內沒有參加《創造101》的少數女團之一。對此,英三嘉哥解釋說,一方面當時正在融資來不及參加,另一方面,他懷疑女團綜藝能否決定女團的長遠未來。
《創造101》開播之後,英三嘉哥也跟進看了幾期,認為「比預料中更好看也更接地氣」。在他看來,《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這兩檔偶像綜藝確實把偶像團體的概念成功推到了大眾面前,但首先受益的仍是節目本身,「目前的展現形式不是在做一個團體,主要還是在做內容。」
「出道即巔峰」 還是「女團元年」
在《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播出期間,陳悅天一直仔細觀察所有選手及其背後公司的運作狀況。但觀察之後,除了此前已經投資過的麥銳娛樂,他並沒有再度對任何其他公司出手。
在他看來,這些由綜藝節目推出的選手能不能持續火下去,主要看背後的經紀公司是不是有不斷的內容做支撐,並提供持續曝光。
在日韓,偶像產業有一套從選拔培訓到曝光的完整產業鏈條。練習生們參加偶像選拔綜藝之後,還有打歌節目能讓他們保持曝光,但在國內卻並沒有這樣的體系。正因如此,陳悅天對此並不樂觀,「如果經紀公司沒有持續輸出內容的能力,人鐵定不會這麼火下去。」
目前,在國內從事女團經紀的公司,主要分為日系養成和韓國練習生模式。2014年,陳悅天投資SNH48,當時這個女團對標的是日本第一天團AKB48,後者多年蟬聯日本歌曲專輯銷售榜冠軍,在國內二次元人群中也擁有廣泛的核心粉絲。
對比日韓兩種女團模式時,陳悅天以遊戲市場的兩類產品做類比;後者是流量型產品,如夢幻西遊、傳奇這類大型網遊,前者則是近些年非常火爆的玩法性產品,比如網易推出的陰陽師、第五人格和上半年火爆的戀與製作人。
在他看來,作為流量型產品的韓團消費門檻低、用戶群大。日系養成團則側重於更深度的體驗和服務更垂直化的人群。在他看來,在中國市場,養成團才是未來的趨勢——在2017年SNH48總決選中,僅僅依靠出售投票券,絲芭文化就賺了1億。
英三嘉哥和陳悅天持有類似的觀點。作為國內最大貼吧「帝吧」的吧主,英三嘉哥的神龍妹子團第一期成員大多來自於貼吧,這個女團的風格也更偏向於日系養成。英三嘉哥也把女團視為產品,而且是一種社群形態的產品,神龍妹子團就是從貼吧這種社群選拔、推廣而成的女團。
至今,這個女團都和貼吧緊密的綁定在一起,被作為貼吧精品內容進行展出。
在英三嘉哥看來,女團既不像明星那麼極端,又具有偶像的氣質,如果能做好垂直人群的運營,最終也能做出一個有品質、又有商業營收的女團。「但我認為女團時代遠遠沒有到來,現在都是傳統行業在做這一套。沒有人真的在研究什麼是女團真正的內涵。」
英三嘉哥認可SHN48的模式,在他看來,做女團最難的是做文化。目前,除了SHN48之外,幾乎沒有人能把女團文化做出來,「很多公司就是很粗暴的把妹子送上了節目」。
哪怕是曇花一現,也不知有多少女孩拼命想站在聚光燈下
張展豪顯得更為務實。在他推出的幾個女團裡,既有韓系女團,也有日系養成。他認為,國內目前不論產品打造能力還是渠道都不夠健全,想要形成自己的模式,一定要有過渡的能力。
他口中的過渡主要表現在多方向的嘗試,經歷一年時間的探索後,張展豪覺得:「現在是打造產品的能力基本合格,但跟國外相比,差距還主要在渠道。」
但他比其他人都更為樂觀,在他看來,目前國內已經有了偶像綜藝、偶像榜,偶像的線下演藝也遲早都會到位:「下半年會開始有,明年會全面有。」
王思聰沒有細談過日系韓系之爭,但他更看好韓系的練習生路線。香蕉娛樂在內部定下的女團發展規劃是3到5年。從2015年開始代理韓國女團在中國的運營,到2016年開始甄選和培養自己的偶像團體,這家因王思聰而成名的娛樂公司一直想做更受主流文化認可的韓系偶像團體。
香蕉娛樂的藝人經理徐寧娜說,「不管是韓式還是日式嫁接到國內都有問題,所以我們想先拿3到5年的時間,把自己模式試驗一下。」
儘管更偏向韓系偶像團體,但香蕉娛樂把韓系培養的時間大大縮短。韓國偶像在出道前,往往經歷至少5年以上的練習生時光,香蕉娛樂把練習生從培養到面向市場的周期調整到了兩年內。如果沒有《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香蕉娛樂原計劃也要在今年推出自己的偶像綜藝,讓旗下藝人儘早面向市場。而且,按照計劃,就算市場反應不強烈,也會持續推進第二期、第三期成員的培養。
對此,徐寧娜解釋,「中國家長不會允許孩子像韓國孩子一樣,花六七年做練習生,我們必須早早讓她們接受市場的考驗,如果不合適,早知道也更好。」
無論日系韓系,在偶像經紀公司的老闆們看來,偶像產業最終都會迎來爆發,只是到達的路徑各自不同。總的來說,這幾檔熱門偶像綜藝對行業而言,最大作用是讓市場和資本給行業留下了更多機會,和更充裕的試錯時間。
每個老闆都顯得信心十足。
但對於那些夢想成為偶像的101個年輕女孩,如果沒能在這一次嶄露頭角,接下來的考驗也會更為殘酷。
結束採訪前,我問被淘汰的那3位香蕉娛樂的女孩:你們最害怕什麼?夢想成為像少女時代那樣實力超強偶像的劉尼夷上一秒還在笑嘻嘻,她剛滿20歲的臉上瞬間露出對於未來的恐慌,「最怕變老吧,感覺時間已經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