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謙有個拉康倉

2021-01-19 光明數字報

    最近,聽說囊謙縣正在加強對拉康倉的搶救性保護,勾起了我對這處文化遺存的回憶。

    在兩年前一個絕好的天氣裡,我第一次探訪了能拉康倉。

    能拉康倉是一座古宅,就矗立在乃嘉瑪神山附近。乃嘉瑪神山在藏區赫赫有名,是康區二十五大聖山之宗,也是青海省囊謙縣的標誌性景點,距離縣城不到半小時車程。因為要整理《人文囊謙》一書的圖片資料,我在文化工作者昂西的帶領下,背著相機來到了這座頗有歷史感的老房子。

    能拉康倉,這個名字對於不懂藏語的我來說,有點不好理解,但一拆開就很清楚了——「能」表示地點,是村名、「拉康」是家族名、「倉」是家的意思。至於「能」的來歷,跟乃嘉瑪神山有關。小夥兒昂西告訴我,乃嘉瑪在很多史料裡一直記載為納溫宗,意為雲霧繚繞之堡。納溫宗的西灘有個村叫納溫村,天長日久就把「納溫」叫成了「能」,這個村是香達鎮前買村的一個社,現在叫能日哇(「日哇」是社區的意思),能拉康倉簡稱拉康倉。

    來到前買村口,村支書尕旺早已在此等候,他帶著我們繼續前往拉康倉。我之前見過尕旺,他是省級非遺傳承人,善跳卓根瑪舞蹈和牛角胡弦子舞。走進村裡坑坑窪窪的小路,能看到很多傳統的藏式院落,黏土和木頭搭建的房子,在日曬雨淋中顯得破敗,但卻有一種樸素的美感,甚至能感受到更久遠的魅力。能日哇最初有四大家族:冷倉、拉康、卓果、瑪格,彰顯拉康家族身份的,就是一座三層土樓。也即如今的拉康倉。

    拉康倉相傳是由尕旺的祖先智·噶德之子所建,而智·噶德是格薩爾王的三十大將之一。在整個囊謙,格薩爾王和三十大將的故事廣為流傳,距離縣城一百多公裡外的吉尼賽鄉的達那寺,就是格薩爾王的傳教地和三十大將靈塔所在地。幾年前,尕旺一家還住在老屋裡,直到2014年因生活需要搬到了縣城,他非常希望老屋能得到更妥善的保護。

    知道我要拍攝資料照片,在進老屋之前,尕旺特意穿上了自己的民族服裝,以示鄭重。他拿著鑰匙把一扇一扇低矮的門打開,仿佛打開了一個塵封已久的故事。

    院子裡長著青青的野草,古樓上有三個孔,看起來就像一張機器人般的笑臉在迎接我們。我看了之前的資料照片,沒有人注意到這樣一張笑臉。尕旺為我們介紹,這個三層樓是古代建的,往旁邊擴充出去的兩層是近年蓋的。屋頂用的是三層木頭,如同北京四合院門上的四個柱頭一樣,體現了身份。一樓的牛棚,牆體裡都是預先置入的牛角,用來做綁繩子用的拉環,牛角多,體現了富裕。

    走上二樓,進了屋,左手邊是高出地面一截的密修室。大多數家庭裡沒有這樣的配置,關於密修室,還有個傳說。尕旺指著外面說,老房子不遠處有一個土堆,過去曾是龍王廟。龍也分好壞,這條龍叫昂尕,性情暴烈,危害眾生。拉康先祖前往西藏阿里地區,取來三部經書,在密修室修煉多年,最後徹底降服龍妖。

    比這個傳說更合理的一種說法是:數百年前,當地流行各種「龍病」,所謂龍病是指水族生靈降下來的病災,主要表現為皮膚病和風溼病等。拉康先祖為了治療嚴重的疫病,前往西藏求來了三部醫書,治好了人們的病症。這三部書現在還完好地保存在尕旺的新家,他這天還特意背過來了。

