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發了一條動態,說了一下肖戰年度男歌手這件事,我也不喜歡看評論區和粉絲聊,最多也就看看私信,所以,還是解釋一下吧。
我其實對肖戰沒太大意見,之所以沒意見,主要是因為他在《我們的歌》的表現,雖說不算頂級,但是卻也絕對不差了。
對於唱歌過關的藝人,我並不會有什麼偏見。
只不過,這種時候,可能粉絲們就會出來安利自己的偶像,我注意到一個詞:「音域極寬」。
似乎很多粉絲也認可這一點,畢竟,這算是彩虹屁了。
只不過關於唱功,卻是有點過度吹捧了。
音域極寬這個詞用在哪些歌手身上比較合適呢?
男歌手我個人覺得可以用在張杰身上,女歌手可以用的就相當多了,諸如黃綺珊、張靚穎等,音域都是極寬的。
不說多了,男嗓至少應該把HighC拿下,才能用音域極寬這個詞吧。
我再一次把肖戰在《我們的歌》時期的音樂聽了一遍,說說自己的看法,另外最後,各位也可以看看肖戰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以及那英對他的評價。
G4是大部分男嗓最容易卡住的一個點,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一件事情。
只不過肖戰靠著練聲,顯然已經攻破了這一關,到了下一關了。
就拿《惱人的秋風》這首歌曲來舉例:
「我隨著風兒去」
我為什麼當初會說並不討厭肖戰甚至可以說是有那麼些好感呢?唱功本身就是一個加分項。
從F逐漸攀升倒升G,這一段的演唱難度是相當高的。
儘管「去」字是「u」音收尾,但是這裡卻是需要拖長音演唱的,各位也可以試著演唱一下,看看最終是不是演變成「i」音了。
能夠把升G4的音唱得比較實,已經很不容易了,客觀來講,這樣的閉口音咬字,現場演唱只要能夠帶上胸聲並且站穩,就證明歌手實能夠在這一音高隨意演唱的了。
當然,這算是當時的肖戰能夠演唱的偏重的音裡面,最高的音了。
為什麼這樣說?我們接著去聽下一句:
「我不怕秋風起~」
這裡的調和前一句相同,但是結尾部分並不是拖長音,而是向上進行,從升G4轉到升A4。
先說對比吧,很明顯「起」字演唱難度比「去」高,兩者口腔打開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後一句演唱,自然胸聲也就更少一些。
之後轉音向上走,則是讓聲音進一步轉柔,添加更多頭聲進去,但是強調一下,這並不是假聲,而是有著一定集中度的頭聲,如果是假聲的話,各位聽到的就會是漏氣的感覺了。
這首歌曲是肖戰在《我們的歌》演唱過的所有歌曲裡面,算得上是難度較高的一首歌曲了,基本展現了肖戰的唱功具體情況。
在G4能夠隨意調控頭聲比,演唱也相對輕鬆一些,雖然無法太過重型,但是平衡唱卻也已經足夠了。
只不過A4仍然是他面前的一道坎,這也是目前的華語樂壇的一個分水嶺,在A4遊刃有餘的男歌手,基本上大部分流行歌曲你都能唱了。
肖戰能唱A4嗎?
這倒是讓我驚喜的一個點,正好讓我聆聽到了肖戰《北方的狼》的音頻,之前一直都沒有聽過。
這首歌曲裡面有著一句歌詞:
「漫漫的黃沙掠過」
這一句最高音B4,有著大量A4,第一處「漫」字實著唱,從第二處「漫」字開始主動換聲,為後面的連續高音做準備。
很顯然,肖戰是唱不了A4的,至少這種聲音更多時候,歌手們並不願意暴露在大眾面前,因為它的聽感可能沒那麼好。
你能明顯感覺到,這些聲音基本已經擯棄了胸聲了,全程都靠著頭聲在維持。
這其實就是聲帶機能目前不夠,還需要練嗓的一個狀態。
但是好消息就是,這樣的聲音足夠說明,肖戰的練嗓大方向是對的,最終拿下這個音,只是時間問題。
以上,便是一個非常客觀的評價,音域不算特別寬,但是在有限音域裡面極其穩定,能夠在中高音穩定輸出,雖不算重型,但是卻也不會過柔。
還記得當初在節目裡面,肖戰和那英初見面的時候,肖戰有說過自己的唱功。
當時的肖戰,想要了解一下那英是如何和學員相處的,然後那英就告訴他:「通常,這些學員,他們功底都很強,基本上都不等兇的時候,他表達的東西會讓我意想不到,很厲害的。」
之後肖戰就說:「那姐,我這功力可能沒有他們這麼厲害。」
先說一下,那個時候早期的《中國好聲音》的很多學員,唱功基本都是BUG級別的存在,所以肖戰這樣的回答,其實是非常客觀,也是非常容易讓人有好感的。
那英當時和評價了他最開始第一次唱歌的時候在舞臺上的表現:「特別舒服。」
聲音不緊張,足夠鬆弛,沒有那麼刻意去拉緊,這樣的聲音可能反而更容易吸引所有人的耳朵。
後面有一段演唱,因為起高了,所以後面就選擇了切假演唱。
當時那英同樣有一段評價,大致意思就是說肖戰的真假轉換很柔滑,聲音很好聽。
最後,與其過度吹捧唱功,不如看看那英對他的評價,大家自然也可以評價,但是還是客觀一些比較好,或者說自己了解這東西再去評價會比較好。
還是希望各位沒必要過度去吹捧自己喜歡的偶像的唱功如何如何,畢竟唱功這東西,是完全可以聽出來的。
或許在幾年之後,肖戰拿下了換聲區之後,再去稱讚,也不遲。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讚並推薦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