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蔡玉鳴與五祖拳

2021-02-18 蔡氏文化傳播頻道


   清·光緒間蔡玉鳴始創五祖拳。     ——習武。
     ——創「五祖拳」。     ——武醫兼修。  蔡玉鳴之門徒「十虎」。  蔡玉鳴首徒林九如。
  傳播南洋。  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  特點     ——套路。     ——技擊特點。  拳理十六條。

  五祖拳,一指「白鶴拳、猴拳、羅漢拳、達尊拳、太祖拳」5種拳法的合稱;一指清末·蔡玉明所創的拳種,又稱「五祖鶴陽拳」,綜合前5種拳法等而成,發源於泉州,是南拳之一,在泉州南少林拳系中具代表性,至今還在閩南一帶及東南亞流傳。本文述後者。

清·光緒間蔡玉鳴始創五祖拳

  據說五祖拳由清末·光緒(1875—1908年)間蔡玉鳴始創。

   

林天池《傳藝簡介》載:「少林外功南派五祖拳始於達摩祖師,少林南派五祖拳興於清末,始創者系福建晉江蔡玉鳴也……蔡回鄉後精心研創五拳法,系太祖拳、白鶴拳、猴拳、達尊拳、羅漢拳,由五種拳法併合一體,成為我省一種比較獨特拳種——閩南五祖拳。」

  習武

  

蔡玉鳴(1853—1910年),或作蔡玉明,諱詒河,號汝南,人稱「邦尾河」,以字玉鳴、玉明名世,晉江羅山人,祖籍泉州南門外晉江梧塘邦尾村(枋尾村),鹹豐十三年癸丑(1853年)生,宣統二年庚戊(1910年)正月初九卒。

  蔡玉鳴世代經商,但他從小酷愛武術,求父親讓他拜師學武。其父訓誡:「欲學拳術,需學善性。欲求善性,修身為本。」之後為他廣聘名師授拳。他憑藉聰穎、悟性,18歲時就精通早已在閩南一帶流傳悠久的太祖拳、羅漢拳、達尊拳、猴拳、鶴拳5種流派的拳法。

  蔡玉鳴學成之後,浪跡江湖近20年,廣遊大江南北,尋師覓友,汲取各門各派的武術精華,家產蕩盡無遺,坦然毫不介意。在切磋較技的過程中,曾拜山東大俠和陽師學習北派拳腳功夫。

  創「五祖拳」

  光緒(1875—1908年)間,蔡玉鳴以「太祖拳」為基本功底,集「太祖拳、白鶴拳、猴拳(有的流派為「玄女法」)、達尊拳、羅漢拳」與和陽師北派拳術技法、道臺夫人下盤腿功七種拳法於一爐,棄蕪存菁,集諸家所長,採「白鶴指(鶴腳)、齊天掌(猴手。有的流派為「玄女搖身駿胛」)、達尊足、羅漢步、太祖身」,鑄就一派新的拳種與諸般長短器械法,名「五祖拳」,以示新拳種沒有脫離它母體——原來的5種流派拳法。蔡玉鳴創號「仁義堂」傳授「五祖拳」,自書門聯曰:「壯士來論三戰步,英雄且看五指力。」

  後人尊蔡玉鳴為閩南五祖拳(五祖鶴陽拳)開宗祖師,時人贊其為:「拳打八法,矯似神龍戲水;腳踢四門,捷如猛虎翻山。」

  現在流傳民間的「五祖拳」拳譜,多數套路名稱後還註明該套路源於「五祖」當中的那一「祖」,如「二十拳」(又名「日習拳」)即太祖拳法,「打角」是羅漢拳法,「千字打」是鶴拳法,「三角搖」是達尊拳,「頭扎」是猴拳法,「朕頭」是太祖拳法,「連環八卦」是和陽法,「地煞」是鳳陽拳法等,不勝枚舉。

  蔡玉鳴創「三戰」套路為拳母,以「七個戰」為步法聯繫套路,分別是「三戰、天地人戰、平馬戰、祖戰、五虎戰、大套三戰、玄女戰」。又整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完整體系,共編成了72個拳械套路。

