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只聞猿聲 難見猿身

2020-12-14 瀟湘晨報

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中雨

地點:白沙黎族自治縣金波鄉與青松鄉交界處的東崩嶺區域

「咱們東崩嶺小組,是這次大調查8個小組中平均年齡最年輕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啟動時,東崩嶺調查小組組長劉輝勤這樣自我介紹。

包括他在內,此次追蹤海南長臂猿E群的任務,由4名來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的長臂猿監測隊隊員帶領。

這群「80後」同這片山林,有著一份「難解之猿」。

長臂猿監測隊和其他護林員最大的不同,是往往天未亮就要動身出發。乘夜色、攜山風,與夜色賽跑,追黎明破曉,慢慢成了他們習慣的工作方式。

11月14日,在白沙青松鄉青松村斧頭嶺,參與調查的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工作人員李萍走在溼滑的山路上

「大家檢查一下相機、對講機、GPS和話筒都帶了沒?」出發前,劉輝勤例行喊道。此次追猿,經驗豐富的劉輝勤和長臂猿監測隊隊員韋富良負責開路,另外兩名隊員中,黎天盛位於中段協調,韋國鋒則殿後以保證無人掉隊。

坡陡峭、路溼滑,劉輝勤不時揮刀清理雜亂橫亙的枝葉。黎明前的夜漆黑如墨,但他的步子總是邁得大而穩。

為了能在破曉前抵達監聽點,隊員們總在趕路。夜裡的急行軍,讓其他人都有些吃不消。「這個你拿著,山路難走,能借點力。」見我們有些體力不支,黎天盛在路邊拾了根竹竿,修砍過後遞給了過來。「爬山哪有不累的!」韋國鋒的聲音從後頭傳來。

一路匆匆,小組抵達十字路一號監聽點時,遠處的天空露出些許白。守株待猿,無聲的默契在林間流淌。

「這是公猿的獨唱!」清晨6時52分,聽到第一聲猿鳴的韋國鋒綻開了笑容,記錄員隨即在表上記錄下。

海拔800多米的監聽點不時有山風穿林而過,大家爬山後燥熱的身軀十幾分鐘後就打起了寒顫。但為了更完整地監測長臂猿,隊員們都會待到午後。「E群是新的種群,又加上母猿最近生了幼猿,所以很怕人。」就連追了好幾回猿的劉輝勤也總是只聞猿聲,難見其身。

上山容易下山難,雨林裡青苔遍布的石頭和腐敗泥濘的落葉讓人不知下腳何處,一不留神就有跌落摔傷的危險。「側身走,重心在後。」韋國鋒提醒著前方踉蹌的小組成員。「我們走慣了,跑起來都不怕。」

「剛剛我們看到的那個好像不是白錐。」捧著一本《海南長臂猿食源植物圖鑑》,劉輝勤時常駐足停留,辨認著沿途的植物。

劉輝勤將這次活動中,針對棲息地內長臂猿可能食用的果類和植物開展的植物樣線調查視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很多植物我們都見過,但是說不上來。」此行邀請了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玉凱加入,讓他和隊員們都興奮不已。「陳老師是植物專家,一定要抓緊機會多學一點!」

海南長臂猿大調查隊員們收集的長臂猿食物——二色波羅蜜果實 本組圖片由記者 李天平 攝

一天能辨認幾種新植物,忘了就再查缺補漏。日復一日,劉輝勤心裡的「植物圖鑑」變得越來越厚實。「不多學點,是要被淘汰的!」劉輝勤對我們說道。

深秋的雨林,潮溼化作寒氣猛往衣服裡鑽,食物是最好的驅寒法寶。長臂猿監測隊每次的監測周期一般為5天,隊員們都會帶上足夠的口糧進山。

「這個駐點是我們來了幾次後才選定的,因為有活水。」劉輝勤向我們介紹道。錯落石道裡,山泉水湧出,清冽甘甜,奔流不息。水是生存之本,隊員們就地取材,木為桌、石做凳,在水源旁搭起簡陋餐桌,就著雨林和山野,吃下些食物果腹。

