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文和友「師從」橫濱拉麵博物館?文化消費何以塑造城市IP?

2020-12-22 睿途旅創

近年來網紅經濟的話題始終吸引著人們的關注,並由此催生了千億流量市場,網紅餐廳、網紅景區、網紅奶茶……數不勝數。其中一家主打小龍蝦的湘菜館——超級文和友,更成了餐飲界的網紅扛把子。

一天排號3萬+、一年賣掉3000噸小龍蝦,還走出國門,進軍聯合國晚宴,霸屏紐約時代廣場,10年時間文和友以近乎瘋狂的速度發展並成功出圈。這個豐富龐大的文化商業綜合體,作為市井文化的實體線下平臺,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空間。如今的文和友憑藉著餐飲+文化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再是一個單一的餐飲品牌項目,而是一家從市井中走來屹立在光影城市中心的文化產業地標,成為美食與文化的業界傳奇。

美食+文化,文和友打造市井中的人間煙火

超級文和友是一個起源於長沙的本土品牌,其主營是餐飲,但切入方式是文化記憶主題性的商業街項目,主題是復舊而不是復古,致力於打造城市中的市井博物館。

走入一個門口並不顯眼的小路,場景的穿越只在一瞬之間,前一秒還身處最繁華的市中心,周圍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下一秒就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的老舊社區,雜亂的廣告牌,昏暗斑駁的牆皮、牛皮癬小廣告、霓虹燈牌、老式錄音機、80年代的纜車……長沙超級文和友儼然一個極富煙火氣息的文化社區,每個視角都能成為一張好照片,每一個轉彎都能看到有趣的標語,吸引著眾多消費者前往打卡,體驗老城的氛圍和味道。

長沙超級文和友的內部動線並不是以平面作為邏輯,而是以縱向作為主要動線。七八層高的市井空間,每一層都有新的風景,新的內容帶動人不斷向上,電遊室、婚姻介紹所、麻將活動中心、歌舞廳、五金店、社區居委會、水果店、老髮廊...... 30餘家商鋪將傳統高層高購物中心的空間劣勢轉化為優勢,並且視線通透有層次,所有人相互看著對方,滿滿煙火氣,熙熙攘攘。

業態上,文和友得益於長沙這座城市的市井文化,讓長沙街頭的經典小吃一一呈現。這些小吃IP不僅足夠街頭,而且品類豐富,不重樣,就算全吃一遍也不覺得違和,如同真的走在一條自然形成的美食街一般。

除了各種街頭IP小吃餐飲,超級文和友裡也設置了酒吧、書店、美術館、小劇場等等,讓文和友的文化空間更加豐富,同時也讓「吃喝」的過程疊加上了「玩樂」,有效的延長了消費者駐留時間和消費機會,帶來流量和更多探索的樂趣。

7月12日,第二家超級文和友廣州店正式開業,店內的舊報箱、老路牌等各種富有懷舊感的物件,場外等位區供食客等候的竹凳座椅,緋紅色花紋帶著「喜」字的搪瓷盆餐具……真實還原了80、90年代舊廣州老街巷的市井味道。

廣州超級文和友共有三層,一樓還原街巷大排檔的風格設計,幾個檔口都是廣州知名的地道小食。上到二、三樓就可以看到高挑空的老街區縮影。從不同的階梯拾級而上,移步換景,每一處都「暗藏玄機」,細節滿滿。商場內部也參照舊時街道設計,有大排檔廣場式的開闊空間,也有小巷幽幽的狹窄走廊。

超級文和友作為廣州超大規模的綜合商業體,邀請了眾多廣州本地老字號品牌入駐,如承載老廣舌尖記憶的五羊雪糕、風筒輝燒烤、阿婆牛雜等著名小吃店,還有得閒紋身、蛇猴文具店等生活服務類品牌。有許多品牌都是首次在老城區舊址外另開分店,把舊街區的市井氣息帶到了充滿現代化建設的CBD商務區。

