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有三位女性,分別是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以及一丈青扈三娘。這三位女性中,論命運之悲慘,莫過於扈三娘。顧大嫂與小尉遲孫新為夫婦,兩人關係還算不錯,且結局也好,夫婦二人都活了下來,並且回到老地方登州為官。孫二娘與張青為夫婦,二人雖然戰死,但當初婚姻是自願。但是,扈三娘不一樣,無論是婚姻還是結局,都可以說不幸。
扈三娘是扈家莊的大小姐,年紀輕輕,相貌俊美,武藝高強,原本是許配給祝家莊的祝彪。
宋江三打祝家莊時,扈三娘試圖活捉宋江,但遇到林衝後因為武藝不敵反被活捉。捉到梁山後,在宋江的主持下,扈三娘嫁給了又矮又好色的王英。而攻破祝家莊後,李逵還殺了扈三娘全家,只有扈三娘哥哥扈成跑掉。徵方臘時,扈三娘與王英都戰死。比起結局,扈三娘的婚姻更惹人同情。
很多讀者認為,扈三娘這麼漂亮,竟然被宋江嫁給了猥瑣好色的矮子王英,簡直是太悲催了。正因如此,所以不少人把矛頭指向了宋江。
比如,相當一部分讀者認為,宋江其實想娶扈三娘,只是被李逵一句「你又不曾和他妹子成親,便又思量阿舅、丈人」說穿了心思,所以才不好意思娶扈三娘。但是宋江又不甘心把扈三娘嫁給別人,於是就把扈三娘嫁給了最猥瑣的王英,這是「得不到就毀掉」的心態。甚至有人認為,扈三娘應該嫁給林衝,他們二人是郎才女貌等。總之,宋江不該把扈三娘嫁給王英。
那麼,宋江對扈三娘,到底是否喜歡?他把扈三娘嫁給王英,到底什麼心態?又為何這麼做?這些問題看似複雜,其實只要從原著內容以及水滸成書過程來分析,就能迎刃而解。
從原著內容來看
事實上,宋江對扈三娘並不喜歡,更別說娶她了,這從原著也能發現。
宋江出場後,作者就說過他「於女色上不十分要緊」,很明顯他不是好色的人。宋江之所以娶閻婆惜,也並非心甘情願,只是架不過王婆的說合罷了。
閻婆道:「……因此央你與我對宋押司說,他若要討人時,我情願把婆惜與他。我前日得你作成,虧了宋押司救濟,無可報答他,與他做個親眷來往。」王婆聽了這話,次日來見宋江,備細說了這件事。宋江初時不肯,怎當這婆子「撮合山」的嘴攛掇,宋江依允了。
另外,凡是好色者,是不配稱好漢的。作者也說過「這宋江是個好漢,不以這女色為念」。所以宋江娶閻婆惜之後,未過多久就不常去找她,只是十天半月才去一次。到後來,閻婆惜與張文遠私通,宋江雖然已經知道,仍然不在意。
從這些就能看出來,宋江並不好色,扈三娘雖然美貌,但宋江並不想娶她。
很多讀者在閱讀名著或者觀影時,會把自己的感受帶入到人物中。比如,女主那麼漂亮,為什麼男主不喜歡她?女主漂亮,男主就一定要喜歡她嗎?沒有這樣的邏輯,不是漂亮的女人男主就一定會喜歡。
扈三娘和宋江也是。扈三娘固然漂亮,但這並不意味著宋江一定會想要娶她。「扈三娘漂亮,所以宋江一定想娶她」,這種心裡其實是讀者的自我感情投射。能夠站在人物角度去考慮問題,這固然很好,但不可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書中人物,否則就「喧賓奪主」了。
原著還有一段話,同樣能證明宋江並不喜歡扈三娘。扈三娘被捉之後,宋江讓人把她送到父親宋太公處。
眾頭領都只道宋江自要這個女子,盡皆小心送去。先把一輛車兒教歐鵬上山去將息。一行人都領了將令,連夜去了。宋江其夜在帳中納悶,一夜不睡,坐而待旦。
所謂「只道」,意思是「只說,只以為」,表示的是否定,前後情況不一致,「所只道的」都是錯的。
比如武松因為打人而逃到柴進的莊子裡,還說「小弟只道他死了」,其實這個人沒死,只是被武松打暈。宋代楊萬裡在《秋雨嘆》中說過,「居人只道秋霖苦,不道行人坭更深」,意思是:在家居住的人以為秋雨很苦,其實呢?外面行人會發現,道路上泥很深,這顯然更苦。
所以,「眾頭領都只道宋江自要這個女子」,意思也很明顯,眾頭領都錯了,這只是他們認為,宋江其實並不是要扈三娘。後面也說了,宋江在帳中納悶,若他喜歡扈三娘,那時候他會很高興,而不是納悶了。
退一步來說,如果宋江真的喜歡扈三娘,直接娶了就是,反正大家都信服他,沒人會反對。難道僅僅因為李逵一句話,宋江就為了面子而不得不「忍痛割愛」嗎?不可能的。
既然宋江不喜歡扈三娘,那麼,宋江為何要把扈三娘許配給王英呢?扈三娘如此美麗,不能許配給梁山更好的人嗎?比如林衝或者其他人。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回答,前面也有鋪墊。
原來,在清風山時,宋江放走了王英搶來的劉高夫人,並答應要給王英找個更好的壓寨夫人,所以當扈三娘被捉時,宋江就順勢把扈三娘許配給了王英。宋江此舉,可以說是守信,也可以說是為了拉攏王英。就像之前,活捉秦明後,宋江讓小嘍囉冒充秦明攻打青州,結果害死了秦明老婆,宋江也把花榮妹妹嫁給秦明。
