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姐的朋友小柔,被家裡裝修的事搞得心煩意亂。
裝修工幹活不認真,還偷換材料,小柔要求整改。她明知是工人怕麻煩懶得幹,但還是心軟被他們的歪理說服,不忍心讓他們太辛苦,安慰自己湊合就行。
結果家裡變得越來越糟。
作者丨杜言心
來源丨簡易心理學(xinli01)
監工知道小柔好說話,開始耍心機,一有機會就向小柔多要錢。小柔心想,算了吧,人家也不容易,也沒多大事,再忍一次吧……
到後來,裝修工們得寸進尺,竟然說來回的路費也要報銷。小柔很委屈,忍不住哭了,他們才停止無理取鬧。
從小到大,我們常常被教育,人要善良,要為別人著想。
也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你這麼好,一定要幫我哦。」
可是仔細想想,我就真的一定要幫你嗎?
善良過了頭,折磨的是自己
小美是同事眼裡的「便利貼女孩」,人美心善,當有人需要她時,撕下來就能用。
每天 7 點多,小美早早來到公司,手裡提著給同事買的早餐,一份份放在他們的工位上。這時候,突然聽到有人說,「我沒有早餐吃,好餓啊」,小美趕緊拿出自己的早餐,笑著說,「我不餓,你吃吧」。
同事們總喜歡問小美各種問題,她也是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不厭其煩地解答,甚至還幫他們收快遞和處理工作。
最近,小美接手一個新項目,事情繁雜,經理還塞給她一些額外的工作,她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幫同事們了,大家開始頻頻抱怨,甚至集體開涮:「小美,印表機沒紙了,趕緊去倉庫領一包列印紙來,順便把表格列印出來,我們等著用!」
沒有人理會小美焦頭爛額的處境,也沒有人願意協助她,大家都認為便利貼女孩一個人就能搞定所有瑣事。
小美最終無法按時完成本職工作,績效吊車尾,被老闆辭退了。
其實,有很多人像小美一樣,寧願委屈自己,也要幫助別人。
這樣的善良,是懦弱,也是自虐。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一書中,指出了很多人的通病:為人處世沒有底線,對他人的要求一味說「好」,導致善良被隨意踐踏,反而最後自己受到傷害。
恕心姐直言,善良過了頭,就是缺心眼。
有一種「爛好人」,一味成全別人,卻迷失了自己。如果行善要以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為代價,那這樣的善良將一文不值。
如果你毫無保留地對別人好,如果你習慣了吃虧,如果你隨意答應別人的要求,你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糟。
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心姐看過一則新聞:
早餐店的店主李女士,看到附近的環衛工人和流浪漢吃不上熱乎飯,於是發起每天免費送愛心饅頭的活動。
但是,堅持了 40 多天,李女士停止了這個善舉。
原因是,有人無理要求將饅頭換成其他食物,更有甚者,直接上門討要退款,還有人質疑她的動機不純:
「我不領饅頭了,你把錢退給我吧。」
「你這人怎麼這麼死心眼兒呢?我不要饅頭你還省了力氣,直接把錢給我多好?天天給我們吃這種狗都不吃的東西,你太缺德了!」
「人都無利不起早,這店主肯定有問題!」
......
據了解,在這一個多月,李女士共送出 16000 多個饅頭,平均每天送 400 個,每個饅頭 8 毛錢,折合人民幣 13000 多元錢。
原本滿滿的善意,卻讓她心寒到哭。
董卿說過,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心腸太軟,容易被當軟柿子捏;心眼太好,容易被當缺心眼看。
而人性最醜陋的一面,莫過於你的真心相待、處處援助,在別人眼裡成了理所當然,也成了可欺負的對象。
「升米恩,鬥米仇」,別讓善行助長了白眼狼。
2002 年,孫儷看到節目中,貧困學生向海清艱苦求學的生存狀況。
孫儷備受感動,立即聯繫這位少年,開始資助他。
第一年高考,少年不幸落榜。孫儷鼓勵:「沒事,只要你願意讀,我就一直資助。」
第二年,少年考上大學,孫儷開心極了。
上大學後,除了孫儷每個月固定給的 500 元生活費,他還有學校每個月的 300 元補助、每個學期 1000 元的貧困補助金,入學時的 6000 元獎學金。
然而,他卻對孫儷隱瞞了這些事。
「她那麼有錢也沒用,應該給我花花。」
少年的內心開始膨脹,他把孫儷當成自動提款機,找各種藉口向她要錢,有一次,10 天竟然要了 1000 元。
他拿著錢泡網吧、談戀愛、攀比,甚至要買蘋果手機。
孫儷這才看清他的真面目,從此斷了援助。
俗話說,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這世間,本沒有無緣無故的付出,習慣了索取,更要懂得感恩。
有界限的善良,是最高級的情商
小時候,心姐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
那時候的我,還不懂人性的陰險和複雜,一臉疑惑:農夫幫助了蛇,為什麼蛇還要反咬他一口呢?
長大後我明白,不是所有善良都會有善報。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否則等於零。
哈佛大學曾經對 1000 多人進行了 3 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
如果一個人學會合理的拒絕,就能減少 90% 以上的不必要麻煩,更能減少大量的個人時間和財富上的浪費。
善良也一樣,要有原則和底線,不是有求必應,更不是懦弱愚蠢。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行善的人應該覺得快樂才對,當我們做善事而不快樂時,最好及時停下來反思一下,看善行是否越過了應有的邊界。
如果你一再退讓自己的界限,別人就會一再侵犯你的界限。
下次在行善之前,不妨先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1.這個忙是否超出了我的能力範疇?
2.這個忙會對我的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嗎?
3.一次兩次是好心幫忙,經常這樣行嗎?
4.我是否應該向對方明確自己的界限?
心姐請你們記住,這 6 種忙,再善良也不要幫:
1.觸犯原則和底線的忙
2.超出自己能力範疇的忙
3.傷害到別人利益的忙
4.替別人做重大決定的忙
5.對自己造成不良影響的忙
6.不被珍惜和感恩的忙
真心給了虛情假意的人,是利用;援手給了不知感恩的人,是無底洞;包容給了心懷不軌的人,是算計。
心姐認為,善良沒有錯,但是盲目善良,就是愚蠢;過度善良,就是懦弱。
與人交往,不能一味妥協,一定要樹立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善良是美德,也是一種能力和智慧。
請記住,你的善良很貴,別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浪費,也請一定珍惜身邊那些善良的人!
*圖丨網絡
你的善良,
要留給值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