  拳術套路內容十分豐富,各套路拳法既能徒手單練,又能徒手對練,具有攻防技擊意義;也能按拳種的風格,使弄各種古代長短兵器,如川耙、釵、月牙槍鏟、方天畫戟、齊眉棍、丈二棍、樸刀、宮刀、開山大斧、柳葉刀、劍、雙鐧、雙鐵鞭、三節棍、柳公拐等,以及民間常用的器具如鋤頭、雨傘、板凳、扁擔等。

  武醫兼修

  蔡玉鳴深造武藝的同時,也學就一手高超醫術。他在傳授門徒時,經常為民眾贈醫贈藥, 同時主張「武醫兼修」、「未練武先學醫」。光緒間他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全面總結骨傷科、藥劑科、經絡學科以及武術的理論知識,編寫成《松筠玉記》36卷。該書包含「五祖拳」的拳譜、武術理論、骨傷科的醫學、醫方、診法、導引、按摩等。抗戰時期日軍佔領廈門時,該書被日軍焚毀,但根據《松筠玉記》中的配方配製的廈門「松筠堂藥酒」,至今仍馳名中外。

蔡玉鳴之門徒「十虎」

  五祖拳初步形成後,蔡玉鳴曾多次與武林高手較技獲勝,早期設立「聖公會」、「龍會館」二館公開授徒,後改為「仁義堂」。

  在這發展過程,蔡玉鳴先後收服泉州一帶號稱「五虎」的名人為徒,後期又培養出5位傑出門徒,號稱「後五虎」。前後「五虎」合稱「十虎」。

  可考的蔡玉鳴的著名衣缽傳人有:泉州林九如(外號「狗師」)、魏文豹(魏南山,外號「翻天豹」)、翁朝賢(外號「大古秧」)、陳京銘(外號「金翼大鵬」,清末武秀才)、何海師(外號「鳳尾手」)、陳魁(外號「鑽天鷂」)、狐狸仔(外號「落地金蛟」),官橋尤祝三(清末武舉人,1917年著有《中華柔術大全》一書)、柯彩雲,南安瀋陽德(外號「玉面虎」)。

  林九如是蔡玉鳴的首徒,瀋陽德則是關門弟子。

  這一時期,「五祖拳」從泉州、晉江一直擴展到整個閩南地區,一枝獨秀,閩南一帶武風大變,習武人士以練「五祖拳」為榮,掀起學習「五祖拳」熱潮,多數武館以能與「五祖拳」掛上關係為時尚,不少其他拳種武館也改教「五祖拳」甚至掛上蔡氏館號「仁義堂」。

蔡玉鳴首徒林九如

   林九如(1862—1937年),清·泉州東街人。同治元年(1862年)生,民國廿六年(1937年)卒,年76歲。

  林九如擅長掌中木偶,精通拳術,師承蔡玉鳴,是「閩南五虎」之首;因泉州稱掌中木偶為「布袋戲」,外號「布袋戲狗」。與師弟魏文豹(綽號「翻天豹」)齊名,時有「狗手豹腳」之稱(泉州「九」、「狗」同音「gao」)。

  林九如身材魁梧,臂力過人,能提起400多斤奇勇石,練就一雙鐵沙掌。雙拳上下左右揮舞,如急風驟雨,同時前後左右跳躍,旋轉翻騰,輕捷周密,人稱「滿天星」。

  林九如、瀋陽德兩位師兄弟曾與泉州崇福壽的妙月法師較技,瀋陽德勝,後來由師兄林九如收納妙月法師為門徒。

  林九如授徒陳墜,陳墜授釋瑞吉法師(俗名陳禮嶽),釋瑞吉授林天池。

傳播南洋

  清末到民國初,由於政局混亂,民不聊生,閩南一帶許多人為謀生出洋南渡,也把「五祖拳」帶入東南亞各國。

  張雲章,前清秀才,是蔡玉鳴的入室弟子。此人曾為蔡玉鳴像敬贊題詞。宣統三年(1911年)南渡菲律賓,被聘為中西學校校長。

  盧言秋,外號「虎母秋」,是林九如之徒公婆詹所傳弟子,也向海外發展。現菲律賓「光漢國術館」即盧氏所傳。

  陳京銘的傳人陳家鴻,傳陳少堂、陳慶堂,就設有現時的菲律賓「中華鳴謙國術社」。

  瀋陽德傳廈門新垵一支後,南渡新加坡,設立「玉明國術研究社」,之後又有「明星武術體育學院」。

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

  「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於1989年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倡議發起,1990年在泉州成立,總部設在馬尼拉。