    在密修室的旁邊,有一個規格方正的經堂,裡面最讓人驚嘆的就是牆壁上古老的壁畫。壁畫的內容和風格十分有特點,取了滿鋪的方法繪製,環繞經堂一周,彩繪畫面連貫一體,布局完整,畫面以佛像為主,形象樸素而威嚴,造型豐富,千姿百態,伴有瑞獸、祥鳥等。繪畫的線條明快,遒勁有力,顏色呈紅褐色調。有專家來看過後稱,這所民宅中的壁畫,無論是繪畫的風格還是畫面中豐富的內容,都極具特色,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

    但讓人心痛的是,白色的線條像刷子一樣遍布牆壁,雨水的侵蝕正在慢慢地毀掉這些精美的壁畫。屋裡已經沒有電了,藉助兩個手機的電筒光,我拍下了一些相對完整的形象。

    經堂外面有一處明顯的坍塌之後修補的痕跡,之前這裡是個門,通往武器室。在這一層走著,就能清楚地知道什麼是藏式老屋。整個屋子都是就地取材,以木頭柱子為框架,紅黏土作為材料來搭建。外圍的土層厚達半米,二層的地面先用樹枝搭好,然後全用黏土鋪上,房間的牆壁採用藤條編織好後用黏土糊上。走在二樓,會感覺地面有點顫動。

    正對著經堂門口的屋子比較大,是一個正式的客廳,裡面有一口兩孔灶,是仲·瑪塞洛周仁青建造的,這個人是蘇莽派法脈的創始人,蘇莽寺是如今囊謙縣毛莊鄉的著名景點。在幽暗的環境裡,我突然覺得舉著手機的尕旺很像油畫裡的人物,趕緊為他創作了幾幅肖像照。

    從二樓登木梯上到三樓,整個平臺上只有一間屋子,是一家人堆放食物和草料的地方。煙囪兩旁堆放著許多個牛頭,這也是財富的象徵。站在屋頂望過去,兩座寺廟在明與暗之間切換,不一會,狂風大作,雨就淋了過來。我們趕緊下樓。

    烏雲打了個招呼就飄走了,雨不過是飄了一小陣,太陽很快就出來。我們在龍王廟的遺址上打開經書,沉重的木盒子裡,裝著一片片的古老紙張,守護者尕旺撫摸經書的時候,神情肅穆,透著對祖先和古老文化的敬重。

    和拉康倉類似的房子在囊謙還有好幾處,它們是了解囊謙文化的很好入口,但我無緣一一探訪了。

    (本報記者 蔣新軍 撰文/攝影)

