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徹底獨立,就不會快樂。-在世俗觀念中,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人,他們無條件地愛我們,真誠地對待我們,絕不會傷害我們。但實際上,很多家長對孩子抱有成見,那些事業有成的孩子,他們會高瞻遠矚,而那些碌碌無為的孩子,他們會低視。
這樣對待孩子的雙親並不少見,同樣是自己的孩子,他們的標準總是不一樣。雙標車,方向不對,那是一種自私。好頭永遠留給自己偏心的孩子,壞頭永遠指向另一個,免得讓人心寒。
這類雙標也常伴隨著嫁娶,延伸到新婚家庭。例如,母親心疼小兒子會偏心於小媳婦。對於這種不平等,我們並不需要胸有成竹,而是要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保持一顆平常心。說真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或對兄弟姐妹,哪裡有絕對公平呢?
即使父母或公婆偏心於我們,又怎會有親緣關係,我們要學會擺脫這種消極情緒的影響,不要活在別人的評價裡。網民卓琴,婚後就遇到了「雙標」婆婆,對她的態度和對小姑的態度都完全是天地良心,這種雙標曾經對她造成過不小的傷害。
同樣懷孕,婆婆對小姨子關懷備至,對我不聞不問
卓琴的丈夫是家裡最小的兒子,有一個年長2歲的弟弟,兩人從小到大關係都很融洽。由於婆婆總是偏心大哥,對小兒子不太關心。哥哥比她丈夫強,又是個碩士,又是個大工廠的總工程師。而且她和丈夫一起開了一家小店,日子過得很平淡。
結婚後不久,她與丈夫懷孕,正好結婚2年多的嫂子也在此時生了孩子。果不其然,婆婆一心照顧大媳婦,根本就沒有來探望卓琴。身為年長的人,不出力那出點錢也行。可以說,從懷孕到生下來,婆婆一分錢也沒給她。
這樣一種明目張胆的偏心,讓卓琴和丈夫心裡不舒服。丈夫還安慰她說:「現在我媽不過來照顧你了,那我們全靠自己了。當然要和你打招呼。」這話雖是如此,但看著嫂子的朋友圈,婆婆給她又買了水果、堅果,還陪她去散步,給她做了各種補品。卓琴的心怎麼也夠不上這個坎。
小姑的確像大哥一樣,工作是事業單位,年終獎和薪水都很高,比大哥高出一倍。這一家,婆婆總是對大哥大嫂依依不捨。純真的卓琴,甚至這麼想過,是不是因為大哥在家裡是長子,婆婆要先伺候他們,將來有機會可以幫她和老公去大哥面前說好話。
結婚5年後,丈夫與我商量,決定結婚
不久,卓琴和嫂嫂都生了兒子。嶽母生了兩個孫子,非常高興。對孩子們,她不偏不倚,全都給了5000元紅包。卓琴自己還有個弟弟,月子的時候,母親還在弟弟和弟媳家裡,沒有來照顧她。
自幼獨立慣了的卓琴,只能和丈夫一起照顧新生的兒子。幾年過去了,日子一晃而過,再苦再累也熬過來了。此時,丈夫與她商議,要生一個女兒。考慮到這些年來自己所受的痛苦,卓琴想再造一個女兒也挺好的,於是同意丈夫。
再者,她和丈夫這幾年在縣城的生意越做越好,經濟上肯定不成問題。這次,她多麼希望婆婆能照顧她啊。但恰巧遠在省城的嫂嫂打電話來,她也懷孕了。嶽母以前還來過她幾次,可得知嫂子懷孕了,便馬上收拾好行李,到大哥家去照顧嫂子。但是這次,大哥又把小姑送回了縣城老家,婆婆又把生了孩子的卓琴接了過來,兩個兒媳一起照顧。這樣卓琴的心終於舒暢了許多,當多年的心結即將打開時,發生了一件讓她失望的事。
一家人卻吃兩家飯,婆婆給嫂子煮山珍海味,給我清湯寡水
二胎卓琴如願以償地生下了女兒,她帶著女兒和嫂子住在婆婆家裡。丈夫獨自照顧兒子和店裡的活兒,也沒有時間照顧她。平時跟嫂嫂接觸不多,現在住在一起,卓琴還覺得嫂嫂還挺善良的。月子剛出來,兩人各自一間房,平時吃飯都躺在床上,各吃各的。
這一天,卓琴躺在床上聞到了一股香味,心裡想著婆婆應該給自己補補。但到了中午,她的菜只有炒白菜和雞湯了。這雞湯她喝了三天了。早上她聞到了什麼香味?