  2000年11月16日至18日,「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成立1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在泉州舉行。參加活動的有菲律賓、馬來西亞、紐西蘭、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德國、愛爾蘭等國家和香港、臺灣的武林人士114人,以及大陸各地五祖拳高手。活動內容主要有慶典大會、與會的11個國家和地區的武術家集體籤名支持中國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武術大匯演、武術研討會、參觀武術學校等。

  2001年10月14日,「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在泉州舉行2001年年會暨第七屆主席就職典禮。馬來西亞葉清海(祖籍廈門,時75歲)被推舉為第七屆主席,菲律賓王宏榜任秘書長。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英國、紐西蘭、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80多位理事、代表參加會議。同時,在泉州南少林寺舉行南少林五祖拳武術技藝研討會、南少林五祖拳觀摩表演等。

  2003年11月12日,「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2003年年會在泉州舉行。成立13年來,先後有亞洲、歐洲、拉丁美洲、澳洲的20多個國家、地區的五祖拳館社加盟聯誼總會。馬來西亞武壇耆宿葉清海蟬聯第八屆主席,副主席蔡金星(泉州)、蔡友鐵(菲)、曾漢源(菲)、李天明(馬)、黃漢泉(馬)、史美忠(馬)、葉川華(澳大利亞)、韓金元(英國)、李剛(港)、林家樂(港)、陳錦榮(印尼)、趙春德(新)、何善發(臺)、約翰史迪奧思(美)。王宏榜連任秘書長。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中國內地及港澳臺地區的125位理事、代表參加會議。 以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蔡友鐵為總領隊、曾漢源為團長的菲律賓「光漢國術館總館」一行36人蒞會。會議還舉行第二屆中國傳統武術名家研討會、俞大猷《劍經》武術文化研討、南少林五祖拳武術文藝匯演,參加俞大猷誕辰五百周年紀念大會等。

  2004年12月20日,「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2004年年會在泉州舉行。推選來自英國的華裔武術名家韓金元為第九屆主席,這是聯誼總會成立14年來首次由歐洲華人擔任主席;代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副主席是:蔡友鐵(菲)、曾漢源(菲)、麥天明(馬)、黃漢泉(馬)、史美忠(馬)、徐文成(澳大利亞)、李剛(港)、陳錦榮(印尼)、趙春德(新)、何善發(臺)、約翰·格拉漢(美)。菲律賓椰風文藝社社長王宏榜蟬聯聯第九屆秘書長;同時聘請周焜民(泉州)、李志遠(菲)、葉清海(馬)、蔡金星(泉州)為名譽主席。 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臺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理事、代表,以及參加首屆中國南少林國際武術大賽的嘉賓共30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上,澳大利亞徐文成還當場表演五祖拳綜合拳套、泉州少林寺武僧演繹俞家棍、徐清輝講解俞大猷《劍經》。

  2006年11月10—12日,「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2006年會暨新任主席就職典禮在泉州舉行。推舉周焜民任主席。有英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伊朗、中國泉州以及香港、臺灣等13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名武術運動員與會。會議還舉行座談交流和武術比賽,切磋南少林功夫。

  2010年2月1日,18個國家和地區的「五祖拳」拳友歡聚泉州,慶祝「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成立20周年。20年來,加入聯誼總會的各國家和地區的「五祖拳」團體增至40多個。會議推舉約翰·葛雷罕任第十一屆主席,盧義榮任副主席兼秘書長。約翰·葛雷罕說:「五祖拳是祖先留下的美好遺產,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推動它繼續發揚光大。」本次聚會,同時舉行南少林五祖拳國際學術研討會,泉州市武術協會廣發「英雄帖」,向海內外徵集武術論稿,結集出版《泉州南少林文存》,此前出版的《五祖拳譜》也舉行國際首發式。在切磋武藝的同時,還設立「五祖拳」段位制,聯誼總會向首批高段位(七段、八段、九段)獲得者授牌,並設立榮譽十段,追贈給為創立和發展聯誼總會作出重大貢獻的老前輩。