不過,廣州超級文和友作為文和友走出本土市場的第一家店鋪,在廣州市場上還存在著不斷的質疑和議論。儘管文和友已積極做出了調整和適應,但還是難以避免種種「水土不服」的症狀,例如整體風格和長沙高度相似,為地域文化代言欠缺說服力,餐品的味道一般等。

拋開贊與彈,從超級文和友的商業模式來看,它無疑是成功的。超級文和友通過策展手法來呈現城市記憶,以八九十年代城市風貌、美食等為材料打造出一個「魔幻市井」,一個可以吃的城市IP博物館、一座可以玩的餐飲遊樂園,走出了一條餐飲業態綜合體的IP化之路。

目前除了長沙、廣州,深圳超級文和友旗艦店也即將落地,文和友會如何結合深圳與香港文化特色,打造深港文化綜合體,也讓人充滿期待。

博物館+多重業態,橫濱拉麵博物館打造昭和時代的市井街區

文和友的商業模式並非首創,在日本橫濱的鬧市區,也有一個充滿舊時代情懷的「新天地」——橫濱拉麵博物館,不同於其他的博物館,橫濱拉麵博物館裡藏著一個日本昭和時代的老街區,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食物文化為主題的遊樂園。那麼,作為「食物文化主題樂園」的橫濱拉麵博物館又有何獨特之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橫濱拉麵博物館,場館主要區域建於1994年,位於橫濱市港北區鬧市,從外觀看與尋常博物館一般無二,但進入後就會被內部空間設計所帶來的強烈反差感所震撼。

博物館分為三層,一層主要是展示館和文創區,在畫廊中詳細介紹了拉麵的歷史和製作過程,在文創區不僅有特色產品的售賣,遊客還可以體驗製作個人專屬口味的杯麵。

地下一二層為了紀念1958年這一日本烹飪文化的重要轉折時刻,完全仿照1958年東京市中心"下町"區的樣貌而打造。因為這一年方便麵誕生,街邊麵館隨之大量湧現。

地下一層如同電影《三丁目夕陽》中展現的昭和30年代(1955-1964年)的街頭布景,整個空間營造出日落黃昏的景象,街邊遍布著各行各業的店鋪,診所、郵局、小賣鋪、書店、裁縫鋪等,不時還有下班的郵差和打更人在街頭執勤。

不僅是空間上給人的震撼感,內部大量的細節填充也讓整體設計還原度很高,充滿了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感。街區裡停著的自行車,收音機裡的歌聲、郵筒裡的信件都充分營造了有人真實生活的街區模樣。郵局、診所、書店、小賣鋪、裁縫鋪、拉麵館、警局等眾多業態都是可以實際去體驗的,比如裁縫鋪裡有老師傅等在那兒給你量體裁衣,小賣鋪裡昭和時代的糖果零食一應俱全,街頭拉洋片的大叔熱情地表演著,診所裡醫生和護士早已就位,甚至還會有警察喊住你說注意防火防盜……

在這樣串連的場景中,充滿溫度和人情味的交互體驗,比起大量用科技取巧的藝術場景式互動,更能展現了鮮活的城市舊時光,讓人瞬間一見如故,喚醒大腦中的記憶沉澱,引發潛意識的情感共鳴。

地下二層是延續著昭和時代風格的美食街,中庭的說書人講著整條街新發生的趣聞軼事,街頭的各類美食小販高聲招攬著生意。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街上匯聚著日本八家最具代表的拉麵店,讓你「無須乘飛機就能吃到全國的拉麵」。

拉麵,作為日本美食的代表,是遊客們去日本的必打卡美食。而橫濱拉麵博物館,不僅是拉麵文化的聖地,城市著名的旅遊景點、更是遊客們必去的網紅美食區。

橫濱拉麵博物館雖然是一家博物館,但餐飲卻是其核心載體。不管是日本八家最具代表的拉麵館還是昭和特色美食街,都超出了文化展館範疇,不僅刷新了人們對博物館的固有認知,也打造了一個多重業態的城市文化綜合體。通過和美食文化的跨界組合,構建了一個城市美食文化展示、體驗的平臺,拓寬了「文化+」的可能性,構建了多重複合業態,包括郵局、書店、小賣部、裁縫店等業態都可以無縫連結起來。

