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姍姍:為脫貧攻堅貢獻青春力量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2020-12-23 山西日報數字報

  「咱們村目前遇到的困難是什麼?」「你現在的收入主要靠什麼?」「你們家孩子上什麼學,學習咋樣?」……在靈丘縣邊臺村的支村兩委和貧困戶會議上,第一書記高姍姍每次開會都是幾個小時,村裡村外、家長裡短,村民有事都願意聽聽她的意見。
  2017年8月,團中央組織部基層建設部幹部高姍姍,受中組部和團中央的委派,擔任了革命老區靈丘縣韓家房村第一書記。她接過上任第一書記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努力,讓韓家房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去年5月,高姍姍被派駐離靈丘縣城五十多裡路的南山區——紅石塄鄉邊臺村,幫助這裡的群眾脫貧致富。
  在脫貧工作中,她牢牢把握黨建引領,有效發揮青年社會組織、發動各領域青年力量,並整合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形成有效的工作抓手。在實踐中,她摸索出通過黨建「X+1」模式(X:若干青年社會組織,1:駐村第一書記所在貧困村),聚合青年社會組織與貧困村結對建立聯合黨支部,推動和帶動各項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取得四兩撥千斤的成效。

身心盡入,真情實意對待貧困戶

  「冬天快到了,很多村民身上穿的都是灰黑色的舊棉襖,棉襖裡的棉花不服帖也不暖和。貧困戶家裡炕上的被褥,也都是灰土土的樣子,看到他們這樣的生活狀況,我說不出的揪心。」談及第一次來到韓家房村的景象,高姍姍回憶道。
  於是,高姍姍將這一情況告知了團中央直屬單位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黨組書記侯寶森,他當即安排了20餘萬元的空調、棉衣被、秋衣褲等秋冬物資送到了村裡。之後,北京的朋友得知高姍姍駐村扶貧的情況後,也幫助她對接了北京財貿學院團委的志願者,20餘名師生帶著800套嶄新的羽絨服來到村裡,挨家挨戶地送溫暖,親自給貧困戶穿在身上。
  據了解,為了將扶貧常態化,2018年3月18日團中央直屬單位,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第二黨支部與韓家房村黨支部建立聯合黨支部,通過黨建關切的模式帶動全面資源對接。為了推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振興,高姍姍扶貧的兩個村與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中國青年國際交流中心、北京財貿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等建立聯合黨支部,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投入扶貧物資累計40餘萬元,全縣受惠貧困村10餘個,受惠貧困戶1600人。
  「我們沒文化,也不懂禮貌,但我們講情、講理兒,誰對我們一點好,我們記一輩子。」村民王海蓮感激地說,「黨的政策越來越好哇,派來的幹部像高書記這樣又年輕又能幹,我們有盼頭哇。」

事無巨細,教育扶貧開拓先行

  一次,為韓家房小學的孩子們捐贈棉衣時,高姍姍發現一位有舞蹈天賦的孩子。但校長韓軍紅卻說:「好苗子,可惜家裡太窮,估計等到初中就打工賺錢去了……咱們學校這種貧困孩子還挺多的。」
  在對學校所有貧困戶孩子進行家訪時,高姍姍聽到一位母親這樣說:「家裡窮,孩子的父親得了腦瘤,我也患有嚴重關節炎,幹不了活兒。不指望孩子上學有出息,等上完初中,就跟她姐姐一樣出去打工賺錢。」
  高姍姍心裡一顫:「這不就是貧窮的代際傳承嗎?如何阻斷呢?」
  於是,她發起建立「自強不息志存高遠」助夢項目,首批資助方以小學2400元/年、初中3600元-4800元/年,高中6000元/年的標準,對駐村及周邊村的貧困家庭孩子進行全部兜底資助。「項目二期篩選了十餘名品學兼優的寒門學子與資助方結對,進行物質幫助和日常思想、情感、精神上的交流。截至目前,已發放到學生手中的資金達10萬餘元。」高姍姍對記者說。
  為了提供更好的硬軟體教育條件,團中央基層組織建設部撥付10萬元經費支持縣青年之家建設,中國光華基金會捐助10萬元給建檔立卡戶貧困學生……被資助的孩子們,因為看到了希望,變得發奮圖強。
  在這些孩子身上,高姍姍深刻感覺到教育雖然是見效最慢,但卻是最根本、最有力量的脫貧方式。「只要家家戶戶都重視教育,社會各界都支持教育,落後的貧困山區終究會改觀。」說到這裡,高姍姍的眼神閃爍著堅定。

