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非常糟糕的聯賽開局之後,索爾斯克亞將博格巴從首發陣容中拿下,慢慢確立了弗雷德+麥克託米奈的中場組合。兩名藍領中場能夠提高球隊在轉換階段的侵略性,這也讓曼聯找回了之前反擊隊的感覺,紅魔是本賽季英超75分鐘後進球最多的球隊。
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球迷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啟用弗雷德+小麥克的中場組合時,索爾斯克亞總是在右邊前衛的位置上選用馬塔。第一場對布萊頓的聯賽杯做測試時是這樣,此後無論對手強度如何,只要在使用弗麥做雙中場時,曼聯的右邊前衛總是馬塔,在本賽季弗麥搭檔首發4231的全部4場比賽中均是如此。
馬塔是一名中場屬性非常明顯的球員,隨著年齡的推移,他的位置逐漸後移。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馬塔需要尋找更多面向球門持球的機會,而他現在的身體在核心區域站不住,所以主動也好,被動也罷,深度回撤持球的踢法是目前最適合馬塔的踢球方式。
在1年前兵敗紐卡斯爾的那場比賽後,我批評了馬塔的表現,因為彼時他做了太多類似的回撤出球,但是壓根沒有意義,首先紐卡斯爾並沒有對曼聯中場出球進行壓迫,其次他做的這些活其他球員也能做。
為什麼一年後同樣的對手,馬塔就活了呢?理由也是相同的,首先紐卡並沒有務實的擺出雙層大巴等我們進攻,其次弗麥的組合在出球端也需要更多幫助。
這種情況下馬塔的回撤就是有意義的,他既能給到雙後腰額外的出球點選擇,甚至能夠乾脆加入後腰的行列,自己完成出球,轉移,梳理進攻方向等原本博格巴能幹的工作。
除了回撤出球以外,馬塔與布魯諾這兩名技術型前腰能夠在核心區域完成快速傳切,也許兩人都不是能夠在核心區域站穩持球的類型,但兩人球商在線,往往能夠踢出令人眼花繚亂的連續一腳傳切配合。
現代的足球研究會將一次從零到有的進攻分為4個階段:後場出球,推進至進攻三區,創造機會,完成終結。馬塔在前三個階段均能為球隊提供幫助,這就是他上位的理由,年邁的馬塔正在用他的經驗來幫助球隊,成為球隊前後場重要的粘合劑。
不過馬塔叔叔今年畢竟已經32了,在這個艱苦的賽季,我們不能奢望老將時刻保持高光的表現,相信有很多魔迷都在期待今夏的標王範德貝克能夠迅速融入球隊,那麼貝殼能否打馬塔那個位置呢?
其實觀察索爾斯克亞的首發挑選可以發現,我們前面提到了當索帥挑選弗雷德+小麥克時,他會啟用馬塔,而當他選用博格巴時,他往往會選擇三名具有前鋒屬性的球員(格林伍德出任右前衛),這裡體現了索帥對陣容平衡的考量,那麼下一個問題隨之而來,範德貝克究竟可以視為一名中場還是一名前鋒?
雖然範德貝克職業生涯一直在踢中場的位置,但他是一名前鋒屬性十足的球員,他習慣出現在核心區域,但是與布魯諾,馬塔相似,範德貝克同樣不具備在核心區域持球進攻的能力。那麼很明顯,818能做的,範德貝克也能做到。
想必這就是索爾斯克亞之前提到的優秀的球員總是能夠踢到一塊去的意思,範德貝克能夠在核心區域完成小球串聯,並且他也能完成布魯諾在古迪遜公園類似的頭球衝頂。
但是目前的範德貝克並不能在出球端為球隊提供貢獻,這裡需要強調一下,範德貝克並非沒有出球能力,只是他提供不了馬塔能夠提供的那些東西。
貝殼能跑,也會跑,但是在阿賈克斯時期他並不需要承擔中後場出球的職責,他目前能夠提供回撤與接應點,但他還未融入球隊的出球體系,或者說當使用範德貝克時索帥甚至可以為他設計一些出球套路(比如強化邊路層次等),出球端的表現也是範德貝克暫時無法進入首發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暫時沒法將範德貝克視為一名中場。也許他在有博格巴以及馬蒂奇的陣容裡能夠登場,此時的貝殼只需要專注於創造機會以及完成終結就可以了。
當然,這只是在4231環境中的探討,範德貝克是一名值得為他嘗試新陣型的球員,只不過在密集的賽程中,球隊演練新陣型的空間也很小,這也就是我在球探報告中稱範德貝克難用的原因了。球隊或者貝殼本人,需要有一者主動求變,從短期而言範德貝克自己主動融入球隊方為上策。
在曼聯更換了雙後腰組合之後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僅是馬塔的快速上位,防線4人組也需要在出球端提供更多的幫助,而此時盧克肖的傷病可能會在未來埋下不小的隱患,如何在出球端更好地協助弗麥這也將是索爾斯克亞在下一階段的主要課題。
曼聯在上賽季的出球數據非常出色,球隊能夠很輕鬆的將球送入進攻三區,但是缺乏最後畫龍點睛的關鍵人物,B費彌補了這個空缺。而在本賽季,曼聯在出球階段出現了一些問題,從而在向進攻三區推進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礙。所以我期待博格巴能夠找回狀態,他是能夠解決問題以及讓球隊換個活法的關鍵人物,不然弗麥+B費馬塔的中場組合將很難輪換,曼聯能夠挨過接下去魔鬼賽程的考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