  2011年11月12日,「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2011年會在泉州召開。推舉澳大利亞徐文成接任第十二屆主席,約翰•葛雷罕被聘為名譽主席。來自菲律賓、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伊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900多名海內外武術界人士與會。會上,「泉州市五祖拳研究會」成立;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介紹獅陣武術的專著盧文進主編、盧義榮執筆《獅陣史略——石獅市盧厝獅陣武術歷史傳承》一書首發;香港五祖拳聯誼會會長李剛向大會貢獻了對五祖拳的挖掘、整理的成果《鶴拳述真》;泉州少林寺重刊出版《五祖拳史略》、盧慶輝《五祖拳述要》;頒授「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第二批高段位銘牌。會議還安排擂臺賽演示,交流五祖拳搏擊實戰經驗;舉辦2011年泉州市傳統武術錦標賽暨國際南少林武術邀請賽,邀請賽吸引了海內外運動員800多人參加。

  2013年6月16日,「國際南少林五祖拳聯誼總會」在泉州舉行2013年年會暨成立24周年慶典大會。推選菲律賓光漢國術館館長盧思明為第十三屆主席(盧思明祖籍泉州,5歲起就跟隨父親學習五祖拳,現是菲律賓光漢國術館第3代傳人)。大會同時成立「國際南少林五祖拳研究會」,作為聯誼總會下屬的非盈利性學術研究組織,會址設在菲律賓馬尼拉光漢國術總館,會長王宏榜。來自菲律賓、澳大利亞以及香港、臺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高手與會。

特點

  五祖拳屬典型的外家功力型拳術,多短打,門戶緊,拳勢烈,以柔濟剛,包涵內家拳的很多技擊法和內功修煉法。

  套路

  五祖拳套路多達兩百餘套,空拳、長短兵自成系統,小套僅十數步,大套多達一百五六十步,包括「八步頭」起勢和「六步頭」起勢兩種(指起勢由8個動作和6個動作組成)。「八步頭」起勢的偏剛勇,「六步頭」起勢的偏柔和。

  無論大小套,五行蘊中,左右相維,攻守相續,內外兼修,步穩身正,出拳時,欲發先收,常用搖身抖膀的方法,加快拳速,增加拳勢。亦有發聲,以聲助力。所謂「簡潔剛猛,以寸勁見長,實戰性強。」「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順人之勢,借人之力」;「後人發,先人至。」

  基本功有5大套路:「三戰」、「二十拳」、「四門打角」、「三戰十二」、「雙綏」。同時配以練習輕功心法、展身、閃身,以及力量、韌度,掌握擒拿、摔跤等要領。

  技擊特點

  該拳特點是:

  ①腳馬夾束穩固,前輕後重,進如脫兔,退如蹲虎。

  ②出拳迅疾有力,掄拳絕無虛花,技手簡約嚴謹,一陰一陽,攻守分明,沉肩拾肘,身法自然。

  ③下盤堅牢,硬弓硬馬,步步為營。

  ④腳法纏絆細膩,起踢直起直落,低而沉重。

  ⑤行氣發力,丹田為灶,起於腰胯,節節相催,內氣和技法都講究吞吐沉浮。

  ⑥器械以棍術最為著名,棍術剛猛簡潔,進攻時招招狠準,退守時層層嚴密。

拳理十六條

  五祖拳拳理有16條:

  一論精、氣、神。

  內練五臟,吞吐浮沉,頤氣養神。

  練氣化神是五祖拳的練拳宗旨,倡導氣安於內而神顯於外。氣沉則神明意寧,神明則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傳之於心;意寧則心中朗朗,應之萬變,審勢、待時、度距就此而生。若氣浮則神散意亂,神散則反應遲鈍,動作笨拙,意亂則心中無主,敗勢盡露。

  內氣技法講究「吞吐沉浮」,最難掌握,一般須待外家功夫有小成後才有基礎修習。

  二論剛柔。

  武道不外剛柔二法,剛在他人前,柔承他人後。剛者,先發制人,動速勢猛。柔者,後發制人,引化靈巧。剛可克柔,故善剛者,剛其不柔(可以不用柔而以剛取勝);柔亦可克剛,故善柔者,柔其不剛(可以不用剛而以柔取勝);全剛易折,全柔易纏。剛柔相濟,勝券在握。