七位一體,摸索實踐扶貧一線

  邊臺村,是靈丘縣重點易地移民搬遷點,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關懷。在縣鄉黨委政府支持下,解決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樓房。但高姍姍卻想,如果縣鄉裡修了四通八達的公路,制定了休閒旅遊發展規劃,依靠自主創業和發展產業,那老百姓就不會為生活所發愁了。
  於是,在基層組織建設部部長張向群的協調幫助下,高姍姍組織當地青年創建了全國唯一實職認證的 「駐村第一書記」服務號和商城,為土特產搭建起售賣、共享、眾籌的流量入口,實現了近20萬元的銷售額。「在團中央宣傳部、中國國際交流中心、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苦蕎等靈丘特產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各大流量平臺,甚至成為國際交流中心外事活動御用國禮,成為『講好中國扶貧故事、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文化傳播載體。」高姍姍欣喜地說。
  辛苦付出的同時,高姍姍也收穫了諸多榮譽,她的電商消費扶貧做法作為典型經驗在國務院扶貧辦的簡報刊發,她的扶貧事跡被北京電視臺跟蹤報導,紀錄片申報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她入選「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最美人物」,她本人也被評為大同市「2018年度脫貧攻堅優秀幫扶幹部」、山西 「脫貧攻堅青年先鋒」、山西「全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
  「我覺得,越是偏遠貧窮的山村,越能磨鍊一個人的能力和心性;越是艱苦的環境,越磨鍊和考驗自己的初心,越有機會踐行使命。我挺珍惜這樣的機遇。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我一樣,這麼幸運地在年輕不怕吃苦的年紀親歷和深度參與這樣一個歷史進程,並能使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我希望未來回憶人生的時候,如今我所做的事情,是最讓我值得驕傲的。」高姍姍動情地表達她對扶貧工作的理解。
  在靈丘,高姍姍不斷摸索實踐,推出了產業扶貧、黨建扶貧、社會公益扶貧、思想扶貧、文化知識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和創業扶貧「七位一體」的扶貧措施。談到她的感人事跡,村民們都有說不完的話:「高書記帶領我們種植了500多畝的油用牡丹,我們韓家房全村都脫貧了。」「高書記自己掏腰包外出考察項目,帶回來玉木耳食用菌產業,建了一片大棚,我們跟著高書記幹活,每人都增收了7000多元,村集體也有錢了,資產一百多萬。」「別看是個女娃兒,跟我們老爺們一起搬石頭壘土壩、扛鋼管、卸菌棒,能幹哇,也吃得慣我們山西的胡麻油、黃糕!」「我們村地勢不好,世代缺水吃,高書記給我們打井架電,我們住上了別墅洋樓,吃的用的水和澆地養魚的水全靠這兩口深水井。」「你這第一書記當的!家也不回了,真是拼命三郎,你幹什麼我們都願意跟著你幹!」……

個人簡介

  高姍姍,1984年9月生,中共黨員。共青團中央基層建設部副處級調研員,2017年8月起先後擔任團中央派駐靈丘縣韓家房村和邊臺村第一書記。她探索和創新了黨建、產業、創業等「七位一體」扶貧路徑,實現了韓家房村和邊臺村的整體脫貧。她的事跡經中國婦女報、中青網、北京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導,其中北京電視臺製作的事跡報導申報中宣部五個一百工程評選。2019年3月起,她擔任團中央駐靈丘縣定點幫扶工作隊隊員,4月獲得山西省脫貧攻堅青年先鋒,並榮獲全省脫貧攻堅貢獻獎。

