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嵐通訊員張超劉嬌文記者張琮攝影
回眸這五年,鄭州市惠濟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等各項工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加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立足「北靜」定位,全力推進「生態城、旅遊城、健康城、科技城」四城聯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展,尤其是在今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該區城市治理水平邁上新臺階,市民生活品質呈現新變化,新發展理念在惠濟230餘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展現強勁的發展偉力,黃河南岸氣象更新生機盎然。
1
安靜的黃河灘地公園裡,來了一群特殊遊客
11月28日上午,初冬薄霧中的鄭州黃河灘地公園內突然熱鬧起來。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河南籍媒體人,打破了黃河灘區原有的寧靜。「太美了!很震撼!」站在岸邊的觀景臺上,欣賞著灘地公園美景的豫籍媒體人、廣州日報記者喬軍偉十分感慨。
「灘地公園建設是道路先行,水系貫通,節點推進。」黃河灘地公園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趙紅勳告訴在場的記者,建設中的鄭州黃河灘地公園是體現鄭州市委「北靜」城市功能定位的重點民生工程。黃河灘地公園西起江山路,東到花園口黃河大橋,南達S312,北抵黃河,規劃面積44平方公裡,共分為黃河溼地生態修復區、溼地片區、黃河生態農業示範區等14個功能區。灘地公園目前主要建設內容為南裹頭、海事廣場、武惠浮橋廣場三個觀景點和九縱三橫22條60多公裡彩色慢行道路,黃河自然風光一覽無餘。
據介紹,自2019年以來,鄭州市委、市政府高標準謀劃了落實國家黃河戰略1200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和210平方公裡的核心起步區,核心起步區70%以上面積在惠濟。站在觀河高臺之上遠眺黃河,眾多豫籍媒體人感受到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磅礴氣勢。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海事觀景點位於惠濟區交通局海事執法辦公區附近,西北側為觀河片區,設計了觀瀾亭及聽濤長廊,可以滿足市民觀黃河·親黃河·體驗黃河的遊憩訴求。南裹頭觀景點系1963年破除原花園口樞紐工程攔河壩遺留的一段,長
2244米,1964年該段經裹護整理,因處於河水南側,故名「南裹頭」。武惠浮橋廣場觀景點位於現在惠武路與西溪路交叉口西側地塊,微地形的北坡上設置了一些條石坐凳,為遊人提供了面向黃河的休憩與觀景空間。微地形的南坡上,種植了成片的色葉樹林,可以在春夏形成幽秘的林下空間,在秋冬季形成多彩的色葉林景觀。
在公園的溼地片區,100多名豫籍媒體人走在彩色的景觀道上,欣賞著沿途溼地茂密的野生植物和48萬平方米的廣闊水面,看著水面上波光粼粼,水鳥遊憩,原人民日報海外版語言對外聯絡處處長、1975年就離開家鄉的魏勤英感慨地說:「真想不到家鄉變得如此美麗!」
據介紹,今年以來,惠濟區積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統籌做好生態保護、沿線景觀、產業布局、文化傳承等融合發展規劃,大力開展「清四亂」、「綠盾行動」和「大棚房」、違建別墅、水源地等專項整治行動。目前,黃河大堤慢行系統示範段規劃設計初步完成,東風渠濱河商業帶項目穩步推進,沿黃11個行政村「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功能、一村一特色」態勢正加快營造,河南細胞治療集團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戶。2020年,惠濟區入選「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2020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鄭州分會場、首屆黃河音樂節在惠濟區成功舉辦,「黃河澄泥硯」、「黃河澄泥磚雕」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惠濟區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正在進一步擴大。
2
一條景觀路成了網紅打卡地
位於惠濟區的迎賓路,是一條景色非常優美的道路,該路最獨特的地方是人行步道高低起伏、錯落有致,讓行人如同在山坡上散步。
迎賓路綜合整治提質工程西起黃河迎賓館,東至中州大道,全長約2.8公裡,寬45米。昨天上午,記者在迎賓路採訪時發現,儘管已是百花凋零的冬季,可這條路上仍是綠意盎然,鮮花盛開。據工作人員介紹,該段工程利用擴寬以後的兩側微地形,營造出大氣自然的環抱效果和路徑通幽的視覺效果。道路的綠化由喬木烏桕、紅葉石楠、美國紅楓、白皮松、造型松等觀葉樹種組成,同時搭配景觀石突出效果,灌木採用觀賞花草組成,草坪採用果嶺草+播撒黑麥草的組合方式,保證了一年四季有綠色,有花草的最佳效果。市民步入蜿蜒起伏人行道上,一步一景,猶如走在5A級景區,有鮮花、綠草、森林相伴,構建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唯美畫面。家住迎賓路3號院的張女士說,一到晚上,這條路上燈光璀璨,如同人間仙境,吸引著無數人前來散步、拍照,目前已成了鄭州有名的網紅路。
據介紹,「十三五」以來,惠濟區高標打造精品路段,以線帶面整體提升。2019年以來,該區的迎賓路等18條道路先後被評為「市級優秀紅旗路段」,新城路等路段累計19次被評為「市級紅旗路段」。在全面開展「千百十」達標路段的創建中,該區累計創建完成57條「優秀路段」、6條「卓越路段」。以「一路一設計、一路一景觀、一路一特色」為原則,完成長興片區和江山路沿線等15條精品街建設;按照「產城融合、『三生』融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基本完成京廣路、桂圓南街、王寨街、金達路道路綜合改造工程。