橫濱拉麵博物館,不僅是日本拉麵的信息展示地,也是一個充滿特色的餐飲綜合體,更是一個最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地標。這樣一個城市文化地標,早已不單是一個標誌物,而是城市向上生長過程的一種「時間記憶」,承載了城市人的理想以及對未來城市的渴望,其憑藉極強的融合文旅和引領消費作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城市IP。

無論是日本橫濱拉麵博物館還是超級文和友,兩者都是基於產業與其他業態的共生共融,提供沉浸式交互體驗,打造多重複合業態綜合體。它們呈現的市井街區或許比起現代高樓,沒有那麼高端摩登,甚至都不「漂亮「,但給用戶提供了一個回歸過去,重拾童心的一站式體驗空間,給匠人帶來了一個傳承和弘揚老手藝的機會,給城市建立了一個有人間煙火味的市井文化地標,而這種生活氣和煙火氣正是現代城市所缺失、又為人所嚮往的記憶。尤其是,這種充滿故事性的記憶載體,同時也附著著消費的興趣觸點、傳播的營銷觸點和產業的互動觸點,這也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不同的是,橫濱拉麵博物館只有一個,而超級文和友卻致力於打造成「美食界的迪士尼」,它將針對一線城市、準一線城市和海外市場不斷擴張,從「老長沙」到「老廣州」,未來可能還會有「老上海」、「老北京」等等,而這一擴張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外地餐飲品牌的本土化過程,是兩地餐飲文化的碰撞過程,如何恰當的融入當地的文化和情懷是擴張路上的重大考驗。唯有認清自己的同時認清市場,把每一次擴張都當作從零開始,才有可能走到最後。

