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如此經典段落被後人傳頌千年。古時期的生命智慧,離我們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芒種最後一候的周日下午,滄海文會邀請到臺灣傳統中醫整骨專家賈凱荃先生,帶我們走近《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從日常行住坐臥與體位矯正,到如何順應生、長、收、藏之四氣去調身和運動,還有更多不可期之收穫...
/
沙
龍
體
驗
/
|第一節|
行住坐臥與體位矯正
|第二節|
四氣調身與運動(春、夏)
|茶歇|
品飲適宜夏季品茗的茶飲
|第三節|
四氣調身與運動(秋、冬)
|第四節|
與中醫、茶人、易經師現場答疑,暢神閒聊
體驗地點
滄海文會-上海市徐匯區建國西路506弄懿園50號別墅
開課時間
6月19日 週日 下午 14:00~16:00 「13:30簽到交流」
體驗費用
200元 (未參加不予退還,可保留名額至下期)
報名方式
點擊文章結尾「閱讀原文」連結,報名參加。
由於安排中醫師現場診療,名額極其有限,上限8人。
諮詢方式
電話&微信 15021043927 王小助
/
老
師
引
言
/
很多人都知道中醫學又叫「岐黃之朮術 」不過卻不知道岐黃二字的來歷?其實岐黃就是《黃帝內經》中的岐伯和黃帝。
《黃帝內經》成書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這部託名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醫學著作,總結了中國古代的醫學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吸收了《周易》的陰陽五行思想,又再古代天文學,地理學,歷算學,生物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基礎上,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做了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中醫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從而被歷代醫家和百姓們稱為"醫家之宗"與《伏羲卦經》《神農本草經》並列為"上古三墳"。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各有81篇,《素問》以人與自然統一觀,陰陽五行說為主線,體現了日月星辰,地理環境,水土風雨,四時氣候,古人對人體與四季氣候對人的改變和影響,生理心理的改變,從而確立了疾病的診治方法和保命養生之法。
整本書以飲食,起居,勞逸,寒溫,七情,四季,節氣的變化,闡釋了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疾病及療法,傳授了百姓們身體疾病的徵兆和及時的醫治之法。
作為中國養生的根本源頭,這部經典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保健,食療,經絡,穴位,的操作具體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導我們,如何去聆聽自己身體發出的聲音,何與自己的身體進行交流,從而達到和大自然跟宇宙天體溶合為一的天人境界。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一段和自我身體與心靈的全新認知於體驗,《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篇的自然之道與回歸本我之旅。
/
課
程
師
資
/
賈凱荃
中國傳統整復手法師承
臺灣南少林派「陳榮泰」「張勝傑」
臺灣香港林氏祖傳傳統中醫「林顯增」
賈凱荃2005年跟隨臺灣整骨大師(陳榮泰)先生學習「少林整骨手」,經陳師細心嚴格教導啟蒙方入整骨之門,後又經陳師之師傅,臺灣武術界名人也是臺灣整骨界之泰鬥(張勝傑)先生親自指導其手法,使之整骨手法大進,學藝數載拜別陳師出外遊歷,於上海市拜訪了,中國武術界一代宗師行意拳大家(壽關順)先生,於壽老交流整骨手法,其間得壽老親授了「易經拔骨術與武當太極整骨手法」,自淺心修行數載,溶合了「少林武當」兩派手法於一體,後於2011年正式拜得香港中醫奇人「林顯增」先生門下,苦心學習林氏祖傳傳統中醫,其間得林師親傳口授,林氏祖傳整骨手法之心得,再次有幾會改良自身手法之不足,經數載融匯貫通,集三家之所長於一鼎,於2015年底回臺灣,探望啟蒙恩師(陳榮泰)先生交流應證整骨心得,陳師欣慰特別授予「中國傳統國術損傷整復協會 山東省 執行長」一職予本人,但以拜入林氏門下怕有不便,幸得陳師愛才,立邀正名願能將傳統整骨手法回歸祖國不也是美事一件嗎?在對祖國的情感和陳師知遇再造之恩,於2016年初在山東推廣傳統整復手法,已報陳師啟蒙之恩德。
/
聯
合
指
導
/
石溪
80後女子 半個閒人 喜歡茶與器
2011年開始創辦自己的茶文化工作室
景德鎮官古窯創辦者之一
起初受綠茶的清香淡雅影響而入門,2008年開始系統性的閱讀書籍、遊走茶山,跟茶農交流學習加工製作、制茶工藝,也得益於很多茶學老師的文字與思想,尤其是浙江大學的屠幼英教授、臺灣紫藤廬的主人周渝先生。
姜川 字明山
上海本土易經學者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ICF國際教練聯盟成員
國學文化資深培訓師
多年來,姜明山老師從事心理、命理諮詢及易經教學工作。旨在幫助人們覺察與改善心智模式、發揮潛能、體悟天人合一的行事之道。他致力於打開易經文化在當代應用、傳播的格局,掃除迷信,正本清源。
更是憑借其廣泛而系統的研究涉獵,得以將我國國學精粹與心理學、佔星學、管理學等諸多領域的交融貫通,使我國傳統文化瑰寶在新一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