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陳沁涵)日本電車痴漢惡名昭著,公交和地鐵口經常會豎有「注意痴漢」、「痴漢是犯罪」等警示牌和標語。
社交媒體上日本網友上傳關於痴漢的警示牌和標語。
痴漢的行為包括觸摸女性身體和敏感地帶、用手機隱秘拍攝淫穢照片和視頻等。日本專門研究性騷擾行為的機構「#WeToo Japan」今年1月調查發現,全日本至少70%的女性遭遇過痴漢騷擾,其中半數以上女性選擇默默忍受。
據《日本時報》報導,8月27日,日本旗牌文具公司限量銷售一款防痴漢的隱形印章筆,定價2500日元(約合人民幣169元),500件商品上線半小時被搶購一空。
日本旗牌文具公司網站截圖
當有痴漢伸手襲擊時,女性可用印章筆迅速在其手掌上留下印記,這種印記肉眼難以看見,只有在紫外線下才會顯現。這種印章對痴漢起到威懾作用,也可作為事後的證據。
另外,購買印章筆的消費者還將獲得一條特殊的帶子,可以系在包上顯示其帶有印章筆,警告痴漢退散。
日本政府以及民間針對痴漢行為採取過各方面措施,但是收效甚微。車廂痴漢為何久禁不絕?
反痴漢措施頻頻引發爭議
今年5月,一名日本女校醫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她被建議使用安全別針刺車廂痴漢。這條發帖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這種方式可以警告痴漢,但有很多人認為此舉不可取,可能會招致對方進一步犯罪行為。
列車行駛到日本東京品川站,人滿為患。圖/視覺中國
有網友私信日本旗牌公司老闆,建議研發一款防鹹豬手的印章。於是,隱形印章筆應運而生,該公司稱後續將會基於消費者的反饋來改進產品。
大阪的「反性騷擾活動中心」稱讚該產品的推出非常有意義。不過,許多日本男性網友提出質疑,認為這將增加冤假錯案發生的機率,讓男性恐懼乘坐公共運輸。
其實,日本在對付痴漢問題上曾想出過很多辦法。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埼玉縣警察部門早在2015年就推出過反電車痴漢標記貼紙,打擊日益猖獗的電車性騷擾行為。
埼玉縣警方免費發放貼紙,貼紙標籤直徑約為2.5釐米,上面印有「禁止觸摸」字樣,揭開貼紙的剝離層,露出紅色的「X」墨水印記。受害者可用此方式進行舉證告發。
埼玉縣警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貼紙樣式
不過當年這種方法飽受詬病,因為不具有法律效應,如果想要抓到痴漢還是必須依照標準法律程序,搜集受害者和目擊證人的證詞、監控錄像等。
為解決痴漢問題,從2000年開始,日本電車和鐵路公司相繼推出「女性專用車廂」。一開始這種做法受到好評,但是時間一長就頻頻出現男性強行使用女性專用車廂的情況。特別是在日本首都圈,上下班高峰車廂過於擁擠,有男性直接擠入女性車廂。
女性專用車廂。圖/視覺中國
據日本livedoor新聞網報導,去年2月,東京地鐵有3名男性進入了女性專用車廂。車廂內的女性高聲喊道:「下去」、「請配合一下」。男性反駁道,「憑什麼,我是色狼嗎」。車廂內一片混亂。還有類似案例發生,女性乘客按下緊急制動按鈕,導致電車晚點。
日本法律沒有規定男性一定不能乘用女性專用車廂。日本JR地鐵方面表示,「沒有強制要求,但這是禮儀和道德問題」。
痴漢行為並非全是性慾作祟
隨著性騷擾事件的泛濫,日本加大了對痴漢行為的處罰力度。據日本《迷惑防止條例》第8條規定,「痴漢行為」要處以半年監禁或50萬日元罰款,偷拍要處以1年監禁或100萬日元罰款,屢犯者還會加倍處罰。
另外,實施強制猥褻行為者,處以6個月以上10年以下徒刑。通常,受到精神傷害的日本女性往往不會為金錢等因素與加害者和解,所以違法者一般會受到最高刑罰。
但是即使面對如此嚴厲的處罰措施,依然有痴漢頂風作案,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據《東京新聞》,2017年10月,日本性犯罪專家齊藤章佳出版了一本書《男人做痴漢的理由》。書中寫道,研究發現「痴漢的作案動機不一定性慾作祟」。
齊藤表示,性犯罪的本質是"支配慾望",針對弱小的女性實施痴漢行為,能夠讓他們獲得一種優越感。經過調查發現,很多痴漢都是擁有大學文憑的普通上班族,大多數還有家室。他們做出痴漢行為往往是因為壓力太大。
書中解釋,像孤獨感、不安感、疲憊感等都會造成巨大壓力,部分男性通過對弱勢女性下手獲得優越感,宣洩壓力。
自2018年春季開始,東京最繁忙電車線路「山手線」在全車安裝監控攝像頭。但齊藤認為,即使是監視他們,犯罪也還會繼續。
日本實現男女平等路還長
據《朝日新聞》報導,從日本公共運輸開設女性專用車廂開始,不斷有男性發起倡議,要求設置男性專用車廂,以體現性別平等。但是部分女性反駁稱,日本社會女性地位低於男性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男性提出這樣的要求是無稽之談。
世界經濟論壇於2018年12月發布年度「性別差距報告」,日本在149個被調查國家中位列110名。雖然與去年的排名相比前進了4名,但在G7國家中墊底。
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在政治經濟領域,女性的地位仍未受到重視。日本女性議員和官僚的人數少,因此「性別差距排名」在政治領域位列第125位。經濟領域也停留在第117位,原因是公司中的女性骨幹少。日本被認為是「男女平等化落後的國家之一」。
儘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直呼籲讓更多女性在社會中擔任更高職位,但是去年第四屆安倍內閣改組後,內閣中僅剩一名女性閣僚。安倍表示,他「必須承認」女性政客在最新內閣中的代表性不足。
新京報記者 陳沁涵
見習編輯 周博華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