相關焦點

  • 涵蓋你我的背影,講述奮進中的囊謙
    所有人都投入到了防疫戰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相向而行,勇敢「逆行」於第一線。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為轉變群眾「等」「靠」「要」的舊思想,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引導群眾靠自身致富。 但最後,老周由於自身的慢性疾病以及高強度的工作,最終倒在了扶貧路上...  炎炎夏日下的「背影」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早出晚歸,風雨兼程,工程到哪裡,他們就吃住在哪裡;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修起了柏油路,壘起了高牆,無緣居住其中。
  • 囊謙秘境,是旅途中的重中之重,千年白扎鹽場
    從囊謙出來,一路都是柏油路,沿途會有路牌可以看,不用擔心找不到路。一邊是尕爾寺大峽谷,另一邊則是前往類烏齊也是採久寺的方向。一直到了分界處,路況才稍微有一點點差,但依然能保持雙車道和水泥路。常常在不經意間就能看到佛塔、佛像和經幡,囊謙不愧是玉樹地區最多寺廟的縣城之一。這個寺廟的後面是一格一格的小方格房屋,想來就是僧人們住的地方。即便是一個小小的村子,也會有一個小規模的寺廟供人們轉經、念佛。青海自古多鹽,不信你往柴達木盆地走走看。
  • 【人文囊謙】第一章||第三節||古道軼事
    為了讓囊謙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在大眾面前,本期《囊謙宣傳》微信公眾平臺,將推出《人文囊謙》文化系列之第一章、第三節《古道軼事》,望廣大讀者及文化愛好者,能一如既往的支持並分享轉發……  固定布局
  • 【脫貧攻堅】囊謙縣全域聯動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囊謙樣板
    境內有瀾滄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青海省3A級旅遊風景區尕爾寺大峽谷、達那寺大峽谷,八大鹽場及鄰國三十大將靈塔等優質景區,旅遊資源佔全州的60%以上。邀請權威專家學者,確定《格薩爾王傳》嶺國國師原型人物在囊謙縣域內出生的具體史實。組建了老中青梯次有序的「囊謙格薩爾藏戲團」,現有舞蹈演員53人。年內還將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高原百米單拱橋「囊謙扎曲河大橋」打造成州級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為發掘囊謙旅遊資源不斷添磚加瓦。在文化和生態資源保護方面。
  • 青海囊謙!凌晨天空突現不明飛行物,網友:那是外星人的飛行器……
    現實中青松也沒留意過有流星划過,自然也沒有對著流星許過願望,也許這就是我不飛黃騰達的主要原因吧!今天說一個和流星很類似的事情,但是不是流星,大家不要誤會!在12月23日,青海囊謙,清晨有監控拍到一不明飛行物從天空划過,並且伴有刺眼的光,特別顯眼!
  • 囊謙大學生回鄉當上黑青稞王丨拉東·才索南
    10年玉樹的那場7.1級特大地震,正在讀高二的拉東得以倖存,倒塌的房屋和逝去的生命,反而讓他對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政府和鄉親們的幫扶下,拉東完成了高中學業,成為村裡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他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幫助他實現夢想是我們的責任。」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錢俊老師第一次帶隊見到拉東時就感覺,這是個靠譜小夥子。在學校的幫助下,拉東突破了育種育苗、土壤改良、抗倒伏、病蟲害防治、產品精深加工、市場開拓等各個環節的一系列難題。為此,學校還專門成立指導團隊,負責全程全方位的指導和幫扶。後來,拉東的創業之路越走越順,對未來也越來越有信心。
  • 囊謙縣委副書記、縣長歐格調研水患災害防治工作
    6月22日下午,囊謙縣委副書記、縣長歐格帶領縣政府辦公室、縣應急管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交通運輸局、縣綜合執法局和香達鎮政府的負責同志,先後前往香達鎮砍達村、扎曲河沿線、葉巴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香達鎮慈善敬老院和乃嘉瑪景區調研水患災害防治工作。
  • 【感恩新時代 奮進新玉樹】有新玉樹必定會有新囊謙
    當站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結點,總有一絲莫名的缺少感,或許缺少的是對童年的回憶吧。我屬於「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那一代人的後繼者,1977年的冬季出生在玉樹當代東方紅水電站。1968年父親參軍到玉樹,1973年父親轉業到玉樹當代東方紅水電站,1985年因父親工作變動舉家遷往囊謙,從此紮根囊謙至今34載。少年不知事,萬事從不愁。
  • 囊謙傳統文化精髓‖卓根瑪、牛角胡、熱巴舞和它們的傳承人全在這
    囊謙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扎卓根瑪,起源於800多年前,噶瑪巴一世活佛曾接受白扎村民的邀請前來觀禮摸頂,此後凡有高僧大德路過此地,白扎村都有獻舞的習俗,歷史上白扎卓根瑪舞蹈只有得到囊謙千戶的允許方可表演,亦有「宮廷舞蹈」之稱。白扎卓根瑪只傳本村人,從不外傳。據考證,清代嘉慶年間由囊謙縣尕爾寺第七世活佛尕爾仁波切成林永嘉搜集整理「囊謙卓根瑪」約38個曲目,現已失傳。
  • 官方回應青海玉樹疑有隕石墜落:只是聽說,目前還在了解
    (原標題:官方回應青海玉樹疑有隕石墜落:只是聽說,目前還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