幾天後,精神好了些,她偷偷來到小姨家,看見小姨家的桌子上擺著各種高級補品和很豐富的月子餐,有酒釀雞蛋,大棗燉豬腳,腰花湯,排骨湯,菜品種類比她多一倍,而且是新的鮮菜。
難怪婆婆囑咐她不要去小姑家,打攪小姑休息。不料,原來婆婆坐月子的飯菜也是分兩份做的。此時,嫂嫂招呼她進去坐下,她搖著頭不肯回自己的房間。此時此刻,卓琴覺得自己被人打了耳光,自己在這個家庭的地位還那麼低,婆婆對她和小姑還是有區別的。
婆婆的偏心,讓我明白了媽媽的偏心
卓琴委屈的眼睛都紅了,這時,她想起自己的媽媽,小時候一直對自己很好,反而對弟弟不上心。去上大學時,她每月的生活費都比弟弟多。
可是工作之後,媽媽變了。畢業後,卓琴選擇與丈夫做生意,成了個體工商戶,不再到公司工作。對媽媽來說,讓她多年來的大學生活都白費了。而且哥哥雖然大學不如她,但在工作之後,一直勤勤懇懇,跳槽幾次之後,就進了國企大公司,不僅買了大房子,還包了母親的養老保險,每年都帶母親去旅行。多年來,卓琴與丈夫的生意雖已成氣候,但與弟弟相比,收入和生活質量仍差得很多。每年365天,她都要在店裡看守,除了平時打點錢給媽媽,哪裡有時間再陪媽媽。
最後她才明白,為什麼自己每次回到娘家,母親都對弟弟那麼熱情,就像一個外來者,除了寒暄什麼也不剩。她前些年生了大寶,媽媽也不願意來照顧她。從此以後,母女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
那其實就是婆婆為她和嫂子區分的原因,這麼多年來,她終於明白了。
成年人的無助:你的父母,其實都會嫌你窮
卓琴回首自己結婚這五六年來的日子,每天都是要過一天算一天,賺多少花多少。又看自己弟弟和丈夫的弟弟,他們兩家比卓琴夫婦掙的多,日子還好過些,房產已經買了2套。與丈夫相比,至今仍住在店裡的二樓
難怪婆婆和媽媽都看不起她,因為她對生活總是不求上進,不思進取。小兩口對比哥哥和大哥兩家,不單是收入差距,連固定資產、生活質量等各個方面都已遠不如。
這麼看來,婆婆對她已經是很得體了。以過節費為例,他們倆夫婦這幾年給雙親的錢還不多,估計弟弟和嫂子他們已經給了不少了。頭一次婆婆沒有照顧好自己,卓琴還心存怨恨,第二次,她看到不同的月子餐,心裡卻突然像明鏡一樣清晰。並非婆婆,媽媽對不起她,是她自己的錯。
在《戰國策·秦策》中,蘇秦曾感嘆:「哀哉!窮父母無子,富親戚無憂。貧困時,甚至連父母也不把他們當作兒子看待。富有之後,同一家族的人會感到恐懼。的確,我們不能左右別人的目光,包括父母,也包括親人,只有擺正心態。
鐵打還需要自身的堅韌,既然如此,與其抱怨這樣的雙標待遇,我們還不如好好發展自己,使自己變得堅強。就像黃渤說的:「當你發展起來的時候,世界就會變得美好。」
貧窮在鬧市無人問,富於深山有遠親。一路上,我們都在學習成長,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生活總是要靠自己的。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