本報記者林曉方

相關焦點

  • 為脫貧攻堅貢獻強有力的巾幗力量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7日電 (謝倩)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意義重大。近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全國婦聯推出「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系列訪談第三期,三位女性代表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暢談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
  • 堅持黨建引領 完勝脫貧攻堅 - 山西經濟日報數字報
    為了有效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武鄉縣堅持牽鼻子、抓關鍵、樹導向,攜手並肩一起發力,以更務實管用、精準有效的舉措,為決戰完勝脫貧攻堅硬任務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確保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面轉化升級,切實提高兩委班子的凝聚力、組織力和戰鬥力;以清理不勝任村幹部為抓手,集中組織開展村(社區)兩委成員全面排查和資格聯審;突出人選質量,堅持優中選強、強中選優,選派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擔任黨組織書記,切實增強村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凝聚合力決戰完勝脫貧攻堅戰。
  •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貢獻「她力量」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貢獻「她力量」金羊網  作者:許悅 陳恭梓  2020-07-10 50名來自廣東各界的女性領導和省委黨校的專家學者們熱烈探討脫貧攻堅的經驗,展示各行業女性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做出的成績和貢...
  • 餘濤:為決勝脫貧攻堅貢獻青春力量
    餘濤:為決勝脫貧攻堅貢獻青春力量 2020-04-29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明忠:擔時代道義 著扶貧華章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他帶領集團公司主動挑起脫貧攻堅重任,在天鎮縣、渾源縣、靈丘縣建起公共事業配套項目、移民新區、扶貧產業園等,建成「新農民+新社區+新產業」的搬遷示範點,累計在項目扶貧上投入10多億元,在智力扶貧上捐助800餘萬元。由於泰瑞集團的突出貢獻,張明忠被選為大同市第十三屆、十四屆政協委員,山西省工商聯執委副會長,山西省建築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副會長,並榮獲大同市脫貧攻堅奉獻獎、山西省脫貧攻堅奉獻獎。
  • 為脫貧攻堅貢獻僑力量(僑界傳真)
    來源:海外網圖①:「精準脫貧光明行」活動中,工作人員為小朋友試戴眼鏡。圖②:位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叩官鎮的「慧育希望」項目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裡,小朋友在開心地玩耍。圖③:河北蔚縣農民抱著豐收的小米開懷大笑。
  • 堅定必勝信心 爭做時代先鋒 |「脫貧攻堅 青春力量」先進事跡分享...
    堅定必勝信心 爭做時代先鋒 |「脫貧攻堅 青春力量」先進事跡分享會舉行 2020-10-23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交通攻堅深度貧困縣脫貧
    「十三五」以來,山西全省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艱苦奮鬥,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在2019年10月底實現了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了99.4%。今年,山西將積極爭取資金向深度貧困縣傾斜,計劃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67萬公裡,深入實施「百鄉千村萬裡美麗農村路」創建活動,全面完成「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任務。
  • 下西崗的扶貧成績單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原來,這個在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今年搭上了軍隊參與地方脫貧攻堅的快車,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寧新軍爭取回了扶持資金,下西崗人決定大幹一個冬天,讓扶貧項目早日開花結果。  半路殺出個 「程咬金」扶貧項目「爭」到手  2016年12月7日農曆大雪節氣這天,下西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寧新軍、支部書記王四虎、村委會主任王存遠全部蹲守在村西頭的大棚前,焦急地等待第一鍋殺完菌的香菇菌棒出鍋。
  • 海南日報數字報-繼續「背水一戰」 決戰脫貧攻堅
    回顧2019年,海南省高質量完成1.4496萬戶、4.5002萬人脫貧目標任務,全省農村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0.79%下降到0.01%以下,未脫貧人口僅有490人,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這樣的成績單,也為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釋放出積極的信號。