奔波了兩趟崎嶇山路,食物是最好的慰藉。剛回到駐點,韋國鋒和黎天盛先忙活開了,淘米洗菜,劈柴下鍋,熱氣騰騰的炊煙,為雨林添了幾分人間風味。

飯前飲一口山泉泡的清茶,暖身又開胃。「山裡的夥食,大家別嫌棄。」黎天盛端上簡樸的飯菜,忙著招呼大家落座。

「還記得隊長第一次見到長臂猿,因為太興奮還掉隊了,後來還挨批了!」生性爽朗的韋國鋒在飯桌上爆起了劉輝勤的料,引得眾人好奇。

「2016年,我在紅河谷第一次見到長臂猿,當時就只顧著一股腦猛追,脫離了大部隊。後來隊長打了好多個電話才聯繫上我,就被批評了。」對於在霸王嶺土生土長的劉輝勤而言,長臂猿從前只是別人口中珍稀而神秘的「雨林精靈」,從沒想過如今會成為自己追隨的方向……昔日泡在漫山遍野裡的孩童,而今成長為這片雨林和「雨林精靈」的守護人。

這方小天地裡,彼此交流著信息,也交換著感情。話匣子打開後,這裡就像個天地間的小家。舉杯致相逢,為「猿」也為緣。(記者 王迎春 謝凱)