  三論動靜。

  動如風而不停留,謂疾也;靜如水而無常形,莫測也。以靜待動,舍我從人;以動亂靜,舍人從我。靜中無動謂之呆,動中無靜謂之亂。故動靜相合,是為得法。

  四論神、意、形。

  意授於神而主形,以形藏意,用意導形,全神貫注,時隱時現,令人莫測,謂之形、意、神三者合一。

  五論勢。

  二人敵,得勢者勝,失勢者敗,審勢而後,立策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審是審其虛實,度是度其強弱,實則避之,虛則擊之,逆來順受,出其不意。剛則化之,以柔克剛;弱則逼之,以剛克柔。

  六論時。

  審時不如待時,千古不失之機為進而未穩,發而未至,變而未盡,過而未成之時。

  七度距。

  度距立勢,需眼明手快,進擊走勢需身靈,步快毫釐之差,得失即現。

  八論法。

  拳之精者,返樸歸真,簡也。法之妙者,若有若無,應運而生。

  九論勁。

  勁者非力也,勁從力中生,蓄勢而後發,力從筋骨發,蓄如弓滿月。發力不用腰,朽木催不倒;發力不助氣,勁不隨人意。

  發勁要先柔後剛,以氣催力。

  十論步法。

  八法步為先,先穩固下盤,步穩而身後動,則無慢浮之虞。慢必受制,浮則無根。快中求穩,動中求靜,才是步法追求的最高境界。

  十一論手法。

  手法四訣:「吞、吐、浮、沉。」吞如洪水捲地,吐如疾箭離弦,浮如風吹羽毛,沉似頑石投江。

  以「攻守」論,攻為吐,守為吞;以「進退」論,進為吐,退為吞;以「快慢」論,快為吐,慢為吞;以「輕重」論,輕為浮,重為沉;以「化凝」論,化為浮,凝為沉。

  十二論技手。

  技手又稱「橋手」,有「單、雙、長、中、短」之分。

  雙技有「四六技」(雙臂一長一短),又稱「父子相隨」。

  衝拳先松後緊,欲發先收。

  十三基本練法要求。

  身高體胖的,適合練「朕頭」套路,其特點像老虎腰身,能遠擊、猛撲;身材矮小的,適合練「兩儀」、「三角搖」等套路,其特點能夠「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

  練法有兩種:一種是十趾抓地,步法變換比較輕盈;一種是十趾朝天(即「十趾翹」),步法沉穩,落地較重。

  練法上,要求提百會以挺頭,起牙關而強項,虎眼、獅嘴、龍喉,兩肩墜而心胸守,十趾蹺則腳力生,束檔固腎(提檔吊肚運氣內轉,腳夾尾椎攝以聚丹田)。對樁功要求很嚴,腿法中平,步形較高。

  要點:

  ①以氣催力。發力時配以丹田力,聲出肚硬。

  ②欲發先收。手勢出擊七分,挱入三分,左右互動講究和力。

  ③先柔後剛。剛柔必須相濟。

  ④五肢齊。手腳為四肢,身為一肢,謂五肢。發力先從後腳起,配以「搖身俊胛」,渾身發力如電力一般。「搖身俊胛」,亦稱「搖身抖甲」,即在做「雙抖手」時急速搖身晃膀,使腰部、肩胛部乃至全身發出一股彈勁(或叫「撞抖勁」),其勢甚猛,有時還配以提氣 撼聲,運轉丹田之氣。

