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修通後,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助力了扶貧產業的發展
6月27日一大早,我來到村裡安排防汛工作。85歲的老支書凌目興一見面就拉著我的手,有些哽咽地說:「戴書記啊,這次大水來了我們也不怕了,有你修的公路橋在,我放心了。修橋是我們幾代人的期盼,感謝你幫我們實現了!」我拍了拍凌老的肩膀:「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您老注意身體,日子會越過越好!」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曾參加過保衛祖國邊疆的戰役,轉業後,一直在縣紀委工作。2014年,我開始擔任縣紀委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一幹就是6年。6年間,我先後在三個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2018年4月,我來到了四方溪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兼村支部第一書記,這也是年過五十的我的最後「一場戰役」。我深刻感受到:「你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就會把你記在心中!」群眾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只要你真心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老百姓就會記著你的好,也會真心實意地信任你。
二酉鄉四方溪村是個合併村,老四方溪村組和四方溪村中間是一條寬近80米的小溪。一條小溪,卻讓兩個地方的發展有「天壤之別」。老四方溪組因交通不便,出行困難,產業發展滯後,經濟十分落後。前期了解情況後,上任第一天我就到了老四方溪組,進行實地走訪。「老四方溪村人盼修公路橋已經幾十年了,但換多少個第一書記都沒用,一直都沒有修好。」一進村裡,我就聽到了村民們的抱怨。在此之前我沒有遭遇到這樣的事情,甚至一些年紀比我小的村民對我也有點輕視,我感覺心裡挺委屈的,但我沒有反駁,只是堅定有力地說了一句:「請你們放心,橋不通,我戴繼發就不走!」老支書凌目興聽到這句話,含著熱淚,緊緊握著我的手說:「我父親那時候就說要把橋修了,我當村支書第一件事就是修橋,可是我們村窮,大家沒錢修橋,到處籌資金也籌不到,現在就靠你了!」老支書的話讓我的心裡為之一震,一座橋,是幾代人的夢啊,就算前面是「槍林彈雨」,我也要衝上去,把這橋給修通了。
回到村部的那晚,我一夜沒有合眼,整晚都在思考著怎麼把這個困擾村民們脫貧致富的難題解決好。天一亮,我就前往縣裡匯報修公路橋的事。我跑回單位,給書記詳細匯報了情況,我告訴書記,我在村民面前「立了軍令狀」。在縣紀委監委的全力支持下,我又先後到交通、水利、國土資源局等單位聯繫, 1個多月後,終於把項目立下來了。
原以為修橋的事情就這麼順利的解決了,但是很快就遇到了「攔路虎」。修建橋梁,要把周邊的一些樹木移栽或者砍掉,其中一顆桂花樹是鄧姓村民家的,他架起圍欄,攔住施工隊,不讓工人進行施工,引起了全村人的公憤,一些村民要衝到他家去。我一聽到這個事,立馬勸阻村民,拍著胸脯保證這件事我一定處理好。我擔心事情拖延會引起村民的激憤,當天夜晚,我自掏腰包買了兩瓶白酒上門去找老鄧。山裡的路不好走,我眼神也不好,差點就在路上摔了,摸摸索索走到了老鄧家。老鄧一看到我就嘟囔著喊我走。我把酒放下,語重心長地跟他說:「老鄧啊,這橋是大家的橋啊!是大家的希望啊!」「你們這是割我的牛鼻子啊,這桂花樹值錢啊。」老鄧氣呼呼地說。我握住他的手:「兄弟啊,這是你的牛鼻子,但是你卻拿著刀,捅全村人的心窩子。樹我們可以移到別處栽,橋不通,什麼都沒有了!」我和他算了一筆經濟帳:公路橋通了,他不光可以賣桂花樹,還能運豬、牛和稻子等去城裡。算完帳,老鄧樂呵呵地要和我喝兩杯。
2020年1月18日,通往老四方溪村組的公路橋終於暢通了,橋長80米,寬6米。橋的一頭,新建好的村部也赫然屹立。今年上半年,村裡發展了雞鴨養殖和以種植桑葚、日本白桃、沃柑為主的水果園等產業,便利的交通,拉動了經濟發展,97名貧困戶成員成功甩掉了「窮帽」。
住在村部,我每天早晨起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這座公路橋。這座公路橋從2018年6月動工,再到附屬工程完全建成,經歷了500多個日夜,我像守著自己孩子一樣守著它的建設,因為這是村裡幾代人的夢想,我終於圓了村民的「夢」,完成了我扶貧工作中最後「一場戰役」。能實實在在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讓我內心無比自豪,因為無愧於一名扶貧工作隊長的責任與使命,無愧於紀檢監察人的忠誠與擔當。(沅陵縣紀委監委 戴繼發)
【來源:三湘風紀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