從作者角度來說,讓宋江這麼做,既能表現宋江並不好色,是個好漢,也能突出宋江為兄弟考慮的義氣與魄力。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讓一幫好漢心服口服,也有宋江這樣的人,才能駕馭得了綠林好漢。
從原著內容分析,可以發現,宋江並不喜歡扈三娘,更不是要娶扈三娘。他把扈三娘許配給王英,只是因為之前的承諾和義氣,並不是「得不到就毀掉」的心態。
從水滸成書角度來看
對水滸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和紅樓夢(前八十回)所不同的是,水滸不是一人一時完成的作品,數百年來有許多人進行撰寫、編著等工作。《水滸傳》的成書,就像是一場接力賽,不止一人參與,才最終完成。
從最早的宋江起義,到後來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大宋宣和遺事》,以及元代水滸戲等,都可以視為水滸的藍本,也對我們今天看到的水滸有一定的影響。可以說,水滸有不少人物和故事沿用了之前作品中的設定。
扈三娘和王英兩人是夫妻設定,就是其中一例。
元雜劇中有不少水滸戲,現存記載有三十六部,大多數以及散佚,今存者僅《梁山泊李逵負荊》、《黑旋風雙獻功》、《王矮虎大鬧東平府》等。這其中,《王矮虎大鬧東平府》中,就出現了王英和扈三娘是夫妻的話。
(正末雲)某乃王矮虎是也,這的是渾家一丈青,向山寨中昨夜多飲了幾杯酒,起遲了些兒,哥哥帳前擂動聚將鼓,兀的眾頭領每都上山去了。
《王矮虎大鬧東平府》是元明之際的劇本,早於《水滸傳》的成書時間。由此可見,在《水滸傳》之前,矮腳虎王英就已經和一丈青扈三娘是夫妻了。在其他元雜劇劇本中,同樣可以發現兩人是夫妻的證明。
【調笑令】你可便悄聲,察賊情。(正旦雲)司公哥哥,你來!(張弘雲)怎的?(正旦唱)比及拿王矮虎,先纏住一丈青。
上面一段話出自元代關漢卿《錢大尹智勘緋衣夢》。從「比及拿王矮虎,先纏住一丈青」同樣能證明,矮腳虎王英和一丈青扈三娘是夫妻。而且從這話還能發現,王英和扈三娘夫妻關係不錯,一人有難,另一人必然救應,否則要捉王矮虎,就不必先纏住一丈青了。
在水滸中,也有一處能體現扈三娘和王英感情較好。
瓊英想道:「這廝可惡!」覷個破綻,只一戟,刺中王英左腿。王英兩腳蹬空,頭盔倒罩,撞下馬來。扈三娘看見傷了丈夫,大罵:「賊潑賤小淫婦兒,焉敢無禮!」飛馬搶出來救王英。
倘若二人感情不好,甚而扈三娘恨極王英,她完全可以不去救王英。
由此可以發現,早在元代時,王英和扈三娘就已經是夫妻,而且二人感情不錯。《水滸傳》沿用了這種設定,所以作者就必須讓二人繼續做夫妻。既然如此,作者也不可能讓宋江有「想娶扈三娘」的想法。
所以,即便從水滸的成書演變角度來看,宋江也不會想娶扈三娘。且扈三娘一定要嫁給王英,這是之前就有的設定。
扈三娘為何一定要嫁給王英?
如果非要問「為什麼扈三娘要嫁給王英」,大概就得從元雜劇說起。
實際上,讓扈三娘嫁給王英,很可能是雜劇作家出於視覺效果和喜劇效果的考慮。雜劇需要搬到舞臺上演繹,一個貌美的女將軍和一個又矮又醜陋的男人組合在一起,這種容貌、身材乃至於性格上的差異,能呈現出很好的喜劇效果,並以此吸引觀眾和讀者。
如果讓扈三娘嫁給林衝,一來二人年紀差距太大,二來有損林衝愛妻的形象,三來不符合前人設定。所以,把扈三娘嫁給林衝,只能是讀者的「一廂情願」。
在明清小說中,醜陋矮將軍和美貌女將軍為夫妻的例子,不止扈三娘和王英一對。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土行孫可以說非常矮,而鄧嬋玉則如扈三娘一般,容貌美麗,武藝高強,兩人最初也是對立陣營。但是,兩人最後卻在姜子牙的主持下,結為夫婦,共同輔佐武王,討伐紂王。
還有《薛丁山徵西》,雙龍山蓮花洞王禪老祖之徒,樊梨花手下愛將竇一虎,同樣是個武藝高強的矮將軍。後來,在皇帝的命令下,薛丁山的妹妹,武藝高強、容顏美麗的薛金蓮嫁給了竇一虎。
在水滸中,除了扈三娘和王英外,武大郎和潘金蓮,宋江和閻婆惜也都是「高矮組合」。原著中多次說過宋江又矮又胖,黑矮肥胖,不過相貌不醜,氣質也不錯。
小說作者為何一定要把如此美貌的女將軍,嫁給醜陋的矮子呢?其實仍然是承襲元雜劇的思維,製造視覺效果和喜劇效果。另外,封建時代,女人原本地位就很低,即便她們本領不比男人差,但命運依舊掌握在男人手中,尤其是父兄、主帥或者皇帝等人手中。這是時代使然,並非作者歧視女性。
總之,無論是從原著內容來分析,還是從水滸成書演變角度分析,宋江都不喜歡扈三娘,也不想娶扈三娘,更不是因為得不到就毀掉的心態。宋江把扈三娘嫁給王英,是為了承諾和義氣,也是作者沿用前人設定而使然。
參考資料:《王矮虎大鬧東平府》《錢大尹智勘緋衣夢》《封神演義》《薛丁山徵西》《水滸全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