  十四發勁特點。

  勁力剛猛。蹬腿(踏足挺膝也叫彈腳)著力,以「金剛勁」(寸勁發力)、「搖身俊胛」使力從足底生,帶動腰、肩胛,左右輪動,傳遞到肘、腕、渾身發出一種彈勁而示勇猛之形。

  十五技擊法。

  有連消帶打法、打反打法、硬擊軟法、左右互換法、迂迴遊走法、虛實亂敵法、順勢吞化法等。

  十六臨敵「十要」。

相關焦點

  • 泉州五祖拳
    猴手、鶴腳、玄女搖身駿胛、達尊羅漢步、太祖身以及和陽師的北派技法、道臺夫人的下盤腿功,容入了七種優秀拳法,使得五祖拳很快就成為當時閩南最優秀傑出的拳種,蔡玉鳴因此成為一代宗師。蔡玉鳴生長在泉州晉江,而泉州的太祖拳流傳久遠可以追溯上千年的歷史(據考南宋時期一部分皇室貴族子弟居住於泉州,他們喜好使拳弄棒、以至泉州一帶流行太祖拳。據說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傳)。
  • 《天涯明月刀》手遊一代宗師怎麼玩 一代宗師玩法詳解
    導 讀 《天涯明月刀》手遊大型公平趣味玩法「一代宗師」開放!那麼這個玩法都有什麼具體內容呢?
  • 一代宗師--李謹良先生
    六步架大洪拳宗師李公諱謹良系江蘇沛縣五座樓村人,公元一九三二年出生,於二零零七年孟春仲月辭世,享年七十五冬。
  • 深度剖析一代宗師止痛透骨膏
    一代宗師,堅守祖傳秘方,在保持溫度、溼度的前提下,杜絕高溫煉製,經過自然的微生物的發酵,讓藥物充滿活性,鮮藥貼敷後,持續時間從24小時提高到72小時,並大大降低外用貼劑起效時間,產生出乎意料的療效。 一代宗師止痛透骨膏,止痛透骨的一代宗師!為了精益求精,讓療效發揮最大,一代宗師,採購的藤黃來自於馬來西亞,採購價80萬一噸,而普通的只需幾萬元,透骨草來自於越南,蜂蜜採自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經過國際醫學權威人士認證,此三地的相應藥材功效最佳。
  • 「神拳三腳虎」——一代宗師劉仕忠
    創派祖師一代神拳劉仕忠(1897-1974),諢名「三腳虎」,譽其武術高強,猛如老虎之謂。廣東陸豐甲子鎮人,自小好武,崇拜俠義英雄,養成尚武俠義精神,一心要成為武林高手,行走江湖、行俠仗義、儆惡懲奸。九歲即隨當地名師「食齋佑」學習「半斜月」名棍,稍長隨師學「洪家」、 「莫家」等功夫。宗師天資聰敏,勤學苦練,幾年間藝有所成。
  • 【好物】 一代宗師狗皮膏
    非道地藥材不入方,非手工炮製不出堂一代宗師狗皮膏,全方29味藥材,全部選自原產地道地藥材,保證了藥材的最佳藥性。比如方中的威靈仙需七年生白邊柔毛入藥,白芷挑選三年生圓錐起皺,麻黃專採華山千尺嶂莖色棕紅,川芎特供結節狀拳形團塊8cm以上。
  • 《三腳虎》講述蔡莫派一代宗師故事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以蔡莫派一代宗師劉仕忠為原型創作的動作電影 《三腳虎》講述蔡莫派一代宗師外號「三腳虎」的劉仕忠被吳會長聘為理髮工會的總教練,洪鐵山師傅對此妒忌並生恨,勾結理事長吳天、土匪頭子八橫王,屢次設計欲陷害劉仕忠,武藝武德超高的劉仕忠一一化解,並巧計幫助吳會長清理門戶,巧化了危機,保得一方平安的故事。與此同時,劉仕忠亦與吳會長之義女林賽琴情投意合、有情人終成眷屬。
  • 《一代宗師》:功夫裡的三觀
    如果你喜歡王家衛的矯情,你一定也喜歡《一代宗師》。如果你不喜歡王家衛的矯情,你也有可能喜歡《一代宗師》。但是,《一代宗師》,不僅僅是形式主義的。包裹在精美繡花鞋裡的三寸金蓮,寂寥的禮帽,靜止的影像在音樂的流動中凝固,光影浮動,虛化的赭色浮華襯託出兵荒年代的無奈與堅守。所有這些,都不及熬了十年的蛇羹,是要實現精神世界的大補。這部電影,我們要記住的,是裡面的臺詞。正如諸多評論所述,每一句臺詞都不白給。
  • 【歷史】一代宗師葉問的老婆叫什麼名字?