【來源:海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國家公園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只聞猿聲 難見猿身
    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啟動時,東崩嶺調查小組組長劉輝勤這樣自我介紹。 包括他在內,此次追蹤海南長臂猿E群的任務,由4名來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的長臂猿監測隊隊員帶領。 這群「80後」同這片山林,有著一份「難解之猿」。 長臂猿監測隊和其他護林員最大的不同,是往往天未亮就要動身出發。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尋猿日記丨只聞猿聲 難見猿身
    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啟動時,東崩嶺調查小組組長劉輝勤這樣自我介紹。包括他在內,此次追蹤海南長臂猿E群的任務,由4名來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的長臂猿監測隊隊員帶領。這群「80後」同這片山林,有著一份「難解之猿」。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守得雲開聽猿鳴
    追蹤5天,調查小組終於在白沙東崩嶺區域見到猿影守得雲開聽猿鳴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多雲轉晴地點:白沙黎族自治縣金波鄉和青松鄉交叉的東崩嶺區域東崩嶺區域連續下了兩天的雨11月15日22時,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東崩嶺調查小組的9名成員圍坐一圈,研究制定第二天的計劃。「受天氣影響,我們小組還沒有近距離觀察到海南長臂猿,植物樣線調查還有2條沒完成,明天的計劃是4個人帶隊上山,體力好的隊員爭取上山完成任務,其餘人員留在營地監聽。」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走進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認識海南坡...
    2019年1月23日,中央深改委第6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同年7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由國家公園管理局印發方案,開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一年多的時間裡,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建設情況如何?「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媒體採訪活動將深入尖峰嶺、五指山、霸王嶺等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展開全方位立體化報導。
  • 風餐露宿,翻山越嶺,只為守護珍貴的它們
    11月12日在海南霸王嶺熱帶雨林中拍攝的海南長臂猿。 近期,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舉行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來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海南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和貴州師範大學等多家單位的調查人員,對海南霸王嶺內的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家庭群結構及棲息地猿食植物等展開調查。海南長臂猿是中國特有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度瀕危,現僅存於海南霸王嶺的熱帶雨林中。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丨海南長臂猿E群幼猿生存狀況良好
    海南長臂猿E群的母猿和幼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海南日報霸王嶺11月18日電 (記者謝凱)11月18日上午,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暨數據總結大會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結束。海南日報記者從多方獲悉,海南長臂猿最新家庭種群E群的第一隻幼猿生存狀況良好。
  • 兩岸猿聲啼不住這裡的猿是什麼 支付寶螞蟻莊園12月26日答案
    12月26日,今天是周四,支付寶的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再次更新,今天的問題是「小雞寶寶考考你,兩岸猿聲啼不住,這裡的猿最可能是什麼?」這個答案還是比較簡單的,下面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 「猿」來你就在這裡!
    今年8月29日,科研人員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的霸王嶺林區東崩嶺,發現並拍下了海南長臂猿第5個家族群(E群)的母猿懷抱幼崽的一幕。經專家鑑定,消息屬實。至此,這一全球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種群數量增長至5群33隻。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 有幸在海南遇到你,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猿」份
    7日,南國都市報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海南長臂猿從1980年發現的7隻,發展到現在的30隻,發展趨勢基本上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 霸王嶺林業局副局長洪小江表示,目前長臂猿仍是瀕危物種,我省正在研究出臺長臂猿保護方案。霸王嶺保護區內的一雄(左)一雌海南長臂猿坐在樹上(2007年1月13日攝)。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全景掃描的「猿」口普查結束 它們都挺好
    海南長臂猿是海南熱帶雨林的珍稀物種、旗艦物種,也是海南熱帶雨林的生態指示性物種。它們生存狀況的好壞,是海南熱帶雨林生態狀況的「晴雨表」。而身處海南腹地的熱帶雨林,是海南多條江河的發源地,發揮著巨大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此被稱為「海南之腎」和「海南之肺」。海南熱帶雨林的狀況,直接影響著海南的生態環境。
  • 「兩岸猿聲啼不住」 三峽真有那麼多猿嗎?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701-762年)《早發白帝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玲案件,流放夜郎。「兩岸猿聲啼不住」,這是三峽真實的寫照,給李白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猿是指長臂猿,據科學家對猿的長期觀察證實:每天第一道陽光照射到樹梢上的時候,長臂猿的啼鳴聲便劃破了森林的靜。聲響一直傳到五六百米之外,幾乎所有的猿都參加了這個「黎明大合唱」。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尋猿日記丨祝常悅:滇瓊「猿分」
    背景:海南長臂猿是海南熱帶雨林的旗艦物種,也是標誌性物種,中國特有種,海南長臂猿僅在霸王嶺地區有分布,雖然目前已經恢復到5個族群約33隻,但仍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被我國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猿」口普查!全方位摸清長臂猿的「家底」
    >00320947371_633f2dbb-->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0日消息(記者 賀立樊 李昊 劉孫謀 宮池)經歷了霸王嶺山區連日來多變的天氣,11月20日,2020年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正式結束。
  • 文學 ‖ 夢裡猿聲無覓處
    曾幾何時,峽江兩岸此起彼伏的猿聲,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都是對三峽秀色最美妙的伴奏。最早見諸文獻描寫三峽猿聲的作品是兩晉南北朝時期名為《西曲歌·女兒子》的民歌:「巴東三峽猿鳴悲,夜鳴三聲淚沾裳。」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注曰:「說猿聲之悲始此」。以此開端,描寫三峽猿聲的作品層出不窮。
  • 大美國家公園|一起來認識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藏野驢(圖片來源: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05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海南長臂猿海南熱帶雨林是熱帶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眾多海南特有的動物在這裡繁衍。
  • 12月26日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兩岸猿聲啼不住程序猿長臂猿
    兩岸猿聲啼不住,這裡的「猿」最可能是什麼?這是2019年12月26日螞蟻莊園今日的題目,那麼是指程序猿還是長臂猿呢?答對可以獲得180g螞蟻莊園小雞飼料,下面就讓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12.26螞蟻莊園今日答案吧。
  • 你好,「猿」住民!
    「我們希望能更全面系統地了解海南長臂猿種群和棲息地的基本情況,比如過去只是簡單地監聽海南長臂猿一天鳴叫幾次,但其實它的鳴叫聲裡藏著多個種群『密碼』,需要我們去破解。」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博士馬子馭期待著,未來能建立海南長臂猿的聲紋庫,為海南長臂猿的監測提供另一種依據。
  • 海南有哪些天然氧吧?這些海南這些熱帶森林公園等你來打卡
    9月3日,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該條例自10月1日起施行。那麼小夥伴們知道海南都有哪些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感受一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清新秀氣吧。
  • 聚焦海南長臂猿大調查·尋猿日記丨周照驪:追猿人的「不公開」情書
    背景:  海南長臂猿是海南熱帶雨林的旗艦物種,也是標誌性物種,中國特有種,海南長臂猿僅在霸王嶺地區有分布,雖然目前已經恢復到5個族群約33隻,但仍處於極度瀕危狀態,被我國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