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崔鵬接受採訪時的一則表態,自稱最恨庫卡,成為這兩天網絡熱點話題。今天,知名足球記者徐江撰文稱,別看當年庫卡帶魯能拿到了迄今為止最後一個冠軍,但其實從庫卡開始,魯能才進入了衰落。當年魯能投入巨大,庫卡對崔鵬、王永珀等中生代球員的使用,導致魯能錯失了最後趕超恆大的機會。
徐江的這段話,無疑引來了諸多爭議的聲音,因為在很多球迷心目中,庫卡當年是因為在比賽中與裁判打架,被中國足協長期禁賽,導致不得不離開魯能的,而他執教期間,魯能拿到了足協杯冠軍,證明一切。那麼,魯能當年是不是有終結恆大王朝的機會呢?
徐江貼出了當年各支強隊的陣容對比。在那個賽季,魯能的陣容裡,外援是當時的中超第一前鋒洛維,後衛是澳大利亞國腳麥克格文,還有巴西人烏索、還在巔峰時期的阿洛伊西奧,以及巴甲MVP蒙蒂略。國內球員有當時有國腳水平的趙明劍、王大雷、戴琳、蒿俊閔、王剛、楊旭、鄭錚、杜威、韓鵬、王永珀、劉金東和崔鵬,吳興涵、劉彬彬、王彤也已進入一隊,從陣容來看,魯能稱得上是全國腳陣容,連替補陣容也基本都是國腳水平,整體實力的確很強,用徐江的話說,可以輕輕鬆鬆排出兩套陣容來,放到恆大也能打上主力。
而在那個賽季,恆大的陣容則是,外援是被認為失敗的迪亞曼蒂,還有穆裡奇和埃爾克森兩名狀態正佳的巴西外援,以及雷內這個名氣不響的巴西外援,還有韓國後衛金英權。當年的國內陣容中,有馮瀟霆、曾誠、郜林、董學升、黃博文、鄭智、張琳芃和孫祥,以及當時還是國腳的馮仁亮、趙鵬和鄭龍。從首發陣容來看,魯能與恆大相差無幾,但替補陣容上,魯能比恆大還要強一些,至少板凳厚度更深。
但那個賽季,魯能最終的戰績是排名第四,與剛剛崛起的上港平分,比當年的冠軍恆大少了22分,比亞軍國安少了19分,比第三名富力也少了9分。當年國安有烏塔卡,格隆,河大成,馬季奇,巴塔拉這幾名外援,從名氣來看,也不比魯能強多少,魯能比恆大少22分,比國安少19分,的確有些不應該。
當然,那個賽季,魯能最終拿到了足協杯冠軍,這個冠軍拯救了庫卡的命運,讓很多魯能球迷至今認為,庫卡在魯能是成功的。但別忘了,庫卡當年的冠軍,其實有一些運氣成分,是麥克格文最後一分鐘的絕殺導致,如果沒有那個球,庫卡那個賽季就是全面失敗的,以這樣的陣容,只拿到聯賽第四,早早就被恆大和國安甩在身後,怎麼看也不能算是成功。
對此,不少魯能球迷也認為,當年的魯能陣容的確夠強,可以吊打現在的陣容,畢竟很多人放到現在也依然是主力,只是年齡大了六歲。而從那個賽季之後,魯能開始戰績不佳,直到2016年保級,跌到谷底,在李霄鵬執教之後,魯能才重新回到豪門之列,只是有些球迷對此並不認可,認為魯能可以去爭奪冠軍,才一直高喊李霄鵬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