文章素材來源其美設計、黑馬品牌、區域品牌知識局,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超級文和友「師從」橫濱拉麵博物館?文化消費場景何以塑造城市文化...
    超級文和友是一個起源於長沙的本土品牌,其主營是餐飲,但切入方式是文化記憶主題性的商業街項目,主題是復舊而不是復古,致力於打造城市中的市井博物館。超級文和友通過策展手法來呈現城市記憶,以八九十年代城市風貌、美食等為材料打造出一個「魔幻市井」,一個可以吃的城市IP博物館、一座可以玩的餐飲遊樂園,走出了一條餐飲業態綜合體的IP化之路。 目前除了長沙、廣州,深圳超級文和友旗艦店也即將落地,文和友會如何結合深圳與香港文化特色,打造深港文化綜合體,也讓人充滿期待。
  • 日本橫濱拉麵博物館——網紅餐廳文和友的靈感來源?
    導語:說起長沙最熱門的打卡地,早已不是橘子洲和嶽麓書院等景點,而是特色餐廳「超級文和友」。作為一個網紅打卡地和城市文旅新地標,文和友不僅將體驗做到極致,也為行業重新劃定了餐飲消費、市井文化、城市IP的商業邊界。而通過一系列對文和友商業模式的剖析,不難看出它與日本橫濱拉麵館猶有幾分相似之處。
  • 從迪士尼到文化公司,文和友給餐飲業的啟示是?
    目前整個餐飲業也就文和友提出了這個思路,問題是:超級文和友的競合玩法與迪士尼玩法是否匹配?我們先從連接端來看,文和友是一個全國連鎖網紅品牌,除了茶飲、臭豆腐、龍蝦館等品牌集群,文和友還開設了品牌博物館,在湖南,文和友還整合了笑工場演出秀。再看消費體驗,以廣州超級文和友為例,它就是一個大型的涵蓋休閒及餐飲服務的打卡地而已,顧客基本是吃一兩餐飯、拍拍照片、逛一圈後就離去。
  • 一天排號4萬桌,超級文和友是如何成為長沙文旅地標的?
    #簡介:超級文和友位於長沙市海信廣場,2018年開業,2019年二期升級擴展至2萬平方米,以長沙老字號為核心,結合長沙七八十年代城市記憶文化,匯集美食、零售、休閒娛樂等多元業態,進駐了100戶商家、20餘個商鋪,全方位還原老長沙的文化與情懷。
  • 「超級文和友」:偉達標識創造的「魔幻市井」
    本網11月6日訊 如今的超級文和友,偉達標識的合作夥伴,早已不只是一家餐廳,而是集合長沙網紅店的「文化+餐飲」的巨無霸。極具年代感的立體劇場沉浸式體驗市井文化超級文和友的標識系統,是偉達標識沉澱了22年的「長沙記憶」的整體迸發
  • 源創動態|王威先生應邀出席2020年度中國藝術城市影響力論壇暨2020...
    11月28日下午,2020年度中國藝術城市影響力論壇暨2020年度藝術城市國際傳播力榜單發布同期舉行。藝術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緊扣城市的文化特點、地域特點、文化定位,與會嘉賓以「藝術城市」為主題,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高峰論壇。
  • 超級文和友初現內捲化:店中店悄然更迭
    這棟建築,便是超級文和友深港旗艦店,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建築部分外牆已經完成玻璃幕牆的裝配。據媒體報導,超級文和友深港旗艦店總建面積達3萬平方米,比2018年開業的超級文和友長沙店大1/3,更比廣州店大6倍。這裡將被打造成香港特色+創新的深港文化生活綜合體,也是文和友目前全國最大的門店。
  • 從超級文和友,看「餐飲+商業地產」模式如何構建!
    基於此,2019年文和友便開始對海信廣場文和友店進行擴建改造,再投資2個億,面積增至2萬㎡,成立「超級文和友」,打造多重複合業態。一來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維度、更立體的消費感受,二來也降低了排隊等待的無聊感,通過文化輸出將過載的流量變現。從街邊小攤販到門店經營,從龍蝦館「旗艦店」到「海信廣場店」,再到今天的「超級文和友」。
  • 年收過億,超級文和友如何讓場景為餐飲服務?
    文和友的出現重新定義了餐飲消費、市井文化、場景IP的商業邊界,打造了餐飲+文創的新模式。不僅如此,超級文和友還想要打造中國餐飲界的迪士尼。文和友如何打造爆品2010年,文和友創始人文賓在長沙的坡子街夜市上擺路邊攤,取名「犀利排骨」。
  • 超級文和友,如何「騙」走年輕人的錢