    一代宗師葉問一代宗師葉問出生於動亂年代,當時的中國人因為吸食鴉片,被外國人稱為東亞病夫,一次,葉問在街頭看到七八個外國人欺負一個中國婦女,見國人受欺辱,葉問難以袖手旁觀,他馬上去阻止外國人的惡行一代宗師葉問僅僅用了二十餘年的光景就將詠春拳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展開來,他讓詠春拳成為了世界聞名的拳術之一,幫助中國人擺脫東亞病夫的稱號。葉問不僅有對拳術的精通,他還有可以被立為楷模的武德,他不愧於「一代宗師」的讚譽。葉問的貢獻還不止於此,他培養出來的弟子梁相、李小龍等人在他死後,繼承其遺志,繼續把詠春拳發揚光大,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 《葉問4》一代宗師的落幕
    只是,讓人嘆息的是,終結者再也不會回來了,宗師,也即將落幕了。從2008年《葉問》的第一部,到即將上映的第四部,過去11年來,《葉問》拍了四部。第一部《葉問》發生在1930年代,當時適逢日軍侵華,葉問看不慣日本將領三蒲以切磋之名殺害中國武林人士,於是奮而出頭。
  • 《一代宗師》: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一代宗師》經典臺詞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誰才稱得上一代宗師?是葉問?還是宮二先生?是那關東之鬼?還是宮老爺子?甚至是最後遠走臺灣的一線天?有人想要奪回自己的東西,有人只要參透戰鬥的意義,有人永遠只能點火點燈,有人則在亂世洪流裡置身事外。其實,每個人把自己追求的追求到了極致都是一代宗師。一線天求家國天下,葉問求武道傳承,宮二求報仇雪恥。不論如何?
  • 《一代宗師》:混亂年代,葉問的江湖與兒女情長
    身為一代宗師,葉問的經歷無疑是十分豐富的,在經歷過後來人的藝術化處理和各種傳聞與故事的相互結合,葉問的經歷就猶如傳奇般的存在了。細數那個混亂的年代,從光緒到民國再到抗戰以及後來內戰,葉問是如何堅挺過來的並且還贏得了如此廣泛的好名聲,我想也許答案就源自於電影《一代宗師》裡梁朝偉所說的一句話,「我之所以能夠挺過如此動亂的年代,全憑藉師傅當出說過的那句話,人活一輩子,靠著就是一口氣。」
  • 一代宗師《三腳虎》4月26日隆重上映
    網易娛樂4月27日報導 2018年4月26日下午4時,以蔡莫派一代宗師劉仕忠為原型創作的動作電影
  • 一代宗師,一個江湖的誕生與末路,我心目裡的江湖
    《一代宗師》是王家衛導演籌備期長達8年之久的首部功夫巨片,由梁朝偉、章子怡、宋慧喬、張震、趙本山等巨星加盟,講述的是由梁朝偉飾演的一代武學宗師「葉問」先生的傳奇一生。廣東佛山人葉問(梁朝偉飾),詠春拳掌門人。年少時家境優渥,從師詠春拳第三代 傳人陳華順學習拳法,師傅「一條腰帶一口氣」的告誡,支持他走過兵荒馬亂、朝代更迭的混亂年代。
  • 《一代宗師》說的不是葉問,是一代人!
    《一代宗師 》的故事,是以葉問一生的伸延,作為整個電影的線索。伴隨著葉問一生的,是隨之起伏波蕩的武林。這部電影,與其說是詮解葉問一生的命運,毋寧說是以葉問的視角,來反觀整個武林與時代的那一群人,伴隨著是他們的恩怨與糾仇所展示的各相命運。
  • 楊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振鐸先生逝世
    楊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澄甫宗師三子,中國武術九段,武林百傑,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首批專家委員會專家,國際楊氏太極拳協會董事會主席
  • 《一代宗師》慢鏡頭中的美學,故事情節的深刻
    首先我認為電影談不上最好看,但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美感到是真的很強。一、意境美首先電影剛開始的那場下雨的鏡頭就很不錯。《一代宗師》,慢鏡頭中的美學。後來,就有了葉問的那場打戲,鏡頭感可謂十足,總而言之,運鏡過渡得很自然,就像廣告詞一樣,縱享絲滑。讓人酣暢淋漓,激情澎湃。這些都算是這部電影中的美感吧。也是電影好看的原因。《一代宗師》慢鏡頭中的動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