  • 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新華社太原11月19日電 題: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新觀察新華社記者王飛航、魏飈連翹、黃芪、沙棘、槐米……它們都是千年的植物,它們的葉、花、根、果最初是治病解毒的良藥。
  • 為脫貧攻堅貢獻天津大學智慧!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北方網、天津工人報等各大主流媒體都將目光聚焦在天大經管主辦的——「高校公益助農營銷大賽」比賽由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主辦,北京、上海等多所學校聯動參與,用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
  • 「青春興晉——新榮篇」奉獻青春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
    這是他們首次近距離地接觸脫貧攻堅,在實踐中每一個人都收穫頗豐。他們不僅增長了才幹,開闊了眼界,更收穫了別樣的友誼。這種友誼絕不止於同行的夥伴,他們和村民之間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正如其中一位學子所說:「眼前的脫貧攻堅比我在電視上看到的任何脫貧工作都要來的震撼。村民們的淳樸與熱情更是給了我極大的歸屬感,仿佛我就在這裡長大,是這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魏麗: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
    雖然多年定居鄭州,但是魏麗始終心繫故土,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2018年11月,嫘祖鎮窪郭村響應嫘祖鎮黨委政府號召,開辦扶貧愛心超市,向廣大村民和愛心人士募集資金和物資。遠在鄭州的魏麗得知後,立刻聯繫窪郭村支部書記劉麗君,為窪郭村愛心超市捐贈金龍魚食用油40桶,純紅薯粉條300斤。
  • 為決戰脫貧攻堅貢獻林草力量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大剩餘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對外出務工勞動力,要在就業地穩崗就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強化兜底保障。搞好脫貧攻堅普查。
  • 山西市場導報數字報
    又見平遙2019年度晉商·十大新銳人物張偉峰  張偉峰,山西卡利維特電梯有限公司總經理。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秉承「質量第一,效率至上」的信念,始終以客戶為先,服務至上為企業的核心文化,追求高效、安全、認真、嚴格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程序,真正的做到了讓客戶省心、放心。
  • 凝聚共識 獻計出力 在脫貧攻堅中貢獻首都政協力量
    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全面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脫貧攻堅是全社會的事,要動員和凝聚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人民政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要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重要作用。北京市政協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北京市委部署要求,凝聚共識,建言獻策,積極參與,為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 林口縣扶貧工作者獲全省脫貧攻堅貢獻獎
    10月17日是全國第6個扶貧日,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獎評選結果也於日前揭曉。林口縣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執法監察大隊大隊長、三道通鎮新青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朱洪波獲得貢獻獎。    據介紹,2018年春天,身為縣裡扶貧工作隊隊員的朱洪波來到新青村這個小山村,為貫徹縣委縣政府關於「網際網路+」精準扶貧的脫貧攻堅理念,他主動申請將三道通鎮村級電商服務站試點建在新青村,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當年7月,新青村電子商務服務站掛牌成立,同時設立了交通運輸郵政合作服務站,採取交郵合作的方式,通過大客車把農產品運輸到縣城,送到千家萬戶。
  • 宜秀區羅嶺鎮: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熱愛扶貧事業,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擔當作為,埋頭苦幹,在扶貧的道路上她一路昂揚前進,不為別的,只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海南日報數字報-繼續「背水一戰」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儋州市東成鎮銀村38歲的脫貧村民符天智,如今在海南金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火龍果基地打工,每個月能拿到工資3300元。下一步,他還想向銀行申請小額貸款,自主發展產業。  從「輸血」到「造血」,精準聚焦產業扶貧。剛剛脫貧摘帽的五指山市,依託山區資源優勢發展「老四樣」(橡膠、檳榔、益智、瓜菜)和「新四樣」(茶葉、憂遁草、樹仔菜、百香果)等特色產業,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