    至此,一個在海信廣場成長起來的龐然大物超級文和友,誕生了。通過過去幾年在美食上的積攢,超級文和友年消費次數為800萬,遠超過海信給定的預期。海信原有的餐飲業態受益於文和友客流的外部溢出,海量而又難忍長時間等待的顧客,間接轉化成了其他餐飲的客戶。
  • 穿透文和友的易容術
    據說,目前長沙超級文和友單店在「兩微一抖自媒體」的曝光量累計超過60億次。那麼,文和友是怎麼從一家地方性餐飲品牌,進化成覆蓋全國範圍內年輕消費群體的文化品牌的?這種進化成功了嗎?文和友的商業模式是否發生了本質變化?
  • 超級文和友毀譽參半,文賓的「餐飲界迪士尼」夢能成嗎?
    「在飛速變幻的城市生活裡,到底有沒有不會過期的東西?」文賓後來通過超級文和友給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1987年出生的文賓是文和友的創始人(取自文賓和他的朋友),早期曾在個人微博裡多次調侃自己為「坡子街王家衛」,日後採訪中常常固執的說著長沙方言。
  • 穿透文和友的易容術-虎嗅網
    文和友的投資方、加華資本創始人宋向前則認為,自己在雜亂無章的超級文和友裡,發現了這種文化。「它連接情感和心智,孕育著很深的人文情懷。」看樣子,這是一筆文化味兒很濃的投資。 文化質感讓文和友受益良多,他們過去有家1400平方的龍蝦館,年銷售1億元多,論坪效不輸海底撈(單店年銷最高時達5500萬元,面積600~1000平方)。
  • 廣州超級文和友熱度降了
    他的創始人叫文賓,坊間傳聞「文和友」的意思是「文賓和他的朋友們」。在廣州,除了特立獨行的建築風格,超級文和友還標榜集合了25家地道的廣州小吃,包括荔銀腸粉、阿婆牛雜、風筒輝、八珍煎餃、炒螺明、沙灣奶牛皇后等,以及一些體驗式懷舊主題商店。但記者發現,有不少商戶已悄悄離場,並迅速易主。  在超級文和友一樓的外賣站,本來經營著無影腳陳氏盲公丸,現已換上陳添記的招牌。
  • 文和友究竟是不是餐飲公司?
    長沙近幾年成為二線城市中的網紅,與美食密不可分。提到長沙的美食,不得不提到「文和友」,亞洲最大的龍蝦館、中國美食界的「迪士尼」、餐飲界的司馬遷、長沙的美食地標、餐飲業的超級新物種等等,都是它的標籤。超級文和友在長沙幾乎成為外地遊客的打卡聖地。
  • 「特寫」在愛馬仕旁邊賣小龍蝦,超級文和友摺疊廣州
    創始人文賓表示,超級文和友在廣州最貴的地段,說服了最好的合作夥伴,在這裡賣最平價的美食,所做的所有事情都需要鼓足勇氣,花了很多時間組建團隊做城市文化、拍城市宣傳片,為街頭美食匠人拍攝紀錄片,然而這些並不掙錢。「超級文和友進駐太古匯,可以說是太古匯開業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
  • 悠遊廣州——超級文和友 上
    大家好,水缸又來爆肝更新啦~上午逛完南風古灶吃了個午飯,下午就馬不停蹄地往廣州趕,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公交後終於搭上城際地鐵廣佛線,再換乘後終於到賓館安頓下來,休息一下準備去超級文和友吃個晚飯。這次住在28樓,修整一下拍幾張樓外的風景,有陽光穿過雲層。
  • 風筒輝退出文和友,情懷敘事如何保鮮?
    十一月末的周日夜晚,櫥窗貼滿聖誕裝飾的太古匯燈火通明,旁邊的超級文和友一如既往地打著昏黃的燈光,刻意又倔強地表現著自己的「市井氣」。「風筒輝?早就不做啦!」「阿婆牛雜」的店員告訴識廣。在入駐「市井博物館」——超級文和友太古匯店(以下簡稱「文和友」)不足兩個月後,文和友的「招牌」商戶之一——風筒輝選擇離開。
  • 首批老字號退場,廣州超級文和友還能走多遠?
    文和友,本來是一家發源長沙的龍蝦館。他的創始人叫文賓,坊間傳聞「文和友」的意思是「文賓和他的朋友們」。超級文和友則是打造了集餐飲、民俗、潮流文化於一身的「餐飲綜合體」。在廣州,除了特立獨行的建築風格,超級文和友還標榜集合了25家地道的廣州小吃,包括荔銀腸粉、阿婆牛雜、風筒輝、八珍煎餃、炒螺明、沙灣奶牛皇后等,以及一些體驗式懷舊主題商店。但記者發現,有不少商戶已悄悄離場,並迅速易主。
  • 「文和友」,專注下裡巴人社區
    走進大都市,不要光看高樓大廈,下裡巴人文化社區更接地氣請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在能夠在一個城市裡,或者在某個城市的繁華區域,能夠保有這麼一座特殊歷史、特殊形態的商場或集合空間、或帶旅遊性質的綜合服務區,將當地的旅遊文化、古老建築和最地道的美食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