3
老舊小區改造,讓居民生活更﹃上檔次﹄
「你說這是同樂小區,我自己回來絕對不認識,變得太好了。」昨天上午,從外地回來探望父母的孫先生,站在同樂小區南院門口猶豫著不敢進去。在看到從小區裡出來接他的老父親時,孫先生才大步走進小區。
「在我的記憶裡,小區大門比較狹窄陳舊,院內路面破損較多,許多樓道裡還無序堆放雜物。」今年37歲的孫先生大學畢業後到杭州工作,之前每年春節都回來探親,今年過年由於疫情沒回來,此次趁著來鄭州出差談業務,順便回來看看父母,沒想到小區今年經過升級改造後,變得「高大上」,如同高檔小區,讓他十分「陌生」。
據惠濟區劉寨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介紹,該轄區的同樂社區位於南陽路與東風路交會處,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老舊樓院。社區分南、北院兩個小區。由於小區裡的居民樓都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設施陳舊,管道老化,亂堆亂放、私搭亂建問題突出,居民對此頗有怨言。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改善人居環境,惠濟區政府決定對同樂社區進行老舊小區改造。目前,南院32棟樓整體改造進度已完成85%,為居民樓外牆加設保溫真石漆,給小區人行步道鋪設了透水磚,休閒廣場上設置休閒椅、健身器材,每棟樓前安裝節能路燈和監控,設立了電動車集中充電處。此外,還為居民更換了新門窗,並進行了線纜入地改造。
據惠濟區政府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惠濟區老舊小區改造穩步推進。經初步摸排統計,該區列入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項目28個,涉及戶數6948戶,樓棟數146棟,建築面積約為57萬平方米。改造內容主要包括進出道路、給排水、供電、供氣、綠化、照明、公共區域修繕和加裝電梯等方面。截至目前,中華園小區等18個項目已完成改造任務,金桂苑小區等10個項目正在施工中。
4
從冷凍食品佔據﹃國人廚房﹄到產業結構優化
和餡兒、擀皮、包裝……在三全食品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一個餃子從餃子皮到成品,採用了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現代化的生產方式,讓食品的安全質量和產量均得以保證。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企業,28年來,三全食品始終站在中國速凍食品美味、健康領域的前沿,該公司設有行業首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國家速凍食品標準化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形成了產、學、研一體的研發體系和強大的新產品研發能力。公司構建了覆蓋全國的完善的「全冷鏈」系統,產品市場佔有率長年在30%左右,連續十餘年位居行業第一,成了「國人廚房」裡的主打食品。尤其是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間,消費者對速凍食品的需求大幅上漲,出自惠濟區的「三全」、「思念」冷凍食品,佔據了國人的餐桌。
「十三五」期間,以速凍食品、醫療健康為主的實體經濟、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三全、思念等優勢行業向智能化、精準化、集成化、自動化方向轉型,冷鏈食品為主的速凍食品產業集群逐漸形成,以中科光啟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布局,以河南細胞治療集團為代表的健康醫療產業快速培育。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三全、思念入選年度河南民營企業製造業百強,擁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家,新增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交易板掛牌企業7家、展示板掛牌企業172家。
5
深挖資源優勢,做好文化旅遊文章
北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坐擁42%以上的森林覆蓋率,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穿境而過,西山古城、滎陽故城、古滎漢代冶鐵遺址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讓惠濟與「文化旅遊」始終連在一起。「十三五」期間,依託惠濟區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滎澤古城文化片區、大運河文化片區兩個核心板塊,依託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古滎鎮和世界文化遺產——隋唐大運河等自然人文資源,以黃河文化、黃土文化、黃帝文化為文化主線,打造融文化體驗、人文度假、溫泉康養、藝術生活為一體的「中華文明史詩級地標」「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人類未來文化遺產」。目前,運河遺產博物館一期完工,滎陽故城文旅融合項目一期建設全面啟動,黃河灘地公園、黃河博物館新晉成為打卡熱點,賈魯河綜合治理藍線工程基本完工,索須河花王橋至祥雲寺段生態提升工程綠化完畢,金窪乾溝、張牛支溝、石蘇乾溝綜合治理有序實施,新增水域面積80萬平方米,水域總面積達到1880萬平方米,使全區人居環境更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