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彖》的作者和子夏、京房、荀爽等人一樣,都認為「帝乙」就是成湯。
我們認為,同樣是商王,無論是聲名還是功績,天乙成湯都能夠輕鬆碾壓紂王他爹。
更何況,成湯嫁妹時說的這段天地大義,與《歸妹》的主題無比的契合。
所以,如果「帝乙」是一個人的話,他只可能是商湯。(注意,我說的是『如果』)
一、什麼是「妹」?
理解「帝乙歸妹」這段話的困難,不僅僅在於確定帝乙的身份,還在於對「歸妹」二字的理解。
前面說過,顧頡剛先生把「妹」理解成了帝乙的女兒。
而京房和荀爽等人則把「妹」理解成了帝乙的妹妹。
不論是女兒還是妹妹,終歸是個女子,「歸妹」都是要把她嫁出去的意思。
但還有學者認為「妹」是一個地名,是朝歌的別名,又稱妹邦或沬邑。
這樣一來,「歸妹」就是回到妹邑的意思。
在漢三體石經《周易》上,「歸妹」二字又寫作「歸昧」,使得這個問題就更加複雜了。(這個「昧」另有所指,擬在天文曆法系列裡另外撰文詳述。)
要搞清楚這個「妹」到底是誰,看來還得先搞清楚「歸」字的含義。
二、什麼是「歸」
我們前面說到,「歸妹」的「歸」,既可以理解成歸來,又可以理解成出嫁。
自古以來,似乎大家都默認了「歸妹」裡面的「歸」就是嫁,歸妹就是嫁妹。
這樣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為嫁娶確實是湯和《彖》所說的「天地之大義」。天地不交則萬物不生,沒有陰陽之合,男女之交,人類就會從此終結,所以《彖》才會說「歸妹,人之終始」。
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只有在「某某歸」的句式中,『歸」字才有出嫁之意。
比如與《歸妹》卦互為覆卦的《漸》卦,其爻辭就說「女歸,吉」。
這明明白白正是女子出嫁的意思,請注意作者說的是「女歸」而不是「歸女」。
因為在「歸某某」的句式中,「歸」字反而是迎娶之意。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詩經》裡的:「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句中的「歸妻」,意思便是迎娶妻子。
因此,按照「歸」字的用法,「歸妹」實際上不是嫁妹,而應該是「娶妹」的意思!
是不是凌亂了?明明是嫁,怎麼就變成娶了呢?
荀爽估計也發現了這個矛盾,所以他解釋說這是「湯以娶禮歸其妹於諸侯也」。
簡直是越描越黑……但不管怎麼說,把「歸」理解成「嫁」,雖然從語法上有些說不通,但是道理上還是沒毛病的。
只是,這仍然無法排除,「歸」有歸來之意的可能。
三、奇門遁甲中的「帝乙歸妹」
巧的是,在奇門遁甲之術中,也有一種「帝乙歸妹」的說法。
說到奇門遁甲,要先從說三奇六儀說起。
六儀,就是十天幹中的戊、己、庚、辛、壬、癸。
三奇,就是十天幹中的乙、丙、丁。
三奇和六儀佔據了十天幹中的九個,剩下唯一的一個天幹「甲」,就被稱為「遁甲」。
遁甲之法,以甲乃太乙人君之象,為十幹之首,常隱於六儀之下(六儀者,戊己庚辛壬癸也),故謂之遁甲。所畏者,庚金也。金能克甲木,庚為七煞之首也。乙乃甲之妹,甲以妹乙嫁於庚,乙與庚合而能救甲,故乙為一奇。丙為甲之子,丙火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丙為二奇。丁為甲之女,丁火亦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丁為三奇。
按照奇門遁甲的學說,「乙」、「丙」、「丁」這三個天幹之所以被稱為「三奇」,是因為它們三者與「甲」的親密關係。
《田間易學》引《陰符》曰:「甲以乙妹妻庚,以丙男丁女御庚,稱為三奇」。
意思是說,「甲」是天幹之首,為人君帝王之象,五行屬於木,最怕五行屬金的天幹「庚」來克他,而天幹「乙」是「甲」的妹妹,同時五行也屬木,恰好可以嫁給「甲」的仇家「庚」作為和親之用。這樣一來,「甲」就成了「庚」的大舅哥,不用再怕受到庚的傷害。
這個「帝乙歸妹」的版本,與紂王他爹把女兒嫁給周文王的故事一樣,怎麼看都像是粗製濫造的狗血劇情。
這還不夠,「乙」這個妹只是用來牽制「庚」的一奇,三奇中的另外兩奇,分別就是丙男和丁女兩位兒女,因為丙和丁五行都屬火,火能克金,剛好也是「庚」的冤家對頭……總而言之,甲乙丙丁這一家四口子(甲兄乙妹丙男丁女),都跟「庚」這個傢伙有著解不開的恩怨情仇。
我們可以看到,奇門遁甲中這個「甲以乙妹妻庚」的說法,換句話說就是「帝歸乙妹」,與《周易》中的「帝乙歸妹」,只是兩個字的倒裝而已——而這種顛倒詞序以使句子音韻更和諧的現象,在《詩經》等這一類追求聲韻之美的文體中尤其常見。
巧的是,《周易》的音韻之美,完全不下於《詩經》。
所以,「帝乙歸妹」,也確有可能是「甲以乙妹妻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